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单品)
基本信息
- 原书名:The Effective Executive

【插图】

编辑推荐
摆脱忙碌又低效的窘境,从管理好自己开始。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写给每个人的自我发展指南。学会卓有成效,创造更丰盛的职业生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译本)的出版,是为了纪念并致敬德鲁克最经典的作品。本书亮点——
★全新译本
历时4年钻研,5遍修订,经几十位企业家、译者、德鲁克研究专家组成的多元化团队字斟句酌,还原细节,更完整、更准确的全新译本
★新增内容
“有效的管理者是由什么造就的”一章
吉姆•柯林斯 “德鲁克给我的十条教谕”一文
★赠送价值1000元的学习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英对照电子书、有声书、章末简明电子题库、4位专家导读、164分钟音频课、3位专家24节全书详解视频课、书友伴读互动交流社区
★附赠漫画版视觉导图,书中框架一图提炼
★双色印刷、重新排版,降低阅读难度,突出书中精华思想
内容简介
作译者
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
他曾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最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
他的著作,被翻译成三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1000万册。
目录
前言
引 言 有效管理者是由什么造就的1
获得必需的知识2
制订行动计划5
行动6
用“我们”来思考和说话13
第1章 有效是可以学会的14
为何需要有效管理者15
谁是管理者20
管理者面对的现实24
有效带来的希望32
有效真的可以学会吗35
第2章 认识你的时间40
管理者面对的时间需求43
时间诊断51
精简浪费时间的活动58
集中“可自由支配的时间”65
第3章 我能做出什么贡献70
管理者自己的追求72
前言
要想做到相当有效,光有聪明、勤奋、博学是不够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与它们既不能画等号,也无必然关系,但管理者要想做到有效,也不需要什么过人的天赋、特殊的才能或者特殊的训练,而是只要做到几件事就行,而且是相当简单的几件事。有效性由为数不多的几种惯常做法组成,它们便是本书探讨的主题。这些做法并非人“生而有之”。我当咨询顾问45年来,接触过大量的管理者,他们来自各种各样的组织(它们有大有小,有企业、政府、工会、医院、大学、社区服务机构,有美国的、欧洲的、拉美的、日本的),“天生”有效的管理者,我一个也没有见过。所有做到了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学而有之,而且必须持续练习,直到成为习惯。所有持之以恒学习变得有效的管理者,也都做到了有效。因此,有效可以学会,也必须学会。
有效性是管理者获得报酬的原因,无论他们是需要对自己和他人绩效负责的经理(manager),还是只需要对自身绩效负责的专业的个体贡献者(individual professional contributor)。他们付出的聪明才智再多,花费的时间再多,如果有效性为零,“绩效”就为零。迄今为止,我们对有效管理者的关心很少,但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组织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在100年前,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工会、大型医院、大型高校这些组织,几乎就没有人接触过,那时人们跟组织打交道可能仅限于偶尔去当地邮局寄一封信。管理者的有效性,指的是管理者在组织当中并通过组织获得的有效性。那时谁也没有多少理由去关心有效管理者,或者说去在意有那么多管理者的有效性不高。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大多数人,特别是受过不少教育的人,其整个职业生涯都会在某种类型的组织当中度过。所有发达国家都已成为组织型社会(society of organizations),于是个人的有效性越来越依赖于他们在组织当中以及作为管理者取得有效性的能力。现代社会的有效性和正常运转的能力,甚至它的存续能力,都越来越取决于在各类组织当中担任管理者的人的有效性。有效管理者正在快速成为社会的一种关键资源,而作为管理者取得有效性正在快速成为对个人取得成绩和成就的头等要求—对职业生涯过半的中年人如此,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同样如此。
序言
吉姆·柯林斯
如果你只想读一本关于管理者自我管理的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当然之选。这是德鲁克最经典的一部著作。你的组织规模有多大不要紧,甚至你是不是在管理一个组织也没关系,任何一个需要对做好正确的事负责任的人,也就是任何一个尽力扑在少数几个影响最重大的优先任务上面的人,都是管理者(executive)。
