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One Up On Wall Street : How To Use What You Already Know To Make Money In The Market
- 原出版社: Simon & Schuster

编辑推荐
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
对于外行人来说,投资机会随处可见。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商业的发展趋势,留心一下周围的世界,从购物中心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你就可以比专业分析人员更早地发现那些潜在的将会大获成功的公司。..
如果投资者能够不被整个市场行情的波动以及利率的变动影响,那么进行长期投资的投资组合一定会给其带来不菲的回报。...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是最受普通投资者欢迎与推崇的投资经典之一:.
*自出版后的10年间,销量超过百万册,畅销全球。
*鼓励普通投资者建立战胜专业投资者的信心
普通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即使没有富裕的金钱、良好的专业教育,也一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甚至超过华尔街的专家。
普通投资者更有机会在生活中早于专业投资者发现上涨10倍的大牛股。
*系统讲述了一套简单易学的股票投资策略
利用自身优势,在工作场所或消费时就能发现优秀的公司。..
将股票分为6大类型逐一分析,总结出10倍股的13个特点,提醒避开6种危险股。
如何构建投资组合,应持有的合理股票数量,买入、卖出股票的最佳时机。
如何从证券公司、公司年报等渠道获得信息。
作译者
彼得·林奇生于1944年,15岁开始小试投资,赚取学费,1968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
1969年,林奇进入富达公司。1977~1990年间,他一直担任富达公司旗下麦哲,伦基金的经理人。在这13年间,他使麦哲伦基金的管理资产从20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29%,几乎无人能出其右,麦哲伦基金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投资绩效名列第一。..
1990年,彼得·林奇退休,开始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陆续写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轰动华尔街。
约翰·罗瑟查尔德John Rothchild与彼得·林奇合著过《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在《时代》 《财富》 《价值》 《纽约时报书评》等刊物上均发表过文章。...
目录
第一部分投资准备
第 1 章 我是如何成长为一个选股者的 /19
第 2 章 专业投资者的劣势 /29
第 3 章 股票投资是赌博吗 /45
第 4 章 进入股市前的自我测试 /57
第 5 章 不要预测股市 /64
第二部分挑选大牛股
第 6 章 寻找10倍股 /75
第 7 章 6种类型公司股票 /87
第 8 章 13条选股准则 /115
第 9 章 我避而不买的股票 /137..
第10章 收益,收益,还是收益 /151
第11章 下单之前沉思两分钟 /166
第12章 如何获得真实的公司信息 /176
第13章 一些重要的财务分析指标 /195
第14章 定期重新核查公司分析 /223
第15章 股票分析要点一览表 /228
第三部分长期投资
第16章 构建投资组合 /239
译者序
为什么连世界第二大富翁.当今最伟大的投资者巴菲特都会如此盛赞这本书呢?
1989年在担任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麦哲伦基金经理期间,彼得·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了这本书.以鼓励他们的信心并向他们提供基本的投资知识.林奇本人也没有想到本书竟然在随后的10年间会重印30次而且销量超过了1007/册.林奇在2000年对本书进行了修订,推出了千禧版.十几年来本书已经在全球畅销数百万册.是最畅销也是最受业余投资者欢迎的投资经典名著之一.
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做好股票投资的充分准备,如何从生活和工作中开始寻找你最喜爱的上市公司股票,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业务,财务,股票等基本面情况以及如何正确认识股价的波动,你在股票投资中想要知道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怪不得连最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都会说:如果我要送给我孙子生日礼物,我就买彼得·林奇的书给他们!
为什么全球数以百万的业余投资者会如此推崇这本书,将其视为所有业余投资者必读的一本股票投资经典呢?
因为这是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专门给业余投资者写的最浅显易懂又最实用有效的一本股票投资指南.
