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全集新版!数万企业家的共同选择!企业家的标志是什么?是创新。应该如何创新?有何原则?如何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赢得市场?学会运用创新的原则,使创新发展为可行的事业。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创新创业基础---------------------------
本书是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打造的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社会上的创业者以及有意于创业的人员参考使用。
全书基于数智时代背景,从创新创业基础理论、思维和能力三个层面展开,不仅涵盖了创业基础、创新基础、创业者、精益创业、创业机会、可行性分析、商业模式、创业团队、创业融资、企业创建与成长等核心内容,还融入了社会创业等新近内容。针对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计划编写、创业融资、新创企业管理等初创团队可能遇到的问题,本书提供了系统知识和相关解决方案。全书还涵盖了行业前沿和初创实践等大量案例,设计了行动学习、思维训练和延伸阅读等配套内容,可以帮助读者高效拓展创业知识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是企业家的标志,企业家社会是德鲁克留给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激烈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让人们对创新的重要性深信不疑,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如果你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你就能系统化地管理创新;如果你懂得运用创新的原则,你就能使创新发展为可行的事业。这就是德鲁克在本书中为我们揭示的重点。
作译者
---------------------------创新创业基础---------------------------
刘志阳 林嵩 路江涌 主编:作者简介
刘志阳,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和中国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秘书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创新创业分会副理事长、上海行为科学学会副会长等。曾入选闽江学者讲座教授计划。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创业、创新创业管理、风险投资和新兴产业,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创业画布》等相关教材,主持“创业管理”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林嵩,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现任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兼MBA教育中心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常务理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领域是创业管理与中小企业成长。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和《管理评论》等国内外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路江涌,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经济学与企业战略方向博士。研究方向包括创新创业和国际商务等,在中文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和亚洲案例研究中心共同出版案例10余篇;最新著作包括《共演战略画布》《图解创新管理经典》《图解企业成长经典》《共演战略》《电竞生态》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曾获“中国管理学青年奖”等。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最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践》《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被翻译成三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10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经典。
目录
---------------------------创新创业基础---------------------------
前言
第1章 认识创业1
引例 企鹅医生:数字时代的医疗创新1
1.1 数字时代的创新创业2
1.2 创业内涵8
1.3 创业要素10
1.4 创业过程16
1.5 创业类型18
本章要点19
行动学习20
思维训练20
问题回顾20
延伸阅读20
第2章 创新基础22
译者序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序言
引言企业家经济
第一部分 创新实践
第1章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
第2章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
第3章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
第4章创新机遇来源二:不协调的事件
第5章创新机遇来源三:程序需要
第6章创新机遇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
第7章创新机遇来源五:人口统计数据
第8章创新机遇来源六:认知的变化
第9章创新机遇来源七:新知识
第10章聪明的创意
第11章创新的原则
前言
---------------------------创新创业基础---------------------------
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大量涌现的数字技术创新及其带来的商业创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共享经济、电商直播、远程医疗等大量融合创新活动的兴起,也直接推动了全社会更具有包容性的发展。在数字时代下,创新创业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更成为社会转型的一种新常态。数字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其影响正逐步从经济层面向社会层面渗透,推动中国从创新创业型经济向创新创业型社会过渡。高等教育需要回应新时代的新变化。面对新一轮数字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数字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固本培新。首先,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联结商业、公益和社会的桥梁,成为人们赖以工作和学习的工具。高校应积极拥抱新技术,全方位建设各种数字化的创新创业课程,鼓励读者将数字技术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利用数字创新和信息平台创造新的创业机会。其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创业方法、创造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既要鼓励读者发现商业机会、实现创业梦想,也要引导读者用数字化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最后,创新创业教育还应当对接实践需求,注重产教结合,重构学习场景。