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客户端:
爱阅读客户端
如果您尚未下载客户端,点击下面图标下载 - 支持阅读载体:
- 评分:
(已有9条评价)
- 纸版书:FreeSWITCH权威指南[按需印刷]
- Ebook价:¥65.00
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中国FreeSWITCH领域“第一人”、全球FreeSWITCH开源社区知名专家撰写,FreeSWITCH之父鼎力推荐,权威性毋庸置疑。
内容全面,涵盖FreeSWITCH使用、维护、二次开发、源码分析等各方面;实战性强,包含大量实例,从单个独立应用的实现到集群的部署,应有尽有。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FreeSWITCH权威指南》是FreeSWITCH领域最为权威的著作之一,在这本书面前,FreeSWITCH了无秘密!
《FreeSWITCH权威指南》由中国FreeSWITCH领域“第一人”、全球FreeSWITCH开源社区知名专家、FreeSWITCH-CN中文社区创始人兼执行主席Seven Du(杜金房)撰写,FreeSWITCH之父Anthony、Minessale鼎力推荐。本书内容极为全面,涵盖FreeSWITCH的方方面面,从它的系统结构、核心概念、各项功能及其使用、维护的方法和要点、系统的调试与排错、系统的性能优化,到脚本开发、基于源代码的二次开发和内部实现原理,深度与广度兼备。实战性极强,从呼叫排队、多人电话会议、话单计费等基本的配置实例到生产环境中的应用实例,从单个的FreeSWITCH应用到FreeSWITCH集群,从脚本开发到基于源代码的二次开发,各种案例应有尽有,很多案例中的参数都可以拿来直接使用。
作译者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基 础 篇
第1章 PSTN与VoIP基础 2
1.1 PSTN起源与发展 2
1.1.1 最早的电话网 2
1.1.2 人工电话交换时代 3
1.1.3 自动电话交换时代 3
1.1.4 半电子交换机时代 6
1.1.5 空分交换机时代 6
1.1.6 数字交换机时代 6
1.1.7 现代PSTN时代 6
1.1.8 下一代网络及VoIP时代 6
1.2 电话实现技术 8
1.2.1 电话号码 8
1.2.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1
1.2.3 PCM 11
1.2.4 局间中继与电路复用技术 12
1.3 我国电话网结构 12
1.4 信令 14
前言
试想一下我们常用的电子邮件,它仅能用于文字通信。从电子邮件诞生开始,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到现在几乎人人都有了一个Email地址(有的人还有多个)。随着实时多媒体通信需求的增加及技术的发展,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将会拥有一个用于多媒体通信的SIP地址。当前,因为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使得数据流量的成本越来越低,而且随着3G、4G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与优化,以及各种智能移动终端的出现,网络更将无处不在,这就为SIP的进一步普及营造了必要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各种新型的SIP电话及可以运行在各种移动设备上的SIP客户端可以让用户以极低的成本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通信。
为什么写这本书
大多数关于操作系统的图书均重理论而轻实践,而本书则在这两者之间进行了较好的折中。
—— Andrew S. Tanenbaum
从第一次读Tanenbaum的《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可这句写在那本书前言里的话到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上大学时,我也曾学习过“程控交换网”、“移动通信”之类的专业知识,但那时只有肤浅的认识,理解不深。毕业后,我到烟台电信工作,负责程控交换机的维护。在工作中,我学到了电信网络传输与交换的各种技术,掌握了七号信令系统(SS7),算是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吧。那时候,VoIP还是很新的东西,由于网络条件的限制,国内也少有人用。2007年年底,我开始接触Asterisk。阅读了《Asterisk,电话未来之路》,并买了一个单口的语音卡,实现了VoiceMail、PSTN网关、SIP中继等各种功能。能在自己电脑上实现这些有趣的东西,令我非常兴奋。后来,我加入Idapted Inc.,开发一种一对一的网络教学平台。最初的后台语音交换系统也使用Asterisk,但不久后便转到了FreeSWITCH。那时我就深切意识到,FreeSWITCH必将成为Asterisk之后的通信领域的又一宠儿。于是便怀着无比的热情开始学习FreeSWITCH。
在学习和探索FreeSWITCH的过程中,我逐渐融入了FreeSWITCH社区,与全世界的开发者讨论各种VoIP技术、交流使用经验,这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在开发和使用FreeSWITCH的过程中我也积累了大量的使用和开发经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不时地更新到FreeSWITCH官方的Wiki上。Wiki是FreeSWITH文档的大本营,内容来自众多FreeSWITCH爱好者和实践者的奉献。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Wiki上的内容读起来还不是很系统,因此我就萌生了写一本书的想法。
本书面向的读者