第一,本书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富达基金公司麦哲伦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所写的一本投资名著。
林奇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1977年林奇接管麦哲伦基金,1990年激流勇退宣布退休。在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他创造了一个投资神话I在人们的眼中,他是一个选股的天才,他仿佛拥有点石咸金的金手指,他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投资报酬率,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投资收益率高达29倍.1977年投资人如果投资1万美元买入麦哲伦基金,那么在彼得·林奇的管理下,1990年将增值到29万美元。他掌管的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彼得·林奇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把整个基金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把选股变成了一门艺术.
第二,林奇写作的本书是一本最能鼓励业余投资者战胜专业投资者信心的福音书。
一般业余投资者在进入股市时面对经过多年专业教育和训练并且资金实力庞大。研究水平很高的专业投资者总是感到非常胆怯,甚至总想了解专业投资者的动向,总想听他们的建议跟风搭便车,而林奇告诉我们,其实在投资中业余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的优势要大得多。“在这本书中我要告诉读者的第一条投资准则是: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在投资这一行20年的从业经验使我确信,任何一位普普通通的业余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所选股票的投资回报就能超过华尔街投资专家的平均业绩水平,即使不能超过这些专家.起码也会同样出色.”业余投资者没有专业投资者那样内部或外部的各种限制和监管,也没有投资理论和教条的束缚,更有机会在生活中早于专业投资者好几年发现最有成长性的好公司,从而有机会提前买入上涨数十倍的大牛股.林奇将他本人能够取得远远超过其他基金管理人的秘诀归结于:“我想要买入的股票恰恰是那些传统的基金经理人想要回避的股票。我将继续尽可能总像一个业余投资者那样思考选股.”
第三,林奇在本书中为业余投资者系统讲述了一套最实用有效的股票投资策略。..
林奇在本书一开始就做出保证:“在此,本书的作者,作为一位专业投资者,我郑重承诺:在本书以下部分,我将与读者共同分享本人投资成功的秘密。”最成功的基金经理林奇在本书中系统讲述了他的选股策略,他自身的伟大成就是这套投资策略行之有效的最强有力的证明.本书出版11年后的2000年林奇在给本书的千禧版所写的序言中说:“我仍然坚信,那些帮助我在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成功的投资理念仍然适用于如今的股票投资。”
彼得·林奇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生活常识来教导我们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选股.林奇身为基金经理人坦承:如果你平时在自己工作的场所或者附近的购物中心时能够保持一半的警觉,就可以从中发现表现非常出众的优秀公司,而且你的发现要远远早于华尔街的投资专家.任何一位随身携带信用卡的美国消费者,实际上在平时频繁的消费活动中已经对数十家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基本面分析,如果你正好就在这个行业工作,那么你对这个行业的公司进行分析就更加如鱼得水了,你日常生活的环境正是你寻找“10倍股”的最佳地方.在富达公司工作期间,我一次又一次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又一个10倍股。林奇将股票分为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隐蔽资产型6大类股票并逐一分析各自的不同特点,总结出10倍股的13个特点,提醒应该小心避开6种危险股票,并告诉我们如何构建投资组合,应该持有多少股票最为合理.何时应该买八股票。何时应该卖出股票,从而为业余投资者提供了一套选择大牛股.获得最高长期投资收益率的系统方法和准则。
