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客户端:
爱阅读客户端
如果您尚未下载客户端,点击下面图标下载 - 支持阅读载体: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纸版书: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按需印刷]
- Ebook价:¥20.00
基本信息
- 原书名:John Neff on Inverting

【插图】

编辑推荐
执掌温莎基金30余年,坚持一种投资方法
22次跑赢市场,投资增长55倍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约翰·聂夫作为投资领域的杰出专家,执掌温莎30多年。在这期间温莎的投资记录让人瞠目的同时不免令人感叹,约翰·聂夫管理的基金以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达3%以上的年平均收益率在基金市场遥遥领先。本书正是约翰·聂夫先生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它们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并且作者用一种较为轻松的语调将一个个观点做了陈述,便于读者理解和领悟。
约翰·聂夫是谁?
约翰·聂夫是比肩彼得·林奇,不输索罗斯的传奇投资大师。他执掌温莎基金31年,22次跑赢市场,投资增长55倍,年平均收益率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率达3%以上。
有些人把聂夫称为价值投资者,有些人称他为逆向投资者,而聂夫更喜欢称自己为低市盈率投资者。他认为,低市盈率的股票既有机会获得更大的上涨空间,又有更小的风险损失。
在这本自传性的投资经典中,聂夫一边生动地讲述自己从事基金投资的半生岁月,一边阐述自己的投资原则和技巧,既让人读得津津有味,又让人获益匪浅。特别对于中国新兴的基金行业,本书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译者
聂夫还曾义务为宾州大学管理校产基金,16年间成果显赫,基金规模从最初的1.7亿美元成长到了18亿美元。他敏锐的投资才能使他的业务水平趋于完美。
史蒂文·明茨 Steven L.Mintz本书的合作人,负责编撰和整理工作。
目录
推荐序一(权成光)
推荐序二(查尔斯 D. 埃利斯)
导读(张志雄)
前言
致谢
序幕 花旗的投资传奇 / 1
第一部分
走进温莎 / 5
第1章 踏上向着东方的旅途 / 6
第2章 追根究底的爱好 / 11
第3章 基本训练 / 20
第4章 银行家的房子 / 30
第5章 火的洗礼 / 40
第6章 执掌温莎兵符 / 48
第二部分
永恒的原则 / 57
第7章 构成风格的要素 / 58
第8章 地下廉价商场 / 78
第9章 低市盈率投资组合的维护 / 91
前言
诚然,书是一种单方向的对话,但是它也可以采用较为轻松的语调来表达一个观点。很多关于这个题材的投资书都因为过多的图表而阻碍内容的流畅表达,不过我觉得我可以抛弃生硬的图表,把意思传达透彻。想象我们去长途旅行,碰巧被安排在同一节火车车厢,我希望你从本书读到的内容就如同是在车厢里就投资这一主题我和你所能调侃的内容。书中对一些观点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因为我在温莎基金从业的30年中,它们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我不想把各个观点简单地罗列,如果你喜欢看内容条条框框的书,市面上应该可以找到不少。
敢于说教之前,我必须说明一下自己的学习经历。确切地说,我真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我先是加入了美国海军,并学习了航空电子学,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梦想投资股票,更不用说去管理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了(温莎基金在 1985年停止接纳新客户之前一直是美国共同基金的行业领袖)。不过,我的事业可能早在我学会数数之前就开始了。我一直是个倔犟的小家伙,我母亲对此表述得更为直白,她对我说:“约翰,你甚至和路标都能理论。”她说得不仅十分正确,而且很有先见之明,我的整个事业就是在和股票市场争论。让我高兴的是,温莎基金的历史记录表明,争论最终的优胜者多半会是我。
