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本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的团体心理活动指南
全国十佳心理教师及多位全国著名重点中小学一线心理教师联袂奉献
31省市41名校长、教研员与心理教师实名推荐
75个最新设计团体活动课程
内容简介
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就“心理健康”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或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可以实现自我、能够应对日常的生活压力、工作富有成效和成果,以及有能力对所在社区做出贡献。”这也是近年来国际心理学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具体体现,即强调人性的友好的一面,关注人性的潜能。
如果用一句话介绍积极心理学,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的一门心理学学科。
阳志平、彭华军编写的《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第2版)》是按照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开发的团体活动,主要针对积*心理学研究列举的各项积*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培养。本书的面世,将进一步推动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深入发展。
作译者
著名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的得意门生,执业心理治疗师,密歇根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菲尔丁研究生院的心理学教授,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ABPP)认证,曾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亨利 A. 莫里奖和富步雷奖。
著有《我和你:人际关系的解析》《发现她自己:女性认同发展之路》(1987)等,她还发表了很多关于青少年、女性和叙事的文章。
目录
推荐序二(陈虹)
前 言
修订说明
教学建议
导 读 如何上好幸福课 1
幸福课的诞生 1
幸福课实践现状 2
幸福课教什么 4
幸福课怎么教 9
第一部分 积极优势
P1-13 发现并利用个人特长
第1章 个人优势:发现、培养并利用 15
本章理论导读 15
活动一:优势大转盘 24
活动二:学会感恩 27
活动三:突破思维定式 30
活动四:让身体“说话” 33
活动五:优势取舍 37
第2章 创造力:如何改变世界 40
前言
卫生部等17个部门印发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中明确要求,到2010年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城市要达到40%,农村要达到10%;2015年城市要达到60%,农村要达到30%。随着国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各地区学校都在积极响应政策,进行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完善,2010年以前将是我国心理教育工作普及的第一个高峰期。
对于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及部分学科教师而言,在学校开设团体心理活动课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基础工作,然而,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团体心理活动课指导理论及操作资料。虽然市面上已经出现部分教材,不过这些教材普遍存在两个问题:①缺乏理论体系支撑。各个教材的分类体系均不一致,同时分类过于随意以及缺乏理论价值。②材料过于陈旧。其中多数团体心理活动课设计均是基于较古老的消极心理学材料,过于关注学生的不足,在实际使用效果中也并不尽如人意。
随着心理学进入21世纪,关注人类幸福感与优势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日益声势浩大。积极心理学在教育界也得到了广泛响应。美国哈佛大学与英国惠灵顿学院先后开设讲授积极心理学的幸福课,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得到了媒体的深度关注。作为中国领先的心理学商业机构,安人公司以提升人类幸福感为己任,特别组织有关专业资源,成立安人积极心理学中心。中心组织多位全国十佳心理教师及中国顶尖学校的一线心理教育专家,参考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与欧美幸福课实践,结合作者们在一线开设基于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心得,
本书特色
与其他类似图书相比较,本书具备鲜明的特色:
(1)中国第一本以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体系支撑的团体心理活动课指南;
(2)全国十佳心理教师及多位全国著名重点中小学一线心理教师联袂奉献;
(3)全书六大主题,15篇积极心理学概念入门,帮助你快速掌握积极心理学;
(4)全书75个最新实践活动设计,拿来即可用,轻松搞定团体心理活动课;
(5)专业公司支持,提供配套积极心理学测评产品与团体活动包;
(6)全国不定期学校积极心理学培训,面对面与作者们交流。
作者简介
阳志平:安人心智集团科学总监,认知科学专家与科学作家。前管理咨询公司资深战略与人力资源顾问。2003年创办安人测评至今,2014年创办安人心智集团。现负责跟进人类脑计划研究,从事脑科学及人工智能类产品研发和项目孵化。曾发表科学论文、诗歌近20篇。主编《追时间的人》《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与《灾后心理支持自助手册》等书;翻译《工作评价》与《社会网络分析》等;审校《积极情绪的力量》《超越智商》等;引进众多脑科学好书到中国,如《重塑大脑,重塑人生》与《机器人叛乱》等。在个人博客与豆瓣上撰写的《心智工具箱》科学专栏,广受好评。曾在《中国研究生》《财新周刊》等媒体开设专栏。即将出版著作《心智七讲》《写作的技艺》与《文心书话》等。个人联系E-mail 为:y@anrenmind.com。
彭华军:全国十佳心理教师,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中小学心理教研员,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现主要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咨询、教师培训、教育科学规划及管理工作。编著教师培训教材《搭建农村青少年通向现代社会的桥梁》《教师心理健康成长读本》和学生心理自读丛书“七彩心桥”,主编云南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两套,参编及主审云南省《生命·生存·生活》教材,发表心理教育和教育科研相关论文20余篇,多项课题、论文获市区政府表彰,多次受邀为全国各地心理教师培训讲座,屡受好评。
毛敏:北京景山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主要从事中小学教育科研、学生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曾参与撰写和翻译《学会健康生活》,翻译《澳大利亚课程标准》等书。撰写的20多篇教育科研和心理教育的相关论文,在国家级、北京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王薇: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硕士,现任安人心智集团市场部总监。王薇女士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参加并负责多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大课题。作为特约心理教育专家,王薇女士在《中国教育报》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举办的历届健康杯:北京、广西、浙江、江苏、黑龙江等省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培训班会议上,以其实用而平实的培训风格,让众多心理教育工作者受益匪浅。个人联系 E-mail为:wangwei@anrenmind.com 。
牟百会:吉林大学心理学系毕业。曾任职于安人心智集团研发部,从事心理学产品相关研发与服务工作。
李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昆明女子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班毕业。现主要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咨询、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多次参与各级课题研究。目前主要关注春蕾女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参编学生心理自读丛书“七彩心桥”、云南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第2版(其中参编小学六年级上册、八年级上下册,独立完成小学六年级下册),多次承担省市区级教研课、示范课,并在省和区级心理健康示范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吴晓冬:北京十五中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职业心理咨询师,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区心理研究室教研员,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五周期青春健康项目北京市青年代表、团体培训师。曾参与《青春期主题活动方案》《内蒙古心理教师指导手册》等多部工具书的编写工作,参与教育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多篇心理教育论文荣获国家、市、区一等奖。
序言
自1904年霍尔出版其标志性的《青少年心理学》专著以来,众多的研究者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了不断探索,100多年来所积累的研究文献揭示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诸多本质特征,也描绘了时代变迁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留下的印记。
