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任寅姿 季乐乐 陈雪频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2106161528
- 上架时间:2021-6-16
- 出版日期:2021 年5月
- 开本:32开
- 页码:791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数据库 > 综合

编辑推荐
---------------------------8081042 - 标签类目体系:面向业务的数据资产设计方法论---------------------------
国内数据中台领域领先企业数澜科技官方出品
萃取百家头部企业数据资产构建经验,系统总结数据资产设计方法论
---------------------------8077105 - 一本书读懂数字化转型---------------------------
★一本书带你了解,什么是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如何建立对数字化转型的系统认知,数字化转型如何规划和落地。
★解读18个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推荐数字化转型的实用工具,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到数字化转型的"取势、明道、优术",真正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落地。
★得到App创始人 罗振宇、著名财经作家 吴晓波、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 刘德、名创优品联合创始人 叶国富等21位乘风破浪的数字化先行者隆重推荐。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8081042 - 标签类目体系:面向业务的数据资产设计方法论---------------------------
内容简介
·企业数字化转型中Z适合的数据资产组织方式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讨论标签化和标签体系?
·数澜独创的标签类目体系方法论有何独到之处?
数据资产化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也是数据中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签类目体系是数据中台理念落地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数据资产可复用、柔性组合使用、降低数据应用试错门槛的强力支撑。
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数据资本化的重要前提是数据商品化,数据商品化的Z佳载体就是标签。因此,学习如何将数据转化、映射为标签,并通过对标签的管理、应用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运营,对于商业化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旨在培养资深的数据资产架构师及数据运营专家,以方法教育而非工具实施的方式助力企业建立自身的数据资产化能力,将数据能力Z大限度地转化为商业价值。
全书共9章,分为3部分。
由来篇(第1~3章)
首先分析了当前各企业在数据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的6类主流问题与困难限制;为了应对这些数据问题,逐渐发展出的标签类目体系这一数据资产构建方法论及其定位定义;论述了采用该方法建设数据资产的3点必要性与意义:资产可复用、业务可理解、价值可衡量。
理论篇(第4~6章)
作译者
---------------------------8081042 - 标签类目体系:面向业务的数据资产设计方法论---------------------------
任寅姿 季乐乐 著:作者简介
任寅姿(花名:影姿)
资深产品总监、数澜研究院院长
拥有超过10年的数据产品经验,原阿里巴巴集团数据产品专家,曾负责集团消费者标签类目体系、DMP精准营销等系统的数据资产设计与实施。2016年加入数澜科技,负责管理公司产品团队,系统提升团队数据思维、数据资产设计能力及数据服务应用经验,是数据中台理论定义及体系构建的核心参与者。
合著有畅销书《数据中台:让数据用起来》,已获得“数据类目体系”专利,且撰写的多篇论文被国内外核心期刊刊登发表。
季乐乐(花名:寒泉)
政法行业资深专家、产品专家
拥有超过6年的政法行业产品经验,原南京通达海区域负责人,专注于研究数字检务、智慧法院等领域。从业以来先后负责过云南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全国法院执行系统建设、“206”工程等行业级项目。2019年加入数澜科技,负责数字检务产品线,形成以“数据服务业务,业务产生价值”为核心的数字化建设方法论,切实解决业务场景痛点。
---------------------------8077105 - 一本书读懂数字化转型---------------------------
目录
8077105 - 一本书读懂数字化转型 - 9787111669265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79
8081042 - 标签类目体系:面向业务的数据资产设计方法论 - 9787111681625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99
---------------------------8081042 - 标签类目体系:面向业务的数据资产设计方法论---------------------------
序一
序二
前言
由来篇 因何产生,为何需要
第1章 因:6大数据困局
1.1 数据孤岛,无法打通2
1.2 烟囱式建设,重复造轮子6
1.3 各说各话,没有统一口径9
1.4 鸡同鸭讲,无法穿透业务层12