这是个需要机智的工作,要学习的东西一旦开始就似乎变得没完没了。可这正是证券市场的魅力所在,也正是造成痛苦和绝望的源泉。证券市场上的专家难以胜数,但他们中却没有人能对投资者真正想知道的问题给出准确无误的答案。这个问题就是:市场在明天、下周或者下一年会如何走?这个世界,每天都冒出无穷无尽的新信息,而每一条信息都将对市场产生某种影响,这让现今的市场行为变得不可捉摸。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曾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永恒在变。同样我可以说,一个投资者不能两次踏进同一个市场,因为市场也永恒在变。
虽然这么说,但投资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毕竟还是能对市场的品性形成一点认识。它缺乏理性,不动感情;它桀骜不驯,充满敌意;可是有些时候,它又宽宏大量,乐善好施。市场自有它自己的快乐忧伤,好的年份和坏的年份,而你却无法预测。它们的趋势会以令人咋舌的速度突然逆转,可是你仍然可以学习如何巧妙地应付它们,提高自己的胜算。简言之,会讨价还价,就能从中获利。
正如我是一个逆向操作者,所以本书和最近流行的教人如何投资的书不太一样,显得特立独行,也谈不上正统。这本书不讨论万福玛丽亚传球,而是探讨如何长时间钻研、大浪淘沙、慧眼识宝。我的投资包括三大元素:个人修养、目标设定和实际经验。所以这本书采用了三个部分的结构:第一部分(走进温莎)先作自我介绍,第二部分(永恒的原则)描述目标和技巧,第三部分(市场流水账)记录了我在温莎基金最后的20多年中市场的波澜起伏。所有这些内容都是为了让你在投资时拥有更多智慧,不管你是一年交易一次还是一天交易一次(不过我不推荐后者)。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个投机氛围浓重的时期探讨价值投资及其表现,似乎是恰逢其时,因为许多所谓的价值投资基金都经历了一段坎坷之路。作为逆向投资者,我想说出现这个情况并不奇怪。一种优秀的投资方法愈是不被看好,我愈是想写书介绍这种方法的好处。不合潮流最终战胜了人云亦云。在我任职期间,温莎基金多次经受住考验而巍然不倒(见图0-1和表0-1),市场一旦有好转便挺身直上、技压群雄。
表0-1总收益率比较
(截止到1995年10月31日)
累计(%) 年平均(%)
温莎 S&P 500 温莎 S&P 500
5年 154.2 121.1 20.5 17.2
10年 268.4 319.8 13.9 15.4
15年 902.3 696 16.6 14.8
20年 +2 314.6 +1 352.4 17.3 14.3
全时期① +5 546.4 +2 229.7 13.7 10.6
① 指约翰·聂夫管理投资组合的整个时期。
资料来源:The Vanguard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of the Vanguard Group.
个人投资者和职业投资机构相比有一个重要优势:个人投资者选择了一只股票后会有较多时间关注和跟踪,不会因为季度报表突然表现不佳而措手不及,这种优势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更加明显。价值投资(也就是注重市盈率,像我一直身体力行的一样)需要能够冷静地反省市场。证券市场一开始就缺乏冷静,到了牛市如火如荼之际,这种冷静就显得越发稀罕了。
但到最后,物美价廉的好股票必将引起市场的关注。凭借耐心、运气、理性的判断,你完全能做到不断向前。这就是投资游戏的天然属性:天上会时不时掉馅饼,但大多数情况下来得快去得也快,到头来空欢喜一场。我的投资风格却能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高收益;但是如果你承受不了股价过山车,或者你为人太过匆忙,那么最好还是老老实实把钱藏在枕头底下。
序言
经历了漫长岁月检验的成功投资者并不多,而约翰·聂夫就是其中之一。约翰·聂夫执掌温莎基金长达30余年,期间创造了让人瞠目的纪录。我们都知道,大型共同基金很难长期战胜市场平均,但是温莎基金却在超过30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领先市场超过3%。这样的成绩看起来似乎没多少说服力,但是要知道这是在承担远小于市场平均的风险下取得的,而且考虑到时间因素,能够长期做到这样成绩的除了巴菲特等少数几个人外,还无人能做到。
