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编辑推荐
他提出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他总结的管理经验依然有益,他研究的管理逻辑依然普遍,他创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
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他的《科学管理原理》开创了一个管理新时代,也在其后百年中激励和启示了无数和管理者。即便在今天,人们也仍在感叹,管理需要回归泰勒。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丰富,并非能被一个时代完全吸收。只有亲自翻阅大师的著作,才能领会管理的真谛;也只有实践大理由的理论,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 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 化。”
撰写本文有以下目的:
,通过一系列简明的例证,指出由于几乎所有日常行为的效率低下而使全美国遭受到的巨大损失。
第二,试图说明根治效率低下的良药在于系统化的管理,而不在于收罗某些独特的或不同寻常的人物。
第三,证明 进的管理是真正的科学,说明其理论基础是明确定义的规律、准则和原则,并进一步表明可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几乎所有人类的活动中去。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那些需要紧密合作的大型公司的活动,都可以找到其应用。简而言之,通过一系列实例,让读者相信,无论何时,只要正确地运用这些原理,就能立竿见影,其成效着实令人震惊。
本文原本是作为向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提交的报告。这里所选择的实例能够引起工业和制造业的工程师、管理者和这些企业所有人的极大兴趣。希望读者明白,同样的原理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家庭管理、农场管理、大小商人的商业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机构管理、大学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管理,等等。
作译者
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年生于美国费城。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也有人称他为“理性效率的大师”。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一系列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使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当代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都是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此外,泰勒本人还是一位发明家。他在技术上有许多发明创造,总共拥有100多项专利权。
《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于1911年,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科学管理的基础
第2章 科学管理的原理
译者后记
泰勒小传
前言
整个美国很快认识到保护物质资源的重要意义,并开展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的大规模运动。但直到现在,美国人对“提高全国性效率这一重大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依然模糊不清。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森林在消失,我们的水力资源在浪费掉,我们的土壤在被洪水冲刷到大海里去,我们的煤和铁在日渐枯竭。但是,由于我们的重大失误、指挥不当或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日复一日的人力资源上的更大浪费,不正是罗斯福总统所指的“全国性效率”不足吗?人们对这方面的浪费却视而不见,或即使看见了也模糊不清。
我们能够看到或感觉到物质资源的浪费。可是,人们对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下或指挥不当却视而不见或看不真切。要认识到这些,就要肯动脑筋并发挥想像力。每天,来自人力资源上的损失要比在物质资源上的浪费大得多。也正是认识上的问题,导致人们对前者感慨万千,对后者却无动于衷。
是的,还不曾对“提高全国性效率”进行宣传鼓动,也不曾召集过会议探讨如何实施。不过,有迹象表明人们普遍感觉到了提高效率的必要性。
事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跃。从大公司的总裁到家庭主妇,人们无一例外地渴望找到更优秀、更有才干的人选。有才干的人供不应求,这在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
我们都在寻找别人培养起来的、现成的、有才干的人,但我们的天职和良机是系统地联合培养并造就这样有才干的人,而不是猎取别人培养的人。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算走上了提高全国性效率的正确道路。..
过去流行的观点可用这样的俗语表达:“工业界的领袖是天生的,不是后天成就的。”道理曾是这样,如果能够物色到合适的人,就尽可以放心地让他去想办法。将来,人们会认识到我们的领袖人物必须是通过培训而成就的——正如天生胜任一样。别指望哪位伟大的人物(过去人事管理制度下的)能够与一些普通人形成的、有效合作的集体一决高低。
过去,人是第一位的;未来,制度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伟大的人物了,正好相反,任何先进制度的首要目标是造就一流的人才。而且,在系统管理之下,最出色的人将比以往更有把握、更快地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撰写本文有以下目的:
第一,通过一系列简明的例证,指出由于我们几乎所有日常行为的效率低下而使全美国遭受到的巨大损失。
第二,试图说明根治效率低下的良药在于系统化的管理,而不在于收罗某些独特的或不同寻常的人物。
第三,证明最先进的管理是真正的科学,说明其理论基础是明确定义的规律、准则和原则,并进一步表明可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几乎所有人类的活动中去。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那些需要紧密合作的大型公司的活动,都可以找到其应用。简而言之,通过一系列实例,让读者相信,无论何时,只要正确地运用这些原理,就能立竿见影,其成效着实令人震惊。
本文原本是作为向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提交的报告。我坚信,这里所选择的实例能够引起工业和制造业的工程师、管理者和这些企业所有人的极大兴趣。当然,也希望读者明白,同样的原理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家庭管理、农场管理、大小商人的商业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机构管理、大学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管理,等等。...
