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估值第2版
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源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内部培训讲义
估值方法经过市场检验
并获得超额投资收益
完整的报表分析和估值框架
全部是A股案例,大量估值模型,可直接应用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原院长夏大慰
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孙峥
推荐阅读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作者郭永清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学教授。本书是郭永清教授多年来讲授财报分析以及自己进行股票投资实践的总结。第2版按照新发布的财务报表格式,对报表项目进行了对应讲解和分析,并补充了近几年投资中经历的一些案例,以及分析股票价值时一些特殊情形的考虑。
本书介绍了完整的报表分析和估值框架,提供了大量估值模型;书中全部是A股案例,更易懂实用,也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逻辑
;特别地,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投资和教学经验,讲解了传统财务报表的重构,以及重构后对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解和在估值里的应用。
本书的财报分析内容曾在(现在仍然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多个高级经理培训班级作为讲义使用,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和好评;股票估值内容则在作者的投资实践中加以应用,帮助他长期获得了高于市场的超额收益。
作译者
目录
第1版推荐序一 以价值为核心的财务报表分析
第1版推荐序二 用管理思维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股票估值
第1版前言 财报分析: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第1章 财报基础 1
1.1 审计报告 1
1.2 财务报表 11
1.3 资产负债表 12
1.4 利润表 16
1.5 现金流量表 19
1.6 股东权益变动表 21
1.7 报表附注 22
1.8 最新财务报表的变化和后续分析中的对应关系 23
1.8.1 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23
1.8.2 利润表的变化 28
第2章 财报原理及财报质量 32
2.1 财报数字的来龙去脉 32
2.2 分析判断财报质量的六个步骤 38
2.3 防范财务报告舞弊最简单的方法 44
2.4 会计的本质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实质 47
前言
写在前面的话
多数商学院讲授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聚焦在各类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上,与企业的经济活动结合度不够,总是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或者说不够解渴。我在给学生上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时,阅读了几十本教材,希冀能够找到一本令人满意的教材给学生作为参考书,但是有点失望。国内的教材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指标计算和讲解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财务报表分析。最好的教材是美国哈佛大学克雷沙·G.帕利普和保罗·M.希利教授的《经营分析与估值》,但美国的财务报表与我国的财务报表存在很大差异,无法直接在我国应用。因此,我一直思考如何在我国进行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于是就有了这本《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估值》。
“财务报表分析与股票估值”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不是理论有多完善,而是要看实践结果是否有效—按照财务报表分析得出的管理建议能否给企业创造价值,按照财务报表分析得出的股票估值结论进行股票投资是否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按照财务报表分析和股票估值得出的结论能否帮助我们赚钱!
我从1996年开始进入股市,那时候我还在读硕士研究生,有时候赚钱有时候亏钱,直到博士毕业后当了几年老师,一直是这个状态。在当老师期间,我也给学生上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可是,如果自己都亏钱的话,也就是说,自己都认为自己讲授的内容没有用,那这个课怎么给学生上?总不能自欺欺人啊。我就一直慢慢琢磨财务报表分析到底应该怎么做,其间看了更多的财务报表分析和估值教材,也听了很多会计大家和财务大家的课程,吸收各家之长,希望能悟出一点门道,后来就有了我的微信公众号名称“渐悟”。在读中悟,在悟中行。阅读了这方面的图书上百本,有些书句句都是真理,可是没法操作。让我收获最大的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的《证券分析》、克雷沙·G.帕利普和保罗·M.希利的《经营分析与估值》、布莱·甘吉林和约翰·比拉尔代洛的《公司信用分析基础》、帕特·多尔西的《股市真规则》、彼得·林奇和约翰·罗瑟查尔德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等,这些书都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尤其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帕特·多尔西和彼得·林奇的书,那真是实践出真知。
通常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就报表论报表,而财务报表分析方面知行合一的好书,应该跳出报表看报表—财务报表分析的实质是分析财务报表生成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透过数字看过程。财务报表的生成过程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因此,我搭建了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框架:公司战略—投资活动现金流(满足投资的筹资活动现金流)—资产经营(资本管理)—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企业创造价值的财务语言就是:投入现金,收回更多的现金;价值体现为现金的现值。
从估值的角度,仅仅分析历史财务报表数据是不够的。估值,就是估计价值。为什么需要估计?因为解决未来的价值问题、分析未来的不确定性需要估计。估值的核心是“历史数据的分析+未来前景的判断”。历史数据分析主要是看已有的历史趋势,未来前景判断主要是找出影响未来的关键因素。
历史趋势分析和未来前景判断,构成了价值投资的基础。相对来说,历史趋势分析比较容易,而未来前景判断比较困难。在过去的几年,我一直在渐渐地悟,努力提高自己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我也衷心希望阅读本书能够给您带来收获和进步,有助于您知行合一,而没有浪费您宝贵的时间。
第2版说明
第1版出版以后,本书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肯定。但是,在第1版的写作过程中,由于表格过多,部分数字出现了串行、错行,导致读者阅读时存在部分数据前后无法对应的问题,给读者带来了不便,我表示深深的歉意。本书中分析所用数据均来自各公司年报及Wind资讯。
有很多读者也在后台留言,对一些阅读中难以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由于我工作比较忙,未能一一回复和解答,在此表示抱歉。回复、解答有关问题,也是我此次修订的原因之一。
此外,本书第1版出版后,我国财政部对财务报表格式进行了多次修订,增删了部分报表项目,有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照现行财务报表格式时,无法将以前报表项目与现行报表项目一一对应起来。因此,我按照最新的报表格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第2版与第1版比较,主要的变化如下:
1.按照最新的财务报表格式,对报表项目进行了对应讲解和分析。比如,资产负债表中新增的“合同资产” “合同负债”等应该归入哪一类资产及其理由;利润表中的“其他收益”应该归入哪一类利润及其理由;等等。
2.对部分表格的数据进行了调整,使前后表格之间的数据对应更加准确。此次修订,我自己对每一张表格的每一个数字都进行了核算验证。
3.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说明,比如“长期资产净值” “保全性资本支出” “扩张性资本支出”等。
4.补充了最近几年的一些案例和分析时一些特殊情形的考虑。比如,科技型公司估值时自由现金流应该做哪些特殊调整,房地产公司的简易估值方法、银行股估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等。
5.对部分名词术语和指标进行了修订,以提高分析的逻辑性。比如,第1版在资产中用了常见于教材的“营运资本”一词,在资产中出现资本,很容易与“债务资本” “股权资本”混淆,现在修订为“周转性经营投入”一词,更加清晰明了。
6.对部分文字进行了修订,以改善阅读体验。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石美华编辑,在她的帮助和支持下第2版顺利与读者见面。
媒体评论
本书有理论、有实践、有案例,思路清晰,框架独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结论合理。
—— 夏大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原院长
本书从公司管理思维出发,建立了现金流循环模式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全书的最大特点在于:用管理思维进行财务报表分析,而不是局限于惯常的财务思维;不仅介绍了作者潜心研究的估值模型,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财务报表分析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实践应用。
本书在介绍了常见的估值模型后,结合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多个案例,展开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的应用讲解。从书中已有的实践案例来看,该模型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 孙铮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