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客户端:
爱阅读客户端
如果您尚未下载客户端,点击下面图标下载 - 支持阅读载体: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纸版书: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研究与发展[按需印刷]
- Ebook价:¥22.00
基本信息
- 作者: 益小苏
-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4881
- 上架时间:2006-6-28
- 出版日期:2006 年5月
- 开本:16开
- 页码:406
- 版次:1-1
- 所属分类: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新颖、技术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适中,适合于从事先进复合材料研究、开发、设计、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们阅读和参考。...
目录
1.1 发展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复合材料的冲击分层损伤及冲击后剩余压缩强度
1.3 热固性树脂增韧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现状
1.4 复合材料的“离位”复合思想与“离位”增韧技术
1.5 “离位”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1.6 复合材料层板的损伤过程和损伤机理
1.7 “离位”复合材料的固体微结构
1.8 “离位”、“原位”与"Priform”技术
1.9 “离位”复合技术的工艺制备验证
1.10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进展
2.1 技术发展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2 粉末预浸技术
2.2.1 静电粉末法预浸技术
2.2.2 淤浆粉末预浸技术
2.3 热熔预浸技术
2.3.1 纤维混编柔性预浸料技术.
2.3.2 PEEK纺丝技术研究
前言
在发展历程上,先进复合材料发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航空、航天和国防等尖端技术领域的需求,到今天为止,先进复合材料仍然对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起着十分关键的支撑作用,举航空领域为例,目前,美国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上树脂基复合材料用量达24%~36%、直升机达46%,而欧洲战斗机的复合材料用量更高达40%。在航空发动机结构材料方面,国外先进航空发动机已系统应用了316℃树脂基复合材料,760℃钛基复合材料,1300℃以上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和1600℃以上的抗氧化C/C复合材料等。今天,先进复合材料继续保持自己在这些战略领域最富研究潜力的结构材料的地位,并带动整个工业技术的进步。
近10年来,先进复合材料的“低成本技术”已经成为国际范围研究发展的重点。在树脂基复合材料航空应用方面,典型的低成本技术包括纺织复合材料及其预成型体技术以及液态成型技术(如树脂转移模塑RTM或树脂膜渗透成型RFI技术等),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成型技术,非热压罐固化成型技术等,发展的目标是制造少(或无)连接、大型、复杂、整体结构的复合材料制件,最终实现飞行器减重30%和降低成本40%的目标(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方面,较典型的“低成本”技术主要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包括低体积分数(15%~20%)和高体积分数(]50%)两个类别,其制备技术大相径庭。在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方面,凝胶固相合成技术和水基料浆凝胶铸模技术另辟新径,即体现了“低成本”,更突出了“环境友好”,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方向。
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结构/功能一体化”技术(Funtion-integrated Composites),包括结构隐身、结构透波、结构性抗坠毁吸能、防弹、以及金属基和陶瓷基的功能性复合材料等。这类复合材料技术在航空、航天、兵器、舰船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对复合材料科学和技术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的深入,智能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一大批新材料、新技术正在蓬勃兴起。同时,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也正在与现代计算技术、现代制造技术、表征测试技术和应用技术相结合,开创着21世纪先进复合材料的新纪元。
正是由于先进复合材料在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技术中的特殊的重要性,1996年,当时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审时度势,及时验收、批准建立了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Composites,LAC)。这是我国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国防领域的一个开放式、跨学科的复合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先进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发展和人才教育的最重要的国家资源之一。重点实验室的定位是从以航空工业为主的国家重大武器装备研究任务和工程化应用研究过程中提炼基础性、关键性的复合材料研究课题,通过技术源头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构筑先进复合材料的共性研究平台和应用技术平台,支撑国防任务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先进复合材料的技术进步和国防科技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在国际复合材料的前沿进行创新性探索。
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领域为:
·先进的树脂基复合材料
·先进的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结构复合材料的测试、表征与模拟
经过一期和二期的持续建设,重点实验室装备有:
·纺织/液态成型复合材料技术系统
·复合材料的测试、表征、模拟和工艺控制系统
·非热压罐固化成型系统
·树脂基复合材料先进成型与后加工系统
·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系统
等5大先进的系统研究平台,为开展高水平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重点实验室已通过IS09000:2000等质量体系的认证。..
10年来,重点实验室在竞争的基础上分别得到了国家在军口和民口几乎所有大型科研计划的支持,包括国防973计划、国防863计划、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国防和航空基金,以及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等)、政府间国际合作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已取得几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成果,申报和授权了近50项国际、国家或国防发明专利,发表了约500篇论文,并先后多次经过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的阶段性评估,均被评为优秀重点实验室。
作为给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10周年的献礼,本书选择了具有我们自主创新、或具有自己研究特色的部分研究成果,适当结合国际上最新的动态给予介绍。
在树脂基复合材料方面,益小苏和安学锋首先以航空工业中应用量最大、最重要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为题(第一章),介绍了这类复合材料在提高韧性和损伤容限方面的进展和创新,先后参加这个研究工作的还有重点实验室的唐邦铭、张子龙、梁子青、李炀、张明等。在第二章里,益小苏、安学锋介绍和讨论了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问题,包括材料、制备、制造、应用等。参与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究者先后还包括张风翻、李元珍、娄葵阳、朱波、许忠斌、赵新英、王克俭、秦明等,以及我们与吉林大学吴忠文、张万金、陈春海课题组的合作。就热塑性树脂浸渍复合技术而言,益小苏在浙江大学期间的学生唐龙贵、邹湘萍、咸贵军等也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在第三章里,益小苏、许亚洪和梁子青将RTM技术与编织复合材料技术相结合,着重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研发的RTM专用环氧树脂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与复合材料整体制造相关联的定型材料与预定型技术,以及编织复合材料技术、液态成型的缺陷控制、RTM过程的模拟技术和创新性的液态成型复合材料的增韧技术等。参加这个研究工作的还有李宏运、李小刚、邢军、乌云其其格、张子龙、彭勃和浙江大学的程群峰等。在第四章里,唐邦铭、益小苏侧重讨论了重点实验室在RFI液态成型方面的工作进展,包括材料、性能、工艺和演示验证等。张明和梁子青等参加了这个方向的研究工作。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技术是树脂基复合材料低成本技术的一个新方向,在第五章里,包建文介绍、讨论了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国内外的进展,重点介绍了重点实验室在这个方向的成果,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本书第六章跨出材料和制备技术的命题,关注于先进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问题,益小苏、许亚洪和陈永刚在这一章里以抗坠毁吸能复合材料结构为内容,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个方向的研究现状,特别报告了重点实验室在材料、实验等方面的最新数据结果。参加这个研究工作的还有唐邦铭、廖建伟和程群峰等。在分类上,不完全属于树脂基、也不完全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一个新品种是纤维—金属层合板(Fiber-Metal Lamintes)复合材料,它在今天的航空复合材料里具有重要的地位。李小刚、李宏运在第七章里着重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研发的芳纶纤维—铝合金层合板复合材料技术。曾经参与这个研究工作的还有郑瑞琪、胡宏军和郭亚军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方面,崔岩和张祝伟在第八章里重点介绍了无压浸渗铝基复合材料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特别是重点实验室在这个方向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在第九章里,张洪在王殿滨、桂满昌、吴洁君等的工作基础上,着重介绍了重点实验室在颗粒铝搅拌复合与精密铸造铝基复合材料技术方面的进展和成果。蔡杉在第十章里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SiC纤维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制备技术以及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技术等。
作者其它作品
符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原理[按需印刷]
- ¥23.00
- ¥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