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8069449 - 跨越式成长:思维转换重塑你的工作和生活---------------------------
超级畅销书《学习之道》作者芭芭拉?奥克利博士走遍全球,进行跨学科研究,提出了重启人生的关键性工具——“思维转换”,
面对不确定性,无论你的年龄或背景,你都可以通过学习为自己带来深刻的变化,完成工作和生活的跨界转型
腰封文案:
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的丹尼尔?H. 平克称这本书“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畅销书《终身成长》作者卡罗尔.德韦克认为“对我们的改变能力持积极态度有助于催生这种改变”
陈春花 阳志平 孙思远 彭小六 高地清风 跨界推荐
---------------------------8071709 -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你是否常在父母的期望、社会的压力和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之间挣扎?自我决定论创始人德西带你颠覆传统激励方式,活出真正自我。彭凯平、阳志平、周欣悦、刘建鸿、于是力荐!
·自我决定论创始人之一,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爱德华·L. 德西科普著作首次翻译出版
·颠覆用奖励和惩罚才能激励人的传统观点,指出支持自主才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长销20余年,亚马逊4.5星好评,对人类动机的深刻洞察历久弥新
·直面当代社会困境,帮助人们在焦虑和重压之下重新发现真正的自我
·针对如何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激励他人和自我,给出了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教育、组织管理、体育训练、医疗健康、个人行为改变领域等。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8069449 - 跨越式成长:思维转换重塑你的工作和生活---------------------------
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克服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思想,学习一切我们想学的事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类人。全书提出了许多关键的思维转换技巧,结合众多生动的成功案例,帮助读者进行思维转变,并开始掌握相应的学习方式。
---------------------------8071709 -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你是否常常在父母的期望、社会的压力和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之间犹豫挣扎?
你是否常常被巨大的焦虑感和压力包围,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
为什么孩子天生对世界感到好奇,却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对于以上问题,自我决定论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L. 德西基于40余年的科学研究,一步步阐明了人类动机这一深刻而本质的问题,并告诉我们,相对于追求外在的金钱、名声和社会强加的评价标准,只有满足内心对自主、胜任和联结的基本心理需要,人们才能产生内在动机,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过上真正自主和幸福的生活。
如果你希望拥有真正自主的生活,本书将引导你反思如下问题:
如何辨别真实自我与建立在外界强加的价值标准上的虚假自我?
如何接纳自己,跳出自我控制和苛责的陷阱?
作译者
---------------------------8071709 -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爱德华·L. 德西 ( Edward L. Deci )
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曾任该校人类动机项目主任。在一项基于引用率和获奖情况的评选中,德西位列当代最杰出的200位心理学家之中。40余年来,德西教授持续在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基本心理需求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他与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共同创建了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动机理论之一——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该理论构建了研究人类动机和人格的宏观框架,并指出满足个体对自主、胜任和联结基本需要的环境条件,能够更好地增强人们的主动性、创造力以及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绩效水平。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工作组织、育儿、体育等诸多领域。
理查德·弗拉斯特 (Richard Flaste)
《纽约时报》科学和健康版前编辑,其领导的团队获得了1987年普利策奖。
目录
8069449 - 跨越式成长:思维转换重塑你的工作和生活 - 9787111652021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59
8071709 -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 9787111660231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59
---------------------------8069449 - 跨越式成长:思维转换重塑你的工作和生活---------------------------
第1章
脱胎换骨 / 1
第2章
学习不仅仅是做功课 / 20
第3章
改变中的文化 / 36
数据革命
第4章
“没用”的过去可能成为一种优势 / 53
业余爱好开启新的职业生涯
第5章
前言
---------------------------8071709 -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推荐序一
幸福来自真正的自主
中国有句谚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似乎必须要追求比别人更高的地位,赚比别人更多的钱,才能获得快乐,而为了这种所谓的"快乐",吃苦受累都是值得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说法是否本身就是错的呢?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做"人上人"才能快乐幸福呢?这是不是外界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想法呢?
对于以上问题,本书作者爱德华·L.德西(Edward L. Deci)早已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只是追求那些外界强加给他的价值和目标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丧失了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也无法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
那么什么是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呢?
爱德华·L.德西是社会心理学界知名的学者,他和合作者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共同提出的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推翻了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奖励是激励行为的最佳方式的信念,因此在心理学领域影响很大,而该理论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就是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1969年,德西在还是一名心理学博士生时,就开始痴迷于一个问题:小孩子在刚出生的几年内,往往对外界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着一切新的知识,渴望探索和学习。可是为什么到了学校,那么多的孩子都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受行为主义主导的,即认为人的行为是被动的,要么追求奖励,要么避免惩罚,而行为动机的缺乏就是因为缺少奖励,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不过,对于小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的观察,让德西对受行为主义主导的信念产生了怀疑,也许人们长期以来的思考方式就错了:不应该问"我们要如何激励他人",而应该问"如何做才能让人们激励自己"。
这种让人主动激励自己的东西就是内在动机,即人们为自己而做某件事,为了行为本身固有的回报而做某件事。
就像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艺术教师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所说:"画一幅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画画-不管这听起来多么不合理。如果画出来了,画作本身只是一件副产品,可能只是
"过去"的一个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标志。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背后的目标,都是获得一种存在的状态、一种亢奋的状态、一个超越寻常的存在时刻。"
当然,作为有数学背景的心理学家,德西对于内在动机的研究和探索没有停留在概念与哲学思辨的层面,而是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序言
---------------------------8071709 - 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序一
幸福来自真正的自主
中国有句谚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似乎必须要追求比别人更高的地位,赚比别人更多的钱,才能获得快乐,而为了这种所谓的"快乐",吃苦受累都是值得的。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说法是否本身就是错的呢?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做"人上人"才能快乐幸福呢?这是不是外界社会强加给我们的想法呢?
