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书]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硅谷超级家长课:教出硅谷三女杰的TRICK教养法+聪明却混乱的孩子:利用“执行技能训练”提升孩子学习力和专注力(4册)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8069619 - 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当代父母必备的科学教养参考书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成功,唯有孩子的自主动机,才能使这种愿望成为可能
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有助于提升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塑造终身成长性思维,使之能够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未来的挑战,
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成长,更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更高水平的职业成功。
樊登 苗炜 高雪梅 宋海荣 王怡蕊 林思恩 张杨果而 覃宇辉 诚意推荐给天下父母
---------------------------8079614 - 硅谷超级家长课:教出硅谷三女杰的TRICK教养法---------------------------
硅谷超级家长课
教出硅谷三女杰的TRICK 教养法
因养育三个卓越的女儿
而获称“硅谷教母”
乔布斯坚持让自己的孩子
跟随她学习—
埃丝特·沃西基
首次公开
养育成功孩子的秘诀
孩子养成独立自主、自我负责的人格
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
拒绝直升机式育儿和虎妈式育儿
五个简单原则助你轻松成为超级家长
马斯克母亲、乔布斯妻子、
俞敏洪、许燕、张萌、王潇、采铜、陈章鱼 联袂推荐
---------------------------8077110 - 聪明却混乱的孩子:利用“执行技能训练”提升孩子学习力和专注力---------------------------
利用“执行技能训练”
提升孩子学习力和专注力
你的孩子很聪明,学习和生活却像一团乱麻
因为他的大脑缺乏一种关键能力—执行技能
为4~13岁孩子量身定制的
执行技能训练计划
促进孩子关键期大脑发育,造就聪明又专注的孩子
内容简介
---------------------------8080991 -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本书源于贝蒂·哈特(BettyHart)和托德·里斯利(ToddRisley)在1995年的一项研究,他们发现一些孩子在4岁前比其他孩子听到的单词少了3000万个。那些听了更多单词的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能够更为适应,不论是心理还是身体方面。继续追踪这些“多听”孩子,他们在三年级时较同龄人拥有更丰富的词汇量、更强的阅读能力,且在考试中得到了更高的分数。这种学习能力上的显著差异被称为“成绩差距”或者“学术落差”。达娜·萨斯金德教授时任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人工耳蜗植入外科医生,她得知这3000万词汇的差距后开始了一个新的研究项目,项目旨在找到好的方式来弥补这一词汇差距。“3000万词汇倡议”项目计划指导父母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这种沟通方式能够优化孩子的神经发育,项目的效果已经在芝加哥人口群体中得到验证。他们把这一方法称作3T原则:共情关注(Tunein)、充分交流(Talkmore)、轮流谈话(Taketurns)。项目会指导父母如何使用语言才能产生更丰富的激发作用。
---------------------------8069619 - 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本书提供脑科学的前沿知识、行为疗法的最新发现、来自数千名儿童和青少年的案例研究,以及读者立刻可以采取行动的具体建议,教你如何让孩子走上自律自控自主的成功道路。父母能为孩子做的事永远是有限的,在某些时候,孩子必须自主行动。如果孩子从小没有自我驱动力,他在日后的生活中可能被压力蚕食,面临更高水平的身心健康风险。本书会给父母所需的工具,帮助你的孩子自信地生活,找到自己的道路。
---------------------------8079614 - 硅谷超级家长课:教出硅谷三女杰的TRICK教养法---------------------------
当代的父母总是有很多的焦虑和压力,担心自己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能够跟上科技革命的步伐,担心孩子在社会中遇到挫折、无法拥有幸福人生。
作译者
---------------------------8080991 -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达纳·苏斯博士。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三千万字倡议”机构的创始人和主任。这个机构的缘由是,基于科学研究表明,发育中的孩子早期接触的语言数量对其大脑构造和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这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性格塑造及学习能力差异。
她获得了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杰出项目创新的领导者”奖项。她是希拉里基金举办的“Too Small to Fail initiative”活动顾问,也是白宫“结束成绩差距”这一倡议的发起人之一。这本书是她30年的复杂研究结晶。
---------------------------8079614 - 硅谷超级家长课:教出硅谷三女杰的TRICK教养法---------------------------
埃丝特·沃西基(Esther Wojcicki)
被尊称为“硅谷教母”,她的三个女儿分别是两位杰出企业家和一位名校教授。她是混合式学习和教育技术整合的先驱,全球教育登月组织的CEO,知识共享组织的副主席,帕洛阿托高中教师。曾创立美国最大的高中媒体项目,并被评选为“2002年加利福尼亚年度教师”。她的学生包括篮球明星林书豪、美国著名演员詹姆斯·弗兰科、《经济学人》杂志前中国办公室负责人加迪·爱泼斯坦、斯坦福儿童医院儿童心理学家克雷格·沃恩等。
埃丝特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故事,分享了她的教育理念。她的三个女儿循着自己的激情和思考,在硅谷竞争激烈、由男性主导的职业圈中取得了卓越成就,其中两个上过美国白手起家女富豪榜,被并称为“硅谷三女杰”。
