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The Sociopath Next Door


【插图】

编辑推荐
樊登推荐!变态心理学经典著作,畅销十年不衰,精确还原反社会人格者的隐藏面目,哈佛医学院精神病专家帮你辨认身边的恶魔,远离背叛与伤害。
内容简介
杀死老人的保姆
荼毒生命的恐怖组织
疯狂屠杀犹太人的希特勒
为金钱而结婚、不关心孩子的男人
心怀怨恨、给邻居找麻烦的老妇人
性侵女同事、犯欺诈罪的公司总裁
通过欺骗病人来打击同事的心理医生
这两群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他们都是反社会人格者!
杀人犯、连环杀手、大规模杀戮狂人身上明显的暴力特征和巨大的社会危害性,让我们很容易辨认出他们是反社会人格者。但我们通常意识不到、也分辨不出身边真实存在的大量“非暴力型反社会人格者”。他们通常不会公然违法,所以法律拿他们没什么办法。他们以普通人的面目隐藏在你周围,随时可能伸出魔爪,毁掉你的生活!
作者是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专家,专门为受过心理创伤的人提供治疗。25年来,她治疗过数以百计的成年人,他们大多数都遭遇了反社会人格者的控制或心理摧残。这些施恶的人可能是陌生人,但更多的是受害者的父母、长辈或兄弟姐妹。
本书取材于作者多年的咨询实践,通过多个不同类型反社会人格者的真实案例,深度剖析其三大特征:魅力十足、追求刺激、无同情心。更重要的是,本书要告诉善良的人如何辨认反社会人格者,以及如何自我保护,防止被操纵与伤害。
有无良知是正常人和反社会人格者之间的区分标准,本书也重点探讨了良知在“正常”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指出两个令人欣慰的事实:
1.缺乏良知的反社会人格者往往走向自我毁灭;
作译者
美国知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曾在著名的麦克莱恩精神专科医院(McLean Hospital)接受专业训练。
斯托特博士拥有多部著作,被福克斯新闻、美国公共广播电台、KABC电台及其他许多广播节目介绍和报道过。
目录
作者的话
导言 让我们设想一下 // 001
第1章 第七感 // 021
良知是什么 // 024
良知发展史 // 030
良知与超我 // 037
第2章 冰人:反社会人格者 // 042
超级斯基普 // 046
一场游戏 // 050
反社会人格者知道自己具有反社会人格吗 // 058
第3章 当良知沉睡时 // 062
道德排他 // 065
皇帝的新装 // 070
当良知划定界限 // 076
服从占六分,良知占四分 // 081
第4章 世界上最好心的人 // 083
烟雾弹 // 090
反社会人格与犯罪 // 097
第5章 良知为什么是半盲的 // 103
前言
本书内容并不透露真实个人信息。保密是心理治疗的核心准则,按照惯例,我采取了最为严格的防护措施来保证当事人的隐私安全。本书所涉及的案例当中,所有人名均为虚构,而且其他有可能辨识当事人身份的特征信息都经过修改。书中提到的一些人同意让我使用匿名讲述他们的故事,即便如此,这些案例也不会涉及任何可能暴露他们身份的信息。
“土拨鼠日”那一章的故事纯属虚构。除此之外,本书呈现的人物、事件以及对话都取材于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25年以来的实践经验。为了履行保密承诺,本书所描绘的人物和情境都经过了一定处理,每个案例当事人的原型都源于很多个体。我会从概念上提炼这些人物的特征和经历,再对具体事实进行仔细修改,最后合成一个能够作为例证的人物。倘若与真实人物有所雷同,实属巧合。
序言
“土拨鼠日”那一章的故事纯属虚构。除此之外,本书呈现的人物、事件以及对话都取材于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25年以来的实践经验。为了履行保密承诺,本书所描绘的人物和情境都经过了一定处理,每个案例当事人的原型都源于很多个体。我会从概念上提炼这些人物的特征和经历,再对具体事实进行仔细修改,最后合成一个能够作为例证的人物。倘若与真实人物有所雷同,实属巧合。
媒体评论
—— BookAuthority.com
本书对反社会人格及其日常表现做出了一番卓越的哲学审视……斯托特用文字刻画出的场面非常震撼,那些遭遇讨厌邻居或同事的读者或许会发现自己正在密切留意作者给出的反社会人格行为清单,以及应对策略。该书内容发人深省,而且文笔有出乎意料的抒情之美。
——《科克斯书评》
作为一名执业心理医师,斯托特见过太多生命被少数无良之人伤害的案例,所以她决定站出来提醒“善良的人们”。本书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她号召并呼吁有良知的人们提高警惕,以便识别身边那些残酷无情之人。
——罗布·米切尔,《波士顿先驱报》
这本书就像是在治疗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心理惊悚: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有一丝怜悯之心……(但)玛莎·斯托特博士表示,这并不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在这本极具争议的新作当中,斯托特断言,反社会人格者没有爱的能力,也没有共情能力……斯托特还详细描述了反社会人格者如何摧残和报复无辜的人们,例如他们会为金钱而结婚,中伤和构陷同事,或是仅仅以扰乱他人的生活为乐。
——萨拉·埃尔克,《沙龙》网络杂志
有些人做起事来毫无道德顾虑,他们的良知生来就是睁眼瞎……在斯托特的描述中,一些受人尊敬的专业人士只是为了蛊惑同事就可以讲出伤天害理的谎言……一些权威人物仅仅为了缓解无聊就会欺骗、诱惑乃至谋杀他人,而这就是反社会人格者的心智常态。该书是一本实用指南(也许会让人感到震惊),能够帮你辨识出毫无良知之人……(而且)它对我们绝大多数人天生具备的共情心态做出了肯定,非常鼓舞人心。
——玛莎·贝克,女性月刊《奥普拉杂志》
斯托特的这本书对良知做了深入研究,并且精心地将其概念化,发人深思的同时给读者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她的发现——良知来自爱——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了解的。
——玛丽·皮弗博士,《给年轻心理医师的27封信》和《拯救奥菲利娅》的作者
斯托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反社会人格者,即那些毫无良知的人的全新视角……(她)给出了自我防卫措施——“对付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反社会人格者的13条法则”;除此之外,她还提供了一个可以展开激烈讨论的话题——良知在“正常”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琳恩F. 马克斯韦尔,《图书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