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8084642 - 直面惊恐障碍---------------------------
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由此产生的焦虑感增加了人们患上惊恐障碍的风险。然而,惊恐障碍尚未为大众所熟知。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惊恐障碍,还提供了简单易行的自助方法,以帮助惊恐障碍患者摆脱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更温柔地接纳自己,让患者及其家人重获充满活力的生活。
---------------------------8082414 - 社交恐惧症---------------------------
给社交恐惧者的人格画像与深度剖析
被禁锢的心灵,被内卷的疲惫
超越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才能破茧而出,获得新生与成长
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受繁华都市生活喧嚣与落寞的同时,开始对社会生活产生心理排斥。
一个人生活太孤单,在人群中又对人类“过敏”,一社交,就焦虑。能用文字信息解决的事,绝不打电话或当面沟通,尽量减少面对面社交的机会。
这究竟是天生性格使然,还是被内卷的疲惫带来的逃避表现?
自责、自罪、自暴、自弃,甚至决心与自我分裂,造就了与真实自我之间持久的矛盾,让人陷入“自我战争”的深渊,与焦虑相伴。
因为恐惧而选择“安全”,以逃避应对,这看似是合理的选择,但社交恐惧者却因此失去了在痛苦中觉察自我、了解自我、实现心灵成长的机会。
如何摆脱内心的冲突与挣扎,找回真我?
蜕变之路,也是成长之路。
本书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切入点,结合作者多年来的一线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由浅入深,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社交恐惧症的发生发展规律、自测判断标准、认知障碍、深层心理问题以及改变的方法,相信本书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并最终成为你自己。
内容简介
---------------------------8084642 - 直面惊恐障碍---------------------------
你了解惊恐障碍吗?
这是一种以躯体症状为主,情绪症状较少,甚至没有情绪症状的心理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 以躯体症状为主,常会被误诊为心脏病等躯体疾病。
★ 常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作。
★ 患者往往在完全没有危险、压力、冲突等正常情况下突然出现惊恐障碍急性发作。
★ 多数惊恐障碍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不长,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
★ 患者会有强烈的失控感,并常有回避行为。
★ 惊恐障碍的恐惧往往缺乏具体的恐惧对象。
如果你曾做了很多躯体疾病的相关检查,经过治疗仍效果不佳,并且多家医院诊断不一致,同时你有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心理状况,那么你可以考虑有关惊恐障碍的心理诊断和治疗。
从本质上说,惊恐障碍是身体给你的一种提示——你曾经或正在经受过度的压力;你因为对自己太苛刻、要求太高而不堪重负;过去所经受的身体、心理创伤正侵蚀着你的健康,让你的身心失去了平衡。
惊恐障碍并非生理疾病,而是心理问题,它通过这些强烈的症状,试图让你正视自己的情绪问题,正视你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忽视。
本书两位作者有近20年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经验,数百例成功的惊恐障碍治疗案例。他们将从生理、心理多个维度带你正确认识惊恐障碍,让你了解与惊恐障碍的有关的情绪想法、生活方式等,为你提供多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方法,如自我探索、改变自我对话、自我放松、呼吸冥想等,缓解你的惊恐障碍,指导你制订属于自己的心理自助计划,同时学会更好地利用社会支持,做出积极改变。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治疗方法,让有需要的读者更好地与咨询师合作,更好地完成治疗。
与惊恐障碍“相处”的过程中,你可以获得内心的安静,更好地适应环境,情绪更稳定,可以更温柔地接纳自己,拥抱更好的生活。
作译者
---------------------------8084642 - 直面惊恐障碍---------------------------
顾亚亮
三级医院临床心理科创始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及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心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擅长用生理- 心理- 社会健康模式治疗惊恐障碍、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心身疾病,临床个案治疗2万余小时,团体心理治疗6000小时,提供专业督导1000小时,举办过数百场心理健康讲座,听众10万余人次。著有《非暴力亲子沟通》,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译著《心身医学临床指南》,发表专业科普文章数百篇。
史欣鹃
心理专家、执业中医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心身医学学部副主委兼秘书长,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心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20多年,擅长应用认知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对惊恐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问题均有独特的治疗经验,个案治疗超过1万咨询时。 著有《非暴力亲子沟通》,参与编写《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心理与健康》《大河报》等媒体发表专业科普文章近百篇。
---------------------------8082414 - 社交恐惧症---------------------------