高校与企业、社会的深度合作能够帮助读者创设新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了解社会、市场和企业的需求;社会、企业所反馈的信息能够促使读者加快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学习。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读者学习新的理论和前沿知识,也有利于读者凭借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把握推进商业发展与社会革新,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渐成为传统教育的有效补充。正是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意义,我们联合组织编写了本书,希望能为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本书基于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主要阐述了认识创业、创新基础、创业者、精益创业、创业机会、可行性分析、商业模式、创业团队、创业融资、企业创建与成长、社会创业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本书作为高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教材,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指导性。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创业能力为目标,针对创业时的商业模式选择、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融资等初创团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解决方法。第二,前沿性。本书注重追踪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和创业动态,同时也介绍了技术创新、数字创业、社会创业等新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创业的参考方法。第三,综合性。本书从理论、思维、能力三个层面展开,帮助提高创业者的核心能力。书中概括了前沿行业最新的实践案例,设计了行动学习、思维训练和延伸阅读等内容,试图为读者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我们认为,创新创业是离不开具体情境的,尤其是新的技术情境,这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创业者在面对创业决策选择时的自我认知,即如何看待创新创业现象是他们决策的前提。创新创业又是一个机会利用和开发的过程,涉及机会识别、可行性分析、商业模式、创业团队和创业融资等,这些也是一个优秀创业者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企业成立后就走上了成长阶段。在企业创建与成长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掌握精益方法和共演逻辑,社会创业作为新的蓝海战略,也应该加以掌握。全书的基本逻辑框架如下。具体来说,本书的编写分工如下,各章文责自负:第1章认识创业(上海财经大学刘志阳、邱振宇、陈咏昶)第2章创新基础(中央财经大学林嵩)第3章创业者(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刘彪文)第4章精益创业(浙江工商大学江辛)第5章创业机会(南京工业大学李宏贵)第6章可行性分析(东北财经大学杨兴凯)第7章商业模式(浙江财经大学尤利群)第8章创业团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邓汉慧)第9章创业融资(西南财经大学徐宏玲)第10章企业创建与成长(北京大学路江涌,南京财经大学杨林)第11章社会创业(天津财经大学张立艳)本书由刘志阳、林嵩、路江涌三位教授主编,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联盟许多领导和学者的帮助,并借鉴了大量国内外研究者的最新成果,借此机会专门致谢。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吴亚军、宁鑫编辑的组织协调工作,感谢邱振宇、陈咏昶等在校对、编排方面所做的工作。本书的编写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读者能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批评。刘志阳林嵩路江涌2020年11月1日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本书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一种实践、一门学科。它并没有涉及企业家的心理和个性特征,而是探讨了他们的行动和行为。书中列举了很多案例,主要是为了阐明某个观点、某项规则或某个警示,而非着重讲述他们成功的故事。所以,本书无论从写作意图还是写作手法上,与现今出版的许多有关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书籍和文章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与其他出版物一样坚信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事实上,本书认为在过去的10~15年,美国出现的真正的企业家经济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史上最具深远意义和最鼓舞人心的事件。尽管最近诸多讨论赋予企业家精神神秘的光环,认为那是天赋、才干、灵感或“灵光乍现”,但是本书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有组织——且需要加以组织,以及有目的的任务和系统化的工作。事实上,它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工作的一部分。
这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书,但它并不是告诉人们“如何做”的书,而是通过对政策与决策、机会与风险、结构与战略、人事任用与薪资奖励的叙述,来讨论“什么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what)、“何时(when)以及为什么(why)进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实践”等诸多问题。
本书分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
本书的第一部分论述了创新实践。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科。它首先向读者展示了企业家应该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随后,它又探讨了将创意发展为可行的事业或服务所需注意的原则和禁忌。
本书的第二部分为企业家精神的实践,重点讨论的对象是机构——创新的载体。它从现存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新企业三个方面来讨论企业家管理。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一个机构(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共服务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应该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会有哪些障碍、陷阱以及常见的错误?这一部分的最后会就企业家个人的角色和决策进行探讨。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企业家战略,讨论了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毕竟,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
