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华为质量与流程IT、华为云、华为大学联合出品
总结华为公司数据治理、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经验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从技术、流程、管理等多个维度系统讲解华为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的著作。华为是一家超大型企业,华为的数据底座和数据治理方法支撑着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多业态、差异化的运营。书中凝聚了大量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有价值的经验、方法论、规范、模型、解决方案和案例,不仅能让读者即学即用,还能让读者了解华为数字化建设的历程。
全书共10章,内容从逻辑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章)
第1章以非数字原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面临的挑战开篇,介绍了华为在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目标、愿景、蓝图和框架;第2章从企业政策和架构协同的角度,介绍了企业级的数据综合治理体系,理顺了数据与变革、运营、IT之间的协同关系,明确了数据管理的责任主体在业务;第3章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数据的管理方式和要点。
第二部分(第4~6章)
详细讲解了数据治理工作中的三项重点任务:信息架构、数据底座、数据服务。第4章介绍了信息架构的四个组件,给出了建设原则和核心要素,并引出了业务对象、过程、规则三项数字化的建设方向;第5章提出了数据底座建设的整体框架,介绍了数据湖和数据主题连接两个层次的建设实践;第6章以自助、高效、复用为数据服务的目的,提出了对数据进行搜索、加工和分析的消费过程管理方案。
第三部分(第7~9章)
系统总结了数据治理的三项关键能力:数据的全量感知、综合质量提升、可控共享。第7章以数字孪生的全量、无接触感知为目标,介绍了数据的硬感知和软感知两类能力;第8章基于PDCA框架,介绍了对企业业务数据异常的全面监控;第9章介绍了如何构建以元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框架,如何建立动静结合的数据保护与授权管理方案。
第四部分(第10章)
基于对“机器认知世界”的理解,我们提出了对数据治理未来的思考,畅想了AI治理、数据主权和数据生态建设。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作译者
华为公司数据管理部
华为公司数据管理部作为集团层面的数据管理组织,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公司数据工作的战略规划、路标举措以及实施落地;
数据从产生到消费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治理框架、流程规范、方法和IT工具的制定与推行;
公司级信息架构的设计和数据资产的治理维护;
主持集团层面数据相关项目,推动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
设计公司数据质量度量模型、执行数据质量监控及重大数据问题披露;
组织跨业务领域、跨BG信息架构集成和数据问题的解决;
负责公司数据管理能力提升,推动企业数据文化建立和传播。
目录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1章 数据驱动的企业数字化转型
1.1 非数字原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挑战2
1.1.1 业态特征:产业链条长、多业态并存3
1.1.2 运营环境:数据交互和共享风险高4
1.1.3 IT建设过程:数据复杂、历史包袱重4
1.1.4 数据质量:数据可信和一致化的要求程度高5
1.2 华为数字化转型与数据治理6
1.2.1 华为数字化转型整体目标6
1.2.2 华为数字化转型蓝图及对数据治理的要求7
1.3 华为数据治理实践9
1.3.1 华为数据治理历程10
1.3.2 华为数据工作的愿景与目标12
1.3.3 华为数据工作建设的整体思路和框架12
1.4 本章小结15
第2章 建立企业级数据综合治理体系
2.1 建立公司级的数据治理政策18
前言
华为公司作为典型的非数字原生企业,发展初期基本是以物理世界为中心构建的,缺乏以软件和数字平台为核心的数字世界架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华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几十年不断发展的历程中,伴随着一次次重大业务变革、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本书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对华为公司数据治理体系和数据底座建设方法与实践的介绍,讲述了数据工作如何支撑业务变革,如何驱动数字化转型,总结了华为数据工作的发展历程、经验和对未来的思考。书中所述的方法、规范、解决方案都经过华为内部的充分实践,相信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设计者、实施者和参与数据治理的同行,会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共10章,内容从逻辑上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3章。第1章以非数字原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面临的挑战为引导,阐述了数据驱动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理念,介绍了华为公司的数据治理框架;第2章从企业政策和架构协同的角度,介绍了企业级的数据综合治理体系,理顺了数据与变革、运营、IT之间的协同关系,明确了数据管理的责任主体在业务;第3章以数据特性的差异为维度,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数据的不同管理方式,明确了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外部数据、元数据的核心管理要点。
