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解码:跨越战略与执行的鸿沟
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战略解码是化战略为行动、变愿景为现实的利器,组织与人力资源专家、战略解码方法奠基人吕守升系统阐述让战略规划与落地执行有效衔接的方法论和实践指南
★通过团队共创的方式,对公司战略进行澄清诠释、明晰路径、形成硬仗、分解任务,将战略规划转化为一线员工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行动计划,输出为绩效产出,最终实现上下同欲、左右协同、力出一孔、使命必达
★书中以RIDER(驾驭者)模型和RACE(竞赛)原则为主线,既有理论方法和逻辑框架,又有大量的实践案例,绝大部分是中国创造和实践。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论述了“让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有效衔接”的方法论和应用实践。作者基于多年的研究和在不同企业的实践,在书中全景式地将战略解码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展示给读者。
战略解码是化战略为行动、变愿景为现实的利器。它通过团队共创的方式,对企业战略进行澄清诠释,助企业明晰路径、明确硬仗、分解任务,助企业的战略规划转化为一线员工能够理解的语言,并落实为绩效承诺,输出为绩效结果,助企业实现“上下同欲”“左右协同”“力出一孔”“使命必达”的局面。
本书以RIDER模型(驾驭者模型)和RACE原则(竞赛原则)为主线,既有理论方法和逻辑框架,又有大量的实践案例(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创造和实践)。
无论是对企业家、高层经理、经营负责人而言,还是对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士而言,抑或对咨询顾问、培训讲师或研究学者而言,本书都是不可不读的战略落地指南。
作译者
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HRA)会长,顺丰集团、潍柴集团董事长特别顾问,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全聚德集团、深圳优必选科技等公司独立董事,国家科技部管理创新专家库成员。2017年与陈春花教授等志同道合者联合创建CHO100(公益平台)并任常务理事。
曾任亚信科技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人才官、潍柴集团副总经理、金山软件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执委会成员、Hay Group(合益集团)咨询总监兼全国能力总监、美国博士伦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等职务。
在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曾为数十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并获得广泛赞誉。
留学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并获得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Hay麦克利兰中心进修并获得"塑造杰出领导人"讲师资格证书。
目录
推荐序一(宋志平)
推荐序二(李平)
推荐序三(薄连明)
自序
第一部分 战略解码的基础
RIDER模型与RACE原则
第1章 战略解码:跨越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之间的鸿沟 / 2
1.1 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之间的鸿沟 / 3
1.2 RIDER模型:让战略更易于落地执行 / 5
1.3 RIDER模型的核心:战略解码 / 8
1.4 战略解码的指南针:RACE原则 / 11
1.5 战略解码与RIDER模型和RACE原则的关系 / 14
1.6 战略解码的前期准备:调研分析 / 15
1.7 战略解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18
第二部分 战略解码的核心
三场重要会议
第2章 战略澄清会:快速穿越战略迷雾 / 28
2.1 战略澄清:VUCA时代穿越战略迷雾的利器 / 29
2.2 战略澄清的最佳时机 / 33
前言
战略从形成到落地的关键
战略从形成到落地,企业的高管团队是关键。如何凝聚团队共识、激发团队能量,打造将帅一心、上下同欲、左右协同、敢打硬仗、勇挑重担的英勇之师,形成“力出一孔”、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使命必达的文化氛围,是每位高管都要研究学习的课题。
这也是我一直非常关心的课题。我看到许多中国企业一直在为此而尝试、创新和实践。《战略解码》这本书,恰好为我们展现了从战略形成到战略落地“成功时的样子”。
这是一本有关如何让战略得以高效产生并有效执行的书。作者吕守升先生谦逊好学,不但具有在著名咨询公司从业的经验,而且具有在外企、国企、民企担任高管的实操经验。这本书不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能引起我的许多联想与共鸣。
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的几点心得与感受。
一是要在战略制定时走群众路线,群策群力,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在领导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期间,我自己坚持并鼓励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和一线了解情况,在制定战略时避免一个人躲在“黑屋子”里做“哥德巴赫猜想”,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场次的战略研讨会,让每一位团队成员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自己独断专行。一把手要富有包容之心,不管是在联合重组、并购整合时,还是在制定战略方向、工作重点、考核指标时,都需要倾听客户的声音、员工的意见。在领导中国建材期间,我坚持“三宽三力”(对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有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倡导“创新、绩效、和谐、责任”的企业文化, 采用“对外对标、对内优化” 的制定目标方法,并且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以此提高战略的可靠度、准确度、共识度、协同度。在战略研讨会中,我着力凝聚团队共识,发挥集体的力量,让每位成员都理解并支持战略方向和行动路径。
二是要在战略选择上突出主业。战略关乎取舍。企业怎么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业务方向,是非常重要的—从跨国企业的经验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化,另一种是多元化。我比较信奉专业化,因为企业发展要以一定的业务方向和核心专长为基础。在业务方向的选择上,我主张企业按照业务归核化的原则,聚焦主业,做强主业,提高主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国企而言,国资委对突出主业有明确的要求,并且把主业划定得很清晰。对民企而言,要想提高竞争力,最好也要聚焦在主航道上,在某个领域做深、做透、做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家的精力、能力、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要老想着“赢者通吃”。
