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The Time-Tested Strategy for Successful Investing, Ninth Edition
- 原出版社: W. W. Norton
- 作者: (美)伯顿 G.马尔基尔(Burton G. Malkiel)
- 译者: 张伟
- 丛书名: 华章经典.金融投资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35668
- 上架时间:2008-4-16
- 出版日期:2008 年4月
- 开本:16
- 页码:340
- 版次:9-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编辑推荐
20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股票投资界最畅销的经典之作.
美国著名大学MBA投资学课程指定参考书..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经典”之一...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漫步华尔街》是一部投资经典,同时又是一部与时俱进的畅销书。
本书将投资理论与实践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由坚实基础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引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同时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投资泡沫和投机狂潮,既学术又通俗,既深入浅出又令人信服,一步一步地引导投资者满怀信心地跨越市场。你不仅将学会分析股票、债券的潜在收益,而且将学会分析其他投资机会的潜在收益,包括货币市场、房地产、保险、黄金、收藏品等。同时作者还表明,在长期的有效市场中买入并持有指数基金很可能胜过专业人员。
本书的另一大经典特色是为各个不同年龄段的投资者量身定制了生命周期投资指南。无论你刚踏入职场或是打算退休,还是处于这两者之间,你首先应该读一读《漫步华尔街》。
本书自1973年初版以来已历经8次更新,本版新增一章专门讨论行为金融学,还增加了退休后的投资新策略等,较之以往版本更为稳健,观点更为鲜明,资料更为丰富,是你可能买到的最佳投资指南。
作译者
在哈佛大学读完本科和商学院之后,马尔基尔在著名券商史密斯巴尼的投资银行部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华尔街之旅。后来,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任普林斯顿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主任,其间担任过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继而在耶鲁大学商学院做了8年的院长。现在,他的学术身份是普林斯顿大学汉华银行经济学讲座教授。
马尔基尔没有囿于学术的象牙塔,而是多年来亲临波谲云诡的华尔街,并一直在多家大型知名公司担任董事,其中包括先锋集团和保德信金融集团。他还持有自己看好的投资品种长达30年,并获得了超出市场的利润。
代表作:《漫步华尔街》、《从华尔街到长城》(中文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股票及其价值
第1章 坚实基础与空中楼阁
1.1 何为随机漫步
1.2 如今投资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1.3 投资理论
1.4 坚实基础理论
1.5 空中楼阁理论
1.6 我将如何引领你进行随机漫步
第2章 大众疯狂
2.1 郁金香球茎热
2.2 南海泡沫
2.3 华尔街溃败
2.4 后记
第3章 20世纪60~90年代的股票估值
3.1 机构投资者“心智健全”
3.2 60年代狂飙突进
3.3 70年代酸楚凄凉
译者序
作者伯顿·马尔基尔集杰出的专业投资管理者和造诣精深的学者于一身。在哈佛大学读完本科和MBA之后,他在著名券商史密斯巴尼的投资银行部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华尔街之旅。作者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任普林斯顿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系主任,其间,曾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继而在耶鲁大学商学院做了8年的院长。现在,他的学术身份是普林斯顿大学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作者没有囿于学术的象牙塔,而是多年来亲临波谲云诡的华尔街,一直在多家投资公司担任要职,曾任资产达8000亿美元的保德信(Prudential)金融集团投资委员会主席,并一直在资产过万亿美元的先锋投资集团担任董事。
本书将有关投资的理论与实践、推演与实战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既学术又通俗,既深入浅出又令人信服。全书探讨了与股票投资相关的所有重要方面。
