-
阅读客户端:
爱阅读客户端
如果您尚未下载客户端,点击下面图标下载 - 支持阅读载体:
- 评分:
(已有1条评价)
- 纸版书:投资者必读:明明白白看年报[按需印刷]
- Ebook价:¥10.00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让股民不再视读年报为畏途,不再信赖道听途说的内幕、消息.
从阅读年报中得到乐趣、启发与收获..
中信建投副总经理、央视《理财教室》特邀讲师张昕帆倾力推荐...
内容简介
作译者
《上海证券报》的十年中,他近距离目睹了证券市场,特别是上市公司群体沧海桑田的变化。并用他的笔记录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基于多年来对上市公司发展历程、财务特征、运作特点、政策环境以及经验教训的学习与思考,他自己的投资眼光与经验也得以不断提升,并取得了很好的回报。
将枯燥晦涩的证券知识与投资心得,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翻译”给普通投资者,是他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因为在他看来,能否将问题讲清楚,恰恰是检验其是否把问题想清楚的标尺。
目录
推荐序二(程 峰 联合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前言
宏观篇
第1章 探马来报
年报业绩早知道
第2章 庖丁解牛
年报正文概述
第3章 遗珠之憾
年报摘要概述
第4章 质量鉴定书
解读审计报告
股东篇
第5章 闸门开启之后
限售时间表
第6章 主力进出
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动
第7章 比比谁的“后台”硬
实际控制人
董事会报告篇
前言
对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股票)其实也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除了价格(股价)外,当然也会有其他的信息提供给投资者参考。与普通商品一样,上市公司所提供信息的内容与格式也有明确规范,这样,投资者看起来才有用,才方便。
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有很多,涉及的领域也很广,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年报。从某种意义上讲,年报就如同我国政府每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它主要告诉我们,上市公司在过去一年都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现在情况如何,明年有什么打算等。
从这些信息中,投资者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的全貌,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而结合股价判断该上市公司是不是值得投资。
两类信息
从内容的角度分析,一份上市公司年报,主要包括两类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其中财务信息又是最核心的内容。
为什么财务信息是最核心的内容呢?因为财务信息是数字化、量化的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财务信息最客观、最准确、最容易进行比较。比如我们经常会在上市公司年报的董事会报告中发现这样的描述:公司去年的销售业绩同比有大幅提高。但“大幅”是多少呢?语焉不详,只有看了利润表中营业收入的数额,投资者才会知道所谓“大幅”到底是多少。
再比如,一些上市公司年报中,公司董事会声称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有了令人可喜的进步,但投资者通过查阅该公司及同行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也许就会发现,虽然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的确有了提高,但与同行公司相比,其提高的速度并不快。由此,我们对所谓“令人可喜的进步”就需保持相对审慎的态度。
当然,很多非财务信息对于投资的参考意义也同样不容忽视,如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名单及其持股量、上市公司的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等,都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2007年的新变化
具体到2007年年报,与以前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2007年年报的财务报告无论是内容还是格式,都与以前有了很大不同。比如投资者以前熟知的净资产、净利润的名称改变了,会计报表也由之前的三张表变成了四张表,一些新的会计科目也出现了,一些老的会计科目也有了新的含义,会计附注的内容也更加翔实了。
另一方面,新的年报披露规范格式也使2007年年报增加了不少非财务信息。公司对持股、参股其他上市公司情况的说明,对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情况的详细说明等内容,都是以前年报中从未出现过的。
传记文学
在很多投资者看来,阅读年报是相当枯燥与痛苦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年报的内容主要是一大堆枯燥的格式化的记述和数字;另一方面,真正理解年报还要具备一些相应的财务知识,了解证券市场的一些政策、规定,熟悉公司运营的基本常识与规律。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年报不仅表述的内容不易理解,而且表述的方式也不能做到生动活泼。
毋庸讳言,看年报肯定不像读小说一样赏心悦目,但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与常识,认真体会、品味年报中所展露的信息,年报就不会像初看上去那么“面目可憎”了,渐渐地,你可能还会体验到一种别样的乐趣。
其实,如果通读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历年来的年报,就如同看该公司的“传记”一般。从每年年报所披露的各种信息中,我们可以体会公司经营中的跌宕起伏,可以品味出开拓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我们可以目睹什么叫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什么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同时,你可以展开充分的遐想,推测一下公司的未来。..
