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篇:
第二章股市总体模型——道困模型
从第一家股票交易所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股票交易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几百年间无数学者和投资者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和时间精力来研究股票交易背后的规律,并取得了很多极有价值的成果。我们今天的投资者从事股票交易有很多有形无形的分析工具可以利用,这都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
但是在具体的应用当中,投资者总会发现很多理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局限和不足。很多股市中实际发生的事实,不同的理论会给出相互矛盾的解释。有些理论干脆就根本无法解释,甚至被这些事实所否定。于是人们把这样的事实剔除出来称之为“例外”,然后说在不考虑“例外”的情况下这些理论“通常”是对的。这样的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经验性的、大概的理论,不是科学的理论。
首先,一个理论如果被称为科学的理论,必须要满足一个基本条件,这就是在一个确定的范围内,这个理论没有“例外”。如果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论你在什么地方进行实验,陆地、空中还是海洋,甚至在月球上火星上,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没有“例外”。我们重复做一千次、甚至十万次实验,其结果仍然是一样的,没有“例外”。所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的理论,不是经验性的、大概的理论。
其次,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是有价值的理论,对人们实践活动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就如同天文学家利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计算出一颗遥远的恒星的质量一样。
一个股票理论是否科学,也同样要用这两条标准来衡量。在现有的股市理论当中,一些理论在某一个范围内符合上述两条标准,比如说“成本制约”原理,但是一旦超出这个适用范围就失效了,所以这类理论属于“局部性”的科学理论。现有的股市理论中缺乏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整体性理论。
首先,这个整体性理论必须是“广泛适用”的理论,对股票市场中的种种现象都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既可以应用于解释整个股市的宏观运动,也适合于单只个股,不能够有“例外”。换言之,必须经得起事实的检验。
其次,这个理论必须是结构化的,全局性的理论,而且是开放性的,能够涵盖并统领现有的和将来出现的“局部性”股市理论,当然这种“局部性”理论必须是科学的理论。
再次,这个理论必须有很强的指导功能,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个理论对股市的走势进行准确率较高的预测,政府和股市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个理论对股市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管理和调控,以保证股市健康、稳定运行。
只有这三条标准全都符合的理论,才是科学的、整体性的股市理论。按照这三条标准,我们先来看看传统的整体性股市理论。
(本章的内容理论性很强,部分读者可能会觉得枯燥并且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是这部分内容非常非常重要,一旦理解并掌握,股市中很多让人困惑的问题将迎刃而解,而且这部分内容也是后面将要介绍的VT操作系统的理论基础。衷心希望读者能够认真阅读并理解掌握,作者也会尽可能表达得简明、易于理解。)
一、传统整体性股市理论分析
我们在这里只对全局性的、整体性的股市理论进行分析,局部性的理论不在讨论之列。
1.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这是报章书籍电视里面几乎天天可以看到听到的一句话,作为生活在现代经济社会里的一种总体感受,这句话大体上没有什么错。其大意就是经济繁荣的时期股市也繁荣向上处于牛市,经济萧条衰退的时期股市也同样交投惨淡处于熊市之中,而且股市的变化相对于经济变化有一定的预见性。但是股市这个“晴雨表”是如何工作的?股市和宏观经济的相互作用机理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这句话就显得太过笼统和感性。为什么2001年到2005年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A股市场却熊气一片?这个理论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在宏观经济与股市相互作用的机制上有一些传统的经济理论,主要还都停留在线性分析的水平上,即采用一种如果A就会B的因果逻辑关系。比如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会增加货币供给并降低货币使用成本,其结果是造成股价上涨;反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会减少货币供给并提高货币使用成本,会造成股价下跌。那么应用这个理论如何解释从2006年4月28日到2007年8月22日,央行前后6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同期上证综指却从1440点上涨到5200点,涨幅超过250%?