第四,林奇写作的本书是一本最简明易懂。为业余投资者讲述投资基本知识的投资入门书籍。
林奇告诉我们如何从证券公司营业部,打电话给上市公司,参观访问,与公司证券部人员交流,年报等多种渠道,获得和专业投资者一样多甚至更加真实,更加完整的信息,这是正确决策的根本前提.林奇用最平实易懂的语言.精彩的比喻.只需小学水平的简单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案例为业余投资者讲述如何利用每股账面价值,市盈率.现金流量.股息、隐蔽资产,存货等各种指标进行投资分析,即使对投资一窍不通的业余投资者也能很快心领神会。林奇告诉我们:“这些投资者个人的准备工作,同知识以及研究分析工作同样重要,正是它决定了业余投资者在选股上成为一个一胜再胜的成功者还是成为一个一败再败的失败者的关键因素。最终决定投资者命运的不是股票市场,甚至也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投资者自己。”
第五,林奇在本书中最精辟。最深刻地分析了业余投资者常见的投资心理误区,能够帮助投资者避开导致亏损严重的投资陷阱。
林奇忠告业余投资者要在买好住房.存够生活必需支出之后再将闲钱用于股票长期投资;林奇将卖出赚钱的股票却死抱住亏钱股票的行为比喻为“拔掉鲜花浇灌野草”;林奇用鸡尾酒会理论形象地告诉我们在每个人都谈论股市时反而是最危险的时候,在每个人都不愿谈论股市时反而是最安全的时候;林奇告诉我们在他从事投资的几十年里他本人和那么多的专家没有一个人能够预测股市,所以千万不要预测股市;林奇纠正了我们12种关于股票价格最危险.最愚蠢的说法,告诉我们股价已经下跌这么多了还有可能再跌到零,股价已经涨得这么高了还有可能再涨几倍,每股股价即使只有3美元,如果亏到零也是亏损100%,最终股价往往不能像大家所想的那样涨回来,只是因为股价上涨并不意味你是对的,只是因为股价下跌并不意味你是错的;林奇还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在权证等期权期货交易上进行愚蠢的投机,他本人从来没有投机过期货和期权。这些都是金玉良言,能够帮助业余投资者避开投资陷阱,逢凶化吉。
业余投资者阅读林奇的这本投资经典名著,可以一举多得:最成功的基金经理成为你的投资导师.增强自己发挥自身优势战胜专业投资者的信心.系统掌握一套实用有效的选股准则.非常轻松地学习简单易懂的股票基本面分析知识。深刻认识和避免容易产生的投资心理误区.既然如此,何乐而不读林奇的这本好书呢?
彼得·林奇在本书最新的千禧版序言中最后写道:“对于未来10年我的投资建议是:继续寻找未来的大牛股.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业余投资者都有可能找到一只大牛股.”
还等什么,快来阅读本书,和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一块儿寻找我们自己的上涨10倍的大牛股吧.
前言
如今一提起当前的股票市场这个话题,就不能不分析一下1987年10月16日3520日所发生的华尔街股市大崩盘。1987年10月的那一周是我一生中所经历过的最不寻常的一周,整整过了一年多之后,我才能客观冷静地回顾分析,这次股市大崩盘带给我的到底哪些是让内心纷乱嘈杂的感情成分,哪些是值得我牢记在心的重要教训,我认为值得记住的如下:.
·10月16日,星期五.我和妻子卡罗琳驱车穿越爱尔兰的科克郡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天。由于我平常很少度假,所以我外出旅行度假这件事本身就非同寻常。
·我甚至中途停车顺便参观了一家上市公司的总部。通常我会特地绕路100英里9去拜访附近某家上市公司以获得其最新的销售、存货以及收益情况,但是这周围看起来方圆2'50英里范围以内恐怕连一份标准普尔公司报告或者一份资产负债表也找不到.
·我们去了布拉尼城堡(Blarney Castle),传说中著名的巧言石(Blarney stone)就镶嵌在几层楼
高的城堡顶部的护墙上,想要接近它十分费事,你必须背靠铁栅栏,小心翼翼地穿过一条一失足就会从高空坠落丧命的窄窄的小道,然后抓住一根护栏作为身体上也是心理上的支撑,才能最终亲吻到那块传说中神奇的巧言石.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亲吻巧言石的过程让人心惊肉跳,尤其是你经历了一路艰险终于死里逃生更是会感觉如此.
·我们度过了一个安静的周末之后才从亲吻巧言石的惊恐中恢复过来.周六。周日我们分别在沃特维尔和杜克打高尔夫,驱车沿着绵延数百里风景如画的凯丽环形西海岸游览让人如醉如痴.
·星期一,10月19日,在基拉尼镇的基林高尔夫球场,这是世界上最难征服的高尔夫球场之一,让我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最后我竭尽全力才将球依次打入18个球洞.