总之,如果有心,人生百态、世间道理都可以在年报中找到踪迹。投资大师巴菲特的一大嗜好就是独自一人在办公室研读年报。可以想见,在巴菲特的感受中,阅读年报所带来的乐趣、分析年报所启发的智慧、预测未来所调动的激情,都是令人甘之如饴的。
每天40万字
目前上市公司的年报字数是平均10万,截至2007年年底,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在1 500家左右,其年报的总字数过亿,即使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来看这些年报,每天也要看40万字。
序言
有记者问过巴菲特,选股有什么诀窍?.
巴菲特说,第一,去学会计,做一个聪明的投资人,而不要做一个冲动的投资人。因为会计是一种通用的商务语言,通过会计财务报表,聪明的投资人会发现企业的内部价值,而冲动的投资人看重的只是股票的外部价格。第二是阅读技能,只投资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的年报让你看不明白,很自然就会怀疑这家公司的诚信度,或者该公司在刻意掩藏什么信息,故意不让投资者明白。第三是耐心等待,一个人一生中真正投资的股票也就四五只,一旦发现了,就要大量买入。
听了这个“三板斧”的回答,你满意吗?
可能有点失望,本指望巴菲特能口吐莲花,露一点独门绝技,没成想,却是无甚出奇。
但不要小看这个无甚出奇的回答,留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巴菲特的“三板斧”中,有两招都与年报相关(财务报表是年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巴菲特对读年报的重视与推崇。
巴菲特如此强调年报的重要性,并不意外。因为年报是了解、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核心依据,而读年报是炒股的基本功,特别对于那些有志于价值投资的股民来说,更是如此。
同样的年报,同样的内容,高手就能去伪存真,就能入木三分,就能透过数字看出背后的玄机。而普通投资者,可能只是浮光掠影,过眼不过心。
那么如何练就一双“慧眼”,可以在年报中淘金呢?..
我想先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财务知识、证券知识、公司运作知识等。然后是多看,只有大量阅读年报,我们对很多关键点的感知才能够变得细腻、敏感。最后是找到一本好的教材,作为梳理思路、答疑解惑、开启智慧的指南,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而《明明白白看年报投资者必读》就是这样一本好教材。
在我看来,本书有三大特点。一是注重理解本质。这一点,在书中的会计报表篇、财务指标篇,体现得尤其明显。因为坊间大多数相关书籍,仅仅是在摘抄教科书上的定义,罗列财务分析的公式,以至于投资者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真正到了应用时,却发现捉襟见肘、漏洞百出。但本书却着重于会计报表的内涵、财务分析的本质。以利润表为例,不少投资者也许对利润表中的会计科目不陌生,但对利润表的本质内涵—“利润=收入-费用”,却不甚了了。本书花大量笔墨讲解了收入与费用的匹配关系,而这一点,对于判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其实至关重要。
二是紧密结合实际。这本书可以说做到了三结合。首先是结合了2007年年报的特点,特别是注重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新的年报格式在2007年年报中的应用。其次是结合了目前中国股市的特点,比如说股权激励、交叉持股这些目前中国股市中的新生事物,书中有专门章节进行讲解。最后是结合了具体案例,将理论阐述与实际应用相衔接。
三是通俗易懂。年报内容较为专业与枯燥,而本书却能用普通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相信即使是对年报较为陌生的投资者也能够无障碍阅读。
所谓百战归来再读书,希望投资者在历经了两年的大牛市后,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过往,扎扎实实地读几本书。当然,不是读那些所谓秘籍、绝招之类的野狐禅,而是读那些真正能够帮助投资者炼内功,长元气的书籍。我相信,《明明白白看年报投资者必读》就是其中的一本。...