第二部分为第4~6章,介绍了数据治理工作中的三项重点建设任务:信息架构、数据底座、数据服务。第4章介绍了信息架构的四个组件,给出了建设原则和核心要素,并引出了业务对象、过程、规则三项数字化的建设方向;第5章提出了数据底座建设的整体框架,分别介绍了数据湖和数据主题联接两个层次的建设实践;第6章以自助、高效、复用为数据服务的目的,提出了对数据进行搜索、加工和分析的消费过程管理方案。
第三部分为第7~9章,介绍了数据治理的三项关键能力:数据的全量感知、综合质量提升、可控共享。第7章以数字孪生的全量、无接触感知为目标,介绍了数据的硬感知和软感知两类能力;第8章基于PDCA框架,介绍了对企业业务数据异常的全面监控,从而助力数据质量综合水平的提升;第9章介绍如何构建以元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框架,如何建立动静结合的数据保护与授权管理方案。
第四部分为第10章。基于对“机器认知世界”的理解,我们提出了对数据治理未来的思考,畅想了AI治理、数据主权和数据生态建设。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读者对象
企业管理者:CEO,CIO,CDO,数字化转型项目的领导者、设计者和实施者。
数据从业人员:数据架构师、数据工程师、数据质量工程师、数据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
IT从业人员:应用架构师、数据库专家、业务架构师。
致谢
本书主要作者有马运(Yun Ma)、杜浩、王强、陈实和周剑锋。参与写作的还有公司数据管理部的专家韦冬、廖华赟、赵子文、傅琨等。各位作者在数据领域耕耘和坚持多年。
本书的写作目的来自内外两方面:首先,公司内部希望我们对数据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积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其次,华为云和华为中国地区部也希望我们能够写本书,以便和客户分享华为数据治理的实践,输出数据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和方法。在此感谢陶景文、熊康、邓涛、洪方明、韩晓、苏立清等领导的建议、支持和指导。
本书的内容来自华为数据体系多年的工作实践,特别是最近几年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公司数据治理的实践经验是在公司变革体系、质量运营体系、流程体系、IT和数据体系等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感谢郝健康、张印臣两位领导对数据体系建设的贡献!感谢数据体系的全体同人!感谢所有支持数据工作的同事!
感谢华为云殷宏、祝向党,华为大学陈小宇、蒋文俏以及胡小敏等人从读者视角对本书进行审视,并在编写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数字化转型波澜壮阔,华为数据治理也历经十多年沉淀,成果丰富,本书呈现出来的内容实属挂一漏万,加上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或者不准确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华为公司数据管理部
媒体评论
——王继业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主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任务。数据整合共享同样也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数据管理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既需要实践探索,也需要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本书是华为多年数据工作的结晶,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政府数据工作的同人,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徐春学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副主任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管理是最重要、最基础也是最困难的工作。数据管理涉及组织战略、治理、文化、业务和专业人才各个方面,无法以直接外购的方式获得,要求企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其中涉及数据治理、数据分类、体系框架、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及服务等多个环节。我在华为调研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其数据管理部门的专业化领导和团队、坚实的组织推进能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因此,他们的这本书对企业极具参考价值,强力推荐。
——董小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
《变数:中国数字企业模型与实践》作者/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席
当前中国走在前列的企业基本都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是数据。一个企业能够掌握的内外部数据量的多少、数据的质量、数据的有效拉通、数据的价值挖掘、数据驱动战略与运营等都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环节。此书全面阐述了数字化转型时期企业数据治理的全对象、全流程、全要素,包含了华为公司的很多实践,对数据治理从业者来说非常值得一读,强烈推荐给大家。
——辛海明北汽福田集团IT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