本书作为国内第一本介绍FreeSWITCH的书,内容全面又不失深度,因此适合从事FreeSWITCH相关工作的各层次的读者阅读—对于初学者来说,本书是很好的入门教材;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读者来说,本书可以提供更深入的指导和案例分析,帮助他们深入理清各功能点的来龙去脉;对于高级用户和开发者来说,本书也有详细的开发指导和最佳实战经验。
FreeSWITCH爱好者:对于FreeSWITCH爱好者来说,本书是最直接的需求。本书内容全面、介绍细腻和深度适当,是其他资料或同类书籍所没有的。
以FreeSWITCH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的人员:以FreeSWITCH为基础,可以进行呼叫中心、指挥调度、IP-PBX、互联网音频或视频等系统的开发。本书可以提供详尽、丰富的参考资料和实践经验,使这类读者少走弯路,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VoIP系统、软交换系统、电信设备开发人员:FreeSWITCH是开源领域的典范,又是同类系统中的佼佼者。本书对FreeSWITCH的原理、实现都做了深入探讨,还对源代码进行了导读和深入分析,可以带领读者很快了解现代软件的架构、逻辑及算法实现,因而很有借鉴意义。FreeSWITCH使用MPL许可证发布,完全不限制商业应用,因而广大开发者也可以完全站在巨人肩膀上,不重复发明轮子,迅速做出新的产品。
Asterisk开发者:跟大多数Asterisk开发者一样,我也是读着《Asterisk,电话未来之路》、《Trixbox不相信眼泪》一路走过来的。FreeSWITCH作为后起之秀,在许可证、系统架构和性能方面都有很好的优势。了解FreeSWITCH可以开拓读者的眼界和思路,不管是否转到FreeSWITCH,相信本书都会对你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
FreeSWITCH系统实施、维护人员:对于FreeSWITCH相关呼叫中心、IP-PBX等系统的实施和维护人员来说,本书也是不可或缺的教材。事实上,本书第3章介绍了一个完整的FreeSWITCH IP-PBX搭建方案,通过对这一章的学习,企业的系统管理员可以很容易地用FreeSWITCH打造一个企业电话系统。
电信企业的维护人员、技术决策人员:广大电信企业的人员在以往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但往往依赖于华为、中兴等设备厂家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架构。技术瞬息万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电信政策调整并逐渐宽松之际(如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发放),只有了解另一种解题思路,并掌握了新技术,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方向,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呼叫中心从业人员: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将有很多呼叫中心是基于FreeSWITCH开发的。而本书中丰富的基础知识和详尽的功能介绍将对呼叫中心系统的使用、管理和决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关专业在校师生:笔者看过一些学校的教材,大部分只是讲VoIP原理及SIP协议等,很枯燥;而且,老师总是教育学生“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本书正是理论与实战的最佳结合点。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一些学校的导师和研究生已经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研究了。
与FreeSWITCH相关的开发经理、技术决策人员:FreeSWITCH是VoIP软交换软件的典范,但本书所讲的不仅仅是FreeSWITCH。书中以FreeSWITCH为例将枯燥的(包括通信、互联网以及软件开发)专业知识以浅显、直观、生动的语言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对软件开发的模型、模式、架构、流程、状态机、接口设计等进行了普及和深入剖析。了解本书所讲的知识有助于技术选型和决策。
总之,FreeSWITCH是一个电话系统。我们人人都离不开电话,可以说,它将来可能出现在任何企业、部门及要使用电话的所有角落。进一步讲,FreeSWITCH完全超越了一个简单的电话系统,其应是一个更通用的通信系统平台,它可以完美地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结合,创建前所未有的通信应用。古人云“开卷有益”,或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即使你不使用FreeSWITCH,但只要从事与通信相关的工作,本书都会在扩充基础知识、开阔思路等方面对你有所帮助。
本书的内容及特色
媒体评论
我在2008年第一次遇到Seven。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竭尽所能学习了所有与FreeSWITCH相关的技术,并贡献了很多的Bug报告及修复代码。甚至他在为了写这本书而对FreeSWITCH进行研究时,还发现了至少5个Bug。没有他,我们可能永远也不能带给广大的中国读者如此好的一本理解FreeSWITCH的指导书。
——Anthony Minissale II FreeSWITCH之父
FreeSWITCH是V。IP的未来。它更加灵活、强大,并且与现有系统比起来更加节省成本。FreeSWlTCH已稳步成为先进的VoIP系统部署的必备系统。本书的作者是中国FreeSWITCH界的权威,本书会指导你如何使用FreeSWITCH。杜金房曾建立了第一个中国的FreeSWITCH系统,安装了最大的FreeSWITCH集群,并建立了FreeSWITCH中文社区。在中国的通信圈子里,没有人能比他更理解FreeSWITCH以及其内部的应用程序了。