·收拾好高尔夫球杆放到车上之后,我和卡罗琳驾车前往Dingle半岛的海边度假胜地,在那里我们住进了Scemg大酒店,我一定是累坏了,整整一个下午都没有离开过酒店半步.
·那天晚上,我和卡罗琳与我们的朋友伊丽莎白.彼得·卡勒里一道在一家名为多逸乐斯(Doyle’s)的著名海鲜餐厅共进晚餐.第二天,也就是20日,我们乘飞机返回美国.
一些让我心烦意乱的小事
当然,我已经略去了一些让我心烦意乱的小事,事后看来,这些小事几乎不值一提.旅行回来一年后,你记起的应该只是西斯廷教堂,而不是你步行穿越梵蒂冈时脚底磨出来的水泡,但是根据证券市场完全披露原则,我还是要如实地告诉大家究竟是什么让我如此心烦意乱:
·星期四.我们下班后动身去爱尔兰的那一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48点,星期五我们到达爱尔兰的那一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大跌了108.36点,这让我怀疑是不是应该继续度假.
·即使在亲吻巧言石时,我所想的也不是巧言右,而是道琼斯指数.周末在打高尔夫球的休息间隙里,我还抽空给公司办公室打了几次电话,交待卖出哪些股票以及如果股市进一步下跌的话趁低买入哪些股票...
·星期天,我在基拉尼镇的基林高尔夫球场打高尔夫球,这一天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又狂泻了508点。
好在爱尔兰与美国纽约之间存在着时差,我才终于赶在华尔街股市开盘几个小时之前打完了高尔夫球,否则我很可能会打得更加糟糕。实际上,从星期五开始我的心头就阴云密布,一种不详之感持续不断,也许正是这种心情导致我在打高尔夫球时表现失常:{1)我的高尔夫球打得比平时要糟得多,这种情况在股市形势好的时候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 (2)我竟然连自己究竟打了多少杆都忘记了.后来那天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是另外一个数字:在星期一的股市狂跌行情中,麦哲伦基金管理公司的10075股东们的基金资产价值损失了18%,损失高达20亿美元.
这次股市暴跌让我如此忧心忡忡,以至于在去Dingle半岛的路上我根本无心欣赏道路两边的美丽风景,恍如我们经过的是天天上班路上看到的第42大街和百老汇大街.
前面我说过我住进了Sceilig大酒店后整整一个下午都没有离开过酒店半步,也许你会以为我在酒店里睡了整整一个下午,其实我连个肫也没敢打.我一直在和公司总部通电话,商量应该将我管理的基金中1500只持股中的哪些股票抛出变现来应付非比寻常的巨额基金赎回局面.公司账上的现金足够应付一般情况下的基金赎回,但是在10月19日星期一这天股市暴跌的非同寻常的情况下公司的现金量根本不足以应付突然巨增的赎回.在那一时刻,我真的不能确定,到底是到了世界末日,还是我们即将陷入一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又或者是事情并没有变得那么糟糕只不过是华尔街即将完蛋.
我和同事们把不得不卖的股票都卖了.首先是在伦敦股票市场上我们抛出了一些英国股票.星期一早晨,伦敦股票市场的股价普遍比美国的要高,多亏一场罕见的飓风迫使伦敦股票交易所在前一个周五被迫停盘,伦敦股市才避开了周一的大跌行情.然后我们在纽约也大量抛出股票,大部分股票是在开盘后不久抛出,那时道琼斯指数才下跌了150点,但是后来股市就一路狂跌了508点.
我实在记不起来那天晚上在多逸乐斯海鲜馆究竟吃了哪些海鲜。当你掌管的共同基金的市值损失相当于一个小的海上岛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时,心如刀割的你根本无法弄清嘴里吃的究竟是鳕鱼还是大虾。
序言
献给我的孩子们,玛丽、安妮、贝丝,她们之间的爱和她们对父母的爱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献给我在富达基金公司的同事们,他们超常的努力和付出才使麦哲伦基金的出色业绩成为可能,但他们却没有得到任何公开的赞扬,依然默默无闻。..
