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华章文渊·管理学系列:生产运作管理(第4版)》特色:
■积淀了30多年的教学与研究成果
生产运作管理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创造财富过程的各种活动,内容丰富而多样。本书从系统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将生产运作系统从产生(设计),到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计划与控制),再到生产运作系统的更新(维护与改进),将生产运作管理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学科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可以将制造业和服务业统一考虑。另外,在处理运筹学、统计学的方法与生产运作管理内容的关系上,不是就方法讲方法,而是从运作管理实际出发,按管理对象将各种方法编入不同的管理内容,正确处理了管理对象和管理方法的关系。
■融入了服务业的运作管理
新版进一步增加了服务运作管理的内容,调整了一些章节的结构,更新了相关数据和案例等。制造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业的运作管理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有很多区别。对共性部分来说,本书将它们统一考虑,在介绍制造业生产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时,联系服务业做进一步的阐述。对不同部分来说,则分开章节编写。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案例,都兼顾了制造业和服务业背景的读者。
■反映了生产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年来,生产管理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新的管理思想和新的生产方式不断出现,如产品结构集成化和模块化、“80后”和“90后”员工的工作设计、服务供应链管理、排队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生产运作管理是一个动态的领域,只有不断地介绍本领域的最新成果,才能满足实际需要。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华章文渊·管理学系列:生产运作管理(第4版)》是一本优秀的生产运作管理教材。本书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系统地阐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将生产运作管理丰富的内容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的视角组织起来,体系合理、完整。本书提供了较多结合中国实际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案例。本书内容丰富、体例规范,每一章章前都有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案例,章后有供讨论的案例,有丰富的思考题、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书后附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教材的编写逻辑性强,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相对于第3版和高教第3版,第4版对上一版的内容做了一定的精炼,增加了服务运作的篇幅(包括理论和案例),并适当增加了网络环境下的运作、运作伦理等内容。
《华章文渊·管理学系列:生产运作管理(第4版)》可作为高等院校MBA学员的教科书,也可供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和广大企业管理者阅读和参考。
作译者
长期从事生产运作管理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主要为研究生讲授生产管理学课程。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时间竞争的运作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863/CIMS课题的研究。
“1999 CASA/SME大学领先奖”获得者,2010年度“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编著了国内第一本关子排序的专著《排序的理论与方法》和国家级重点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马士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物流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参事等,兼任《管理工程学报》等杂志编委会委员等。
曾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生产运作和供应链、物流管理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863/CIMS课题4项及数十项企业及地方政府委托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有关的咨询、规划项目。
2006年被中国物流学会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物流专家(获此殊荣的专家全国仅10名),负责的“生产运作管理”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承担的国家863/CIMS课属“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与运作方法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内第一本《供应链管理》专著获2000年全国首后宝供物流理论创新二等奖,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目录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教学建议
第一篇 绪论
第1章 基本概念
引导案例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服务转型
1.1 生产运作管理
1.2 生产运作的分类
1.3 流程和时间
1.4 供需协调
1.5 生产运作管理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讨论案例海尔定制冰箱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判断题
选择题
书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指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时期,社会绝大部分成员从事农业生产,自己养活自己。当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个农业人口除了养活自己之外,还能提供剩余农产品时,才可能有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去从事手工业和其他行业。从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先进的装备,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服务业,从而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可见,转移到服务业的劳动力越多,说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需要指出的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是相互关联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就不会有工业的出现;工农业又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工农业的发展,服务业也不会兴起。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一定要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可盲目与发达国家攀比。同时也应看到,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交通运输和物流,直接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