面对这些“例外”人们会找出种种解释,比如说加息的作用需要累积等等。但是究竟需要累积几次,累积多长时间才会起作用?如果累积已经足够股价还不下跌呢?人们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并涵盖这些“例外”。
所以“股市是经济‘晴雨表”’这种说法和现有的传统经济理论都无法对宏观经济与股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精确的、具体的分析和描述。距离成为一个结构化的、整体性的股市科学理论,这些理论还显得过于感性和零散。
2.道氏理论
. 道氏理论是美国人查尔斯·道(Charles Dow)及其追随者所创建的理论。道氏理论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加权市场价格指数,这种利用价格指数来反映股市整体走势的方法为世界上所有股市所采用。
道氏理论的具体内容很多,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①价格指数可以解释和反映市场的大部分行为。大盘背景制约个股表现。
②价格波动可以划分为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三种。
③股价运动的正确判定,需要道琼斯工业指数和铁路指数的相互印证。
④在主要趋势运动级别上,股价运动不可以被人为控制和操纵。
⑤交易量对价格趋势的变动起重要作用。
⑥所有的价格中收盘价最重要。
道氏理论是传统的股市理论中最为完整的一个,对后世影响极大。其基本思想中有很多内容是建立在科学的、理性的思考基础之上的,非常切中要害。比如说利用价格指数来反映股市整体走势、大盘背景制约个股表现、交易量对价格趋势的变动起重要作用等结论和方法。
但是道氏理论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批评者们主要批评道氏理论过于粗糙,对于次级运动趋势几乎无能为力。即使在主要运动趋势上发出的信号也太迟缓,通常只能赚到1/3的价差。预测指数尚可,在个股选择上却不能提供好的方法或帮助。这些批评连道氏的追随者们也不得不承认。
我个人认为这些缺陷只是一种最终结果上的体现,之所以有这些结果上的缺陷和不足,是因为道氏理论存在着结构上的根本性问题。
首先道氏理论不是一种结构化的理论,没能够描述出股市与宏观经济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其各部分内容之间仍然是零散的、平面的、非有机联系的。
其次,道氏理论虽然也涉及了股市与部分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但是其主要内容还是以技术分析为主。股市是金融体系的一部分,金融体系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道氏理论的主要视线还是局限在股市之内。谈到股市与经济的关系时,道氏也是用一句“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一带而过。
第三,道氏理论有些内容是错误的,错误的理论自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比如说道氏认为在主要趋势级别上,股价不可被人为操纵和控制。那么如何解释亿安科技被庄家完全控盘并赚取巨额利润的事实?中国股市末日轮权证的疯狂炒作又如何解释?2007年新闻集团默多克一纸收购要约,就让道琼斯公司的股价一天之内上涨47.5%,这又如何解释?巧合的是,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正是查尔斯·道本人。这一次,他自己公司的股价被人操纵了。
有人会说也许个股的确可以被某些主力控制,但大盘是绝对不可以被人为控制和操纵的。那么请问如何解释全流通股改可以让中国股市由熊转牛?如何解释1988年台湾股市因征收资本利得税引发的暴跌?
在这一点上道氏犯了一个否定事实的根本性错误。股价是人为交易的结果,交易中交易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拥有大量资金的机构或者个人占据优势地位,他们甚至拥有定价权,默多克就为道琼斯公司的股票定了价。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其他的并购案例中。在非并购的常规交易中,庄家或庄家们的意志也无时无刻不得到体现。只不过庄家也不能为所欲为,其操纵股价的行为也要受大盘背景、个股品质、市场心理、股市监管等条件的制约。
否定主力资金操纵股价的能力,道氏理论也自然不能对其行为进行分析判别,在个股操作上也自然是无能为力。
二、道困股市模型
在本章的开头我们讲过: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整体性股市理论必须符合三条标准:
首先,必须是没有“例外”的、“广泛适用”的理论,既可以应用于解释整个股市的宏观运动,也适合于单只个股或单个板块。
其次,这个理论必须是结构化的、全局性的理论,能够涵盖并统领其他“局部性”理论。同时也是开放的理论,可以涵盖统领“未来”的局部性理论。
再次,这个理论必须有很强的指导功能,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管理者都可以利用这个理论来指导实践。
通过对股市与各种变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察与分析,作者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结构化股市运动模型——道困模型。我们先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明道困模型的主要内容,如果应用于某个行业或者某一只个股,只要把实体经济层的“宏观经济”换成要分析的具体对象就可以了,整个模型依然适用。
1.股市运动的四层传导机制
道困模型的核心是一个四个层次的传导机制,分析这个传导机制与各种外围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就可以对股市中各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进行科学预测。
这个四层传导机制的第一层是实体经济层,这一层的内容包括宏观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宏观经济的周期运动。第二层是股票的本质规律层(又称内在价值层),这一层的内容包括股票的内在价值和股市的周期运动。
