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社会
基本信息
- 原书名:Post-Capitalist Society

【插图】

编辑推荐
★套系中的定位:《知识社会》是德鲁克全集中社会学方向的作品,延伸阅读包括《不连续的时代》《生态愿景》《养老金革命》《新社会》《工业人的未来》。
★重磅推荐:本书得到知名经济趋势研究者时寒冰,樊登读书创办人樊登,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林采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周濂等专家的一致推荐。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管理学科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
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20年获得美国公民z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他的著作,被翻译成三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1000万册。
目录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时寒冰)
引言 变革 / 1
第一部分 社 会
第1章 从资本主义到知识社会 / 17
知识新义 / 22
现代工业革命 / 25
生产力革命 / 30
管理革命 / 37
从统合(性)知识到专业(性)知识 / 42
第2章 组织社会 / 44
组织的职能 / 46
独特的“物种”:组织 / 47
组织的特征 / 49
作为“减稳器”的组织 / 53
雇员社会 / 58
第3章 劳动力、资本及其未来 / 64
劳动力仍是一种资产吗 / 65
需要多少劳动力和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 / 67
前言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时寒冰)
引言变革 / 1
第一部分 社会
第1章从资本主义到知识社会 / 17
知识新义 / 22
现代工业革命 / 25
生产力革命 / 30
管理革命 / 37
从统合(性)知识到专业(性)知识 / 42
第2章组织社会 / 44
组织的职能 / 46
独特的“物种”:组织 / 47
组织的特征 / 49
作为“减稳器”的组织 / 53
雇员社会 / 58
第3章劳动力、资本及其未来 / 64
劳动力仍是一种资产吗 / 65
需要多少劳动力和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 / 67
序言
(时寒冰,知名经济趋势研究者)
如果一本书,能让你在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后,依然愿意阅读或反复阅读,而且每次阅读依然能给你带来震撼和启发,依然能给你带来指导和启示,那么,可以说这本书一定是一本好书。
世界著名的社会生态学家、管理学科开创者彼得·德鲁克先生所著的《知识社会》就是一本这样的经典佳作。
不能不承认,有些人具有能够透视未来的眼睛。1791年,作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基于机器的生产正迅速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判断。他在1791年发表的《制造业报告》,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发展美国制造业的政策和措施,指出了人类经济的这一重大发展趋势。几十年后,他的判断被人们清晰地看到正在成为现实。《制造业报告》与汉密尔顿提出的其他三份关于国债、税收制度和建立银行的报告一起,奠定了美国走向强国的基础。
彼得·德鲁克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对知识社会的详细分析和预测,同样是非常大胆和准确的,以至于每当我对照他多年前的判断时,常常会忍不住赞叹。
基于种种固有的局限性,人们更喜欢“术”而忽略“道”。其实,道才是能给我们带来突破的根本和强大力量。如果我们清晰地知道,知识社会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变革,正在或者将要朝着哪个方向行进,那么,我们就能更准确地做出与大趋势相匹配的决策,我们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顺势而为。彼得·德鲁克先生所著的《知识社会》,就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认清大环境,更好地指导我们行为的佳作。
在知识社会,一个国家,只要它拥有设计和营销产品的知识工作者,即便将制造业转移到海外,它仍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美国苹果公司的成功,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判断的前瞻性和准确性。最早认识到这一理论重要性的国家是日本。作为一个地少人多、资源匮乏的国家,日本的短板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日本在知识社会,却因为这一超前的判断而获得了巨大成功。
当知识被运用到生产中,它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投资者如果分析美国的钢铁行业就会发现,美国大型钢铁企业亏损惨重,而一些小型钢铁厂则具有很好的效益。细究原因就会发现,美国的这些小型钢铁厂没有按照传统的流程费时费力地去生产,而是直接从废钢开始,它们将知识甚至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生产中,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知识社会,一个残酷而严峻的现实是,一些传统的缺乏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的岗位正在快速被淘汰。为了改变底层工作者收入低的现状,美国的拜登政府正推动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增加这些人的收入。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它将加快机器人替代普通人力的步伐,或者,促使一些效益不太好的企业尤其是传统的服务性的企业进一步裁员,从而,导致底层工作者的生活境况变得更加艰难。在知识社会,提高底层工作者收入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借助知识时代便捷的教育途径,提升工人等基层工作者的劳动技能,使他们能够融入知识社会,而不是被知识社会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认清知识社会的特征,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帮助我们更轻而易举地洞悉很多刚刚发生甚至正在发生的事情。比如,美国散户在游戏驿站(GameStop)上的逼空行为,导致华尔街的明星对冲基金Melvin Capital一度被逼到濒临破产的地步。这种事情为什么会在今天发生?如果您阅读过彼得·德鲁克先生所著的《知识社会》,就很容易理解了。在知识社会时代,人的组织体系、管理结构都发生了改变。举个例子,在交响乐团中,数百名技艺精湛的音乐家一起合奏,但只有一名管理者是总指挥。在这样的组织中,除了总指挥以外,从上至下再无其他中层的管理者,大家都井井有条地演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在股票市场,散户是一个个分散的个体,但是,当有人像乐队总指挥一样站出来的时候,散户们在某个时间段也能突然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从而,让一些资本大鳄被打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在知识社会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个人要转型,企业要转型,国家也要转型。