献给100万名麦哲伦基金的持有人,他们把自己的积蓄托付给我进行投资管理,这些年以来他们给我写过数千封信、打过数千个电话,在市场下跌时安慰我,并且提醒我未来一片光明。
献给神圣的上帝,感谢我这一生中上帝赐予我的所有难以置信的幸福。...
媒体评论
彼得·林奇是世界上大的共同基金麦哲伦基金的前基金经理,在他的管理下,麦哲伦基金从1800万美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成长为120亿美元的全球大基金,13年的时间里基金收益高达29%年复利。
专家和大师的区别是,大师总是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用简单易懂的通俗语言来解释清楚。对于股票投资这种入门门槛比较低的行业来说,国内的、国外的、技术的、基本的,各类专家可谓数不胜数,不过真正说到大师,那或许用十个手指头就可以数得过来。无论我们如何
书摘
富达基金公司并不是一家上市公司,因此在这场疯狂之中你可以购买富达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却无法购买富达基金公司的股票。但是你可以购买Dreyfus基金公司的股票呀?想看看一个价格一路直线上涨的股票走势图吗?1977年Dreyfus基金公司的股票为40美分,到了1986年上涨到接近40美元,9年时间上涨了100倍,而且在其上涨的大部分时间里股市十分低迷。Franklin基金公司的股票更是上涨了138倍,Federated基金公司在被埃特纳(Aetna)人寿保险公司收购之前股价涨了50倍。我对这几家基金公司都了如指掌。我对Dreyfus、Franklin和Federated公司发展的整个过程从头到尾都一清二楚,它们的经营状况都很好,收益也在不断增加,其未来增长势头非常明显(见图6-2)。
图6-2 Dreyfus公司股票趋势图
那么到底我从这几家基金公司大牛股上赚了多少钱呢?一分钱也没有。我竟然连任何一家金融服务公司的一股股票都没有买过。Dreyfus基金公司的股票一股也没买,Franklin基金公司的股票一股也没买,Federated基金公司的股票一股也没买。我错过了金融服务业和共同基金业所有的大牛股,当我恍然发现这些基金公司的股票是真正的大牛股时早已为时太晚了。我想我可能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些医生一样,只顾忙于研究自己所在行业之外的加利福尼亚州联合石油公司的股票了。
每一次我看到Dreyfus公司的股票走势图,它都会提醒我牢记我一直在告诉别人的投资建议:购买自己所了解的公司股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再让自己熟悉的行业中的大牛股的投资机会从我们眼皮底下白白溜走,我自己再也不会犯这种错误了。1987年市场大跌再一次给了我投资Dreyfus基金公司股票的机会,我这次牢牢地抓住了(详细情况见第17章)。
表6-1所列的只是我掌管麦哲伦基金期间错过或者过早卖出的10倍股中的一小部分股票。表6-1中的一些10倍股我没能耐心长期持有而过早卖出,结果只赚到了一点点钱,而其他股票因为我时机把握不当或者思维混乱而亏损。各位读者会注意到表6-1中所列的公司仅仅包括从英文名称开头字母为“a”到开头字母为“m”的公司,我这样做仅仅是因为把它们全部写下来会让我累得够呛。这样一份不完整的记录就如此之多,由此你可以想象一下我曾错过的10倍股的投资机会有多少。
表6-1 我错过的大牛股
AAR Ball
Adams-Millis Bard(CR)
Affiliated Publications Bemis
Albertson誷 Bergen Brunswig
Alexander & Baldwin Betz Labs
Alexander誷 Brunswick
Allegheny Corp. Capital Cities
Alza Carolina Freight
American Family Carson Pirie Scott
American Greetings Carter Wallac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Chicago Milwaukee
Ames Department Stores Chris-Craft
Anheuser-Busch Commercial Met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