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特色
本书的编写工作由国家示范院校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名师担纲,打破了管理学教材单纯从学科体系出发的传统,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让管理的重心下移,让管理的根基着地,让管理的学习务实。本书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重塑教学目标;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重整教学内容;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重构教学方法。该教材定位于管理基础与实务,一方面让学生扎实掌握必备的管理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重点在实践应用上有所突破,即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读者对象: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人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以及企业管理人员。
内容简介
目录
前言
第1篇 基础篇
第1章 管理与管理者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1.1 管理的含义和特性
1.2 管理面对的基本矛盾
1.3 管理者的角色和理念
1.4 管理者的素质和技能
学习指导
课后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实训应用
管理链接
第2章 管理理论与人性假设
学习目标
案例导入
2.1 科学管理理论
2.2 行为科学理论
前言
是真的没有优势吗?是真的就业难吗?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了99%以上,且就业岗位不断优化。原因何在呢?我非常信奉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精辟论述:“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七年的“管理学”教学和管理专业建设给我们教师和学生一个实践大师理论的平台,而将大师的上述名言作为对我们教授管理、学习管理的一种评价也应该不为过吧!七年来我们对“管理学”这门课的实践就是让管理的重心下移,让管理的根基着地,让管理的学习务实。
新教材的编写应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同时也应当是课程改革的成果。所以我们的初衷不只是推出一本教材,更是推行一门改革创新后的管理学课程。其目的在于让这门课得以广泛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和学校从中受益,让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切实起到示范性院校建设的作用。本书共分3篇7章,第1篇是基础篇,主要介绍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第2篇是职能篇,从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管理的通用职能来把握管理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第3篇是实务篇,从个人管理、团队管理、企业管理依次递进不断深入,加深学生对管理的理解。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从用人单位的需要出发,重塑教学目标
现有管理学教材基本上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是从学科体系出发,对管理者角色进行较高层次的定位;对管理重心按照几大职能进行把握。而本书是从用人单位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职业发展出发,将管理重心下移。重塑后的教学目标一是让所有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较为有效的管理;能够顺利融入工作和生活中的团队;能够理解和适应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员工、好公民。二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能力管理好一个团队,在毕业后,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管理者。三是通过学校的学习和实践,使一些优秀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参与或直接管理整个企业。
(2)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重整教学内容
如上所说,教学目标不是从学科体系出发传授管理知识,而是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培养人才。因而教学内容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进行重整。管理学科涉及的领域、范围、层面以及内容非常广泛,本书不主张求大求全,而是旨在以管理的基本知识为基础,以个人管理、团队管理和企业管理为主线,把握重点、落到实处。重点给出高职学生在其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最需要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管理自己的重点是什么、管理团队的重点是什么以及管理企业的重点是什么,而不是一味强调体系完整、面面俱到。本书主编有十年企业管理经验、七年企业培训和在校教学经验,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能够做到准确到位。..
(3)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重构教学方法
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没有管理的实践经验,抽象思维能力也较弱,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思想,从他们不熟悉的企业或组织出发,定会让许多学生茫然无措,或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本书从学生的职业发展特点出发,提供一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内容体系还是编写形式都进行了变革,切实做到了理论够用、重在实践,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特别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每个学生以自己为对象进行自我管理;以宿舍为对象进行团队管理;以班级或社团为对象进行模拟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在此基础上,走出去,深入企业;请进来,传授经验;努力做到工学结合。
本书每一章都穿插了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开篇以最贴切的案例进行导入;中间辅以小案例、小思考、小训练、小知识等加以学习和理解;结尾则以案例分析、训练与练习进行全面实践;最后以管理链接进行思维和眼界的拓展。全书内容实用,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不仅适应于高职高专学生,也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人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以及企业的管理人员使用。
本书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阚雅玲、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朱权、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游美琴共同编著。全书由阚雅玲教授拟定大纲,总纂定稿,并具体完成了第4章的4.2节、4.3节和第5章、第6章、第7章的编著任务。朱权副教授完成了第3章以及第4章的4.1节的编著任务。游美琴副教授完成了第1章、第2章的编著任务。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高伟编辑的大力支持,他的敬业与专业,他的素养和水平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正因此使我们这本书得以顺利完成,在此对高伟编辑深表敬意。同时本书参阅了大量管理学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和优秀案例,在此向参考文献的所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阚雅玲
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