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民族国家转变成“财政国家”—“政府几乎可以无限制地榨取人民的财富”。早在1918 年,熊彼特就曾发出警告:财政国家最终一定会腐蚀政府的执政能力。彼得·德鲁克先生举了英国和美国的例子。他说:政府直接管理的医院或提供的医疗服务,问题层出不穷。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医院的医疗成本一直在持续攀升。政府作为医院的实际运营者是如此的无能,以至于英国国家卫生署鼓励将医院承包出去。而在美国约翰逊总统的“向贫穷开战”计划中,所有由政府自己经营管理的项目,全都失败了,而当政府将这些项目承包出去,则很多都成功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政府不及时按照知识社会的要求及时转型,它就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我们看到,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选举中出现了激烈的对立局面,这与政客们对政府定位紊乱使其无法与知识社会的要求相匹配不无关系。
彼得·德鲁克先生认为:“今后几十年,对政治勇气、政治想象力、政治创新和政治领导力的要求之高,一定是前所未有的,而这需要政府有超强的能力。这些要求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但问题是,越来越多的政客在迎合民众而不是试图成为改革的中流砥柱,而民众日益急功近利的浮躁也促使政客们的行为越来越短视,越来越远离民众的期望。
彼得·德鲁克先生指出:“政府亟须重新获得防止出现经济大萧条的能力。以往出现经济大萧条时,政府都会增加支出以拉动消费,但这种办法已经被证明无济于事。”这种判断是极具前瞻性的。现在的问题是,政府通过无节制的财政刺激计划,正在背负起日益沉重的债务压力,从而,使得当今的政府债务超越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甚至超越历史上其他时期负债的总和。仅2020年一年的债务累积,就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就连最谨慎的学者,也开始对这种风险的高速累积,不得不报以警惕。当这些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人类将面临史无前例的债务危机大爆发。
在《知识社会》一书中,有很多非常睿智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比如,彼得·德鲁克先生指出:光有爱国主义精神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公民意识(citizenship)。公民意识是什么?公民意识就是愿意为国家做出贡献。也就是说,更愿意为国家而“生”,而不是为国家而“死”。
《知识社会》是一本值得多读几遍的好书。当这个急功近利的浮躁时代,静心读一本书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的生活,而我们不妨从阅读《知识社会》开始,享受这种奢侈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吧。
时寒冰
知名经济趋势研究者、
著有《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等畅销书
媒体评论
德鲁克这本书出版时就很轰动,的确是一本精彩绝伦的好书。思想的影响力可以穿越时代。德鲁克卓越的洞察力,在这本《知识社会》中一览无余。这是一本值得反复诵读、仔细思考的伟大著作,未来的组织、未来的国家和未来的社会机构,都将在知识的生产、再生产中重新塑造。
2. 樊登 ,樊登读书创办人
德鲁克说知识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资源, “知识人”将组织视为一种工具,通过这种工具,他们才能运用自己的技术,也就是自己的专业知识。而“经理人”则将运用知识视作实现组织运营目的的一种手段。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每一位关心未来的“知识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3. 林采宜 ,博士、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
资本主导的社会之后,是知识主导的社会,知识放大了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功效,不仅成为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催化剂,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福利增长的酵母。德鲁克在《知识社会》中预见了未来一个世纪人类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
4. 周濂,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即使冠以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头衔,依然把德鲁克看“小”了。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也纳文化圈培育出来的“博雅之人”,德鲁克始终关注人类价值、梦想和信仰等基本问题。他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在于,总是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在草灰蛇线中洞若观火地预见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势。这本初版于1992年的《知识社会》亦不例外,通过分析社会、国家与知识,德鲁克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大师级的思想技艺,至今读来仍然引人深思。
5. 《福布斯》杂志
本书对当下世界正在发生的主要变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刻的分析,展现了这些变革将如何影响社会、经济、商业与政治。同时,这些探索与分析解释了我们如何从一个基于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社会,转向一个以知识作为主要资源、以组织作为核心结构的社会。这是他的最新著作,也很可能是他最棒的作品。
6. 《纽约时报》商业评论
这位独一无二的思想家……以他独特的洞察力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种洞察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7. 《经济学人》杂志
这部著作具有独创的洞察力……作者向世人提出了许多引人入胜和极其重要的问题。
8. 罗莎贝斯·莫斯·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哈佛商学院
这部著作的视野和洞察力令人叹为观止……这是迄今为止有关“知识社会”如何从地缘政治到工作场所改变我们世界和生活各个角落的最好诠释。
9. 沃尔特 B. 瑞斯顿(Walter B. Wriston)花旗银行前董事长
彼得·德鲁克对当今及未来工作社会的趋势和力量的洞察力,不仅令人着迷并颇具指导意义,而且一旦忽视它必将会处于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