本书从第一部分开始便阐述了资本市场专业人士沿用至今的两种估值理论——坚实基础理论和空中楼阁理论。如果你想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避免投资时铸成大错,了解这两种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作者接下来趣味盎然地描述了历史上曾出现过的著名投资泡沫和投机狂潮,包括17世纪荷兰郁金香球茎热、18世纪英国的南海泡沫和20世纪20年代美国股市狂潮。作者得出结论认为,在市场上屡屡输钱的人正是那些未能抵制住诱惑而被投机狂潮冲昏头脑的人,他们将价值的坚实基础抛诸脑后,这些投机狂潮正是空中楼阁理论的现实表现形式。再接下来,作者生动地描述并严谨地分析了20世纪60~9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投机热潮,其中主要以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的操作为主线说明机构如何参与甚至主导了几次不同的投机运动。电子更名热、协同效应、概念股、漂亮50热、市场操纵与欺诈,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不断壮大的今天,我们看到了国内股票市场诸多表现与此何其相似乃尔。在证券定价中,投资者评估证券的流行观念不断变化,可能而且经常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市场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按空中楼阁理论所阐述的那种方式运行。而这些流行观念从哪儿来?机构投资者的宣扬、诱导和自导自演恐怕起了很大作用。第4章详述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谈到泡沫如何膨胀爆裂——如同“庞氏骗局”的“正反馈环”,高调出镜的证券分析师如何狂吹乱侃、如何通过数眼球、计算认知份额、丈量光缆英里数创设新的股票估值方法,电视媒体如何推波助澜成了吹胀泡沫的教唆犯,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寻机性”会计处理欺骗和误导投资大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透视这些历史或远或近的市场万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的股市。
本书第二部分讨论专业人士如何参与资本市场游戏,指出他们使用的投资方法与股票市场两种估值理论密切相关:技术分析是信奉空中楼阁理论的人预测股票买卖合适时机所使用的方法;而基本面分析则是应用坚实基础理论的思想来挑选个股。作者用事实和数据说明技术分析与占星术别无二致,两者都貌似科学,实则相反;由此,提出了自己一向主张的有效市场理论的弱势有效形式,这也是作者在本书中要表达的主题。他认为市场可能并非时时刻刻有效,投资者要长期持续战胜市场是无法做到的。那么,基本面分析是否奏效呢?作者给出五点原因认为专业投资者的基本面分析也不能持续选出好股票,并用大量数据说明依靠基本面分析的积极管理型共同基金不能持续胜过市场,后者已为市场专业人士广泛认可。随着机构投资者占中国股市交易份额的不断增长,他们的日子必然是越来越居之不易了。..
本书第三部分使用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阐述了学术界创造的新的股市估值理论,其中包括已在华尔街广泛使用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以及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套利定价理论。这些理论全是以投资者行为完全理性为假设前提的。本书新增的一章——行为金融学——推翻了这一假设前提,认为投资者的行为常常是非理性的,所以股票市场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定价非有效性现象。作者阐述了影响投资者行为从而影响股价的认知心理偏差。投资者过度自信可能会导致过度投机、过度交易;投资者判断有偏差可能会导致控制错觉,从而诱使他们高估投资组合中正在赔钱的股票、诱使他们看见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趋势或相信他们能够发现某个可以预测未来股价的模式;投资者可能会成为随波逐流的一叶叶浮萍,左奔右突羊群中的一只只羔羊,从而产生了从17世纪郁金香球茎热到21世纪初的网络股热的群体性癫狂表现;投资者厌恶风险,可能会产生处置效应:卖掉赚钱的股票而抱牢赔钱的股票不卖,可能会发生代表性启发式偏差,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近期,无视长远。诚然,投资者常常是自己的敌人,自己打败了自己。行为金融学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真知灼见。中国证券市场不过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与西方市场相比,在诸多方面尚未成熟,存在大量不规范的做法,投机盛行。行为金融学为解释中国证券市场提供了全新的观察视角和研究工具。有些行为金融学家认为某些非理性行为特征常会导致可预测的股价变动模式的产生,精明的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些行为特征实施成功的投资策略;有些专业人士也声称市场中存在着可预测的股价模式。作者通过大量事实和数据分析,说明遵循弱势有效市场理论的信念——买入持有一只投资于大型市场指数的基金——仍然是唯一的制胜之道;尽管市场在短期内可能并不总是理性的,但从长期来看市场却总是理性的。
作者在本书第四部分提供的总体投资建议对所有个人投资者应大有裨益。作者还专门探讨了如何分析和预测股票和债券的收益,这也是所有投资者均应了解的内容。生命周期投资指南实际上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对个人投资者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进行投资理财时所给予的具体应用指导。作者在书中不同地方用事实和数据证明了股票投资是所有金融产品和实物投资中长期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对象,所以在最后一章特别提出了股票投资的三种方式:通过被动的指数基金投资、通过积极管理型共同基金投资和个人自选股票投资。全书涉及了股票投资的方方面面,但作者所欲阐明的最主要观点是:无论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不能在长时间里持续战胜市场,而通过投资指数基金——购买市场,就能获得和市场一样的回报。