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客户端:
爱阅读客户端
如果您尚未下载客户端,点击下面图标下载 - 支持阅读载体:
- 评分:
(已有1条评价)
- 纸版书:谁推倒了美国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落马的背后[图书]
- Ebook价:¥20.00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世界汽车业重整新格局.
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迈向世界第一..
企业机会在哪里...
内容简介
作译者
1959年生于日本大阪府。
1983年从日本名古屋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日本国际产业情报研究所(现株式会社FOURIN)。
现任株式会社FOURIN董事,副社长兼第6调查部部长。
1980年株式会社FOURIN创立之初,曾以学生身份兼职。
目录
前言
引子 美国三巨头败落后的美国汽车产业
美国三巨头败落引发的行业危机
20世纪90年代轻型货车的兴表史
2008年燃油价格急速攀升和世界经济恶化
经营困境中的通用和克莱斯勒
美国三巨头的今后走势
第1章 美国三巨头败落进行时
美国市场萎缩、汽车行业危机突起
次贷危机的影响
油价持续走高和轻型货车销量锐减
雷曼兄弟破产的影响
美国三巨头败落原因、危机蛰伏已久
美国三巨头败落经纬
轻视中小型乘用车事业
美国三巨头的改革特色
奥巴马新政权的新汽车产业政策
奥巴马新政权的美国汽车产业复苏计划
历代美国汽车产业政策及美国汽车销售份额长期走低
前言
最初,奥巴马政府也与布什政府一样,未考虑放弃拥有巨大直接间接就业体制和庞大零部件及原材料产业的美国三巨头汽车产业。但是,目前的奥巴马政府经过慎重评估后,已明确指出,决定通用和克莱斯勒能否存续,或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破产程序申请破产保护的关键不在于政府是否提供贷款支援,而是由两家公司重组计划或合作方案的可行性决定的。在新计划和新方案的制订过程中,需要两家公司的管理层、工会、债权人等利益攸关方之间的不懈努力。虽然两家公司会因美国政府不提供贷款援助而无法存续,但政府把国民的税收用于救济企业的前提是相关企业付诸国民认可的努力行动及提出切实可行的重组计划。因此,政府紧急贷款即使可以暂时确保美国三巨头的残存经营,但如果不考虑中长期发展规划,那么紧急贷款将毫无价值。
美国三巨头中任何一家破产都将不仅波及零部件制造商和经销商,而且还将撼动美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布局,也可能严重影响在美国生产和采购的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既定经营战略。美国汽车制造商的经营败落不仅将打乱美国国内的汽车及其零部件、经销商的经营计划,而且还将影响到在美国投产的所有外资系汽车制造商的事业战略。因此,美国政府既要考虑为那些零部件制造商的应收账款坏账提供援助性贷款,同时又要为其最终可能造成的经营破产做好储备。
今后,即使通用和克莱斯勒的重组计划能够满足美国政府要求,但美国三巨头的败落仍不可避免。从现状来看,美国三巨头败落是由经济危机诱发经营危机所致,但实际上却是美国三巨头长期的美国市场销售份额下滑和营业利润渐进式恶化的结果。因此,即使美国三巨头可以解决当前的经营危机,但却不能及时推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因此也无法提升销售份额。而且,在美国市场主流车型—叫、型和中型乘用车及其派生车型MPV(多用途车)的市场领域,美国三巨头也并未投放热销车型。这方面的内容将成为美国三巨头重组计划或合作方案的重点,即便如此,在产品上市到拉动销售份额提升期间,美国三巨头仍不可避免地出现销售份额下滑、生产规模缩水等经营问题。而在此过程中,美国三巨头在美国本土的销售份额甚至北美地区的生产规模都将可能被其他国家的汽车制造商超越。由此可见,美国三巨头即便免于破产,败落也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美国三巨头中任何一家公司破产都将加速三巨头整体败落,虽然与此相关的社会风险巨大,但从给其他汽车制造商营造良好竞争环境的角度出发,业界普遍认为没有必要勉强维持美国三巨头苟延残喘。美国三巨头中任何一家公司破产及退出市场,都将为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扩大销量和提升销售份额的机遇。但我们却不能盲目乐观,因为随着美国三巨头的败落,它们也将卸下曾经在美国市场肩负的产品规划、投放计划、促销战略等重任。目前还不能确定其他美国汽车制造商抑或抢占销售份额的非北美系汽车制造商能否继承美国三巨头曾经的业界职能。
非北美系汽车制造商的美国工厂从20世纪90年代移植厂时期到21世纪的新国产制造商时期,一直持续增产,由此拉动本地零部件采购增加,甚至采用本地开发的车身,不断充实本地事业体制,与此同时,也相应地部分承担了促进美国就业、增加设备投资和培养人才等社会职能。即便如此,美国三巨头和以日系为主的非美国汽车制造商仍然存在差异,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资本方面的差异。总之,在熟知美国汽车市场和消费者、提供并开发满足普通消费者生活方式及符合当时流行趋势的产品、投放热销车型等方面,曾经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履行的业界职能移交给非北美系汽车制造商的条件就是需要接受方付出更巨大的努力。
此外,美国三巨头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汽车产业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美国汽车制造商以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美国市场为发展平台,引领世界汽车市场新趋势、发布新型概念车、提供各类新产品规划。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美国三巨头让起源于欧洲的汽车产品成为普通民众的消费产品,是美国汽车制造商确立了汽车作为人类梦寐以求的高价耐久型消费品所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是美国三巨头成功打开了皮卡、SUV(运动型多用途车)、MPV等轻型货车的市场大门。虽然轻型货车车身较大、油耗较高,不利于环保,但正是轻型货车向以三厢车、旅行车、两厢车为主流车型的世界汽车市场注入了新的元素——MPV、SUV、CUV(采用乘用车平台的SUV)、皮卡等各类车型,并向世人充分展现了多功能车的特点,同时也丰富了世界汽车市场的产品内容。因此,美国三巨头的败落不仅对美国甚至对世界汽车市场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
中国2008年汽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预计2009年汽车产销量均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中国汽车市场较美国汽车市场的欠成熟性以及中国汽车产业刚刚起步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本土系汽车制造商发展汽车事业的基本出发点,与其说是通过提供汽车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还不如说是更多企业只是把汽车产业定位为增加就业和实现盈利的手段,其结果导致中国汽车产业出现的安全驾驶隐患和知识产权纠纷等损害消费者利益与影响企业利润的事例频发。当然,不能否认中国汽车产业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力增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中国汽车产业确立起完善的车型产品体制、彻底形成自主制造技术之前的很长时间内,与中国同样拥有广阔汽车市场的美国仍将在维持市场消费活力和保持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总之,美国三巨头败落对世界汽车产业具有划时代的重要历史意义。对预计最有可能最多地抢占美国销售份额的日系汽车制造商而言,如何应对美国三巨头败落后出现的世界汽车产业新格局是今后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书除了指出美国三巨头败落在短期内出现的发展机遇以外,还分析其长期影响及战略应对策略的重要性。...