● 长女苏珊·沃西基(身家净值约4.9亿美元),曾是谷歌第16名员工,被称为“谷歌之母”,现在是YouTube的CEO,2019年被评为全球科技业领导者第8位。
● 小女儿安妮·沃西基(身家净值约6.9亿美元),创办了估值25亿美元的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2019年被评为全球科技业领导者第10位。
● 二女儿珍妮·沃西基走了学术道路,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长期在非洲从事人类学和艾滋病研究。
目录
8069619 - 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 9787111636885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75
8077110 - 聪明却混乱的孩子:利用“执行技能训练”提升孩子学习力和专注力 - 9787111663393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79
8079614 - 硅谷超级家长课:教出硅谷三女杰的TRICK教养法 - 9787111665625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79
8080991 -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 9787111571544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59
---------------------------8080991 -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推荐序
译者序
第一章
缘分:儿童人工耳蜗医生眼中的大脑发育 ┆1
扎克和米歇尔先后由我植入了人工耳蜗,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学习潜力和社会表现差距巨大。为何相同的年龄、智力和手术操作,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是因为扎克家境更好,先天条件更优吗?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然而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也就是说早期的语言环境直接决定了孩子日后的社会表现。
第二章
3000万词汇:父母语言的力量 ┆23
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会增长得越快,孩子日后测试出来的智商会越高。错过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就可能造成孩子以后在学业上和其他同学有差距。
不同家庭语言环境的差距可以达到3000万个词汇,如果稍不注意错过了句子中某个熟悉的词汇,孩子们就会难以弄清下一个词汇的意思。研究人员称 “仅仅几百毫秒的优势就为孩子赢得了学习的机会。”
译者序
---------------------------8080991 -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现在是2017年8月4日晚上6点半,烈日刚刚结束对重庆40度的炙烤,透过窗户我隐隐可以看到即将消失在天际的那一抹夕阳。整个城市仍然被热浪包裹着,闷热难耐,恐怕只有一场大暴雨才能给它带来一丝清凉。
此时的我坐在书房里,正为这本书写序,编辑嘱咐我写得柔软一点,于是我不禁想到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他——我那22个月大的儿子。他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无穷的好奇,仿佛要把这个世界统统探索一遍:大树上掉落的一片叶子,他会蹲下仔细看个半天;邻居家的狗狗出门,他紧跟着冲出门,追着小狗一路狂奔是他近来最爱做的事;早上我抹脸,他也要把我那堆女人用的瓶瓶罐罐一一拧开,抹到自己的小脸蛋上。
孩子,你是如此天真活泼,招人喜爱。谢谢上天赐予我这么珍贵的礼物,我一定要好好陪伴你、呵护你、善待你。如今你正牙牙学语,每时每刻都迫不及待地想和这个世界对话,作为妈妈的我到底应该怎么配合你,为你营造适合你的语言环境呢?
去年8月,我儿子差不多10个月大,那个时候我疯狂地浏览各大网站五花八门的早教论坛。因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开始不安起来,我发现他的需求不仅仅是喝奶和睡觉,他还需要点别的什么,但是我完全不清楚这些“别的什么”究竟是什么。我几乎每天都在问自己:“除了给孩子生命,我还能给他什么?”正当我在孩子这件事情上极度无助的时候,编辑把这本书递到了我手上,让我先学习后翻译。初为人母、毫无育儿经验的我如获至宝,仅仅粗略翻看一遍后,父母对儿童进行早期语言教育的内容就印刻在我的头脑中。
这本书前后翻译了三个月。坦白讲,这三个月的确比较辛苦,我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要搞好工作,一边还得兼顾翻译进度。尽管如此,我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翻译体验。以往翻译一本书,我仅仅把它当做一项任务。然而这次,我更多是以一个新手妈妈的心态去学习、去感悟、去实践这本书中提到的3T语言法。每天我都渴望多阅读一些,多翻译一些,迫不及待地想早点让更多处在迷茫中的父母体会这本书的非凡意义。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称为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早期教育的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最大化“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证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反而会促进大脑的发育。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3000万词汇的差距
你相信吗?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生聪颖的孩子,更多的聪慧源自其善于沟通的父母。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在4岁前比生活在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少听了3000万词汇。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3000万个!
