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由此产生的焦虑感增加了人们患上惊恐障碍的风险。然而,惊恐障碍尚未为大众所熟知。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惊恐障碍,还提供了简单易行的自助方法,以帮助惊恐障碍患者摆脱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更温柔地接纳自己,让患者及其家人重获充满活力的生活。
内容简介
这是一种以躯体症状为主,情绪症状较少,甚至没有情绪症状的心理疾病。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 以躯体症状为主,常会被误诊为心脏病等躯体疾病。
★ 常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作。
★ 患者往往在完全没有危险、压力、冲突等正常情况下突然出现惊恐障碍急性发作。
★ 多数惊恐障碍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不长,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
★ 患者会有强烈的失控感,并常有回避行为。
★ 惊恐障碍的恐惧往往缺乏具体的恐惧对象。
如果你曾做了很多躯体疾病的相关检查,经过治疗仍效果不佳,并且多家医院诊断不一致,同时你有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心理状况,那么你可以考虑有关惊恐障碍的心理诊断和治疗。
从本质上说,惊恐障碍是身体给你的一种提示——你曾经或正在经受过度的压力;你因为对自己太苛刻、要求太高而不堪重负;过去所经受的身体、心理创伤正侵蚀着你的健康,让你的身心失去了平衡。
惊恐障碍并非生理疾病,而是心理问题,它通过这些强烈的症状,试图让你正视自己的情绪问题,正视你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忽视。
本书两位作者有近20年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经验,数百例成功的惊恐障碍治疗案例。他们将从生理、心理多个维度带你正确认识惊恐障碍,让你了解与惊恐障碍的有关的情绪想法、生活方式等,为你提供多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方法,如自我探索、改变自我对话、自我放松、呼吸冥想等,缓解你的惊恐障碍,指导你制订属于自己的心理自助计划,同时学会更好地利用社会支持,做出积极改变。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治疗方法,让有需要的读者更好地与咨询师合作,更好地完成治疗。
与惊恐障碍“相处”的过程中,你可以获得内心的安静,更好地适应环境,情绪更稳定,可以更温柔地接纳自己,拥抱更好的生活。
作译者
三级医院临床心理科创始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及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心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擅长用生理- 心理- 社会健康模式治疗惊恐障碍、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心身疾病,临床个案治疗2万余小时,团体心理治疗6000小时,提供专业督导1000小时,举办过数百场心理健康讲座,听众10万余人次。著有《非暴力亲子沟通》,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译著《心身医学临床指南》,发表专业科普文章数百篇。
史欣鹃
心理专家、执业中医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心身医学学部副主委兼秘书长,河南省物理医学学会心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20多年,擅长应用认知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对惊恐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问题均有独特的治疗经验,个案治疗超过1万咨询时。 著有《非暴力亲子沟通》,参与编写《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心理与健康》《大河报》等媒体发表专业科普文章近百篇。
目录
第一部分
惊恐障碍与“心”有关
第1章 是惊恐障碍,不是心脏病 /3
那些“心慌”的故事 /3
惊恐障碍:身体与心理的相遇 /9
我正在经历的是惊恐障碍吗 /22
与惊恐障碍相关的那些问题 /30
第2章 惊恐障碍是心身的提醒 /37
惊恐障碍是一种适应性反应 /37
大脑、身体与惊恐障碍 /43
失衡的心灵世界 /51
那些与惊恐障碍有关的想法 /63
与惊恐障碍有关的生活方式 /79
第二部分
拥抱希望:从惊恐障碍的巨浪中脱险
第3章 做出你的选择:为自助做准备 /87
相信惊恐障碍是可治的 /87
敞开心扉并拥抱独特的自我 /91
评估惊恐障碍问题来源 /94
前言
然而仍有一些心理疾病尽管发病率较高,却鲜为人知,甚至还会被误诊为躯体疾病。另外,公众很难看到与这些心理疾病相关的科普作品,对它们的了解更无从谈起。其中惊恐障碍被忽视、误诊、误治的情况尤为突出。
惊恐障碍:一种伪装成躯体疾病的心理疾病
如果你在医院急诊科遇到一名主诉为心慌、胸闷、气短、四肢无力,好像濒临死亡的患者,恐怕只会想到他突发心脏病,很难想到他是一名身体健康的心理疾病患者。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出现了这些疑似心脏病的症状,你多半也只会想到自己或家人罹患心脏病。要是再加上嘴部、四肢发麻,你也许会想到自己或家人可能还患有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若医生此时告诉你“你/你的家人没有病”或“你/你的家人有焦虑症”,你一定会想 “我/我的家人得了一种连医生也弄不明白的病”或者“这个医生在胡说八道”。在多次求医无果后,你/你的家人还会因自认为“得了一种无法被诊断和治疗的疾病”而焦虑不安。有的患者甚至会担心自己突然发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要求最亲近的人全天候陪同,最终将自己和家人拖入生活停滞的泥沼。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护士,当遇到一些患者因心脏、呼吸系统的不适感频繁就医,却几乎无法在他们身上找到引发症状的生理因素,对症治疗无效或者见效后症状再次出现时,你可能会因为无法更有效地帮助患者而感到疑惑、不安、内疚。有时你也许想推荐患者去看心理医生,却因为和患者一样对他所患的疾病不甚了了而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继续无效就医。