序言
今后,通用将在60~90天内实现重组,由新生通用接管。品牌将集中在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等国内外市场具有销售根基的品牌,其他诸如土星、悍马、庞蒂克品牌将被出售或停产。经营失败的萨博被通用剥离,出售给瑞典跑车制造商。欧宝从通用分离后,由加拿大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麦格纳收购,并已进入最后收购程序。与此同时,通用关闭美国国内14家整车及其零部件工厂,裁员超过2万人,并计划精简近4成的销售网络。
另一方面,比通用早一个月、于4月30日按《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的克莱斯勒(Chrysler)则成功实现与菲亚特间的整合。法院于6月10日批准克莱斯勒旧资产移交给菲亚特旗下新公司,并在40天以内脱离破产保护。
美国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此次同时陷入的经营危机主要是由于2008年9月以来全球经济衰退加剧、美国银根紧缩以及全球汽车市场的迅速萎缩。美国三巨头在2008年合计赤字约超过3 600亿美元,全部陷入经营危机。美国三巨头经营危机的诱因是突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但根本问题则在于长期的销售低迷,这主要由于未能及时企划、开发、投放符合市场需求变化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由此导致销售份额持续走低,并最终引爆经营危机。追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多功能运动车(SUV)、皮卡为主的轻型货车的销售热潮,则可以寻找出其产品战略失败的根源。当时,美国三巨头生产的全尺寸皮卡、大尺寸SUV被25%的高关税所保护,利润空前。到2000年前后,通用和福特(Ford)将此前获得的资金用于扩大控股海外高级车制造商和相关公司,并通过实施折旧租赁、低息贷款,维持轻型货车的销售,但扩大信贷销售的同时却导致过度虚夸授信额度。此后,随着石油价格大涨和全球温室化问题日趋严重,美国汽车需求向低油耗小型乘用车、基于乘用车平台的多功能车(CUV)转型。但是,由于沉迷于轻型货车成功所带来的高利润,美国三巨头其他产品的开发大幅滞后,收购的海外子公司和相关公司也未能有效地开发出应市产品,而且在本次危机中基本都被抛售。..
如今的美国三巨头已开始加强小型乘用车、中型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但实际重组方针仍是以看好一定收益的轻型货车为主,同时不断加强新产品事业体制。虽然政府为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强了环保法规,但其前提却是汽车市场的迅速复苏,否则效果甚微。新生通用保留的品牌中包括轻型货车具有优势的雪佛兰和GMC,政府和通用虽然都强调小型乘用车和环保汽车的重要性,但又发现不得不依靠市场根基稳固仍有一定收益的轻型货车。
今年夏季,通用将在美国和中国推出新款中型车“别克君越”。但是,该车型底盘平台开发基地是已经脱离通用的德国欧宝,所以该车型今后的改款等开发体制问题仍不容忽视。在小型乘用车领域,通用对通用大字的期望值颇高,明年通用大宇开发的小型车雪佛兰·科鲁兹(Chevrolet Cruze)将投放美国市场。但是,通用大宇也苦于韩国经济恶化和主要出口市场萎缩等问题。此外,美国本土开发的新款HEV(混合动力车)也要到2010年以后上市,因此通用主体盈利还有待时日。
在上述背景下,备受关注的就是通用与中国大型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间的合资子公司——上海通用。该合资基地年产能已超过100万辆,维持较高利润,也形成了车身开发等方面相关的技术储备。预计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规模将跃居全球首位,根据今后的发展情况,上海通用有可能在新生通用集团的全球扩销和开发分工、低成本生产分工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持续发展的中国,不仅对新生通用,而且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力也将空前高涨。不过,随着美国三巨头的败落,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扩大虽说是必然趋势,但今后所面临的课题也将随之产生,本书将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中国汽车产业人士在深度认识美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和败落原因的同时,参与美国三巨头的复苏计划是作为中国汽车产业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也可谓意义重大。本书中文版如能对中美汽车产业间的合作及其发展,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帮助,我将欣慰至极。
最后,对于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提供协作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对负责翻译的北京子公司——北京富欧睿汽车咨询有限公司的全体翻译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久保铁男
2009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