1.5 数据人员的梦魇,数据治理永远没有尽头14
1.6 数据部门的尴尬,被命运扼住咽喉的成本中心18
前言
---------------------------8081042 - 标签类目体系:面向业务的数据资产设计方法论---------------------------
“用”数据而非“管”数据
当前很多企业在搭建数据中台时,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思路:要梳理哪些数据,需要多少台服务器来存储数据,要采购什么计算引擎……其构建思路依然是:搭建开发集成环境进行一站式开发,利用数据管理工具对数据标准、数据安全、元数据进行管理,利用API网关对所有服务接口进行调用监控……
这些事情本身并没有错,但以技术来驱动数据中台建设也许从方向上就错了!技术专家给客户看的架构图越来越复杂,乙方企业在争抢技术领先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甲方客户则看得晕头转向。
中台的核心本质是将可复用的能力、技术和工具汇聚在一起,帮助前端业务快速响应变化。中台从定义上就超出了技术范畴,它所涉及的系统领域并不局限于技术层面。
中台必须与业务接轨,不能与业务无缝接轨的不能叫中台。好的中台能让业务小组或创新小组基于中台已有的可复用模块快速优化业务功能,创新商业模式。而这种中台的建设不能再以“管”数据的思路为指导,而要以“用”数据为出发点。
现在的中台还停留在1.0时代,即供技术人员开发和管理数据使用;到了2.0时代,中台应该是一个智能操作系统,能让业务人员以可理解、易操作的方式创建服务接口或应用系统,让数据“用”起来。
也许我们应该花更多精力来思考如何快速进入中台2.0时代。
现状是,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数据梳理、治理、数仓建设阶段,业内研究较多的仍然是如何制定标准、推动标准治理落地。在实践过程中,数据部门把自己变成了庞大的成本中心,数据治理项目做了几年还只是刚刚开了个头,而业务部门则嗷嗷待哺,已经失去了耐心。
数据资产是什么?数据中台的价值是什么?在繁杂的工作面前,我们需要回归事物的本质。数据资产是能给业务带来经济价值的数据资源。数据中台的价值在于让业务快速试错,在千百次的试验中找到并发挥数据的商业价值。因此比起开发、治理和管理,是不是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寻找真正能给业务带来价值的数据资源上?在本书中我们用标签—一种从业务视角理解数据的组织方式—作为数据资产的逻辑载体。有了标签对物理数据的逻辑映射,数据对于业务人员来说就不再是无法碰触的数据虚体,而是鲜活生动的数据产品,具有标签名、标签定义、标签逻辑、标签取值、标签适用场景、标签调用量、标签质量、标签价值等使用属性。标签化使得业务人员看数据就像逛淘宝,选数据就像加购物车,用数据就像下单购买一样简单。
这时候,一种岗位应运而生。这种岗位以前可能叫数据产品经理,现在应该叫数据资产设计师,而以后一定是数据资产使能者:专心研究业务所需标签,将其设计和开发出来并在数据中台的数据资产库中上架,让业务人员能自己查看、选择、使用标签,从而极大地缩短数据资产使用周期,降低业务试错成本,通过反向推动链将数据价值发挥到极致。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共9章,分为3篇。
由来篇(第1~3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各企业在数据建设过程中会遇到的6大数据困局,然后重点介绍了为应对这些数据困局而逐渐发展出的标签类目体系这一数据资产构建方法论及其定位、定义,最后阐述了采用该方法建设数据资产的3点必要性:资产可复用、业务可理解、价值可衡量。
理论篇(第4~6章)详细讲解了标签类目体系方法论的4个核心原理、从核心原理衍生出的3个构建前提和6个设计步骤,以及标签方法论在实施落地过程中的具体使用技法与核心问题。
序言
---------------------------8077105 - 一本书读懂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正在重塑一切
2020年元旦刚过,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所有人猝不及防。这是自1918年西班牙型流感以后最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这场百年一遇的流行病改变了个人的生活方式,对企业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对全球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所有变化之中,有一个趋势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那就是数字化,它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进入公共场所都会被要求出示“健康码”,只有当健康码是绿色时才能进入,而健康码就是数字化的社会管理工具。数字化比较深入的行业,比如电子商务、直播平台,这次不仅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反而迎来了一波快速发展,而那些依赖于人与人接触的服务业,这次则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
数字化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新趋势,它是过去几十年技术创新的延续。从自动化到信息化,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都是数字化不断演进的体现。这次疫情相当于给数字化按下了快进键,很多企业都在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它们开始意识到:时间不多了,数字化不仅关乎效率高低,更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再不数字化,就会被淘汰!