这三部分与本书的引言与结论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引言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与经济相联系,结论部分则将它们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企业家精神既非科学又非艺术,而是一种实践。当然,它有它的知识基础,本书将以系统的方式将这一基础呈现给读者。但是,正如其他所有实践领域(例如医学、工程学)的知识一样,企业家精神的知识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事实上,实践知识的内容组成主要是由目的来界定的,也就是由实践本身来界定的。所以,本书必须有多年的经验作为后盾。
序言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本书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一种实践、一门学科。它并没有涉及企业家的心理和个性特征,而是探讨了他们的行动和行为。
书中列举了很多案例,主要是为了阐明某个观点、某项规则或某个警示,而非着重讲述他们成功的故事。所以,本书无论从写作意图还是写作手法上,与现今出版的许多有关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书籍和文章都有所不同。
但是,它与其他出版物一样坚信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事实上,本书认为在过去的10~15年,美国出现的真正的企业家经济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史上最具深远意义和最鼓舞人心的事件。尽管最近诸多讨论赋予企业家精神神秘的光环,认为那是天赋、才干、灵感或"灵光乍现",但是本书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有组织--且需要加以组织,以及有目的的任务和系统化的工作。
事实上,它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工作的一部分。
这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书,但它并不是告诉人们"如何做"的书,而是通过对政策与决策、机会与风险、结构与战略、人事任用与薪资奖励的叙述,来讨论"什么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what)、"何时(when)以及为什么(why)进行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实践"等诸多问题。
本书分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
本书的第一部分论述了创新实践。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科。它首先向读者展示了企业家应该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随后,它又探讨了将创意发展为可行的事业或服务所需注意的原则和禁忌。
本书的第二部分为企业家精神的实践,重点讨论的对象是机构--创新的载体。它从现存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以及新企业三个方面来讨论企业家管理。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一个机构(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共服务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应该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会有哪些障碍、陷阱以及常见的错误?这一部分的最后会就企业家个人的角色和决策进行探讨。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企业家战略,讨论了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毕竟,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
这三部分与本书的引言与结论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引言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与经济相联系,结论部分则将它们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企业家精神既非科学又非艺术,而是一种实践。当然,它有它的知识基础,本书将以系统的方式将这一基础呈现给读者。
但是,正如其他所有实践领域(例如医学、工程学)的知识一样,企业家精神的知识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事实上,实践知识的内容组成主要是由目的来界定的,也就是由实践本身来界定的。所以,本书必须有多年的经验作为后盾。
我对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始于30年前,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那时,有两年时间,我在纽约大学研究生商学院主持一个研究小组,每周集会一次,就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进行长时间的研讨。
这个小组的成员包括一些刚刚开始创业的企业家,其中不乏成功人士,另外还包括现有机构(大部分规模较大)的中层管理人士。这些机构各不相同,其中包括两所大医院、IBM公司、通用电气公司、一两家大银行、一家证券经纪公司、几家杂志和书籍出版公司、几家制药公司、一家全球性慈善组织、纽约天主教大主教管辖区以及长老会等。
媒体评论
---------------------------创新创业基础---------------------------
本书是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打造的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社会上的创业者和有意于创业的人员参考使用。
全书基于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从创新创业基础理论、思维和能力三个层面展开,不仅涵盖了创业基础、创新基础、创业者、精益创业、创业机会、可行性分析、商业模式、创业团队、创业融资、企业创建与成长等核心内容,还融入了社会创业等新内容。针对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计划编写、创业融资、新创企业管理等初创团队可能遇到的问题,本书提供了系统知识和相关解决方案。全书还涵盖了行业前沿和初创实践等大量案例,设计了行动学习、思维训练和延伸阅读等栏目,可以帮助读者拓展创业知识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探讨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实践的经典著作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企业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平常、稳定和持续的活动。正如管理已经成为当代所有机构的特定器官,成为我们这个组织社会的整合器官一样,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
这要求所有机构的管理者把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和自己工作中的一种正常、不间断的日常行为和实践。本书的目的,就是提供完成这项工作所需的概念和工具。
——彼得·德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