的确,在长期里,连积极管理型共同基金这样的专业投资者都不能持续战胜市场,那么没有信息、技能、时间优势的个人投资者又怎能长期战胜市场——获得超越指数的收益呢?投资指数基金就是用消极被动的投资手段达到获取积极结果的投资目的,这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和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不谋而合。作者不太赞成使用积极管理型共同基金,因为从总体上看,这类基金的手续费和管理费较指数基金高得多,在交易中股票换手率过高从而既造成交易成本更高又对投资者纳税不利。不过,作者还是给出了挑选积极管理型共同基金的有益建议。由于人性的种种缺点,很多人宁愿自己挑选股票。对此,作者提出了几条实用的选股建议:所购股票限于盈利增长看起来至少能够连续五年超过平均水平的公司;绝不能为一只股票支付超过其坚实基础价值所能合理解释的价格;买入投资者可以在其预期增长故事之上建立空中楼阁的股票;尽可能少交易。这些投资建议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肯綮,但正如所有真理之实践效果,“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有些人质疑伯顿·马尔基尔的观点,指出沃伦·巴菲特和彼得·林奇就是使用基本面分析长期战胜了市场,但有多少人能像林奇那样打算将目标上市公司纳入麦哲伦基金组合之前可以给这些公司的高管打电话闲聊公司的经营现状和前景呢?(当然,巴菲特和林奇的投资理念值得投资者借鉴。)或许极少数人的确在智识上胜人一筹,或许他们的运气特别好,一直手风颇顺(这也符合机会法则),这使他们能持续获得超越市场的收益。然而,对于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他们不可能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因为他们位处信息链的底端,他们耳之所闻、目之所睹的信息不知绕了多少弯、走了多少岔道,不知有多大程度的歪曲、失真,何况有些根本就是空穴来风、造谣惑众。对于投资者来说,智识都相差无几,98%的人聪明程度不相上下,下愚者不过1%,上智者不过1%;而靠运气赌输赢,其结果定然是久赌必输,因为幸运女神是来无影去无踪、难得惊鸿一瞥的。
虽然指数基金的表现就像市场整体一样并非年年月月“春风桃李花开日”,在市场“无边落木萧萧下”时也会亦步亦趋向下运行,但是,如果你相信西方市场200年来股票投资长期收益率年均达10%、居各种投资工具之首的历史数据在未来不会有根本的变化,并相信股市整体长期向上是普遍存在的趋势,如果你相信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未来前景长期看好,虽然波动较西方成熟市场大些但长期收益更高,如果你相信爱因斯坦所言“复利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发现”,那么志存高远的你或许应长期投资中国指数基金或者将中国指数基金作为核心资产配置吧。...
张伟
2008年1月
前言
35年后的今天,我更加坚信先前的观点,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有一个6位数的投资回报支持我的观点。不过在此,我先举个例子极其简要地说明一下我为何更加坚信初版的观点。若某位投资者1969年年初将1万美元投资于一只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基金,并将此后所有的股利再投资于该指数基金,那么到2006年这一投资组合的价值就会达到42.2万美元。同时,另一位投资者将1万美元购买运营业绩中等的积极管理型基金的份额,那么这笔投资只会增值到28.4万美元。两位投资者的回报差别极大,截至2006年3月31日,购买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要多赚13.8万美元,这笔差额比购买积极管理型基金份额的投资者的资产总值高出近50%。
那么,为何还要出版本书的第9版呢?如果说基本观点未变,又有什么变了呢?答案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众可资利用的金融工具方面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本旨在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综合指导的投资理财书,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全面涵盖人们可以利用的投资产品。此外,本书以每一位对投资感兴趣的人都能理解的普通文体,对学术研究者和市场专业人士提供的大量新信息进行了评判性分析,这些分析可以使投资者受益匪浅。关于股市的观点和主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拥有一本澄清是非、揭示真相的书可谓不二选择。
35年来,我们已习惯于接受物质环境中迅速发生的技术变化。移动电话、可视电话、有线电视、CD、DVD、微波炉、手提电脑、互联网、VoP、电子邮件等创新不胜枚举,医学上也取得了从器官移植和激光手术到非外科治疗肾结石、动脉栓塞的一系列新进展。这些技术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过去的35年间,金融领域的创新也同样迅速发展。1973年本书初次出版时,金融界尚未出现货币市场基金、NOW账户、自动取款机、指数共同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免税基金、新兴市场基金、生命周期基金、浮动利率债券、波动性互换、防通胀国债、权益型房地产投资信托、罗斯个人退休金账户、529大学储蓄计划、零息债券、金融和商品期货与期权,以及如“投资组合保险”和“程序化交易”这样的新型交易技术。这些例子只是金融环境里出现的纷繁复杂创新中的极小一部分。本书新增了许多内容,解释这些金融创新,告诉你作为一名投资者该如何从中获益。..
