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客户端:
爱阅读客户端
如果您尚未下载客户端,点击下面图标下载 - 支持阅读载体: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纸版书:精益工具箱(原书第4版)
- Ebook价:¥30.00
基本信息
- 原书名:The Lean Toolbox:The Essential Guide to Lean Transformation
- 作者: (英)约翰·比切诺(John Bicheno) 马蒂亚斯·霍尔韦格(Matthias Holweg)
- 译者: 王其荣
- 丛书名: 精益思想丛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31722
- 上架时间:2016-4-8
- 出版日期:2016 年4月
- 开本:16开
- 页码:440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管理 > 企业管理 > 综合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如何善用精益工具的书籍短时间内了解精益的精髓,按照成熟路线图评估现状、选取有效工具在短时间内弥补差距、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经过20多年的应用和发展,“精益”应用的领域从汽车制造业延伸到一般制造业,甚至银行、医院等服务业,并由跨国公司和精益生产专家推广到全世界范围。“精益企业”既是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潮流,也是有志于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组织的不二选择。
本书虽然主体部分为各种实用经典的精益工具,如看板系统的设计、物枓库存管理、布局设计、生产线平衡、浪费的识别、价值流分析和设计、持续改善循环等,它还包括了与精益转型密切相关的其他主题,如精益评估、精益实施路线图、变革管理、精益会计与绩效指标,事实上,精益变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取决于它们。此外,作为工厂精益实施的延伸,本书对于精益供应链、新产品设计也都做了精要介绍。
不论是急于改变目前企业管理面貌的中**经理人员,还是希望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一线员工,在开始精益之旅之前,都有必要系统地阅读本书,在本书的具体指导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适宜的行动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作为手册不时查阅。
作译者
欧洲精益运营标志性人物。现任英国白金汉大学精益企业机构主任。
拥有工程学士、工商管理硕士以及系统管理硕士学位,并获得APICS美国运作管理协会高级资格认证(CFPIM)。在卡迪夫大学商学院担任精益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的15年中,创建了全球第一个精益运营方面的硕士学位,并指导完成超过200篇硕士论文。
著作颇丰,其中的《精益工具箱》成功,已经发行到第四版,被APICS指定为考试用书,被很多大学推荐为教材。
马蒂亚斯·霍尔韦格(Matthias Holweg)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运营管理教授。毕业于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之前在卡迪夫大学商学院精益企业研究中心工作。已发表多篇专业论文,与比切诺合作多年,是《精益工具箱》新版本的共同作者。
译者简介
王其荣
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专家,超过10年世界500强中国区高管经验,擅长精益体系导入和大型改善项目,尤其精通适合本地国情的精益运营体系的制定和推广,以团队合作、财务及量化分析、工程实施为改善突破口。约翰·比切诺(John Bicheno)
欧洲精益运营标志性人物。现任英国白金汉大学精益企业机构主任。
拥有工程学士、工商管理硕士以及系统管理硕士学位,并获得APICS美国运作管理协会高级资格认证(CFPIM)。在卡迪夫大学商学院担任精益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的15年中,创建了全球第一个精益运营方面的硕士学位,并指导完成超过200篇硕士论文。
著作颇丰,其中的《精益工具箱》成功,已经发行到第四版,被APICS指定为考试用书,被很多大学推荐为教材。
马蒂亚斯·霍尔韦格(Matthias Holweg)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运营管理教授。毕业于剑桥大学贾奇商学院,之前在卡迪夫大学商学院精益企业研究中心工作。已发表多篇专业论文,与比切诺合作多年,是《精益工具箱》新版本的共同作者。
译者简介
王其荣
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专家,超过10年世界500强中国区高管经验,擅长精益体系导入和大型改善项目,尤其精通适合本地国情的精益运营体系的制定和推广,以团队合作、财务及量化分析、工程实施为改善突破口。
目录
推荐序二
译者序
原书第4版前言
原书第3版前言
原书第2版前言
第1章 精益工具箱第4版说明 1
1.1 回顾 3
1.2 精益、可持续和变革 4
1.3 精益演化 4
第2章 理念 7
2.1 精益追求“理想方式” 7
2.2 精益不是工具,也不是一套整合的工具 8
2.3 浪费、过载、波动 9
2.4 精益的公式 12
2.5 精益是“系统” 13
2.6 精益是持续学习 16
2.7 精益既是革命也是演进 16
2.8 精益是“分布式决策” 17
2.9 两个类比和一组F:乐团和体质锻炼 17
译者序
由于精益产生于实践,并且不断发展,一直没有对其工具以及运用法则进行系统的整理,很多的精益实践者都是在精益的实践中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同时苦于寻找集大成的精益工具著作。
本书的主要作者约翰·比切诺(John Bicheno)有别于其他精益大师,他不仅仅是学者和知名教授,从1982年在南非丰田实际接触最原汁原味的精益至今已经有30多年,现在是欧洲精益界的大师,不仅在卡迪夫大学商学院创设了全球第一个精益研究生学位,通过现代教育在西方大力普及和推广精益,还著述、出版了大量的精益著作,并带领学生在企业中实际应用及推广各种精益的理念和工具,不断总结、验证并发展精益的理论。英国和北欧已经有很多知名企业在约翰·比切诺的辅导之下成功完成精益转型。
本书对精益工具和系统的最新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介绍。前3章介绍了精益的基本理念和最新的发展动态,第4、5章从战略的角度介绍精益转型的框架和实施步骤,第6、7、8、9章详细阐述了精益工具的具体应用,此后直至第18章对于精益在企业内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分别通过质量、新产品开发和引入、供应链、会计、变革管理、可持续性、改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第18章介绍了精益的由来和发展,第19章给读者提供了大量的进阶阅读资源和学习资源,还包括当今最有影响力的精益组织和职业发展方向。
通过本书的阅读,企业管理者可以更加坚定精益转型的决心,明确战略方向,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成本;精益实践者和关键团队成员可以直接参照相应章节选择最恰当、最适用的工具,对各种模棱两可的概念和名词建立正确和统一的理解;学习运营、工业工程和企业管理等学科的大学生则可以将理论“落地”。
首先,我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华蕾和刘新艳编辑,在我的翻译过程中,她们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从而保证了这本书能够顺利翻译完成并出版。
在本书的翻译中,虽然力求“信、达、雅”,但是鉴于译者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如有任何建议和意见,请不吝指教,本人将感激不尽!
