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与自然和谐:低碳社会的环境观---------------------------
工业化的结果是对环境的大量消耗,而环境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一旦遭到不可逆的破坏,受到直接影响的便是人类自己。
未来等待我们的是怎样的世界?为了探明这个问题,为人们敲响应对危机的警钟,稻盛和夫与日本顶尖学者共商对策与方案,以采取措施渡过这些看似不可避免的危机。
当下来势汹汹的各种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为人类文明敲响了警钟,稻盛和夫早就预见到了这一切。稻盛和夫与日本顶尖学者共商人类如何与自然长期共生、共存的对策与方案。
---------------------------与万物共生:低碳社会的发展观---------------------------
稻盛和夫与日本学者关于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
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言建议
内容简介
---------------------------与自然和谐:低碳社会的环境观---------------------------
现代文明何时将以何种形式崩塌?未来,等待我们的将是怎样的世界?为了探明这些问题,为人类敲响应对这些危机的警钟,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很有必要提出对策与见解,以采取措施渡过这些看似不可避免的危机。
过去的文明在地球环境的变化中经历了怎样的兴亡呢?在此,本书将首先通过文明兴亡与气候变化及森林破坏等环境史的关系,对文明兴亡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
除此之外,环境变化会对人类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它与政治、经济活动的变化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对于上述问题,本书也进行了探讨。
为了避免人类文明崩塌的危机,我们又将如何创造文明,创造出怎样的文明呢?本书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与方案。
"我们犹如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一旦这只船鸣笛,就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小船鸣笛响应,期待这些小船能够卷起强有力的洪流。"--稻盛和夫
---------------------------与万物共生:低碳社会的发展观---------------------------
本书是稻盛和夫先生与日本顶级学者卡尔?贝克尔、中西重忠等学者从生物学,经济学以及人生哲学等多角度关于21世纪新经济社会伦理的探讨和思考。所谓伦理,就是事物发展的优先顺序。如果我们不处理好,我们和环境、地球就会处于紧张和失序的状态。
作译者
---------------------------与自然和谐:低碳社会的环境观---------------------------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日本京瓷株式会社)。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这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500强。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这个利润率也是当年全世界航空企业中的最高利润率。现任京瓷和日航名誉会长,KDDI最高顾问。1983年创办盛和塾,向企业家塾生义务传授经营哲学。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过9000人。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并创设"京都奖",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
目录
---------------------------与自然和谐:低碳社会的环境观---------------------------
前言
第1章 地球系统中接近极限的"人类圈" / 001
宇宙视角下的"人类圈" / 001
基于地球科学的人类观思考"何为人类" / 005
加速扩大的人类圈问题 / 008
人类圈内部系统开始瓦解 / 010
讨论|围绕第1章 / 014
◎只有宗教能拯救文明与环境的危机吗 / 014
◎如何确立地球伦理-与地球系统和谐共存的人类观 / 021
◎农耕畜牧文明是一种致死性的系统 / 026
◎人类为何而存续 / 029
◎"小船的警笛"与"我关联,故我在" / 032
第2章 预示地球文明未来的非洲的惨状 / 037
环境与文明的关系 / 037
前言
---------------------------与自然和谐:低碳社会的环境观---------------------------
回顾漫长的人类文明史,没有永不消逝的文明。
特别是一味掠夺自然的文明,其历程更为短暂。掠夺规模越大,文明发展越繁荣,但同时也崩塌得越彻底。现代文明对自然大规模的掠夺与破坏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因此人们对于现代文明即将迎来终结的猜测也是合乎情理的。
现代文明何时将以何种形式崩塌?未来,等待我们的将是怎样的世界?为了探明这些问题,为人类敲响应对这些危机的警钟,我认为很有必要提出对策与见解,以采取措施渡过这些看似不可避免的危机。
那么,过去的文明在地球环境的变化中经历了怎样的兴亡呢?在此,本书将首先通过文明兴亡与气候变化及森林破坏等环境史的关系,对文明兴亡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
除此之外,环境变化会对人类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它与政治、经济活动的变化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对于上述问题,本书也进行了探讨。
根据迄今为止的研究结果,很显然过去文明的兴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一味地掠夺自然资源,实现短暂的繁荣,而后又骤然崩塌的文明;另一类是虽然朴实无华,却与自然和谐共生、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21世纪,人类如何在有限的地球资源中维持繁荣发展?这一问题备受关注。为了渡过21世纪地球环境与文明的危机,人类有必要重新发掘与自然和谐共生、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的价值。
除此之外,在文明与环境的关系中探明与自然和谐共生、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的价值,并将其智慧之处运用到未来文明的构筑中,也是本书将要考虑的问题。
那么,如何将与自然和谐共生、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的价值,通过一定的方式运用到未来文明的构筑中呢?现代的物质能源型文明,是通过过度掠夺地球环境构筑起来的,我们可以通过预测这类文明何时将以何种形式崩塌的方式,为人类敲响警钟。为了避免人类文明崩塌的危机,我们又将如何创造文明,创造出怎样的文明呢?本书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与方案。
我们犹如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一旦这只船鸣笛,就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小船鸣笛响应,期待这些小船能够卷起强有力的洪流。
稻盛财团理事长稻盛和夫
媒体评论
---------------------------与自然和谐:低碳社会的环境观---------------------------
稻盛和夫日本京瓷名誉会长、KDDI最高顾问、日航名誉顾问
过去文明的兴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一味地掠夺自然资源实现短暂的繁荣,而后又骤然崩塌的文明;另一类虽然朴实无华,却是与自然和谐共生,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21世纪,人类如何在有限的地球资源中维持繁荣发展这一问题备受关注。为了渡过21世纪地球环境与文明的危机,人类很有必要重新发掘与自然和谐共生、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的价值。
现代的物质能源型文明,是通过过度掠夺地球环境构筑起来的,我们可以通过预测这类文明何时以何种形式崩塌,为人类敲响警钟。为了避免文明崩塌的危机,我们将如何创造文明、创造怎样的文明?本书的目的就是对上述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与方案。
安田喜宪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名誉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以满足金钱欲望为核心的文明原理,破坏了生命的连续性,剥夺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拉大了弱者与强者之间的距离,丧失了对自然遭受破坏的悲悯之心,甚至失去了伦理,开始压榨人类同胞。
21世纪的危机将是迄今为止人类从未遭遇过的最重大的危机。“文明最终会因为促使它走向繁荣的文明原理而走向灭亡”,现在看来,不只会带来文明的崩塌,也可能带来人类的灭亡。
在这个危机时代,人类能否和以前一样,通过创造全新的文明原理,克服这个危机,从而开创全新的文明时代?
---------------------------与万物共生:低碳社会的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