本书还阐述了学术界在研究投资理论和实践方面获得的新进展,内容清晰且易于理解。书中新增的一章(第10章)描述了行为金融学这一令人兴奋的新领域,着重强调投资者应从行为金融学家的真知灼见中汲取一些重要教训。另外,还新添一节的篇幅,为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投资者提供切合实际的投资策略。多年来,本书一版再版,新的内容不断充实进来,即便在大学时代或商学院时读过本书以前版本的读者也会发现最新版本值得一读。
最新版细致、严谨地考察了以前数版一直持有的基本观点:股票市场的定价极为有效,就连被蒙住眼睛的猴子朝《华尔街日报》投掷飞镖而选出的投资组合也能获得和专家管理的投资组合一样的业绩。35年来,这一观点一直极为可靠。超过2/3的专业投资组合经理都被无人管理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给击败了。尽管如此,仍然有学者和金融从业人员怀疑这一观点的可靠性。1987年10月出现的股市大崩盘以及2002年7月出现的股市小崩盘,使人们对有些人大为推崇的市场有效性提出了进一步质疑。最新版(第9版)解释了新近出现的有关有效市场理论的争议,并重新检视了可能“战胜市场”的主张。我在第11章得出结论,认为给有效市场理论出具死亡报告是太言过其实了。然而,对于被确信能够提高投资者胜算的众多选股策略和技巧,我还是要重新审视一番。..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最新版依然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投资指南。在长期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财务策略咨询的过程中,我感到有一点日渐清晰,即一个人承受风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年龄和获取非投资性收入的能力。同时,还有一个实际存在的情形是,大多数投资所蕴涵的风险会随着投资持续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最优投资策略必定与投资者的年龄有关。因此,题为“生命周期投资指南”的第14章,对处在不同年龄段的投资者应大有裨益。仅此一章的价值便抵得上与个人财务顾问进行一次收费高昂的会谈所花费的代价。
我对以前数版中曾致谢过的人继续表示我的感激之情。另外,在此向为第9版的成功面世做出特别贡献的以下众多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伯格尔研究所的Kevin Laughlin和先锋集团的Ker Moua帮我修订和更新了书中所有的事实和数据。先锋集团的John Americus和Ellen Renaldi就个人投资者退休后如何进行投资这一议题提供了有益的意见,对此深表感谢。Derek Jun和Amie Ko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协助。Melissa Orlowski除了出色地协助我研究之外,还辨读晦涩难解的笔记,将难以辨认的草稿整理成可读文本,做出了非同寻常的贡献。我与W.W.诺顿出版公司一直保持着极佳的合作关系,感谢Brendan Curry和Drake McFeely为第9版的出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协助。Patricia Taylor继续参与本书的出版计划,在编辑方面做出了极有价值的贡献。
我的妻子南希·韦斯·马尔基尔(Nancy Weiss Malkiel)对最近5版的成功完稿贡献最大。除了给予我最富爱意的鼓励和支持之外,她还仔细阅读了书稿的众多草稿,在文字的清晰和准确表达方面提出了不可胜数的建议。她现在还能找出从我和众多校对员、编辑眼下溜走的差误。最为重要的是,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难以置信的快乐。她最应得到本书的题献。...