有效性最高的人拥有的时间跟其他人一样多,差别在于他们的时间利用得更好,比天赋超群的人通常更是要好得多。德鲁克在本书开篇不久就指出,才华横溢的人往往“极其无效”。如果才华横溢的人尚且如此,那其他人哪还有什么希望呢?好在这世界上还有比希望好得多的东西:德鲁克的实践训导。
我第一次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在30岁出头的时候,这成为我自身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现在再读这本书,才意识到它给我的那些教谕打下的烙印有多深。它们几乎已经成为我的一套戒律。书中一些事例和词语或已过时,但德鲁克的洞见历久弥新,在50多年后的今天一如初版之时富有助益。下文是德鲁克和他这本书给我的十条教谕,我希望以此为大家开启一扇小门,去管窥这位史上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的思想世界。
第一条:首先,管理你自己
“一个人能否真正管理他人还有待进一步证明,”德鲁克写道,“但管理自己是始终可以的。”如果对自己都没有取得上佳绩效的期待,又怎能对别人有这样的期待?德鲁克还提出了一条关于组织绩效的定理:领导者绩效与团队成员绩效之间的比值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如果你想提高大家的平均绩效,那么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绩效。
第二条: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德鲁克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每个人对大多数事情都是不擅长的。于是,关键问题不在于如何把不胜任变成优秀,而在于思考“某人做得特别好的事是什么?”。这无疑会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首要责任是找到自己独特的能力,找到你做得特别好的事、你最擅长做的事,理顺自己的生活与事业。“盯着短处不放,不仅愚蠢,而且不负责任。”德鲁克不客气地指出。那么,德鲁克提出的“用人所长”的准则,是不是意味着永不面对自己或他人的不足呢?是,又不是。如果你擅长的是长跑,那就不要试图去当橄榄球中线卫。如果哪个弱点直接妨碍了你充分发挥长处的作用,那就得去解决它。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在篮球生涯的后期,弹跳的高度和力量都已不如从前,于是他开始培养一种全新的能力:后仰跳投。他以此消除了妨碍自己发挥长处的一个重大弱点,把后仰跳投变成了制胜球场的新招数。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是的,但要精益求精;消除短处,是的,但只针对妨碍长处得到发挥的那些短处。
第三条:以最高效的方式工作(并让别人也这样做)
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工具,那么这个工具要怎样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人晚上效率高,有人早上效率高。有人习惯用读的方式获得信息,有人习惯用听的方式。有人专心做一件事最得心应手,有人喜欢不同的事换着做。有人是项目导向的,有人是流程导向的。有人需要休假,有人盼着假期赶紧结束。有人喜欢在团队里工作,有人单打独斗更能发挥作用。在德鲁克看来,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习惯,就像我们不是习惯用左手,就是习惯用右手。我很早就发现自己不能把创作时间从上午换到下午(上午效率总是更高),是德鲁克给了我信心在上午留出时间用于创作,并在创作的时候坚决闭门谢客。只有你自己才能承担起以最佳方式去工作的责任,而且行动得越早,就越是有充裕的时间去享受需要经年累月地努力才能获得的累积效应。
第四条:数算时间,并让时间算得上数
德鲁克教导大家,得到衡量的才会得到管理。因此,如果不能精确衡量时间花在了哪里,我们又怎能奢望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呢?受德鲁克的启发,我做了一个电子表格,只记录一个关键指标—每天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时长,并给自己定下每年至少1000个小时的目标。尽管旅行、领导团队以及与管理者合作的需求越来越多,但这个做法让我得以持续开展创造性工作,也就是不断开展研究、提炼概念和写作。你也必须让自己的时间算得上数。德鲁克在书中写道,那些做了很多难事的人,其“秘诀”就在于每次只做一件事。他们不会让自己陷入“时间变得支离破碎便全无用处”的状态里浪费时间。这就要求把时间集中成整块去使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首先,划出整块时间用于个人思考,最好安排在思维最清楚的时段;这种独处的时间每一段可能只有90分钟,但就算是最忙碌的管理者也应该定期思考。其次,留出整块的时间故意不做常规的安排,用于处理与人员相关的事务和突发事件。最后,参加真正重要的会议,利用这些精心安排的常规会议开展对话、讨论和决策;用于个人思考的时间要有一部分用于会前准备和会后跟进。
