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客户端:
爱阅读客户端
如果您尚未下载客户端,点击下面图标下载 - 支持阅读载体: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纸版书:改变是组织最大的资产:新希望六和转型实务
- Ebook价:¥20.00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互联网时代行业巨头如何实现双模式转型
由传统产业向互联网属性产业转型
由农牧产业向食品产业转型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新希望六和创立于1982年,历经30多年发展,成为中国zui大的农牧企业,也是世界级的农牧企业巨头,分子公司遍布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埃及、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在2012年这家超大型企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环境持续恶化,产能过剩,利润下降,增长举步维艰。2013年,刘永好董事长将董事长职位交给女儿刘畅,并聘请陈春花老师出任新希望六和联席董事长兼CEO,开始了新希望六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实施组织变革、产销分离、激活个体,更是将公司从一家饲料加工商变为一家真正的生产动物蛋白的食品商。三年后的2016年一季报,净利同比增长28%,其中农牧业务盈利大增近400%,公司屠宰加工业务取得了84.73%的毛利增幅。
这三年新希望六和经历着战略转型与组织转型双驱动的转型方式,这需要全体员工特别是经理人的完全改变。在转型的同时,公司的盈利要保持增长。在产业属性、业务领域、组织模式、时间效率以及盈利增长五个维度中,同时展开转型。在本书中,陈春花老师回顾总结了如何使新希望六和改天换地的历程,既有只有CEO才能接触到的全面信息和一手资料,又有带领一家巨型公司大步向前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论。将自己对企业转型的真知灼见寓于生动的记述当中,丰富、翔实,对“改变是组织zui大的资产”做了完美的诠释。
作译者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新华都商学院创始教授。先后出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山东六和集团总裁。
目录
前言 每一次相遇,都为遇见最好的你我
第一部分 重新出发001
第一章 联席设计003
白手起家铸就希望004
敏锐洞察求变006
挑战与曙光007
创新顶层设计008
第二章 青岛拆分010
如何理解所在的市场及我们的地位011
为变革做好准备013
变革的目的018
转变的要点020
第三章 你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024
基于变化的思考025
基于现实的观察026
基于我们的现状029
基于我们的改变032
第四章 产销分离041
对话042
前言
2013~2016年是我在新希望六和任职的三年,也是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挑战的三年。一是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其不确定性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无论是在变化的规模、速度上还是在迅猛程度上,都与过去根本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与此同时,中国农业与农牧业需要变革的程度与挑战也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无论是在行业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还是在技术、全球资本与资源、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上,以及从业人员能力匹配程度上,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冲击,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进入者更以颠覆的方式强势出现,这一切都与过去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新希望六和伴随时代变化的转型因此更具有挑战性:一方面企业原有的业务本身遭遇到产业调整的挑战;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整个外部环境巨变的挑战,可以说是双转型,一是由传统产业向互联网属性产业转型,二是由农牧产业向食品产业转型,而我又预设了转型的时间,就是要在三年内整体转型。所以我选择了战略转型与组织转型双驱动的转型方式,这需要全体员工特别是经理人的完全改变;我还要求在转型的同时,公司的盈利保持增长。在产业属性、业务领域、组织模式、时间效率以及盈利增长五个维度同时展开转型,这对每个成员的要求和影响的确是巨大的,我深知其中的难度与冲击。
要成功转型,需要破除一些转型的阻力,对于一家成功的企业而言,在我看来会有五个方面的阻力。第一是过于迷恋现有核心竞争力。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这家企业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会是行业领先者。正因如此,这家公司非常自信于公司已有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能超越这一点,延伸新的能力,重塑市场竞争的新格局,那么这家企业会因为这个核心竞争力而有可能被淘汰。第二是无力打造新业务。因为专注于自己原有的业务领域,并对自己已有的经验津津乐道,所以就想当然地忽略新业务,甚至遇到新业务也认为不需要或者不可能。第三是部分管理者已经落伍。面对新方向想都不想就直接将其否定的管理者成为变革转型的阻力,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只是因为管理者不愿意变化,其所在的部门或者领域就无法做出改变。第四是不安与焦虑。因为改变带来的波动和阵痛会让很多人不安与恐惧,为了让自己能够稳定,所以拒绝改变。第五是避免冲突。为了避免冲突,人们根本不愿意做出改变,因为只要改变就会有冲突。
