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文案:文案写对,营销才能做对
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作者是该专业领域的佼佼者,该领域也是作者长期以来所研究的方向。
★本书方法系统,案例翔实。值得推荐给热爱学习的营销人阅读。
★本书作者“空手”,个人公众号200多篇原创文章,平均阅读量过万。
★丁邦清、曹虎、陈绍团(团长)、丰信东、徐志斌、许晓辉、刘春雄、苗庆显、陈格雷、关健明等著名学者和企业高管联袂推荐!
★文案不是遣词造句!文案无关乎华丽文采!文案不止于公众号推文和朋友圈卖货!文案是对品牌和市场策略的一语中的,是对用户心智和行为的一击致胜。
★文案是连接市场策略和用户沟通的中枢。在文案寥寥数字背后,有着复杂的商业思考,精妙的人性考量。
★文案看似是写几行字,但他是在理解品牌价值优势、了解企业竞争态势、研读社会文化趋势的基础上写字。
★好文案兼具场景力、标签力、社交力和流传力。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这是第一本从品牌营销视角去定义文案的书。它关注的不是遣词造句,不是写出华丽的文章,而是如何透过文案来打造品牌、制定营销方案,如何用一句文案将市场战略真正转化成对消费者心智、行为的实质影响与改变。
基于这一目标,本书以品牌文本为中心,从场景、标签、社交、流传四大视角透视文案创作的秘密。好文案兼具场景力、标签力、社交力和流传力,它用场景定义市场,用标签定义品牌,用社交连接用户,用流传关联社会文化。
在书中所列举的600多条经典文案作品中,你将看到文案背后的商业逻辑,看到文案撰写的思考路径,看到品牌与市场战略是如何浓缩进一句文案之中的。
读完全书你会明白,文案只是本书的切入点,品牌营销才是最终的落脚点。只有懂得文案对于品牌和营销的意义,才能写出真正打动用户、带动销量的传神文案。
作译者
15年广告从业经验,先后就职于全球第三大广告集团阳狮广告,及国内第一家上市广告公司省广集团。
历任文案、策划、策略总监、事业部副总经理、高级营销群总监等职。
科特勒大师传承人项目导师。
江西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业界导师。
个人公众号“空手”200多篇原创文章,平均阅读量过万。《营销简史》《自媒体运营完全手册》《我是如何从文案菜鸟做到群总监的?》等文章全网阅读量均破百万。
服务客户及案例包括水井坊、茅台、劲酒、红星二锅头、衡水老白干、江淮汽车、招商银行、凡客、鸿星尔克、中海地产、万科地产、马石油等。
目录
推荐语
序言 好文案,一句顶万句
第一章 文本 / 1
本章导读 做文案的三重境界 / 1
第一节 文字、文本、文化 / 7
1.要来就来真的 / 7
2.生活是用来分享的 / 11
3.看见文字的力量 / 14
第二节 认识、认知、认同 / 20
1. BMW之悦 / 20
2.活出年轻 / 25
第三节 原子、比特、模因 / 31
1.脏是好的 / 34
2. Intel Inside / 37
3.有淘宝,可劲造 / 39
第二章 场景 / 45
本章导读 人货场的商业新逻辑 / 45
第一节 场景造需 / 46
1.吃完喝完嚼益达 / 46
序言
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是股神,也是可口可乐的忠实粉丝。他自1988年开始买入可口可乐股票,如今已持有超过30年,拥有可口可乐公司近10%的股份。巴菲特有一个特殊的“养生之道”,就是每天喝5罐可口可乐:白天3罐,晚上2罐;在公司喝经典可口可乐,在家喝樱桃味可口可乐。除了买股票、买产品,巴菲特还亲自上阵代言。2017年,樱桃味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推出时,巴菲特同意可口可乐公司在瓶身印上他的卡通形象,不收分文代言费。
2015年11月16日,是可口可乐弧形瓶的100岁生日。从年初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就在全球发起各种庆生营销活动。当年4月,可口可乐全球股东大会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现场还播放了一段巴菲特弹奏尤克里里的视频。巴菲特用自弹自唱的方式,为可口可乐弧形瓶献上生日歌。而他弹唱的,就是可口可乐史上最经典的广告歌—《我想给世界买瓶可口可乐》(I’d Like to Buy the World a Coke)。这首歌来自1971年可口可乐著名的山顶广告,它被认为是可口可乐史上最成功的广告,也是被翻拍次数最多的广告。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的选股秘诀—“护城河”,他只投资那些拥有足够宽、足够深、不容易被跨越的护城河的企业,并在几十封致股东的信里反复提到“寻找有护城河的企业”。在巴菲特的观念中,护城河分为四种:成本优势、高转换成本、无形资产、网络效应。拥有护城河,才是一个伟大企业的首要标准。
作为可口可乐最大的股东,巴菲特30多年来收获了丰盛回报,至今可口可乐仍是巴菲特所创立的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组合的重要部分。毫无疑问,可口可乐是一家拥有护城河的企业,而它最主要的护城河就是无形资产,即可口可乐的品牌效应。品牌为这款99.6%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软饮料注入了灵魂,品牌帮它获得了巨大的光环效应和竞争优势。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假设所说,假如可口可乐在全世界的工厂都被一把火烧光,只要品牌还在,一夜之间它就能重整旗鼓,让所有厂房在废墟上拔地而起。