第五条:做更好的会议准备
“抱歉不得不写这封长信,因为我没有时间写短的。”这句俏皮话也可以套用在会议上:“抱歉把你拖在这个长会上,因为我没有时间准备短会。”有效管理者有自己的方法充分发挥会议的作用,并会严格遵守这套方法。高效开会的方法很多,就像制作美味曲奇的方法一样丰富,但德鲁克着重介绍了两个最常见的要素:带着清晰的目的(“我们为什么开这个会?”)做准备以及严格跟进。那些能够充分发挥会议作用的人,花在会议准备上的时间会远多于实际开会的时间。准备不充分,会议就会开得又长又差。这是滥用其他人的时间,相当于浪费这些人的生命。我们都免不了主持或者参加会议,但应当仅限于那些最有用的会议;如果会议占据了你的大部分时间,有可能你正在浪费生命。
第六条:如果做一个决策就够了,不要做一百个
各种情形、机会、问题和意外总让我们应接不暇—它们貌似全都需要做出决策。是、否,批准、不准,买、卖,进攻、撤退,接受、拒绝,回复、无视,投资、收割,聘用……表面上看纷繁复杂,但有效性最好的人可以从混乱当中发现模式。在德鲁克看来,我们很少碰到真正独特和永不重复的决策。任何良好的决策都会有管理成本:它需要论证和讨论,需要时间反思和集思广益,需要花费精力确保执行到位。由于这些管理成本的存在,好得多的做法是站得更高,做出少数具有共性的、可以用于大量具体情境的决策,也就是从中发现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从混乱中提炼概念。用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做投资决策来打比方。他学会了忽略绝大部分可能性,把它们几乎当成背景噪声。他只做为数不多的重大决策,例如转变投资思路,从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平庸的公司转变为以好的价格购买出色的赚钱机器,然后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使用这个具有共性的决策。在德鲁克看来,谁要是掌握了巴菲特“不作为也可能是非常聪明的行为”这个观点的精髓,他的有效性就会远高于那些做出成百上千个决策却无统一概念的人。
第七条:找到你可以发挥的重大而独特的影响
我有一位朋友,他在成为某一流大学校董会的主席之后,问了我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判断自己是不是做得很出色?”我想了想德鲁克会怎样讲,然后回答他说:“找到对学校的未来贡献最大的一件大事,然后调集各方的努力去做。如果你能做出一项独特的贡献,也就是做出一个没有你的领导就不会产生的重大决策(哪怕无人认可你所起的推动作用),那你就提供了出色的服务。”德鲁克自己在提供咨询服务时也是这样思考的。我曾经问他对客户有什么贡献,他谦虚地回答:“通常我向他们学的比他们向我学的要多。”他有意停顿了一下,然后补充说道:“当然,每一个客户都会做出一个绝对重大的决策,要是没有我,他们是不会做出这个决策的。”那么,少了你就不会产生的那个绝对重大的贡献是什么?
第八条:停止做那些你现在不会去启动的事
媒体评论
——曹虎 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中国区总裁
在这本书出版55周年之际,我向更多的读者推荐这本书,尤其是年轻的读者。我也期待你如我一样,在非常年轻的时候遇到这本书,那么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从此有所不同。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讲清楚了资质平常的个体与组织如何取得不凡成果,当是企业人由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社会跃迁的一块坚实的思想跳板。
——陈为 正和岛副总裁、总编辑
我们目前的周遭,振聋发聩之声太多,人有时反倒是越来越糊涂了。每当这种时刻,就更让人怀念德鲁克。
——丛龙峰 和君商学首席管理学家
这本书探讨的是自我管理,强调有效是可以学会的,并提供了可以让工作更有成效的方法。相信这个新译本能够激发更多职场人积极探索,努力成为卓有成效的自我管理者,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戴科彬 同道猎聘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管理学界的降龙十八掌。虽然这本书已经出版55周年了,但组织内的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把单个的个体凝聚在一起,完成一个有困难的目标,依然需要读德鲁克。
——樊登 樊登读书首席内容官
读书除了汲取知识,还能使自己的包括前瞻力、决策力、沟通能力在内的领导力有所进步。读经典尤其如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是这样的经典,任何时候读,都能从中受益。
——冯仑 御风集团董事长,万通集团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