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t\t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第1版前言
导读:第2版在 第1版基础上的发展
第一部分 理念与思考
1 你说:什么是流程?
我说:各家之言,和而不同
2 你说:流程细分到什么程度才停止呢?
我说:适可而止,关注协同
3 你说:是不是“流程管理”就等于管理的全部?
我说:流程切入,关注全程
4 你说:面对不同的流程,有没有一些共性的思想原则可以遵循?
我说:借鉴原则,灵活运用
5 你说:应用“流程管理”的这些思想原则,与从其他层面切入的管理体系是不是有可能冲突呢?
我说:目标统一,相互融合
6 你说:流程管理关注流程的增值,怎么理解增值?
我说:客户导向,建立指标
7 你说:上面已经两次提到“重组”的提出者哈默博士,有没有关于他的介绍信息?
我说:重组大师,不断创新
8 你说:风靡一时的业务流程重组是怎么提出的?
我说:时代变化,顺应3C
前言
回头看,两年半的时间过去了。
我说的这个两年半,是指《流程管理》的第1版书稿交付于2001年12月,而现在已经是2004年的6月。这两年半里,陆续收到了很多《流程管理》读者的反馈。
广东移动通信的高级培训经理李文茵女士说:《流程管理》一书为我们理清了流程管理与其他管理理论的关系,阐明了流程管理的切入方法和推动模式,为企业构建更加高效的运作系统,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中采用"你说"、"我说"的方式,将人们对流程管理存在的误解一一澄清,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感谢李文茵等读者这些认同的话语,而与此同时,引起我注意的是,还有一些读者的反馈不仅是关于《流程管理》书的本身,他们谈到了更多自己对流程的理解、对流程管理的体会。例如:
国信证券的董事长胡关金先生这样说:"我理解的流程管理,体现为对竞争优势的持续提升。未来,企业要建立自组织、自完善的一套流程体系,哪怕管理者更替,规范和秩序也会存在。"
上海宝钢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的新产业总裁夏江先生则谈到:"第五代管理是柔性的管理,我很关注有关流程管理的思路,传统的组织机构是分层的,流程则趋向于把行政机构的刚性打破。"
两年半以来,这些反馈引发了我很多新的思考,而同时,AMT关于流程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也一直没有停步。于是,如何能把最新的关于流程管理的话题及时传递给老读者和新读者,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编辑和AMT一起想到了《流程管理》(第2版)的出版。
《IT经理世界》2001年第11期,以《海尔非完整革命》为题,对海尔(Haier)的"业务流程重组"进行了封面专题报道,篇首加了"编者按"这样说:"张瑞敏在海尔大胆地推行融合强烈个人意志的市场链和BPR,就像改造高速路上疾驶的重型载货汽车,载货汽车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无独有偶,2001年10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也在管理版头条刊登了《中国电信启动管理重组革命》的报道,对"作为中国极少数的几家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国电信理智挑战令世界500强企业中失败率高达60%的BPR管理改造"的这一事件表示了积极关注。
图O-1知名企业进行流程变革,媒体给予积极关注
资料来源:企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AMT)
看来,在国内,业务流程重组(BPR)的概念并不生僻,如上的很多企业自行开展或者在咨询机构帮助下开展了"业务流程重组"的工作,以期通过对流程进行优化,来实现"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等方面的"戏剧性的改善"。
然而,还有另外很多的企业问到了这样一些问题:
"我们现在还没有建立流程,何谈重组呢?"
或者,"业务流程重组涉及的变革太剧烈,一听就让人敏感,重组重组,是要对哪个人进行重组呀?"
于是,对于这许多的企业来说,一提"流程"就意味着开了一剂猛药,思量再三,流程的事情还是暂时搁下吧。但深思下去,会发现这里有一个问题。流程,是一个存在许久的概念,并非从"业务流程重组"发端。
谈到流程管理,也应该是包括了对流程的认识、建立流程、流程与其他管理视角的融合、流程的规范运作、流程的改进或者重组、对流程的新一轮认识等诸多环节。拿赶路的比喻来说,流程管理其实是条有上坡、有坦途、有下坡、有急转的长路,远远不止"重组急转弯"那么短短的一截。可以理解,真要是只有"急转弯"的话,也怨不得企业会问到上面的那些问题了。
因此,流程管理,怎么能就一个"重组"呢?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这里与读者共享的,将是对业务流程管理"(BPM)进行比较全面的关注,或者,是从"重组"以外的视角来看流程,也希望对"重组"本身进行深入一步的探究。
流程管理,开始用一种平常心来看"流程"。
作者其它作品
CRM行动手册:策略、技术和实现[图书]
- ¥30.00
- ¥59.00
- 流程管理实战案例[图书]
- 流程管理
- 瓶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