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邴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景天魁、著名作家郭晨联袂推荐
-
阅读客户端:
爱阅读客户端
如果您尚未下载客户端,点击下面图标下载 - 支持阅读载体:
- 评分:
(已有3条评价)
- 纸版书: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
- Ebook价:¥25.00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一个公务员,一个博士后,一位教授,一位低调的批判主义者
反对早教商业化?
反对奥林匹克运动会?
反对无土培植?
反对汽车供求无限制?
反对住宅商业化?
反对烟草行业存在?
反对金融过度互联网化?
反对城市无限扩大化?
反对生活要素过度商业化?
反对经济发展压倒一切?
。。。。。。
要想生活好必须做得对
"生活好"的标准有两个要素表现:一是身体健康;二是精神安逸。
人在世上,物在人中;人在做事,物在改变;人在生活,物在使用;人在出现,物在消失。
"凡事都有度""凡事要有度""无度会出事"。
"凡事都有度"是客观,"凡事要有度"是主观,"无度会出事"是主观和客观未协调好。
管理者如果没有好的精神,就不能真正健康科学地管理社会、治理社会和引导社会发展。你不指挥,那你是不作为;你不会指挥,那你就不配当官;你乱指挥,那你会把社会发展的方向引向歧途。
近十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基因分析及启示
社会行动要为民众"生活好"
人有两种需求 ,本质需求是人身体存在的需求,本性需求是满足人精神存在的需求。本质要满足,本性要控制,否则本性会让本质受到伤害。
社会生产不要过度,经济产品也不要过度供给给社会消费者。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要维持平稳相等。生产、供给过度了,一定会形成危机。不仅会形成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会带来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危机。
住宅供给要"够了就好"
水、空气、食品、异性交往,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存在的四个最根本的条件。住宅商品化社会,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存在的四个基本条件有所改变,也改变了人的生活价值观。
房地产形势好了并没有与民众生活方便划等号,住宅供给的增加没有让民众获取住宅更容易,相反倒让民众获取住宅感到了压力,民众买房更难了,更多人买不起房了。
人的健康文化不能过度现代化,凡是经济无度发展、超出一切发展的地方,就必定会产生和先出现危机现象。
真正的宏观利益并不是微观利益的汇总相加。宏观利益一要考虑发展产生出的利益在全社会各层次、各群体之间的平衡;二要考虑微观利益点的利益是否符合社会健康的本质性需求;三要考虑代代相传的利益。
内容简介
作译者
公务员,金融学学士,管理学硕士、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等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是经济社会发展伦理、社会转型、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人类发展、金融等。曾长期在中央与地方金融机构,在省、市、区地方政府多个部门工作过,擅于将工作的实践放入理论的视域中进行思考和研究,擅于观察研究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并认证各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所研究的成果具有鲜明的实务特征,公开或内参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有《服务型社会的来临》《制造混乱》《面向幸福的经济社会发展导论》《竞争战略分析方法》《流量经济新论》等十多部个人专著。《服务型社会的来临》一书在海峡两岸出版后,反响热烈,被称为中国的丹尼尔o贝尔。
坚定的环境保护及回归自然倡议者,坚定的过度现代化反对者,低调的批判主义者。
目录
导 言 / 001
第1章 理性与感性协调论 / 013
域理性论概念的生成 / 016
现代生活方式是否好于传统方式 / 025
经济成果是满足人的本质还是本性 / 035
平庸做事带给了社会什么问题 / 040
整体与部分如何协调对等 / 062
经济人的感性与理性如何协调 / 071
第2章 社会行动要为民众"生活好" / 079
人和自然界谁为主体 / 083
人与科技研发的产品谁为主体 / 088
供给者与需求者谁是主体 / 100
"零地发展""零地招商"的倡导 / 109
"做得对"的当下思考 / 111
第3章 住宅供给要"够了就好" / 133
人的生活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 138
社会发展的负向效应点增多 / 148
第4章 人的健康文化不能过度现代化 / 159
现代经济存在丢失了本质意义 / 161
序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越是在逆境中,越是要看到有利的一面;越是在顺境中,越要看到不利的一面。"这是本人的思想信条之一。今天用在希有同志的这部《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书上,恰逢其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增长速度之快令全球瞩目,创业群体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也令全球惊叹。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也使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强大。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获得正向发展效应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显露出了一些矛盾与问题,产生了一些负向的效应。发展当中显露出的矛盾与问题既存在于生产领域,也存在于消费领域。于前者,问题主要是部分产业不够绿色可持续,比如,污染性产业、过度浪费自然资源产业的存在等;于后者,问题主要是一些人的消费不健康,消费习惯偏离了人的科学生活需求。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也包括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呈现出的城市疾病等。近年来,中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实就是针对多年以来发展当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而提出来的解决思路,以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更科学、更完善。