张昕帆
中信建投副总经理
中央电视台《理财教室》特邀讲师
媒体评论
——程峰 联合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那些痴迷于技术分析的投资者,不妨读一读这本讲述年报的佳作,也许它会改变你的想法,那些想涉足基本面分析却不得其门而入的投资者,可以将本书作为引路人,那些有过数年实战经验,却在基本面分析领域存有很多困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得到启发与醒悟。
——冉兰 资深证券分析师,大型财经电视节目《交易日》特要嘉宾
这本书可以说做到了三结合。首先是结合了2007年年报的特点,特别是注重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新的年报格式在2007年年报中的应用;其次是结合了目前中国股市的特点,比如说股权激励、交叉持股这些目前中国股市中的新生事物。最后是结合了具体案例,将理论阐述与实际应用相衔接。
——张昕帆 中信建投副总经理,央视《理财教室》特邀讲师
不少投资者视读年报为畏途,但读完本书之后,相信多数投资者都会从阅读年报中得到很多乐趣、启发与感悟,从而使自己的投资水平真正跃上新的台阶。
——吴洪平湘财证券高级分析师
好的老师不会仅满足于告诉你问题的答案,而是更在意传递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马兴湖 民族证券高级分析师
书摘
年报业绩早知道
大多数投资者阅读年报,最想知道的还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净利润或每股收益。其实很多时候,投资者不必等到年报披露之日,就可大致了解一家上市公司的全年业绩概况,或比较准确地掌握其全年业绩信息。
关注三季报
最先透露全年业绩信息的,是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告。该报告的披露时间是每年的10月1日-10月31日。
按照规定:如果上市公司预测全年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或者与上一年同比会发生大幅度变动,应当在其第三季度报告中,予以披露并说明原因。
据此,很多上市公司在其三季报中对全年业绩做出了预测,见表1-1。如2007年的三季报中,就有150多家上市公司做出了全年业绩预测。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规定,中小板上市公司必须在每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对全年业绩做出预测。这一点与主板上市公司有明显的区别。
业绩预告
从每年11月1日至来年1月31日之间,上市公司若符合下列两项条件之一的,也要对全年业绩进行预告(见表1-2):
条件一:预计全年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扭亏为盈或者与上年相比业绩出现大幅变动(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
条件二:在会计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经上市公司财务核算或初步审计确认,公司全年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扭亏为盈、与上年同期相比业绩出现大幅变动(上升或者下降50%19,3:)。
由以上规定,投资者至少可以推算: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在1月31日之前,还没有公布业绩预告,那么该公司的全年业绩很可能同比增幅不会超过50%。
此外,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后,如出现实际业绩与预计业绩存在重大差异,还会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见表1.3。
所谓重大差异,是指实际业绩与此前预告的变动方向(包括大幅上升、大幅下降、维持不变、扭亏、亏损)不一致,或者实际业绩与此前预告的变动幅度差异超过50%,如原预告业绩将大幅上升50%-100%,而实际业绩可能大幅上升150%-200%。
业绩快报
除业绩预告外,按照规定,在年报披露前,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主动披露全年业绩快报。须注意的是,主动披露并非强制性要求。只有在上市公司全年业绩被提前泄漏,或者因业绩传闻导致公司股票异常波动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才必须披露业绩快报。
与业绩预告一样,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业绩快报也另有要求:如果中小板上市公司年报预约披露时间在3月或4月,公司应当在2月底前披露业绩快报。
与业绩预告一样,如果实际业绩与业绩快报所披露的数字出现重大差异,上市公司也会披露业绩快报修正公告。与业绩预告不同的是,业绩快报的内容更加详实、准确,见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