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师,遇到这些既有焦虑恐惧又有身体症状的患者,你可能会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帮到他们,想推荐给医生,又担心自己给了患者错误的建议,影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当我还是一名年轻的住院医师和初出茅庐的临床心理学的学习者时,也曾有这些困惑。因此,当一位同事在没有其他心理医生可供选择的情况下,让我去看一名两个月里三次被抬进急诊室的患者时,我感到十分惶惑不安。这名患者发病时最高心率可达到180次/分钟,血压最高可达到220/120mmHg,同时还有偶发室性早搏。给他看病的几位心内科的医生意见不一致,有的认为他没有病,有的认为他患有高血压伴不典型的冠心病,有的则认为他仅患有重度高血压。
我当然不会盲目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而是带着患者病历跑遍了心血管内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神经内外科等临床科室,认真向前辈医学专家求教,最终确定这名患者确实没有患上任何躯体疾病。然后我又拿着患者病历反复向我熟悉的多位国内外心理专家求证,终于确认我遇到了一名惊恐障碍患者。这名患者的心率升高、血压升高等都是惊恐障碍的症状,而非某种躯体疾病导致的。接下来,在各位心理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和患者一起走到光明的彼岸,这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从那时起,我便对惊恐障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着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只是关注惊恐障碍越多,我越是感到遗憾—绝大多数惊恐障碍患者在诊疗的过程中走了太多的弯路,以至于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都被惊恐障碍荒废掉了。这些弯路有时是医患双方不能识别惊恐障碍,有时是医生过于强调药物治疗,有时是心理师过于强调心理治疗……
国内外相关研究均认为多数惊恐障碍患者从首次发病到有效治疗之间,会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辗转于各种医疗机构的心血管科、呼吸科、急诊科、神经科、耳鼻喉科、临床心理科等临床医学各科及各种心理咨询机构,得到形形色色的诊断,接受各种各样效果寥寥的治疗。能在第一次就诊时就获得长期疗效的患者简直寥若晨星。
我的一名患者孔先生,他的治疗之路就整整走了15年。在获得有效治疗之前,他走遍了市内、本省省会,甚至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国内外城市的各大医院,花费了几十万元的诊疗费用。中外医生的诊断五花八门,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神经官能症、焦虑症、抑郁症……医生们使用了包括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抑郁症、焦虑症的各种中西药物和物理治疗,却没有一位医生能够让他彻底摆脱令他不安的症状。对疾病发作的强烈恐惧和身体的不适感让他始终因担心自己得了无法被诊断的怪病而恐慌。他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为什么偏偏是我”“为什么没人能够帮助我”“万一突然死掉,我的家人怎么办”等让他无法入眠的想法。这些感觉、情绪与想法不仅对孔先生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也让他的妻子因丈夫恐惧、自己不得不全天候陪伴他而身陷其中。
为了帮助这些饱受痛苦的患者及其家属,十几年前我就在各类媒体(包括自媒体)上发表相关科普文章,希望更多的人注意到惊恐障碍,让惊恐障碍患者有机会尽早走出阴霾。令人遗憾的是,报纸、杂志、自媒体的文章时效性太强,再传播的效果不佳,远未达到预期效果。于是,我就萌生了写一本关于惊恐障碍的科普书的想法,期望这本书能帮助惊恐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师、医生、护士、社会工作师更好地了解惊恐障碍,明晰惊恐障碍问题的来源,学习缓解其症状的方法,减轻与疾病相关的压力,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带领患者一起走出焦虑、恐惧,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
谁是本书的读者
如果你本人遭遇了惊恐障碍,本书可以很好地帮助你了解惊恐障碍,并进行有效自助。当然,如果你的症状较轻、问题相对简单,使用本书中的方法你就能帮助自己摆脱惊恐障碍;如果你的症状较重或复杂,你在寻求医生或心理师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的同时使用本书的自助方法,也会让你事半功倍。
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是惊恐障碍患者,本书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帮助他坚持自我心理和行为训练,更快地走出困境。
如果你是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或者心理科、精神科、心身医学科的医护人员,本书可以为你提供关于惊恐障碍的知识和技能指导,供你参考。
如果你是急诊科、全科、心血管科、神经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科的医护人员,本书也可以帮助你准确识别惊恐障碍,更好地协助患者找到合适的专业心理工作者并使他得到有效帮助。
本书结构
第一部分:了解惊恐障碍。这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读者了解惊恐障碍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疾病,是什么导致了惊恐障碍的发生。
媒体评论
(按社交恐惧那种小框排?)
一、以躯体症状为主,常会被误诊为心脏病等躯体疾病。
二、常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作。
三、患者往往在完全没有危险、压力、冲突等正常情况下突然出现惊恐障碍急性发作。
四、多数惊恐障碍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不长,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
五、患者会有强烈的失控感,并常有回避行为。
六、惊恐障碍的恐惧往往缺乏具体的恐惧对象。
如果你曾做了很多躯体疾病的相关检查,经过治疗仍效果不佳,并且多家医院诊断不一致,同时你有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心理状况,那么你可以考虑有关惊恐障碍的心理诊断和治疗。
本书会让你了解与惊恐障碍的有关的情绪想法、生活方式等,为你提供多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方法,如自我探索、改变自我对话、自我放松、呼吸冥想等,缓解你的惊恐障碍。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治疗方法,让有需要的读者更好地与咨询师合作,更好地完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