不过,这些关于青少年发展的研究一直明示或隐晦地把对问题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和矫正作为研究课题之一。尽管有人不断呼吁对青少年期“去渲染”,尽管有人经常提醒说青少年期并不是一个“标准的骚动期”,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绝大多数的青少年经受住了这一时期的各种挑战,没有在社会性、情绪或者行为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但是,对问题行为的研究仍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关于青少年发展的文献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上述研究倾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就反映为一种“问题导向”,即人们在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时,想到的是他们在心理行为问题方面有何表现、症状如何,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措施则把重点放在如何预防、矫正他们的行为问题上。
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之后于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就“心理健康”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或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可以实现自我,能够应对日常的生活压力,工作富有成效和成果,以及有能力对所在社区做出贡献”。这也是近年来国际心理学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具体体现,即强调人性友好的一面,关注人性的潜能。
我们欣喜地看到,阳志平等人编写的《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一书就尝试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应用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作者分别从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主题出发,针对15个与青少年成长紧密相关的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全书理论体系设计逻辑性强,涵盖了当今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方面。同时,该书的几位作者长期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线工作,了解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因此图书实务性强,体例新颖。在每章开头,针对日常工作繁忙的读者提供了一篇积极心理学理论概念导读。
例如,以“心流体验”这一章为例,该章详细介绍了“心流体验”的七大理论主题:①心流体验提出的背景;②心流体验的特征和产生条件;③如何测评心流体验;④如何提升心流体验;⑤团体心理活动设计指南;⑥心流体验在学校应用的未来;⑦参考资源。继而在实践部分,作者分别提供了五个由易到难的团体心理活动课程设计,具体介绍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所需道具以及活动主持人与参与者的心得。
当然,该书可能有“物之初生,其形必丑”之嫌,毕竟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仍是新生事物,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即使如此,我相信本书的问世,将有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学科教师以及心理咨询师等心理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团体辅导与团体咨询等工作,同时有助于心理学爱好者深入学习积极心理学技术。该书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书。
雷雳
雷雳博士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华人心理学报》(香港)杂志副主编。多年来一直在高校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专注于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是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册,包括《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青少年心理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健康的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科学出版社)、《多层线性模型应用》(教育科学出版社)、《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等。
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促进学校团体心理活动课发展
2009年7月8日至10日,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议在广东佛山召开。会议期间,“积极心理学”与“团体心理活动课”成为两个热门词汇。可以说,积极心理学与团体心理活动课代表了未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关注人性美好一面的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迈入21世纪之后的新兴运动,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形式活泼、实效突出的团体活动课目前正在逐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然而,在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技术与团体心理活动课结合起来这个问题上,还需要我们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
目前,学校团体心理活动课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还在探讨和摸索之中。反映在具体的学校团体活动课教材上,各地区、各学校的团体心理活动课的课程设计分类尚不太一致,类与类之间存在重复或冲突现象,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对心理活动课的实施过程,同时也影响学校管理者对心理活动课的效果评估,以致影响团体心理活动课理论体系的
建构。在这个时候,我们很高兴看到本书问世。全书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结合学校教师开展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实践经验,关注学校师生的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六大主题。本书体系新颖,每章都包括一篇积极心理学概念入门与五个由易到难的团体活动课程设计。在积极心理学概念入门部分,分别介绍了概念提出的背景、包括的内容、测评及如何提升。在具体活动课程设计部分,则分别介绍了相关活动的操作流程及活动实践心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作者均来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线,其中五位作者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表过文章,八位作者荣获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教育报》联合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奖项,他们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探索者,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推动者,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践行者。我相信,《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的问世,将对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特别向每位关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推荐!
陈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执行主编
媒体评论
——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雷雳
很高兴能看到本书的新版问世。五年前出第1版时我就发现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尤其是其理论依据代表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取向。这种取向也正是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的指导思想。新版特别加强了活动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又增加了不少近期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相信它会成为心理教师更棒的上手指南。
—— 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广西心理健康发展研究会会长 叶发钦
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和教师培训多年,总有新的心理教师让我给他们推荐心理健康教育操作入门的专业书籍。市场上的心理教育类图书良莠不齐,要么是生涩难懂的理论,要么是娱乐性大于教育性的游戏大全,像本书这样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书还真不多见。本书作者团队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书中还有多项原创研究成果,我认为这是一套帮助教师工作的好工具。
——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主任 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