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架构: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
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由拥有20年银行业和IT业经验的资深架构师和数字化转型专家撰写
针对数字化时代背景,改进传统架构方法弊端,提出一套新架构
方法论,或将成为企业架构方法史上里程碑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数字化时代的企业架构提供与时具进的方法论指引,或将成为软件架构领域的里程碑作品。
企业的内部需求和外部环境一直在变,软件研发、交付和使用的方式也一直在变,相应地,企业架构的方法论也一直在演进。数字化时代如火如荼,传统的企业架构方法需要引入新的思维模式,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作者结合自己在架构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总结,针对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企业的架构需求,对TOGAF等传统企业架构方法论的不足进行了改进与创新,提出了一套面向数字化企业的企业架构方法论——聚合架构(ABAE),是管理数字化企业的新思维,在企业架构方法的发展史上或有划时代的意义。
聚合架构的定义:数字化时代,构件将成为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设计构件关系形成企业架构,基于微观构件的灵活聚合形成弹性的业务组织、业务领域、业务组件、应用组件、物理组件等宏观要素,支持企业从业务到技术的动态调整,使企业具有更强的主动变化能力。
本书全面且系统地讲解了聚合架构方法论的演进背景、基础理论、设计指南、工程管理和生态化构建。既包含方法论,又有对构建方法论的建议;既可以指导企业的架构实践,又可以为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构建自身的方法论提供可参照的样本。
技术自主可控需要架构自主可控,架构自主可控是企业核心能力自主可控的标志,企业架构方法论也需要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希望这本书能激起更大的方法论研究热潮,推动国内数十年的信息化实践经验逐步转变成为完善的实施理论,为数字中国建设出一份力。
作译者
付晓岩
资深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师,有超过19年的金融行业工作经验,目前就职于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加入建行从事金融业务,2012年调入建行总行成都开发中心,2016年调入建行总行北京开发中心,各中心2018年整体转制,成立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从事金融业务期间,多次作为核心业务人员参加业务系统开发工作,并就此转入技术开发部门,多年专职从事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
工作期间,认真钻研软件过程、系统设计与分析、架构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将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融合设计思路,逐渐超脱原有工作经历和指导理论的限制,形成对企业级业务架构设计一般方法的认知。
InfoQ中文站专栏作家,发表《中台之上》系列文章,累计阅读量超过10万。维护着个人微信公众号:晓谈岩说,与各行业读者广泛交流,持续提升方法的普适性。
目录
第一篇?? 传统企业架构理论透视
第1章 企业架构理论的演进2
1.1 Zachman框架3
1.2 TOGAF7
1.3 FEAF与FEA13
1.4 DDD16
1.5 CBM21
1.6 DoDAF26
1.7 中台架构34
1.8 BIAN37
第2章 企业架构理论的综合比较41
2.1 比较维度介绍42
2.2 比较对象选取43
2.3 比较结果阐述44
第二篇?? 聚合架构方法论基础理论
第3章 聚合架构方法论的核心概念56
3.1 企业架构的使命与要求57
3.2 企业架构的概念与范围61
3.3 企业架构的核心理念66
前言
为何写作本书
笔者从事企业架构实践多年,也一直在思考数字化转型,期间注意到了两个问题。其一,越来越多的人(包括笔者在内)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乃至社会的整体转型,需要顶层设计,即企业架构设计,但是很多人对企业架构的理解仍然十分有限;其二,企业架构理论本身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如何更好地支持行业级大规模软件快速构建这一时代级的需求,目前的理论尚未与之形成呼应。
因此,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需要普及和演进企业架构理论的重要时期。笔者希望以微薄之力,推动对企业架构理论的新一轮研究与探讨,为企业架构理论的自主化投薪添柴,让本书所带来的星星之火点燃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特别需要的一团熊熊烈火—掌控数字化企业的新管理思维。
企业架构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适应了环境才能生存;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企业的变化,企业架构则必须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架构理论要对企业架构设计起指导作用,因此企业架构理论必须适时地演进。
以往的企业架构理论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业务架构与数据架构的关系需要融合,这正是“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的最好体现;
第二,业务架构与应用架构的衔接要进一步加强,以便使业务与技术的联系变得清晰且直接;
第三,企业架构的标准化和对开源化的支持要提升,这是适应大规模软件快速构建的必然要求;