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是,取得这样的成绩,约翰·聂夫并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投资技巧及数学模型,而是使用了最广为人知的投资方法—低市盈率投资法。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投资成绩的好坏往往并不取决于某人是否掌握了某种投资圣经,而是取决于投资者是否能够坚持简单却符合逻辑的投资策略。还好,约翰·聂夫并没有隐藏自己成功的秘密,而是无私地将其30多年的经验和总结公布了出来,在这本《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中,我们可以重温大师创造辉煌的过程和投资思路的总结记录。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走进温莎”描写的是约翰·聂夫的童年以及求学过程直至进入温莎基金的历程。第二部分“永恒的原则”,是对投资者最有参考意义的约翰·聂夫的投资思路和低市盈率投资法的详细讲解。第三部分“市场流水账”则是约翰·聂夫30年投资过程的记录,其中有很多成功以及失败的案例是非常好的教学案例。
约翰·聂夫的投资风格概括起来有7条:
1. 低市盈率;
2. 基本增长率超过7%;
3. 收益有保障;
4. 总回报率相对于支付的市盈率两者关系绝佳;
5. 除非从低市盈率得到补偿,否则不买周期性股票;
6. 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
7. 基本面好。
从这7条上看,聂夫的投资策略保守得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是一个没有保证的行业,温莎基金追求的是,尽量让回报和风险的天平倾向回报一侧。这种风格实际上和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都符合“孙子兵法”里的“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的原理。
从第2、6、7条里我们可以看出,聂夫并不只是单纯地追求低市盈率,也追求增长率,只是和现在流行的追求高增长不同,聂夫追求的是稳健的、可以控制的增长率。一方面这是从保守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历史统计数据表明,高增长率是无法长期持续的。聂夫还很重视分红率,认为分红率是投资总收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高分红率和低市盈率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聂夫本质上是一个逆向投资者,这和他小时候与路标都能辩论的执拗个性有关。聂夫擅长寻找那些目前处于“水深火热”中,但是有潜力的逆向股票,通过这些投资,温莎获取了高额回报。不过这些收益也不是来得容易,因为坚持低市盈率的逆向投资策略,往往使得温莎在牛市里落后市场,而在市场降温时就会遥遥领先。应该说是聂夫的坚韧个性成就了其逆向投资的威名,也成就了温莎的赫赫盛名。不过,我们在学习成功者的时候也不能照搬一切,逆向投资虽然有效却也未必能适合所有的投资者,在投资策略上保持和自己的个性相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容易坚持下去。
对比同样都是共同基金界大师级别的彼得·林奇,可以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两人都热衷于通过逛商场的方式来选股。聂夫通过逛商场发现的一号码头公司,在6个月内给温莎带来了100%的利润。这都是最简单的实地考察方法,我想这对于普通投资者尤其具有指导意义。作为普通投资者,大部分人没有机会能拜访上市公司老总,获取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但是通过这样“踢轮胎”方式的考察,投资者一样可以得到有关公司经营状况的有效信息。
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两个人都将目标股票进行了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林奇将股票分成6类(请参考《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不同,聂夫将股票分成了4类:①高知名度成长股;②低知名度成长股;③慢速成长股;④周期成长股。聂夫认为高知名度成长股是需要回避的,因为高知名度成长股通常其市盈率也很高,一旦公司不能实现投资群体的期望,那么就会出现迅猛的下跌。我想阐释这一观点最好的例子就是在2008年的那次行情中蓝筹股的表现了,曾经一度成为价值投资象征的蓝筹股出现了大幅的下跌,成为最严重的受灾区。聂夫推崇低知名度成长股,因为低知名度成长股完全符合其低市盈率稳健成长率的投资标准。一旦这些低知名度的成长股被市场发现,那么带来的会是成几倍的上涨。聂夫的投资案例中有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