可口可乐究竟是如何从一款普通糖水变成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成为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的图腾的呢?纵观可口可乐的品牌全球化之路,我发现有两次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
第一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期间,可口可乐的供应保障。
在20世纪40年代,尽管可口可乐曾千方百计想推广到全世界,但是在很多地方它的知名度并不高。正是二战的爆发将可口可乐推向了世界舞台,确立了它在全球饮料业的巨无霸地位。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可口可乐时任总裁罗伯特·伍德拉夫(Robert Woodruff)就发布了一条特别命令:“不管我们国家的军队在什么地方,不管本公司要花费多大成本和代价,我们都要保证每名军人只花5美分就能喝到一瓶可口可乐!”为此,可口可乐按照美军标准,在各个美军驻地、在各个战区一共修建了多达64家装瓶厂,将可口可乐作为部队配给物资发往美国部队。就这样,随着美国大兵奔赴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可口可乐也跟着走向世界,成就了一段二战传奇。
在残酷的战争间隙,在生与死、血与火之间,喝上一瓶清爽提神的可乐,那种美妙的感觉就像身处天堂一样,可口可乐成了激发军人士气的重要装备。
为什么要打仗?就是为了保卫自己喝可口可乐的权利和自由,保卫包含可口可乐在内的美好生活,这就是可口可乐被赋予的价值内涵。它因而成为美国的代表符号,成为美国梦的象征。
第二次就是1971年经典的山顶广告歌,也就是巴菲特翻唱的那首歌的首播。
在广告中,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200名年轻人,身着各自国家的传统服饰,聚集在意大利的一个山顶上,手中各握着一瓶可口可乐,真诚地唱出:
“我想给世界一个家,用爱灌溉它,种上苹果树,养上蜜蜂和雪白的斑鸠;我想教世界歌唱,用美妙、协调一致的和声;我想给世界买瓶可口可乐,让它时刻相伴……”
这支广告一经推出就获得如潮好评,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它不仅在当时成功刺激了可口可乐的全球销量,而且使可口可乐公司收到了超过10万封赞美这支广告的来信,人们要求重播广告,并索取这首广告歌的整段乐谱。
由于电台拒绝给这支广告做免费广播,可口可乐重新填了词,将《我想给世界买瓶可口可乐》改为《我想教全世界唱首歌》(I’d Like to Teach the World to Sing),然后找到了两支乐队录制唱片。歌曲发布后仅仅两周,就登上了“Billboard Hot 100”歌曲排行榜,到1972年初,这两张唱片累计销售超过100万张。
虽然歌词中完全没有提及可口可乐,但是每个听到这首歌的人,都会自然想起可口可乐。正如《纽约周刊》所评价的:这是肯定会火的潜意识广告。
可口可乐用一曲世界大合唱,清晰地传递了品牌的价值观,那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一瓶可乐,没有年龄、性别、肤色、国籍之分。“我想给世界买瓶可口可乐”这句文案所传递的观念,非常有效地体现了可口可乐的全球形象:和平、友爱、团结、分享。
20世纪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创作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关于可口可乐的。他说:“你在电视上看到可口可乐时,你会知道美国总统喝可口可乐,演员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喝可口可乐,当然你也可以喝可口可乐。你喝的可口可乐和别人喝的一样,有钱你也不能买到比街头流浪汉喝的更好的可口可乐。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好的。”
同一个世界,同一瓶可口可乐。世界大同的理想,靠一瓶可口可乐实现了。可口可乐从此成为爱与和平的化身,成为全世界通行的语言,在全球各个角落大获成功。
媒体评论
丁邦清
七溪地芳香集团创始人、省广集团前总裁
作为科特勒增长实验室和科特勒大师传承项目的导师,空手先生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毫无疑问,空手是我见过的国内内容营销和文案领域的顶尖专家。
在数字化营销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用产品模式去创造内容、用精准的内容去定义品牌、用高价值的内容来连接顾客,是每一个营销人都要掌握的关键能力!空手这本书适合成为文案和内容专业人士的实用指南。它是空手对文案领域十几年从业经验的积累和精炼,内容丰富,结构精当,以简驭繁,相信对每个想提升文案和内容能力的人,都会大有裨益。
曹虎
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及中国区总裁、《什么是营销》作者
空手是一个营销理论基础超级扎实而且非常接地气的策略创意人,由他推荐的每一句文案,以及他所有的推荐理由,都值得细细品味。
陈绍团(团长)
找马咨询策略长
这是本极致的书!从品牌、营销、结果(案例)三个角度洞见文案,几乎把文案写作中所有应考虑的东西都写了下来,树立了专业的文案写作原则,在相当时期内将是一个标杆。我会把这本书,一直放在必读推荐书单里。
丰信东
《小丰现代汉语广告语法辞典》作者
文案变得不一样了吗?在信息超载的时代,让消费者以最少成本获得最大收益已成为基本原则。文案也首当其冲,如何通过最短话语击中用户,使之产生共鸣、感觉亲近,这个考验变得越来越大。《传神文案》深入探究了这一点,值得读者深读,而空手更值得读者坐下来与之深聊。
徐志斌
见实科技CEO、《小群效应》和《社交红利》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