王 宇
南京森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兼任江苏卫视、《金陵晚报》《东方卫报》等媒体心理专家。咨询案例近3000例,治疗时长超15 000小时。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等各类神经症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已出版畅销图书《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目录
8082414 - 社交恐惧症 - 9787111672401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79
8084642 - 直面惊恐障碍 - 9787111692256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59
---------------------------8084642 - 直面惊恐障碍---------------------------
前言
第一部分
惊恐障碍与“心”有关
第1章 是惊恐障碍,不是心脏病 /3
那些“心慌”的故事 /3
惊恐障碍:身体与心理的相遇 /9
我正在经历的是惊恐障碍吗 /22
与惊恐障碍相关的那些问题 /30
第2章 惊恐障碍是心身的提醒 /37
惊恐障碍是一种适应性反应 /37
大脑、身体与惊恐障碍 /43
前言
---------------------------8084642 - 直面惊恐障碍---------------------------
20多年前只有极少数的人了解心理疾病,当时我写了一篇关于心理问题引发胃痉挛的文章,那是我第一次向报社投稿,竟“有幸”被报社副主编质疑文章内容的科学性。如今关于抑郁症、焦虑症的图书、科普文章越来越多,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已经广为人知,很少有人质疑抑郁症、焦虑症的存在了。
然而仍有一些心理疾病尽管发病率较高,却鲜为人知,甚至还会被误诊为躯体疾病。另外,公众很难看到与这些心理疾病相关的科普作品,对它们的了解更无从谈起。其中惊恐障碍被忽视、误诊、误治的情况尤为突出。
惊恐障碍:一种伪装成躯体疾病的心理疾病
如果你在医院急诊科遇到一名主诉为心慌、胸闷、气短、四肢无力,好像濒临死亡的患者,恐怕只会想到他突发心脏病,很难想到他是一名身体健康的心理疾病患者。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出现了这些疑似心脏病的症状,你多半也只会想到自己或家人罹患心脏病。要是再加上嘴部、四肢发麻,你也许会想到自己或家人可能还患有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若医生此时告诉你“你/你的家人没有病”或“你/你的家人有焦虑症”,你一定会想 “我/我的家人得了一种连医生也弄不明白的病”或者“这个医生在胡说八道”。在多次求医无果后,你/你的家人还会因自认为“得了一种无法被诊断和治疗的疾病”而焦虑不安。有的患者甚至会担心自己突然发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要求最亲近的人全天候陪同,最终将自己和家人拖入生活停滞的泥沼。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护士,当遇到一些患者因心脏、呼吸系统的不适感频繁就医,却几乎无法在他们身上找到引发症状的生理因素,对症治疗无效或者见效后症状再次出现时,你可能会因为无法更有效地帮助患者而感到疑惑、不安、内疚。有时你也许想推荐患者去看心理医生,却因为和患者一样对他所患的疾病不甚了了而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继续无效就医。
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师,遇到这些既有焦虑恐惧又有身体症状的患者,你可能会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帮到他们,想推荐给医生,又担心自己给了患者错误的建议,影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当我还是一名年轻的住院医师和初出茅庐的临床心理学的学习者时,也曾有这些困惑。因此,当一位同事在没有其他心理医生可供选择的情况下,让我去看一名两个月里三次被抬进急诊室的患者时,我感到十分惶惑不安。这名患者发病时最高心率可达到180次/分钟,血压最高可达到220/120mmHg,同时还有偶发室性早搏。给他看病的几位心内科的医生意见不一致,有的认为他没有病,有的认为他患有高血压伴不典型的冠心病,有的则认为他仅患有重度高血压。
我当然不会盲目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而是带着患者病历跑遍了心血管内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神经内外科等临床科室,认真向前辈医学专家求教,最终确定这名患者确实没有患上任何躯体疾病。然后我又拿着患者病历反复向我熟悉的多位国内外心理专家求证,终于确认我遇到了一名惊恐障碍患者。这名患者的心率升高、血压升高等都是惊恐障碍的症状,而非某种躯体疾病导致的。接下来,在各位心理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和患者一起走到光明的彼岸,这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从那时起,我便对惊恐障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着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只是关注惊恐障碍越多,我越是感到遗憾—绝大多数惊恐障碍患者在诊疗的过程中走了太多的弯路,以至于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都被惊恐障碍荒废掉了。这些弯路有时是医患双方不能识别惊恐障碍,有时是医生过于强调药物治疗,有时是心理师过于强调心理治疗……
国内外相关研究均认为多数惊恐障碍患者从首次发病到有效治疗之间,会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辗转于各种医疗机构的心血管科、呼吸科、急诊科、神经科、耳鼻喉科、临床心理科等临床医学各科及各种心理咨询机构,得到形形色色的诊断,接受各种各样效果寥寥的治疗。能在第一次就诊时就获得长期疗效的患者简直寥若晨星。
