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平成はなぜ失败したのか:「失われた30年」の分析


编辑推荐
著名日本经济学者,一个时代亲历者与参与者,谱写的平成时代的挽歌。
内容简介
作译者
1940年出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后,进入大藏省工作。197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一桥大学、东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及早稻田大学等任教授,于2017年9月起任早稻田大学商业及金融研究中心顾问。专业研究领域为金融理论、日本经济论。
目录
第1章 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1
经济长期下滑 3
出口立国模式的“猝死” 11
没有希望的国家 22
第2章 失去的二十年 36
问题出在哪儿 38
如何看待20世纪90年代 53
第3章 经济政策的局限 66
财政政策的缺陷 68
金融政策的功与过 82
第4章 日式公司走向终结 93
公司是谁的 96
日式官僚社会的构造 103
第5章 “制造立国”的神话 118
“磨合优势”失灵 120
IT总承包商的末路 128
第6章 创新和经济增长战略 143
股东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145
从回避风险到迎接风险 156
前言
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代人度过了50~80岁的人生,而且与上一代人共同推动了平成时代的发展。
对于昭和时代的经济人物,大部分人我只在书上了解过,见过面的人屈指可数。但是,平成时代的大部分经济人物都与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并不是单纯分析数据和罗列资料,而是真实记述发生在我身边的事。
上一代人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让日本社会与世界潮流融合的责任。正是因为日本与世界的差距,才让我们这代人有机会影响日本社会的发展。至少我们是拥有选举权的国民,政治层面的抉择并非与我们毫无关系。
那么,我们这代人就必须扪心自问:“我们完成使命了吗?”“前辈打下的基础得到发展了吗?”很遗憾,我们失败了。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三十年,那就是日本经济被世界经济的浪潮远远甩在身后。整个平成时代,日本经济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日本经济落后于世界并不是因为努力过了但没能跟上时代,而是因为在世界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日本并没有感知到,所以才落后了。日本并没有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面对大环境的变化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世界瞬息万变,要想保住原来的位置,就要不断前行,一刻也不能停下。然而日本却一直止步不前,因此也没能保住原来的位置。这也验证了美国生物学家范•瓦伦的红皇后假说。
1997年,马丁•马利亚(Martin Malia)出版了《苏联的悲剧》一书。书中提到,70年间发生了很多惨剧,国家成了一片废墟。人们从一片废墟的噩梦中觉醒了”。
事实上,日本也有着相同的经历。幸运的是,日本并没有变成一片废墟。但是等到日本人反应过来的时候,世界已经完全变样了。
“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成了日本国民常挂在嘴边的话。不得不说,平成时代确实是这样一个时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是检讨我们这代人为何失败的报告,是一本反省自我的书。
因为我们没有完成使命,所以改变日本的重任又不得不委托给下一代人。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是我们这代人向下一代人交代任务的书。
平成时代结束后,日本国内掀起了回顾平成时代的热潮。不少媒体报道了以“回顾平成时代”为主题的特辑。
回顾一个时代,我们不仅仅是怀念过去,更重要的是反思过去,找到日本在平成时代失败的原因,这样才能让回顾平成时代的热潮变得有意义。
本书正是从这个观点出发,全面分析平成时代的经济,并且思考在对于日本经济至关重要的岔路口,日本真正应该做什么。
书中提到的问题也与目前日本经济所面临的问题相关。此外本书还探讨了未来的日本应该做些什么。
本书主要对日本经济进行分析,同时也涉及世界经济,尤其对中国的发展和巨变做了深刻分析。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但是,要回顾平成时代的三十年,难免会有许多感慨。
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是受时代巨变的影响,人生轨迹完全改变了。有的人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是比我们这代人还要年长的上一辈、上上一辈,有的人是我的老师或者是直接上司,甚至有的人是与我处在一个时代的人以及我的朋友们。生离死别就发生在我的身边。
媒体评论
李 晓
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卓越教授、广州商学院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