媒体评论
——《福布斯》
当我的同事到了退休的年龄和我的儿子到了21岁时,我就送一本马尔基尔的书给他们。在我看来,介于他们这两个年龄段的每个人都应该买这本书看看。
——保罗·萨缪尔森
《漫步华尔街》是阐释证券市场的经典名著……自1973年初版以来,已帮助成千上万的投资者踏上了投资理财的康庄大道。即便你读过初版或更近的版本,最新版提供的后续教育也可使你获益匪浅……该书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投资的理论和实务。
——《芝加哥论坛报》
《漫步华尔街》阐述的投资知识非常实用,其中含有大量基于常理做出的投资建议。
——《华尔街日报》
《漫步华尔街》是我所读过的书籍中,能对股市不同的理论提出详尽、清楚解说的一本。虽然你可能认为有效市场理论仍然不够用,你还是应该弄懂它,因为在面对许多努力要你掏出荷包、给你一堆不切实际期望的投资顾问专家时,有效市场理论绝对是你能采取的最佳策略。
——《一次读完25本投资经典》
书摘
何为愤世嫉俗者?就是知道所有东西的价格却不知任何东西价值的人。——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Lady Windermere's Fan)
在本书中,我将带你漫步华尔街,向你讲解纷繁复杂的金融世界,为你提供切实可行的关于投资机会和投资策略的建议。很多人认为如今个人投资者面对华尔街专业人士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持这种观点的人特别指出专业投资策略使用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还说经常看到媒体报道财务欺诈、公司丑闻、巨型收购以及财力雄厚的对冲基金如何兴风作浪等新闻。在这些人看来,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说明个人投资者在当今机构化的市场上再也没有容身之地。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你可以做得和专家一样好,或许还可以更出色。我在后面的内容中将指出,在1987年10月股市大崩盘时,正是那些稳健的投资者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随后看到自己所持有的股票终于收复失地、继而产生不菲的回报;而许多专业人士于20世纪90年代因使用自己不甚了了的衍生工具策略而输得体无完肤,也于21世纪初因在投资组合中过度持有价格过高的高科技股而一败涂地。
本书是个人投资者的简明投资指南,涵盖了自保险至个人所得税的所有内容。作者告诉你如何购买人寿保险,如何避免被银行和经纪人敲竹杠,甚至还会告诉你如何进行黄金和钻石投资。但是,本书主要还是有关普通股投资的。作为一种投资媒介,普通股不仅在过去提供了丰厚的长期回报,而且看来在今后的岁月里仍将是很好的投资选择。本书第14章阐述的生命周期投资指南,为各个年龄段的投资者提供了具体明确且符合理财目标的投资组合建议,其中包括退休后如何进行投资。
1.1 何为随机漫步
随机漫步(random walk)是指将来的步骤和方向无法根据过去的行动进行预测。这一术语应用到股市,是指股票价格的短期波动无法预测。因而,投资咨询服务、公司盈利预测、复杂的图表形态分析全无用处。在华尔街,“随机漫步”这一术语是一个猥亵字眼,是学术界创造的用来高声谩骂专业预言者的一个贬义词。极而言之,这一术语意味着,被蒙住眼睛的猴子向报纸金融版面投掷飞镖选出的投资组合与专家精心挑选的投资组合表现一样好。
当然,西装笔挺的金融分析师可不喜欢被比做光着屁股的猴子。他们反驳说,学术界人士痴迷于方程式和希拉字符(更甭提沉闷古板的学术文本),连牛和熊都分不清,即便它们跑进瓷器店里也辨不明。这些市场专业人士为了对抗学术界的猛烈抨击,用两种武器之一武装自己。这两种武器称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本书第二部分对此将做详细论述。为了抵挡市场专业人士使用的这两种武器,学术界以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三种版本将随机漫步理论模糊化,同时创立了自己的被称为新投资技术的理论。这种新理论包含一个被称为β的概念,我对此有些不以为然。到了21世纪初,甚至有些学术界人士也加入了市场专业人士的阵营,声称股票市场至少还是有点儿可预测性。时至今日,你也能看到规模盛大的争斗仍在进行。争斗双方打得你死我活,因为事关双方的切身利益,学术界人士为终身职位而战,市场专业人士为奖金红利而斗。所以我想,在华尔街上漫步,你会感到很惬意,你会看到戏剧高潮的所有激烈场面(包括巨额财富的创造和丧失)以及说明何以发生这些场面的经典论点。
但是,在开始漫步之前,或许我应该做一番自我介绍,陈述一下作为导游的资格。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利用了自己三个方面的人生阅历,每种阅历都为认识股票市场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首先,我讲一下我在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两个领域的专业经历。职业生涯开始的时候,我在华尔街一家顶级投资公司担任市场营销员。后来,我在一家资产达8000亿美元的保险公司担任投资委员会主席,在资产超过100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投资公司之一担任董事多年。这些经历对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毕竟,生活中有些事情,涉世未深的人是无法充分领略或理解的。在股市上,道理同样如此。