我的一名患者孔先生,他的治疗之路就整整走了15年。在获得有效治疗之前,他走遍了市内、本省省会,甚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国内外城市的各大医院,花费了几十万元的诊疗费用。中外医生的诊断五花八门,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神经官能症、焦虑症、抑郁症……医生们使用了包括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抑郁症、焦虑症的各种中西药物和物理治疗,却没有一位医生能够让他彻底摆脱令他不安的症状。对疾病发作的强烈恐惧和身体的不适感让他始终因担心自己得了无法被诊断的怪病而恐慌。他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没人能够帮助我”“万一突然死掉,我的家人怎么办”等让他无法入眠的想法。这些感觉、情绪与想法不仅对孔先生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让他的妻子因丈夫恐惧、自己不得不全天候陪伴他而身陷其中。
为了帮助这些饱受痛苦的患者及其家属,十几年前我就在各类媒体(包括自媒体)上发表相关科普文章,希望更多的人注意到惊恐障碍,让惊恐障碍患者有机会尽早走出阴霾。令人遗憾的是,报纸、杂志、自媒体的文章时效性太强,再传播的效果不佳,远未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我就萌生了写一本关于惊恐障碍的科普书的想法,期望这本书能帮助惊恐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师、医生、护士、社会工作师更好地了解惊恐障碍,明晰惊恐障碍问题的来源,学习缓解其症状的方法,减轻与疾病相关的压力,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带领患者一起走出焦虑、恐惧,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
谁是本书的读者
序言
---------------------------8082414 - 社交恐惧症---------------------------
推荐序
“与自我的战争”
我很高兴成为本书的第一位读者。王宇老师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对社交恐惧症有如此深刻的研究,并撰写成书,帮助更多有此痛苦的人,对此我深感欣慰,也颇有敬意。我在长达几十年的心理咨询专业生涯中,见过很多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来访者。虽然有的人可以勉强坚持工作和学习,但其痛苦难以忍受,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是我们心理工作者的责任。
社交恐惧症和其他的神经症一样,有一定人格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社交恐惧的形成与早期环境和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自身的人格特质及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我的经历告诉我,正是父母培育出来的诸如胆小、退缩、敏感、焦虑、刻板、追求完美等人格特质,常常成为父母责备孩子、苛求孩子的理由。而当孩子完整地内化了父母的对待模式以后,孩子的心灵便更习惯于自责、自罪、自暴、自弃,甚至决心与自我分裂,这自然造就了他们与真实自我的持久矛盾,让他们陷入“自我战争”的深渊,以及与焦虑相伴的苦难生活。
许多人都知道要与敌人进行殊死战斗,当敌人变成自己的时候也会如此,所以很多人主张战胜自己,甚至告诫人们战胜自己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最难的事。确实有不少人“战胜”了自己—他们放弃了生命。更多的人选择进行“持久战”,让自己处在生不如死的痛苦境遇之中。
与“自己”这个敌人战斗还是接纳它,是极为关键的问题。顺其自然,悦纳自己,帮助自己适应生活,帮助自己快乐成长,这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还挺难。“顺其自然”是与当前主流文化相悖的文化,对很多人而言,也常常是与自己的文化相悖的。每当人们身处战斗之中的时刻,焦虑自然无从避免。由于无法接纳本来的自己,人们投入和自己的战斗中,自我矛盾自然导致无尽的焦虑和烦恼,并最终导致了“真我”与“假我”之争。
一个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了症状的形成,而症状又强化了心理冲突—他对“自己”更加敌视了。对自己的敌视导致了自卑与自恨,为了逃避自恨,他就需要更大的成功和荣誉,他幻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最后,消除症状成了他的希望所在,但对此的执着只会越发加深他与自己之间的裂痕。
如何化解与自我的战争是心理治疗中的重点问题—是接纳你自己,还是战胜你自己,这是你必须要做的抉择。在这个过程中,你必然要经历很多痛苦,也要经历很多挫折,但只有在痛苦中求索,才能加深你对自己与生活的认识,并促使你最终与自我和解。
蜕变之路虽然艰苦,但也是来访者必须经历的成长之路,这关乎人性的成长与解放。真正的幸福与治愈来自“悦纳自己”,相信本书可以帮助你认识你自己,并最终成为你自己。
周正猷
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原副主任、主任医师,南医大教授
媒体评论
---------------------------8084642 - 直面惊恐障碍---------------------------
你了解惊恐障碍吗?这是一种以躯体症状为主,情绪症状较少,甚至没有情绪症状的心理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按社交恐惧那种小框排?)
一、以躯体症状为主,常会被误诊为心脏病等躯体疾病。
二、常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作。
三、患者往往在完全没有危险、压力、冲突等正常情况下突然出现惊恐障碍急性发作。
四、多数惊恐障碍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不长,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
五、患者会有强烈的失控感,并常有回避行为。
六、惊恐障碍的恐惧往往缺乏具体的恐惧对象。
如果你曾做了很多躯体疾病的相关检查,经过治疗仍效果不佳,并且多家医院诊断不一致,同时你有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心理状况,那么你可以考虑有关惊恐障碍的心理诊断和治疗。
本书会让你了解与惊恐障碍的有关的情绪想法、生活方式等,为你提供多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方法,如自我探索、改变自我对话、自我放松、呼吸冥想等,缓解你的惊恐障碍。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治疗方法,让有需要的读者更好地与咨询师合作,更好地完成治疗。
---------------------------8082414 - 社交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