第四,企业架构的灵活组合能力需要提升,这是通过架构韧性增强企业管理弹性的要求;
第五,架构的开放式设计需要提升,这是生态发展、连接深化的要求。
笔者致力于通过本书阐述的新方法论解决上述需要改进的问题,这一新方法论是“面向数字生态的构件化企业架构”(Oriented Digital Ecosystem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Based on Standard Component,ODEEA-?BSC),简称“数字生态构件架构”(Architecture Based on Digital Eco-?Component,ABDEC)。之所以称为“数字生态”,是因为未来的企业生态主要是以数字化企业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的生态。ABDEC以“构件”为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构件关系形成企业架构,通过构件的灵活聚合形成组织、业务领域、业务组件、应用组件、物理组件等要素,使企业架构具有更强的弹性响应能力,支持企业从业务到技术的灵活调整,所以,本架构方法论又称为“聚合架构”(Architecture Based on Aggregated Elements,ABAE)。本书后续将统一使用这一名称指代本书所言的新企业架构方法论。
在数字化转型中,企业架构要适应深度生态连接和大规模快速搭建软件的要求,这需要企业架构的视角必须从企业内部延伸到行业与社会,推动企业顺应国家要求,开放企业的应用、源代码,形成行业级标准化构件,使企业架构实现生态化构建。
生态化构建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采用开源标准化构件搭建企业应用,另一层是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多方共建企业架构。生态化构建是现有及未来平台型企业、公有云和行业云服务平台所必须考虑的,而一旦这些平台开始考虑之后,所有希望在平台上获取应用的企业同样必须要考虑生态化构建架构的设计方式。
在对众多技术的自主要求中,架构理论的自主能力和企业架构设计的自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架构是解决所有“孤岛问题”的最终路径,无论企业多么犹豫和怀疑,都不能回避通过整体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客观要求。犹豫和怀疑只会拖延时间,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应推迟自己获得架构设计能力的时间,不应错失机会,因为架构本来就是一种必备的思维方式。
正因如此,本书希望读者“始于思维,止于思维”,集中在方法论思考层面。架构设计的结果是方法论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可以参考、借鉴,但不能拘泥,更不要一开始就受制于某个特定的结果。阅读实例需要一定的“功力”,从思维入手,先适当增加“功力”,再去阅读实例,收获可能会更大。实现“知行合一”,将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统一。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集合了企业架构框架和企业架构设计方法论的知识。通常,“企业架构框架”指企业架构的设计过程与基于企业架构的实施过程,而“企业架构设计方法论”则专指企业架构的形成方法。本书将“形成方法”融入对“框架”的介绍,因此,如无特殊说明,本书介绍的“聚合架构方法论”就是同时指代这两者的。由于全面阐述以上两者的书较少,本书特意回顾了以往的主流企业架构方法论,以方便读者获取资料并开展更多的研究。
本书共分为五篇,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篇为传统企业架构理论透视,包括第1、2章。第1章介绍了以往的8种主要企业架构框架或者方法论,第2章则在第1章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企业架构方法论的现状和改进方向。
媒体评论
—— 蔡钊
中国农业银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局长
数字化大潮方兴未艾,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架构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本书是对企业架构方法的一次全新探索和诠释,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 熊康
华为企业架构委员会主任
付晓岩在企业架构领域深耕多年,拥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素养,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以及丰富、全面的架构实战经验,相信他的新作能够为企业架构带来全新的面貌!
—— 张逸
民航(成都)信息技术总监
《解构领域驱动设计》作者
付老师是国内业务架构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活跃布道师。聚合架构在传统架构方法论的基础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为数字化时代的企业架构提供了新方法。
—— 于君泽
《深入分布式缓存》作者之一
本书详细介绍了数字生态构件架构方法论,从基础理论、设计指南、工程管理以及生态化构建等方面讲解了实施企业架构的方法和实践,帮助企业适应大规模、快速搭建软件的要求,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 郑然
百度基础架构部主任架构师
本书仍然保持了付老师一贯的全局视角,以构件化的业务架构为核心,系统讲述了与之相匹配的战略、组织、应用、技术架构的理论框架和实施建议。相信不同行业的读者都会和我一样,从本书中受益匪浅。
—— 沈淦
有赞技术副总裁
付老师提出的新的企业架构方法论,是对经典企业架构框架的一次积极的总结,也是对企业架构领域的一次思考和创新。很高兴看到企业架构领域有新的突破,也盼望着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路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