序言
中国的管理学习者对于管理经典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鉴于出版时间的久远、零乱和翻译的局限,很多时候只能望书名而兴叹。“华章经典·管理”丛书此次推出,不仅进行了系列的出版安排,而且全部重新翻译,并统一装帧设计,望能为管理学界提供一套便于学习的精良读本。
中国的管理实践者身处的内外环境是变化的,面对的技术工具是先进的,接触的理论方法是多样的,面临的企业增长是快速的,管理者几乎没有试错的时间。那么要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基本的管理理论。管理经典就如一盏明灯,既是最基本的管理,也是更高的管理。因此阅读这套丛书对管理实践者来说,正可谓受益良多。
“华章经典·管理”系列丛书追求与时俱进。一方面,从古典管理理论起,至当代管理思想止,我们选取对中国的管理实践者和学习者仍然有益的著作,进行原汁原味的翻译,并请专业译者加强对管理术语的关注,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的管理现状,我们邀请来自企业界、教育界、传媒界的专家对这些著作进行最新的解读。..
这些工作也远非凭华章一己之力可以完成,本套丛书得到了各界专家的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包 政 陈春花 陈佳贵 冯 仑 黄群慧 李新春
李 政 罗 珉 马风才 彭志强 邵明路 石晓军
王以华 王永贵 吴伯凡 吴晓波 席酉民 肖知兴
邢以群 颜杰华 杨 斌 张瑞敏 赵曙明
“华章经管” 自创设以来,十年中一直致力于为中国读者提供世界管理图书的阅读价值,以知识促进中国企业的成长。“华章经典·管理”系列丛书秉承这一理念,精心编辑,诚意打造。仅盼这套丛书能借大师经典之名,为更多管理实践者和学习者创造出更为有效的价值。若您确有收获,那么作为经管出版人,心下慰矣。...
媒体评论
管理史上最重要的一座丰碑,管理人不可不读的经典。“科学管理之父”的代表作!
华章经典·管理,世界管理智慧,服务中国实践。
“《科学管理原理》的理论无论在哪里都很适用:生产力因之成倍地增长,工人的实际收入急剧上升,工作时间减少,工人的体力、精神压力减小。同时,销售收入和利润提高,而产品价格降低了。”
——彼得·德鲁克
“泰勒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发明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19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形成为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物和实验有了一个哲学体系,称之为科学管理。”
——林德尔·厄威克
“泰勒主义的精华不只是苦干、不断重复的和狭窄的工作种类,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极力主张管理工作不仅要使用鞭子,更要应用知识;承担复杂的工作,应用智慧,找出能更简单、更快捷、更出色地完成它的方法。抛弃泰勒是很时髦的事,但重要的是,要记住科学管理不仅在提高生产力上,而且在保护劳动者的尊严上都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管理大师50人》
“泰勒的影响无处不在:他的思想决定了麦当劳餐厅对厨师翻烤汉堡包数量的期望,决定了电话公司希望接线员能接通多少个电话。”
——《财富》
“科学管理成为第一个国际化的管理理论。”
——《管理百年》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或科学管理思想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科学管理思想的建立使管理从此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西方管理思想史》
书摘
广义上讲,这里用到的“财富最大化”不仅意味着公司或其所有者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还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达到了最好的经营状况。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永久的社会财富最大化。
同样的道理,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不仅意味着他可比其他同级别的雇员得到更多的薪酬,更为重要的,还意味着每位雇员的劳动生产率达到了最高。因此,一般来说,如果给予他机会,他就能够从事与其天赋和聪明才智相适应的最高级别的工作。
毋庸赘言,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及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应该是管理的两个首要目标。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整个工业界,总体上雇主的组织与雇员的组织之间,残酷斗争多于真诚合作,以致雇主和雇员两者的相互关系不可能协调到利益完全一致的地步。这一观点可能为雇主和雇员双方的大多数所认同。持上述观点的大多数人认为,雇主与雇员的根本利益必然是对立的。恰恰相反,作为科学管理的坚实基础之所在,科学管理则坚信: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除非实现了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否则不可能永久地实现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反之亦然;同时满足工人的高薪酬这一最大需求和雇主的低产品工时成本这一目标,是可能的。
科学管理原理寄希望于引导:至少是使那些不同意上述科学管理目标的人改变其观点;雇主认识到对其雇员采取更为宽容的政策将更有利,而不是试图通过支付尽可能低的工资获得最大产出;雇员改变在劳动成果归属方面的看法,而不再对雇主获得合理甚至超额利润耿耿于怀,认为其全部劳动果实都应归自己所有,也不再认为他们为之工作并在相应事业上投资的人就不该享有或只应享有很少权利。
没人会否认,在单个人工作的情况下,只有其劳动生产率达到最高,也即只有在其实现了日产出最大时,才可实现其财富最大化。
对于两个人一起工作的情况,上述事实也十分清楚。为说明这一道理,假设你和你的帮手工作技能熟练到每天可制作两双鞋,而你的竞争者和他的帮手每天却只能生产一双鞋。显然,与每天只能制作一双鞋的竞争对手相比,在卖掉两双鞋以后,你可以支付给你的帮手更多的工资,而且你可以比你的竞争对手赢得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