最后,将此译作献给我无私和伟大的父亲王邦应和母亲朱成莲,挚爱的妻子鲁瑢和儿子王文基,你们是我所有动力之源。
译者联系方式:wang.qirong@163.com。
王其荣
2015年11月23日
前言
本书在书后整理出了一份详细的精益年表,这既让人好奇又有启迪。精益已经被描绘为哲学、理论、方法、方法论甚至工具箱,显然没有哪一个可以构成年表。大多数的理论、方法和经营理念都盛极一时,随后又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它们不进化。
精益与此相反,它显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不停进化。我用“进化”而不是“发展”来描述,是因为它仅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对经营和生产的变化做出迅捷的反应。它源自日本,在美国扬名,现在又回到日本,并传播到澳大利亚和乌拉尔等世界各地。精益传播得越广,就越接近大野耐一的原义,尽管也派生出大量的流派,各流派都更加适用于特定的时间和场合。
时下存在一种分化现象,一部分人以拥护传统的丰田生产方式成为精益的忠实门徒;另一部分人则更倾向于精益的适应性,而不是拿来主义式的照搬。
无论你认为精益最终都是趋向完美,抑或是向适应本地的专门化发展,这本书都将提供给你判断出精益可以如何来更好地帮助你的相关知识。
本书的内容在制造研究院自1995年就推出的教育培训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实际上,研究院已经订购了超过4000本的本书此前版本,它仍然是各种从初级到高级课程的核心之一。精益工具箱的范围之广、知识之深,使它成为所有精益学习者的重要选择。
朱莉·麦迪根博士
制造研究院首席执行官
原书第3版前言
经常有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问我,在他们公司的精益转型过程中应该阅读什么书籍。另一个经常被问及的问题是如何甄别出应该使用的工具。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处理显然相互竞争的理念如精益、约束理论和六西格玛,并让它们协调一致。通常我给他们的反馈就是阅读本书。
本书第3版以清晰和便于阅读的方式陈述精益的方方面面,对于组织内部各个层级的员工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它给想知道自己的业务该如何发展的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阅览的清单,是改善人员的指导手册,也给项目团队成员提供了深入的洞察。
虽然没有任何组织会使用书中罗列的所有工具,但理解有哪些工具是可以使用的,以及这些工具可以如何应组织之需也是一个不错的起点。想要成功的人们将会把他们的方法整合到一个系统的变革项目中,并将客户需求、经营战略和业务中人的因素考虑进去。为了从正确的地方开始,我建议先通览本书,再来构建公司的实施计划。此后,将这本书作为组织通往未来理想状态的简易参考书来使用。
祝你们的精益之旅成功。
彼得·哈恩斯教授
精益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原书第2版前言
人们逐渐意识到精益的含义比我们所想的要多得多。从纯粹意义上说它产生于丰田生产方式,由大野耐一和他的同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行实践推广。然而,它也对亨利·福特在高地公园的第一个巨型汽车厂所遵从的方法有了重新发现。在该厂中,每一步操作都在连续流动的生产线中完成。
这个方法也可以追溯到1855年哈特弗德(Hertford)的柯尔特式来复枪工厂。因此,连续流的想法历史悠久。
不过,没有人能照搬高地公园的先例。只要需要生产一系列产品,他们就应该按照流程、活动和部门来组织,并使用更加复杂的排程计划来对每个生产步骤进行计划。胭脂河工厂是典型的过程群落组织方式,批量大且提前时间长。然而,只要市场迅速增长,这一系统隐藏的浪费就无关紧要,这一方法的错误也不会明显。
媒体评论
——G.S. Vasilash 制造副总裁,肯塔基丰田
在头脑中理解(精益生产的)理论不是问题,问题是把他们记在身体里。
——大野耐一,丰田生产方式之父
学习书本之外的任何东西,你需要能去尝试,去犯错,去接受反馈,并再次尝试。不管是学习骑自行车,还是开始一个新的职业,试验、反馈、再试验的循环都是一样的。
——Charles Handy,管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