实体经济层与本质规律层的传导关系是本质但不同步的关系。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本质决定股票的内在价值,宏观经济周期运动本质决定股市周期运动。关于这两点很好理解,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决定关系是不同步的,股市的周期运动有可能先于宏观经济的周期运动,也有可能滞后。至于股票的内在价值则包含两方面内容,作为一种投资工具,一方面是近期的分红回报,另一方面是未来的增长潜力。比如说一家公司目前业绩一般,但刚刚成功开发出一种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产品,其股票内在价值增长会超过其业绩增长。另一家公司目前赢利情况很好,但是其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或者整个行业即将进入衰退期,其股票内在价值已经在降低。
另外,由于制度与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造成股票内在价值与实体经济运行情况脱节。2001~2005年,中国大陆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同期的A股市场却处于漫长的熊市之中,其根本原因就是第一层到第二层的传导机制上出了问题。由于当时A股市场上的股票分两种,一种是可上市交易的流通股,一种是不可上市交易的非流通股,造成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实际地位上的不平等。同时由于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A股股票的整体流动性较差,股票作为一种方便的投资工具,其功能受到抑制。所以当时A股股票的内在价值无法很好地体现宏观经济的飞速发展。正是这种传导机制上的障碍造成了2001~2005年股市的低迷。1988年台湾宣布征收资本利得税,这直接减少了股票的成长性收益,结果造成股指从12000点一路下跌至3000点。这些实例,很好地说明了实体经济层与股票本质规律层本质但不同步决定的关系。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股票作为一种资本工具,有其独立的工具价值,即使与实体经济层相对应的内在价值为零甚至为负,其工具价值依然存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净资产净利润为负的ST股票和内在价值为零的价外权证依然有人炒作的原因,因为它们的工具价值仍旧存在。
一旦股票的内在价值和股市周期运动得以确定,将从根本上决定这一时期股市的总体走势,所以我们称第二层为本质规律层(又称内在价值层)。
没有特别的突然利好或利空,股票的内在价值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变化是和缓的。比如说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在几个月内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变化,但同时期这只股票的股价却有可能上涨了300%或者下跌了50%。同样,在股市总体的周期运动处在牛市或熊市之中的情况下,股指可能会阶段性地反方向涨跌30%或40%。可见本质规律层虽然规定了股市运动的总体模式,但股价的实际运动结果似乎并不与本质规律层直接相关。这是因为股价的运动是交易者不断进行现金与筹码交换的结果,股票的内在价值是不能够自动给股票定价的。在本质规律层和最终的股价运动结果之间还有一个传导层:直接动力层(即供求关系层)。
直接动力层(即供求关系层)有四个主要特点:
①供求关系的主要趋势具有惯性。
②供求关系运动受成本制约。
③市场心理对供求关系有重要影响。
④有计划集中使用的主力资金影响更大。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这四个特点,这里不再重复。实际上这四个特点分别对应了技术分析理论的四条基础原理:惯性原理、成本制约原理、市场心理原理和主力资金原理。这四条原理揭示了供求关系运动的内在规律。正是这四条规律的共同作用,直接决定了股价和成交量运动的结果,所以我们称这一层为直接动力层。
直接动力层虽然直接决定股价和成交量的运动,但绝不是为所欲为,它要受本质规律层的制约,本质规律层为直接动力层提供交易依据和价格约束。在长达5年的熊市里,贵州茅台的股价从未低于20元;同样,如果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一只垃圾股的股价是不大可能比贵州茅台还高的。
当然,这种约束是相当宽松的,由于惯性原理的原因,股价可能远远高于,也可能大大低于其实际内在价值。同时,市场心理的非理性因素也又会加大股价的波动幅度。正是因为这种宽松的传导关系,股市中才存在着大量的赚钱机会,才会吸引众多投资者来到股市中淘金。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种约束关系股市将完全丧失理性,但如果这种约束关系过于死板,那么股市将会死气沉沉全无活力。
直接动力层直接决定了最终的股价和成交量运动,也就是我们最直接看到的第四层:市场行为层。到这里,经过三次传导,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和周期运动终于通过市场行为得以体现。
区别于传统的线性分析理论,四层传导机制深刻本质地揭示了股市的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是道困模型的核心内容,是股市分析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2.传导层对外围变动因素的响应
股市运动不是孤立的,总要受到各种各样外围变动因素的影响,即人们常说的利好和利空。这些外围变动因素通常包括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变化,重大政治、经济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外围经济体的变动。部分变动因素的影响是比较单一的,比如说某公司的工厂被大火焚毁遭受重大损失,对该公司的股票来说这是一个绝对的利空。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情况往往很复杂,同样的变动因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最终结果可能是相反的。同一个产业政策的变化对产业A来说可能是利好,对产业B来说却可能是利空。还可能短期是利空,长期是利好。如何分析各种利好、利空的实际影响,是每个投资者、股票分析师每天都要做的工作。利用道困模型的分层传导机制,我们就可以科学地分析各种利好和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