第二部分“永恒的原则”中提到“卖出的理由”这部分,我认为是本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在目前这种将价值投资和长期持有不卖出等同化的环境中,看一看大师的做法会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温莎卖出股票的最终原因有两条:①基本面变坏;②价格到达预定值。聂夫认为只要基本面安然无恙,不介意持有股票3年、4年甚至5年的时间,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温莎在适当的时机迅速获利出局。温莎曾经有过持有股票不足一个月的情况。
爱上一只股票是很容易的事情,却也非常危险,温莎买入并拥有的股票都是为了卖出。这种观点可能和国内投资者耳熟能详的长期持有观点相冲突,但是个人认为这种理念和做法更实际一些。因为考虑到概率问题,一个人在上千只股票中选中一个百年老店、长期成长的好公司的概率有多大?可口可乐这样的长青树公司中国终有一天也会出现,但是更多的企业会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所以,作为普通投资者最好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运气。投资也是一种事业,买和卖之间做到收放自如才能经营好自己的事业。
仔细分析聂夫的成功投资策略就能发现,包括巴菲特、林奇在内的大部分成功者的投资策略其实都很相似。说起投资,其实并无秘密可言,成功的方法就这么简单地放在了投资者面前。那么决定一个投资者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坚持”二字,只有能够坚持这种简单的投资策略的人,才能有机会最终胜出。读一读书中占了大量篇幅的温莎投资流水账部分,你就能对此有更深刻的理解,而这段实际投资过程的记录结合聂夫的投资策略,也会是最好的投资教材。
媒体评论
——张志雄
能够长久战胜市场的投资经理屈指可数,约翰·聂夫就是其中的一位。本书以强烈的聂夫风格和充满魅力、幽默的笔触,阐述了有关价值投资方法和长期回报的深刻见解。
——伯顿G.马尔基尔《漫步华尔街》作者
这本书是严肃投资者的必读。聂夫的业绩众所周知,本书则理清了他如何创造业绩的投资原则。我也向CEO推荐这本书,它展示了同一个世界的另一面。
——约翰·里德花旗前董事长兼CEO
书摘
我们的住处位于大急流村麦迪逊大街,屋子地下室有暖气锅炉。我们的生计全赖外祖父维持,他做人寿保险推销员有些收入。以前在他二三十岁的时候,他曾在芒特普莱森特经营过一个人造煤气公司,后来又在俄亥俄的布莱恩(Bryan)经营。这项业务专门把煤炭转换为煤气,那个时候天然气不怎么多。大萧条时期虽然人们仍然需要煤气来提供温暖和烧菜煮饭,但这并没有阻止这样的公司和许多其他公司一样衰落倒闭。甚至看似稳固的公用事业公司,还有共同基金都在大萧条中日渐枯萎凋亡,只因为20世纪20年代借了太多的债务。尽管如此,多亏了我外祖父不知疲倦地辛劳,我们在经济上还算过得去,大萧条也没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我们在大急流村日复一日地平静度日,周围都是荷兰人社区和波兰人社区,他们的香火日渐旺盛,可是那对我却没有多大的帮助,因为聂夫(Neff)原本是一个德国人的名字。
后来,我们搬到了相邻的东大急流村居住,那是一个迎合高消费阶层的郊区。我在东大急流村离家大约3千米的一所学校上了一二年级。街道上往北相隔六栋房屋处的一个大消防栓把大急流村和东大急流村分隔开来,就是这个市政疆界让我无法去一所好得多而且离家也更近的学校上学。那个时候我时常不自觉地把各种可能情况加以比较分析,心中会有所不满。
住在附近的弗里茨小姐教我一年级。我想感谢她在我的报告单上的评语,从很小我就学会了“好斗”这个词的含义。我要是和别人争论起来从不放弃,甚至面临极大的权威也依然故我。我母亲常常说我适合做一个律师,因为我走路遇到一个路标都会和它辩个不休。她或许是对的。长期来看,我干得还要更加出色,因为我会和整个证券市场争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