这么大的差距从何而来?
让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达娜·萨斯金德博士来揭晓答案吧。
达娜·萨斯金德博士致力于研究发育中的孩子早期接触的语言数量,是否会对其大脑构造和发展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塑造。本书是她30年复杂研究的结晶,书中提到我们天生拥有各种各样的潜能,但要下一番工夫才能挖掘出它们。正如每一颗种子都有潜力成长为玫瑰、牵牛花或绣球花,但最关键的一点,还得看它们是否得到了恰当的照料。大脑的发育也跟开花结果没什么两样。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依赖于适宜的环境带给它所需的养分。儿童的智力发育并不是自动发生的,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前言
---------------------------8069619 - 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为何控制感尤为重要
乍看上去,我们并不像是那种能成为合作伙伴的人。威廉是享誉全美的临床神经心理学家,3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帮助孩子应对焦虑、学习障碍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他练了几十年“超然静心”冥想技术,由此练就的冷峻气质很是引人注目。而奈德创立了PrepMatters—现在全美最成功的教育辅导公司之一,他把好好培养当下的年轻人作为自己的事业。奈德的精力非常充沛,以至于他的学生经常说他有着三倍于别人的热情。
几年前,我们出席了同一个活动,作为演讲嘉宾我们一见如故。当我们聊起来时,彼此间很快就产生了化学反应。尽管我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学科出身和服务对象,但我们都在试图帮助孩子解决类似的问题,而且我们采用的方式还出人意料地互补。威廉从脑发育的角度来探究孩子,而奈德则选择了艺术和行为科学作为手段。我们那时就一拍即合,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就像两块拼图一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简直天衣无缝。奈德的客户可能会因为无法顺利进入斯坦福大学求学而担惊受怕,而威廉的客户则可能连好好上学都有困难,但其实我们都在试图解决同一个最本质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呢?我们又该如何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呢?
我们发现,压力对儿童的行为表现与心理健康都有着负面作用,而我们的许多工作其实都涉及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因此,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开始投身于压力感受和行为动机方面的研究,并就此开始了对控制感的深入探索。我们试着引导孩子达到健康的自我激励水平,而这个水平应该恰恰介于过度追求完美主义和“我要回去打游戏”之间。当我们发现控制感偏低会导致非常大的压力且自主性是提升动机的关键时,1不出所料,这条门路我们算是找对了。随着研究的深入,以上这些效应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我们还发现,我们想给孩子的一切,其实都与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的控制感息息相关,比如身心健康、学业有成以及生活中的幸福感。
1960~2002年,高中生和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内控倾向(认为他们能控制自己的命运)的报告指数稳步下滑,相应地,他们对于自己的外控倾向(认为他们的命运是由外力左右的)的报告指数却在稳步提高。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趋势,是因为这些学生在面对焦虑和抑郁时越来越脆弱了。事实上,今天的青少年患焦虑症的概率是以前的5~8倍—就算把大萧条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和“冷战”时期都算上,这个论断也依然成立。2难道现在的日子比大萧条时期还要困难吗?抑或是新时代的生活削弱了孩子原本具备的压力应对机制?
倘若没有健康的控制感,孩子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和不知所措,也往往因此变得过度被动与顺从。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做出有意义的选择的能力,就更有可能变得焦虑,且爱发脾气,甚至还会自暴自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父母所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孩子就没法完成自我发展。在缺乏控制感的情况下,不管孩子的成长背景如何,内心的混乱总是会带来伤害。
只要我们觉得自己能够影响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做得更好。这很好地解释了,在日常生活中,就算大多数电梯的关门按键其实不起作用,我们也总是喜欢一直按。3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经典的研究,养老院里的老人被分为两组,分别被告知“你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与“护工会负责管理你的健康”,前者的寿命最终会长于后者,这其实是同样的道理。4自己决定做不做,以及
怎么做家庭作业的孩子,会更加快乐,压力更小,甚至最终能够更好地主导自己的生活,同样也是因为这个效应产生了作用。
我们总是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愿景,期待他们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到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并取得成功、胜利归来。我们也深爱着他们,衷心希望他们能开心、快乐,就算在我们百年之后,也能够永远过着好日子。诚然,这些愿景都很有意义,但在实现这些愿景时,我们中的许多家长被一些错误的观念误导了。
错误观念1:通往成功的途径是一座独木桥,而孩子万万不能被别人挤下来。这么一看,一旦让孩子自己做主,那赌注可就太高了,毕竟他和他的家庭都“输不起”嘛。这种观点基于一种对成功的稀缺性假设,而年轻人要想成功,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始终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错误观念2:如果你想拥有好生活,在学校里就得拥有上佳表现。要知道,有赢家就有输家,而且往往输家比赢家多。这种错误观念的恶果是,太多的孩子不是被逼得太过急躁,就是自己破罐子破摔,放弃了所有能尝试的机会。
错误观念3:催得越紧,逼得越狠,我们的孩子就能越成功,长大后就越有出息。照这个逻辑来说,如今美国小学里的六年级学生的确没有中国的同龄孩子数学好,那填鸭式地教美国孩子九年级的数学,难道就能够解决问题吗?如今大学的入学标准越来越高,上好大学的确更困难了,可仅仅是逼着孩子忙起来,让他们学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作业,就能解决本质问题吗?