——Jonathan Palley Spire公司CTO
书摘
基础篇
自己动手搭建个人的软交换环境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本篇就带领大家一步一步来完成这件事。当然,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一起回顾一下电话交换网络和电话交换技术以及相关的历史,并探讨交换网络的现状和未来;同时,学习一些电信领域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基础的电信业务;然后,我们再一起体验FreeSWITCH的安装和配置;在对FreeSWITCH有了直观的印象之后,我们再详细解释FreeSWITCH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基本概念和理论、运行和维护的方法,以及重要的协议和模块等。
读完本篇,你可以为成为一名合格的FreeSWITCH维护工程师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1章
PSTN与VoIP基础
一说起VoIP,给人的感觉好像有些抽象,或许大家对“网络电话”这个词更熟悉一些。VoIP的英文原意是Voice Over IP,即承载于IP网上的语音通信。大家熟悉家庭上网所使用的ADSL吧?或许有些人还记得前些年用过的吱吱叫的老“猫”(Modem,调制解调器)。技术日新月异,之前的技术都是用电话线上网,现在VoIP技术使我们可以在网上打电话。
所谓“温故而知新”,在学习任何新东西以前,我们最好都了解一下它的历史,以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在了解VoIP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PSTN。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就是我们日常打电话所使用的电话网络。有时,人们喜欢对新鲜的事物刨根问底,却对司空见惯的东西不求甚解。在此,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本书所述的技术,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交换机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探索一下电话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同时一起学习一些与PSTN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等。
1.1PSTN起源与发展
在漫长的通信历史长河中,PSTN及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如从直接控制到间接控制再到公共控制、从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从电子交换到程控交换、从模拟到数字、从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从“硬”交换到软交换等。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1.1.1最早的电话网
第一次语音传输是苏格兰人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nham Bell)在1876年用振铃电路实现的。而在那之前,普遍认为烽火台是最好的远程通信方式。
用振铃电路实现通话功能的时代是没有电话号码的,相互通话的用户之间必须由物理线路连接;并且,在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用户讲话(半双工)。发话方通过话音振动来激励电炭精麦克风从而产生电信号,电信号传到远端后通过振动对方的扬声器发声,从而传到对方的耳朵里。
由于每对通话的个体之间都需要单独的物理线路,如果整个电话网上有10个人,而某人想与另外9个人通话,他就需要铺设9对电话线。同时整个电话网上就需要10×(10–1)/ 2=45对电话线,如图1-1所示。
1.1.2人工电话交换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电话有需求的用户越来越多,甚至普通家庭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电话。但是,为每对欲通话的家庭之间都铺设电话线是不可能的。因此,一种称为交换机(Switch,又称Exchange)的设备诞生了。它位于整个电话网的中心,用于连接每个用户。用户想打电话时,先拿起电话连接到管理交换机的接线员,由接线员负责接通到对方的线路。这便是最早的电话交换网(见图1-2),交换接续工作全部由人工完成。通过使用交换机,交换网上需要的线路大大减少了。
1.1.3自动电话交换时代
1889年到1891年期间,美国阿尔蒙· B·史端乔(Almon B Strowger)发明了步进式自动电话交换机。有趣的是,他发明自动交换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接线员从繁忙的人工交换机上解放下来,而是来源于另外一则故事:他本是一个殡仪馆老板。他发觉每当城里发生死亡事件,用户给“殡仪馆”打电话时,不知接线员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总会把电话接到另一家殡仪馆。这使史端乔非常郁闷,发誓要将电话交换自动化。功夫不负有心人,史端乔凭他那过人的聪明和毅力,终于发明了一种步进式的自动电话交换机,并申请了专利。人们为了纪念他,故又称这种电话交换机为“史端乔交换机”(见图1-3)。这种交换机的特点是由用户话机的拨号脉冲直接控制交换机的动作,属于“直接控制”方式。
图1-3步进式交换机4位拨号电话中继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