每一次大灾难都会引爆行业大洗牌。2003年“非典”时期,很多传统零售企业都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但电子商务却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当时淘宝和京东等电子商务网站刚刚成立,“非典”催化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兴起。企业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使用数字化营销和电子商务平台的,这可以理解为企业在营销和渠道层面的数据化,也是最早的数字化。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为很多行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按下了快进键。和17年前“非典”时主要聚焦于营销和渠道领域不同,这次数字化转型的范围要大得多。除了营销和渠道需要数字化升级之外,整个公司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组织和人才、经营和管理都面临数字化转型的问题,甚至整个公司的战略规划方式都会因为数字化而与以前完全不同。
和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还有“新基建”。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基建”的概念。“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包括5G基站建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板块。2020年3月,在中国抗疫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建设进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中旬已有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布了2020年“新基建”相关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4万亿元投资。这些都说明政府越来越重视数字化。
和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还有产业互联网。从2016年开始,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布局产业互联网。阿里巴巴提出了“五新战略”—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腾讯创始人兼董事长马化腾认为,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消费互联网,下半场则是产业互联网,也就是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帮助产业转型;百度的李彦宏则力推智能经济。这些都是互联网巨头开始意识到产业互联网价值的体现。
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已经势不可当,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和评估数字化转型。几年前,企业对数字化的理解还停留在技术、应用和营销层面,但现在的理解要深入和全面得多,因为它们意识到:数字化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营销和管理,而且影响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影响了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与战略的关系、组织与个人的关系,以及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因此,要真正完成数字化转型,必须是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数字化。企业需要透过直播带货等热闹的表象,看到其背后的趋势和商业逻辑,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价值。
基于这样的需求,企业家和高管需要一本让他们能够全面解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书。但遗憾的是,我在看了几十本有关数字化转型的书后,发现这些书要么偏技术应用层面,主要是给技术人员看的;要么是从职能层面谈数字化,比如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组织,主要是给部门负责人看的。这些书本身也不错,但如果缺乏整体认识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数字化的理解比较片面。
为了回应这样的需求,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我开始写这本数字化转型的书,为的是让企业家和管理层对数字化转型建立整体认知。2017年我出版了《重塑价值:中国企业转型路径》一书,这是一本指导企业转型的书,其中也涉及了数字化对企业的影响。本书在该书的基础上更加聚焦,集中探讨数字化对企业转型各方面的影响,而且引用了很多新的案例。可以说,本书相当于该书的姊妹篇,当然,这是一本全新的书。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本书的整体结构分成三个部分:取势、明道、优术。其中,第1章的内容和“取势”有关,主要回答两个问题:①什么是数字化?②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第2章的内容和“明道”有关,也主要回答两个问题:①数字化转型到底改变了什么?②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什么?第3~10章的内容和“优术”有关,我从企业转型的各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化转型,并用企业案例让读者有更直观的了解。
为了让本书好读,我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除了讲理论之外,还讲了具体方法以及数字化转型案例。在企业案例方面,我尽可能选择中国企业的最新案例,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企业有大量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即便放在全球来看也并不逊色,我们不必“言必称希腊”;另一方面,这些案例都基于调研和采写而成,比那些基于二手素材的国外案例更有说服力,也更贴近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把案例放在各章后面,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案例只和所在章的主题相关,只是重点在这个领域,内容也和其他章有关。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案例比较完整,缺点是可能不是那么严谨。我曾经想过把一个案例拆分在不同的章中,但后来考虑到本书是给管理者看的,阅读体验更重要一些,因此我还是把案例完整地放在了一起。
媒体评论
---------------------------8081042 - 标签类目体系:面向业务的数据资产设计方法论---------------------------
对于数据这种生产要素,如何体现其价值,促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型动能”是现代社会需要不停探索的方向。本书作者结合自己深耕行业10余年的经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出发,就“如何将数据用起来”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深度探讨,提出将“标签”作为数据资产逻辑载体的新理念,并通过大量的企业级标签实战案例,实现从方法论到落地的全周期流程。本书是数据标签体系方面不可多得的好书。
—— 汪广盛 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中国区主席
标签是对数据的降维打击,是跨越媒体的桥梁。关于如何正确获得数据标签,本书提供了从理论到方法、从领域到场景的案例指导。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与思考,从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让数据治理更容易,让数据共享更便捷,最终让数据产生更大的价值。
—— 金小刚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在做数据分析前需要先对复杂的业务对象建立分析索引,以支持分析逻辑。本书面向数据分析这一目的,从实战的角度介绍了业务对象的分类体系和属性管理方法。数据标签要服从于业务,需要结合业务数据生成源头——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管理体系来为业务创造价值。
—— 陈果 波士顿咨询Platinion董事总经理
决定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是数据资产。标签类目体系是数据资产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的有力支撑。构建标签类目体系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既需要理论和方法,也需要实践和探索。本书是数据从业人员难得的参考书,相信本书能够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强力推荐。
—— 郭新和 好莱客信息与数字化中心总监
---------------------------8077105 - 一本书读懂数字化转型---------------------------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看见别人放鞭炮,惊讶地说:"怎么好好的一个花纸卷,说散就散了?"对,不是因为我们观察不细致,而是因为我们缺少某些维度的感官,导致我们看不到这个世界更多的真相。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与此类似。感谢陈雪频老师对"数字化转型"所进行的全面的、结构化的思考。他的这本书增补了我们观察现实的一个重要维度。很荣幸,得到App的实践也被收入了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