三是要在战略实现过程中持续攻坚、打好硬仗。一旦确定了战略目标,企业就需要把目标转化为一场场硬仗,全力以赴去打赢。回顾40年来管理企业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自己经历了多场硬仗(有企业层面的,也有个人层面的):组织北新建材融入市场化进程,以人为中心点燃员工心中的火;推动北新建材上市,创新发展思路;央企市营,成立中建材集团,拉开“水泥重组”大幕……不断前行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硬仗的过程。持续打好每一场硬仗,积小胜为大胜,在战斗中选拔和培养“将军”,就是让长期愿景与目标逐步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四是要注意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塑造中西合璧的管理思想。我在《东方思想也能做出世界级企业》中提及:“从管理的理性化、操作化和规范化等方面来看,西方管理思想似乎更胜一筹。但西方企业文化也有缺点,就是过于教条,缺少辩证思考。相比之下,东方管理思想更重视定性和哲学思考,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全局性的运筹帷幄,以及伦理道德价值……”在这方面,《战略解码》一书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对战略制定过程,强调要采用“和而不同”的讨论方式,形成“上下同欲”“力出一孔”的局面,通过共创共生增强团队成员的拥有感和参与感,营造共克时艰的凝聚力;对战略决策过程,强调要注重民主集中以及实现“同一个愿景、同一个声音”;对制定目标,强调要注重相互挑战、“立军令状”;对打硬仗,强调要注重“全军动员、立标杆、树典型”,以及开展“价值晾晒”;等等。总之,《战略解码》一书无不体现着东西方智慧的结合。
我特别青睐兼具动手能力和学习思考能力的人才,他们在工作中推崇匠心精神,在某个专业领域孜孜探索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我期待在中国企业中多一些这样的管理者:边工作,边学习,边创新,不断地把工作经验总结提炼成可以复制的“模式”,并基于此形成中国企业的管理方法论,形成可以为世界借鉴的中国案例。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家,助力企业高质量成长。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推荐序二
“战略解码”可以成为联结学术理论与企业实践的桥梁
管理领域的“知”代表抽象理论与研究,“行”代表具体实践与实务。此两者合一,指管理理论的构建与发展,既源于管理实践的丰厚经验,又能为未来新的管理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启发。此外,管理实践既能为管理理论的构建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种子与土壤,又能从管理理论中获得启示与借鉴。换言之,管理领域的“知行合一”,就是将实践上升至理论(以“顶天”为目的),再用理论落地指导实践(以“立地”为目的),以达到“有实践基础的管理研究”(以“立地”为手段)与“有理论基础的管理实践”(以“顶天”为手段)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统一。然而,管理领域“知行合一”的成功案例在学术界与企业界都相当稀少,原本看似统一的两面变成了对立的双方,这成了组织管理的最大悖论,也是最大痛点—为何管理领域“知行合一”的成功案例如此之少?
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日益割裂,首先反映的是两者内在的矛盾张力构成了一个核心悖论。但是,两者本身固有的差异性,不是导致两者脱节的最主要原因—将两者几乎完全对立并隔离的趋势与范式,是最近几十年管理学术研究评价制度体系日益固化和僵化,学者受其裹挟而逐渐异化的综合后果。管理领域的研究背离了管理学术研究的“初心”—学者应进行“参与性学术研究”。背离初心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主流管理学术界在事实上否定或忽视了管理学是一门介于纯理论与纯实践之间的“应用导向型”(Professional)学科这一内涵。因此,我们必须回归管理学术研究的初心与本源,将管理学术研究牢牢定位为应用性研究(Applied Research),使其区别于“纯学术导向型”(Purely Academic)学科的纯理论性研究(Basic Research)。
我非常喜欢《战略解码》一书,不仅因为它有许多有益的实践洞见,还因为它展现了融合学术理论与企业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这非常有趣地反映在战略决策与战略实施的内在关联方面,前者类似学术理论,后者类似企业实践。本书作者吕守升先生具有美国留学与中国实践的丰富经历,在西方“战略解码”(Strategy Decoding)基本概念基础之上,他通过不断摸索,开发设计出了一套流程化、工具化、体系化的战略解码方法, 不仅能帮助企业的高管团队快速达成战略共识,把战略想清楚、说明白,还能让中基层员工深刻理解、认同战略,更能把战略思路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与绩效管理紧密结合,战略解码方法易于实现上下同欲、左右协同、前后对照的局面,有助于企业把愿景转化为现实,进而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因此可以说,本书有助于弥补战略研究与战略实践长期脱节的鸿沟。
媒体评论
田溯宁
亚信公司联合创始人
宽带资本董事长
不能落地的都不是战略,大多是臆想。战略体现在鲜活的行动中,可以说是有目的地折腾。学习战略、应用战略需要思考与行动的结合。有人通过读书从现有文献(历史)中获得灵感与启发,而后付诸实践;有人则是先干起来,在行动中学习、感悟、总结和提升。死读书容易限制想象,蛮干容易走火入魔。为了能够有思考地行动并在行动中思考,不妨看一看那些既读过书、亲自做过管理又指导过别人做管理的职业人士写的书,这比只是为学习而读书或者只是闷头蛮干可能更靠谱些。不畏辛劳地啃读大部头论著是读书人的事儿,在现实中把事儿办成则是管理者的要务。
吕守升先生的《战略解码》是写给管理者的,有助于他们提升学养、见识,开拓格局,丰富实践、经验、洞察。《战略解码》值得一读,相信管理者会有共鸣,继而有所启发。
马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北大国际(BiMBA)学术委员会主任
在《战略解码》这本书中,既能看到西方战略管理的思想,又能看到孙子兵法以及中国当代军事思想的影子。毋庸置疑,吕守升先生设计和推广的这一套战略解码思想和方法,的确是由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的、基于中国企业实践应用总结形成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战略落地方法。法有定论,兵无常形,相信这本凝结他多年心血的著作,能给无数企业以启发。
宫玉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北大国际(BiMBA)商学院副院长兼EMBA中心学术主任
守升新著的最大贡献是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把战略思想动作化。他的“三场会议”的相关方法是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可学,可用,可完善,可迭代。
宁向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