对于以上问题,本书作者爱德华·L.德西(Edward L. Deci)早已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只是追求那些外界强加给他的价值和目标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丧失了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也无法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
那么什么是内在动机和真正的自主呢?
爱德华·L.德西是社会心理学界知名的学者,他和合作者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共同提出的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推翻了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奖励是激励行为的最佳方式的信念,因此在心理学领域影响很大,而该理论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就是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1969年,德西在还是一名心理学博士生时,就开始痴迷于一个问题:小孩子在刚出生的几年内,往往对外界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着一切新的知识,渴望探索和学习。可是为什么到了学校,那么多的孩子都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当时的主流思想是受行为主义主导的,即认为人的行为是被动的,要么追求奖励,要么避免惩罚,而行为动机的缺乏就是因为缺少奖励,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不过,对于小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的观察,让德西对受行为主义主导的信念产生了怀疑,也许人们长期以来的思考方式就错了:不应该问"我们要如何激励他人",而应该问"如何做才能让人们激励自己"。
这种让人主动激励自己的东西就是内在动机,即人们为自己而做某件事,为了行为本身固有的回报而做某件事。
就像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艺术教师罗伯特·亨利(Robert Henri)所说:"画一幅画的目的不是为了画画-不管这听起来多么不合理。如果画出来了,画作本身只是一件副产品,可能只是
"过去"的一个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标志。每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背后的目标,都是获得一种存在的状态、一种亢奋的状态、一个超越寻常的存在时刻。"
当然,作为有数学背景的心理学家,德西对于内在动机的研究和探索没有停留在概念与哲学思辨的层面,而是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媒体评论
---------------------------8069449 - 跨越式成长:思维转换重塑你的工作和生活---------------------------
对我们的改变能力持积极态度有助于催生这种改变。
——卡罗尔.德韦克,超级畅销书《终身成长》作者
对于任何寻求重新启动、重置或改造人生的人来说,《思维转换》都是一本必读书。奥克利走遍全球,进行跨学科研究,解释了在职业生涯中采用π型途径的巨大威力、为什么焦虑者经常领先于他人、为什么负面特质中可能隐藏着潜在的优势、以及为什么拓展爱好比仅仅是追求它更为明智。《思维转换》一书中有许多励志故事和实用小贴士,这本书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丹尼尔?H. 平克,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TED超级演讲者、趋势专家
如何学习新技能,拥有与环境互动并持续成长的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持续的挑战。但是,如果你能够训练自己思维转换的能力,包括改变态度、个人的生活方式,或许,会获得持续成长的可能性,仔细阅读这本书,你会有独特的收获。
——陈春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世界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新职业、新行业在竞相涌现。工作多年后,你再掌握一门新技能,不是那么容易。你会本能拒绝,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你要从人文学科跨越到计算机学科;也可能要数学或工程学科到商业学科。此时,你需要掌握「思维转换」这样的心智工具,开放心态,刻意练习,你会发现惊喜。本书中,有大量真实的例子表明,音乐家能转行成功为医生,在物理学、工程学、神经科学都有所建树的学者。这一切,都是「思维转换」带来的神奇效应,如果你关心个人职业发展或正在考虑职业生涯转型,相信将开卷有益。
——阳志平,安人心智集团董事长&心智工具箱公众号作者
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始终不变的竞争力?芭芭拉?奥克利博士在新书《跨越式成长》中提出的“思维转换”,或许能给你答案。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以及来自全世界的鲜活案例,把职业转型的秘诀向读者娓娓道来。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不断跨越式成长的案例:从金融投资,到财经媒体,到品牌公关,再到知识服务和新媒体,我一直在转换自己的职业身份。从这本书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把这本书诚挚推荐给你,希望你也能打破惯性思维和认知遮蔽,不断实现跨越式成长。
——孙思远,远读重洋创始人
每个人身上都拥有强大的学习力和自我改变的潜力,只是我们没有挖掘出来而已,但这本书会帮你做到。
——彭小六,洋葱阅读法创始人、游戏化创新教育专家、青年畅销书作家
成长既有渐变,也有突变,而突变需要思维转换。我在攻读博士阶段遭遇瓶颈,后来退学、转行成为国内第一位全职的“拖延症咨询师”。这段跨越式的经历,柳暗花明的惊喜和收获,都离不开思维转换。
——高地清风,拖延症咨询师,科学派自我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