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文学书籍
“他”是谁?
他是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所有人相加。
从第一篇开始,没有系统,没有目的,有什么写什么,遇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零零碎碎、点点滴滴,回头看,竟也包罗万象。
按年代编排,只是一个小小游戏,有那么一点意思,并无凿实的对应。过去、现在、未来,像一条没有段落的河,而文章写得哪怕再长,也只是其中一段。
读过莫小米文章的人说,她的文字真的很像小米,虽然微小,可是却充满了小米的芬芳。细细咀嚼,那种回味无穷的意蕴中有一种淡淡的思索,那是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虽然平淡,可是却真的是思考着,很认真的。小米的作品短小精悍,充满了一种轻松文学小品的性质。恰似刘墉卧榻在床时写的《萤窗小语》,不过却总觉得比刘墉的充满了更多的人情味,更多的诙谐意味,这样的作品,又好像是一种现在的文化快餐,可是不是那种读过之后没有任何感觉的,而是读过之后又想再读,再想细细地读,慢慢地品尝,那是一种对清新的感受。编辑话多了,还是读者自己去品味吧。
作译者
80年代中期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随笔、小小说等。90年代起作品发至《新民晚报》等全国报刊及台港澳地区、美国、澳大利亚,约2000余篇,160余万字。在《羊城晚报》、《今晚报》、《每日新报》、台湾《中国时报》、美国《侨报》《星岛日报(美西版)》等开设专栏。出版有散文随笔集《心意阑珊》、《在沙发的怀里》、《永不言别》、《门后的风铃》、《左手握右手》、《远走高飞的女人》。 《在沙发的怀里》获浙江省1996年度优秀创作成果奖;《门后的风铃》获浙江省1997—1999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左手握右手》获浙江省2000—2002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等。
目录
1002年:坚守
1003年:淹没
1573年:悲喜一夜间
1686年:一个城市的传奇
1707年:相依为命
1755年:来龙去脉
1877年:赛金花
1885年:仅存的老墙门
1888年:多年以后
1889年:祖传的垃圾
1901年:以貌取人
1902年:拾金
1903年:从开头到结尾
1904年:楼梯和窗
1905年:寻亲
1906年:极夜的故事
1907年:百岁美人
1908年:省力
1909年:最后的交流
书摘
许多许多年以前,我曾是一座山,巍峨,挺拔,骄傲地立在云里。
我的身上披着绿丝绒般绵密的衣衫,我的四周,绵延着数不尽的低矮的小丘。一些人攀上小丘,已经热汗涔涔,用无比景仰的目光望着我,这山望着那山高;只有极少的勇士能攀登上我的肩头,极目四望,一览众山小。
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次山呼海啸,暴雨连日,整个世界混沌一片。等到复归平静,我惊讶地发现,周围的小山全都不见了,变成了茫茫一片水域,我身上的绿衫褪尽,灵魂裸露,孤独地站在水中央。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次天崩地裂,飞沙走石,火劈雷击,我浑身剧烈疼痛。等到一切过去,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脱胎换骨,很多人远远地向着我指指点点,他们围着我热烈讨论,将我定名为“将军岩”。
人们以我为背景拍照,以我为中心开发旅游,以我为中心大兴土木:道路桥梁,楼堂馆所,亭台园林……我的模样被咏进诗中,记在书里,画在纸上,烧在瓷上,织在汗衫上,刻在纪念品上……
我成了某种精神的象征,我提升了一个区域的形象,我让人们的钱包迅速鼓胀,我被抢注成商标,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忽然一天——这是人们说的,我经历得多了,这算什么?忽然一天,人们发现我的肩头开裂,附耳可闻听地底深处的潺潺水声。人们慷慌,仿佛遭遇灭顶之灾,专家预测,说我快要坍塌,说我快要变形,说我将不再是那个威武的“将军”。
他们成立维护机构。他们查我的身世,反复论证,提出各种方案,激烈争辩。他们都害怕一不小心沦为千古罪人,都想成为力挽狂澜的英雄。他们说我曾作过那么大的贡献,现在要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我于危难……
看着他们无谓的忙碌,我在太阳又一次升起时兀自笑了,我很想说:我曾是一座山,“将军岩”只是我生命中很小一个段落,我也许将脱胎为一个仙风道骨的“僧人”,也许将出落成一个长发披肩的“美人”,但无论如何,我曾是一座山。
——报载:某著名景点某著名石头濒临坍塌,正大张旗鼓想方设法领导重视专家汇聚不惜投入巨资维修抢救。有感。
同类热销商品
竞争战略
- ¥88.00
- ¥74.60
- 驳朱利安
-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
- 企鹅布纹经典:诺桑觉寺
- 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