人类要保持可持续的存在,自然资源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供给,最终达到让人民群众有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发展的正确取向。然而,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有时也会对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理解有误。误解带来误导,误导使发展走偏路、走错路。长期以来,人类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时表现出了发展思维的狭隘性,不尊重自然,从而遭受自然界的"报复"。空气的污染、水的污染、环境的破坏等造成的对人类的伤害就是自然界的"报复"。当然也不能单纯地、片面地强调保护自然,因为如此的话,那就是另一种发展思维的狭隘,也不足以让人类生活得更好,无法体现出人类发展的成就。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人类的智慧,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浏览了希有同志的这部书稿,感觉他的观点比以往有较大的进步。2015年,他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视野曾撰写过一部《流量经济新论》,提出"差序增长极律""增长决堤律"这两个新的概念。在这部书中,他又提出了"三项行为"的概念,包括他在本书中提出的"域理性论""域经济人理性协调论""域经济人感性协调论""域行为经济论"这几个概念,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希有同志曾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做过博士后研究,这本书也是他长期思考研究的结果。希有同志始终是一个喜欢创新思考的人,据我了解,他对党中央的发展新理念已经研究多年了。他平时喜欢观察社会现象,并不断从各个角度进行理论探索,是善于思考问题的领导干部。他从不简单盲从、机械式地做人做事,他做任何事都喜欢经过客观论证,喜欢经过科学思考后再做事,按他自己经常讲的话就是"要做好人、做好事,选择对的事情做,把对的事情做好"。
当然,希有同志的这本书也有不足之处,建议他对自己提出的新概念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论证。
此序非断言,仅供读者参考阅读。
媒体评论
王伟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越是在逆境中,越是要看到有利的一面;越是在顺境中,越要看到不利的一面。”这是本人的思想信条之一。今天用在希有同志的这部《想要生活好必须做得对》书上,恰逢其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增长速度之快令全球瞩目,创业群体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也令全球惊叹。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也使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强大。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获得正向发展效应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显露出了一些矛盾与问题,产生了一些负向的效应。发展当中显露出的矛盾与问题既存在于生产领域,也存在于消费领域。于前者,问题主要是部分产业不够绿色可持续,比如,污染性产业、过度浪费自然资源产业的存在等;于后者,问题主要是一些人的消费不健康,消费习惯偏离了人的科学生活需求。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也包括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呈现出的城市疾病等。近年来,中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实就是针对多年以来发展当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而提出来的解决思路,以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更科学、更完善。人类要保持可持续的存在,自然资源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供给,最终达到让人民群众有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是社会发展的正确取向。然而,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有时也会对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理解有误。误解带来误导,误导使发展走偏路、走错路。长期以来,人类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时表现出了发展思维的狭隘性,不尊重自然,从而遭受自然界的“报复”。空气的污染、水的污染、环境的破坏等造成的对人类的伤害就是自然界的“报复”。当然也不能单纯地、片面地强调保护自然,因为如此的话,那就是另一种发展思维的狭隘,也不足以让人类生活得更好,无法体现出人类发展的成就。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人类的智慧,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浏览了希有同志的这部书稿,感觉他的观点比以往有较大的进步。2015年,他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视野曾撰写过一部《流量经济新论》,提出“差序增长极律”“增长决堤律”这两个新的概念。在这部书中,他又提出了“三项行为”的概念,包括他在本书中提出的“域理性论”“域经济人理性协调论”“域经济人感性协调论”“域行为经济论”这几个概念,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希有同志曾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做过博士后研究,这本书也是他长期思考研究的结果。希有同志始终是一个喜欢创新思考的人,据我了解,他对党中央的发展新理念已经研究多年了。他平时喜欢观察社会现象,并不断从各个角度进行理论探索,是善于思考问题的领导干部。他从不简单盲从、机械式地做人做事,他做任何事都喜欢经过客观论证,喜欢经过科学思考后再做事,按他自己经常讲的话就是“要做好人、做好事,选择对的事情做,把对的事情做好”。
当然,希有同志的这本书也有不足之处,建议他对自己提出的新概念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论证。
此序非断言,仅供读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