其次,我现在的职位是经济学家。通过专门研究证券市场和投资行为,我已获得了完备的学术研究知识,取得了一些关于投资机会的研究成果。我为你做出的投资建议正是建立在新的研究成果之上。
最后,同样重要的是,我一直是个投资者,并且是个成功的市场参与者。究竟有多成功,我是不会说的,因为学术界有一种奇特现象,认为教授不应该赚钱。教授可以继承很多钱、和很多钱结婚、花掉很多钱,但万万不应挣很多钱,挣很多钱便与学术无关。无论如何,教授应当“富有献身精神”,政客和行政官员经常这样说,尤其当他们试图对学术界的低工资做出合理解释时更是如此。他们说学者应当追求知识,而不应当追求金钱回报。正是因为学者应当追求知识,我才愿意向你讲述我在华尔街取得的成功。
书中包含大量事实和数据,你不必为此心烦。本书专门为没受过多少金融训练的人而撰写,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经过检验的投资建议。阅读本书,你不必具备很多复杂的金融知识,你只要有让投资为你赚钱的兴趣和渴望就行了。
1.2如今投资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行文至此,最好先解释一下我所说的“投资”是什么意思以及我如何区分这种活动与“投机活动”。我将投资视为一种购买资产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可合理预期的收入(股利、利息或租金)以及(或)在较长时间里获得资产增值。投资与投机的区别通常就在于对投资回报期的定义和回报的可预期性。投机者买入股票,期望在接下来的几天或几周内获得短期回报;投资者买人的股票很可能在未来产生可靠的现金流回报,在几年或几十年里带来资本利得。
在此,要郑重声明,本书并非为投机者而作,我不会向你承诺如何一夜暴富,也不会向你承诺股市有奇迹。实际上,若给本书加上副标题——《稳步致富》就颇为贴切。请记住,仅仅为了保持盈亏平衡,你的投资就得产生与通货膨胀率持平的回报率。
21世纪初,美国和大部分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降到了2%的水平。有些分析师认为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性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他们表示通货膨胀只是例外,而非普遍情况;历史上曾出现的技术迅速进步时期以及和平经济时期都是价格水平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的时期。21世纪的前几十年很可能只发生轻微的通货膨胀或根本不发生通货膨胀,但我认为投资者不应无视通货膨胀在未来某个时期加速发展的可能性。尽管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生产率加速提高,但历史告诉我们生产率提高的速度总是不平衡的。况且,在一些以服务为导向的经济活动中,生产率更是难以提高。在整个21世纪,弦乐四重奏照例需要四位音乐人来表演,阑尾切除术也照样需要一位外科医生来操刀。倘若音乐人和外科医生的工资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增长,人们在音乐会门票和阑尾切除术上的支出也会随之增加。因此,认为物价上涨压力不再令人担忧恐怕是个错误的想法。
即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3%的水平(远低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这样的水平对我们购买力的影响仍然具有破坏性。表1-1显示了平均约为4%的通货膨胀率在1962~2002年所造成的影响。我阅读的晨报已上涨了19倍,下午吃的Hershey巧克力棒涨了15倍,而且它的大小还不如1962年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如果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到2020年买一份像今天这样的晨报就要花费两美元以上。显而易见,即便为了对付温和的通货膨胀,我们也必须着手制定策略以维持我们的实际购买力,否则,我们的生活水平注定要日益下降。
投资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在这一点上万万不要搞错。一些富于传奇色彩的小说充斥着这样的故事:由于疏忽大意或欠缺管理钱财的知识,巨额家族财富化为乌有。谁能忘记在契诃夫的名剧中那满园的樱桃树被砍倒的声音?是自由企业制度,而非马克思主义造成了拉涅夫斯基家族的衰落——这个家族的人并未付出努力去保住自己的钱财。即使你将所有的资金托付给投资顾问或共同基金,你也得明白哪个顾问或哪家基金最适合管理你的钱财。掌握了本书所包含的信息,你会发现做投资决策时就要容易点儿。
不过,最重要的是投资实际上非常有趣。与投资界的芸芸众生进行智慧较量,并因此获得资产增值的回报,岂不快哉?仔细打量自己的投资回报,看到回报以高于薪酬增长的速度不断积累,不亦乐乎?了解关于产品和服务的新理念以及金融投资方面的创新,也一定颇为刺激。成功的投资者通常都是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将天生的好奇心和对运用智慧的兴趣融入到赚钱的努力之中。
1.3 投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