错误观念4:今天的世界比以往要凶险得多。家长必须一直紧紧盯着孩子,才能确保他们不被伤害,也不至于让孩子闯祸。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以上这些观念都不正确(稍后我们将在本书中专门揭穿这些错误观念)。但是,当他们感受到来自他人、学校以及其他家长的压力时,为了保证自家孩子不落下风,那些富于批判性的宝贵观点就烟消云散了。压力深深扎根于恐惧,而恐惧又总是招致糟糕的抉择。
序言
---------------------------8080991 -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2016年我在看一篇儿童心理发展的文章时,无意中接触到“3000万词汇倡议”,这个倡议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发起的。
达娜·萨斯金德博士和她的团队发现,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
这个研究非常有意义,如果能够在全世界推广,也许能够直接改变很多孩子的命运。看完这个项目的详细介绍以后,我感觉如获至宝。
“三岁定八十”的真相是什么
国际上很多亲子研究都着眼于父母对子女性格、品德等外在表现的影响,很少涉及对子女大脑发育的影响。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中国有句老话说“三岁定八十”,似乎就在揭示这个现象。虽然这句话并不被所有人接受,接受的人也有各自的解读,但看完了萨斯金德博士的研究后,我才真正明白“三岁定八十”的真相是什么。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语言,具体来说,是父母的语言。
一个正在迅速发育的大脑,会通过听觉和视觉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把大脑比喻成一台机器,父母的言行就是在为孩子创造超级机器的过程。
婴儿们生下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说,然而这只是表象,他们的大脑正在迅速发育。一直要到孩子较大甚至入学之后,父母才会发现,有些孩子似乎特别聪明,反应敏捷;有些孩子即使很努力,成绩也无法提升;有些孩子对艺术敏感,有些孩子对音乐敏感,等等。
遗憾的是,当父母足以发现这些特点之时,孩子的大脑已经基本定型了。不同的大脑或者利于学习理工科,或者利于学习艺术专业,或者什么也不擅长。然而这台大脑机器,恰恰是父母以每一句话为材料,亲自搭建的。
为什么“输在起跑线”上
“3000万词汇倡议”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即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为什么“输在起跑线”上。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三岁前听到的单词数量远远少于高学历家庭的孩子。
调查数据显示:
靠救济金生活的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是616个
工薪阶层家庭,孩子每小时听到的单词数是1251个
媒体评论
---------------------------8069619 - 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海内外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诚意推荐
对于当前普遍焦虑的中国父母来说,《自驱型成长》是一剂及时的清醒药。本书论证了一个育儿中的根本道理:对于父母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成功,而是让孩子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意愿。
赵昱鲲,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为自己负责,充分释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内驱力,身体力行,体验成长的困惑并获得成长的勇气。
高雪梅(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全书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真实的案例讲述了要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培养孩子自控且自律的能力,培养他们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的能力。
宋海荣(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本书观点鲜明,作者提醒我们:如果我们总想着安排孩子、规划孩子,用胡萝卜加大棒驱使着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那么孩子很难成长为一个自我驱动的自律者。要想让孩子走上台前,父母就需要隐入幕后。
王怡蕊(澳大利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
这本书是在焦虑的养育大环境下,让父母放下焦虑,重新找回控制感,也让孩子发展出自己的控制感,获得自律,实现独立的一本好书。
林思恩(认知神经科学博士)
当把孩子控制过紧时,我们不自觉地沦为解决问题的标准机器,夺走了本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变得坚强自信,勇敢成长的机会。
樊登(樊登读书创始人兼首席内容官)
这是一本能减轻父母焦虑感的育儿书,有任务清单,有问答,能帮助父母应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