还记得在新希望六和四大中心组织拆分完成、产销分离完成、划小经营单元完成的每个时点都有同事问我:陈老师,你什么时候可以告诉我们,组织变革告一段落?我只能回答说:组织变革已经是一个常态,没有告一段落的时间点。在持续经历了三年完整的转型变革调整后,正像我为这本书所取的书名那样:《改变是组织最大的资产》,新希望六和的同事已经具备了自我变革、主动转型的能力,这样真的很好。我常提及一句话,很多人都知道成功的方法,但只有成功者去做了,我很高兴我的同事去做了,所以享受到成长与改变的喜悦。
这三年是一个不断自我挑战的三年,是一个敢于放弃、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三年,相对于一个拥有超过30年历史的公司而言,这是何等的勇气与坚决,又是何等的胸怀与气魄;相对于一个拥有几万人、分布全球20个国家、接近600个分子公司、服务超过10万养殖户、产品规模覆盖2亿人的公司而言,这是何等的毅力与执着,又是何等的责任与担当。
我是幸运的,永好董事长、刘畅董事长以及董事会成员坚定地引领转型与变革;陶煦和李兵两任经营班子竭尽全力践行转型与变革;全公司上下几万人一起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地努力与坚持;公司的合作伙伴一起接受挑战,合作共赢地驱动成长。每个人的贡献都是智慧的付出,这些集合在一起,让新希望六和走在了正确的路上,并奠定了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与美好公司的坚实基础。
当我任期结束回归教学与研究岗位的时候,我决定把这三年复写下来。虽然这不是全部,还有很多令人骄傲的事情没有被呈现出来,也会有遗漏,但是这些本身已能窥见新希望六和这三年的改变。我感激自己与大家在一起的这三年,知道这些价值贡献得以记录与分享,既可以给大家一个了解新希望六和的视角,也可以借此表达我对新希望六和的感恩与敬意。
陈春花
2016年12月28日于朗润园
序言
改变,对于一家追寻基业长青的企业来说,是个永恒的主题。今天的新希望六和,面对互联网经济的各种新技术、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新需求,仍然在深入追求新的转型与变化。作为一名战略和组织研究的管理专家,陈老师毫无疑问地对企业管理和农牧行业有着深刻的洞察,非常善于在战略层面去思考,站在宏观和历史的角度去考虑推动企业变革与发展的要因。在担任新希望六和联席董事长期间,她对我和公司的整体管理层不断提高战略规划和管理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与帮助作用。与她一起工作,我和我的团队备感荣幸。
在本书中所记录的这段难忘的日子里,公司上上下下都尊称她为“陈老师”,因为她真的是一位十分注重学习也不遗余力地帮助身边人不断学习进步的好老师。她每天坚持写作,帮助我和公司的管理团队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千方百计地帮助团队打开眼界、解放思想。这三年里,团队认真学习,不断认识行业,理解转型。在她的点拨下,大家受益匪浅。她引导我们追求的“改变”,尤其尊重企业原有的价值和文化。她不会因为自己是管理专家而随意颠覆或者挑战企业与团队,而是因势利导,不断带领我们去发掘组织既有的优势和优秀内质,扬长避短。因此,新希望六和在那段时间内虽然在持续进行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上的变革,但是整个组织的团结和凝聚力却变得更强了。
陈老师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法带给我启发。她不只热爱工作,还爱写书,爱跑马拉松,爱到处旅行。她在公司的一次财务年会上提出了“工作是修行,人生是旅行”,当时包括我在内的与会人员都纷纷赞同,互相转发。工作之外,我们一起谈人生,一起看话剧,一起尝美食……关于生活与人生,她给过我受益终生的建议。
卸任联席董事长之后,我与陈老师的联系依然很多。当我在工作中遇到疑难困惑的时候,我会跟她一起探讨,寻求她的意见;她的“春暖花开”公众号推出的管理思考,经常给我启发;她出的每本新书,我都先读为快。《改变是组织最大的资产》和《共识》,写的是我们在新希望六和共同经历的三年特别时光,因为书中的内容我也都一一亲历和参与,相比其他任何读者,我更懂得文章中的每段话意味着什么,理解其中的欣喜和感悟的由来。大事小情,娓娓道来,在细细的叙述中,仿佛逆时光的河流而上,重新与当初的我们进行心灵对话。这里面饱含着对公司的期待,对团队的爱恋,更包含着对经营管理、社会责任、职场人生深邃而智慧的思考。
三年是短暂的,却是高效的,我们一起开启了变革转型的序幕,一起制定战略发展规划,一起参与创新的项目实施。这三年,对一个拥有35年发展历史的企业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小片断,但对我个人却是极其宝贵的。
民以食为天,我们坚守的是一个传统却又永远朝阳的产业,我们守望的是广大消费者对安全、高品质食品的追求。一切因改变而美好!我们相信,基业长青需要一个组织永远敢于改变的积极心态。
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这句话,经常让我想起的就是陈老师。在这个纷繁喧嚣的时代,做人、做事,保有这样的精神,才会让我们更加自在。
刘畅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7年2月23日
媒体评论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非常感谢春花老师在新希望六和做联席董事长三年来为公司的创新、变革、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因变革而美好!
刘畅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改变是组织*大的资产》和《共识》,写的是我们在新希望六和共同经历的三年特别时光,因为书中的内容我也都亲历和参与,相比起其他任何读者,我更懂得文章中的每段话意味着什么,理解其中的欣喜和感悟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