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结合阿里巴巴B2B电商业务场景,深度解析算法对用户、商品、商家的精准刻画,
围绕搜索、推荐、营销、直播、端智能等场景建模,还原商业视角的技术思考和落地。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是阿里巴巴CBU技术部(1688.com)深耕B2B电商15年的经验总结。阿里巴巴B2B在战略形态上经历了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和营销平台的升级迭代,本书聚焦营销平台商业形态背后的算法和技术能力,试图从技术和商业互为驱动的视角阐述技术如何赋能业务,并结合阿里巴巴集团在基础设域和算法创新上的沉淀,打造出智能B2B商业操作系统。
具体内容方面,结合阿里巴巴B2B电商业务场景,深度解析算法对用户、商品、商家的精准刻画,围绕搜索、推荐、营销、直播、端智能等场景建模,还原商业视角的技术思考和落地方法。
第1章从技术的角度介绍了阿里提出的“人、货、厂、商”四位一体的电商核心要素,揭秘了阿里是如何同时做到在消费端和供给端提高效率的。
主要介绍电商四位一体的人、货、场、商核心要素;
第2章重点讲解了算法落地依赖的工程系统,包括搜索引擎、推荐引擎和实时数据工程;
第3章聚焦搜索算法,核心是基于Query理解的导航和搜索排序算法;
第4章重点剖析推荐算法,从召回和排序两个环节展开;
第5章介绍任何商业平台都离不开的营销算法,以及红包和优惠券等营销工具的使用;
第6章讲解了当下在各电商平台盛行的新兴电商内容呈现形式背后的算法,包括直播推荐算法、短视频推荐算法、榜单算法、首图个性推荐算法、端智能等;
第7章以知识图谱开篇,重点讲解了阿里巴巴B2B在电商结构化信息挖掘和场景应用等方面的经验;
第8章从流量效率最大化的角度阐述了全域中控技术框架和核心算法。
作译者
全球率先超过1亿用户的B类电商平台,自2003年诞生之初,就承载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重要使命。在阿里巴巴“五新战略”下,作为阿里集团新制造和新零售的重要技术生力军,CBU技术团队15年来一直以技术之力赋能千万中小企业,沉淀了一系列极具B类特色的交易、支付、营销、采购、分销技术产品,促进B类全链路商业效率优化。
在商业全球化的大形势下,CBU技术以大数据为原力、以算法为引擎,在企业采购与服务、企业分销通路建设、柔性供应链建设、数字营销、心智导购等领域不断进行横向联动、纵深探索,结合云计算、IOT智能技术、图形算法、深度网络、在线学习、运筹优化等尖端技术,助推中小企业向数字经济转型。
任卫军
阿里巴巴研究员,2006年4月入职淘宝技术部,分别在淘宝和中台技术部门负责交易和营销的研发工作,其间参与8次双十一大促,对整个2C电商技术体系有深度洞察。2017年作为事业部CTO,负责阿里CBU&C2M技术部,聚焦B类业务技术体系建设。
霍承富
阿里巴巴资深算法专家;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阿里巴巴,从事搜索、推荐、广告、营销、用户增长等相关的算法工作,目前担任阿里集团新零售技术事业群CBU技术部算法团队Leader;发表学术论文近十篇,提交发明专利十余篇。
翁晨玮
阿里巴巴算法专家;201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学位;一直在百度、腾讯等公司从事搜索推荐算法相关工作,于2017年加入阿里巴巴,目前担任阿里集团新零售技术事业群CBU技术部搜索和用户增长算法团队Leader。
卢小康
阿里巴巴技术专家,2010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加入阿里巴巴,一直从事搜索引擎工程和算法工程相关工作,目前担任阿里集团新零售技术事业群CBU技术部算法工程策略团队Leader。
董宇
阿里巴巴高级算法专家,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2014年入职阿里巴巴。
赵玉姣
阿里巴巴算法专家,201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加入阿里巴巴,从事搜索、用户增长等相关的算法工作。
贺星星
阿里巴巴高级算法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中兴通讯、三星电子、亚信数据分别从事3G/4G通信、智能终端、智能图像算法相关工作,2018年加入阿里巴巴,从事搜索、用户增长等相关的算法工作。
陈曦
阿里巴巴高级算法工程师,201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学位,2018年加入阿里巴巴,从事C2M产地供应链相关算法工作。
目录
前 言
第1章 电商四位一体 1
1.1 人—买家 1
1.1.1 开源引流2
1.1.2 客群画像17
1.2 货—货源 22
1.2.1 价格力22
1.2.2 趋势力28
1.3 场—内容 36
1.3.1 智能文案37
1.3.2 文案标签化46
1.3.3 模型工程优化49
1.3.4 展望规划49
1.4 商—企划 50
1.4.1 品类规划定义51
1.4.2 波士顿矩阵53
1.4.3 CBU品类规划53
1.4.4 技术架构59
1.4.5 展望规划61
前言
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各种互联网核心技术突飞猛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创新层出不穷,伴随技术变革而产生的创新商业模式已经完全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交、消费等生活方式,在技术的驱动下,商业在不断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化始于1994年,20世纪90年代最后5年创建的互联网公司奠定了后续20年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格局,其中不乏成长为商业巨头的公司,如阿里巴巴和腾讯。互联网商业化在中国演进的近30年历史中,经历了3次大的浪潮。
第一次浪潮:PC互联网(1995—2000)
20世纪90年代最后的5年,以网易、搜狐、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纷纷成立,并在后续5年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阿里巴巴(电商)、腾讯(社交)、百度(搜索)、携程(出行)也先后于这段时期创立。延续第一次浪潮的余波,2005年,Web 2.0开始在中国绽放,天涯社区、人人网、QQ空间等与传统门户网站不同的新的内容生产和消费形式陆续出现,网民从信息接收者和消费者变为内容生产者,为后续自媒体和移动化社交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伏笔。
第二次浪潮:移动互联网(2009—2015)
随着4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2012年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2亿,超过PC网民数量。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激发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成就了手机淘宝、微信等超级App。延续移动互联网浪潮,移动出行、共享单车、团购、外卖又引爆了一波创业浪潮,滴滴与快的、摩拜与ofo、美团与大众点评,商战交锋,跌宕起伏。
第三次浪潮:产业互联网(2015年至今)
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产业互联网已逐渐成为行业聚焦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工业制作结合,促进了现代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消费互联网以在线个性化的方式将商品推送给消费者;产业互联网则从更上游切入,聚焦基于下游需求洞察的柔性生产制造供应链升级。其中,典型的案例是电商界的“黑马”拼多多。拼多多聚焦下沉市场,撼动了整个电商格局。拼多多当下正致力于C2M转型和品牌升级,推出了“新品牌”计划。当然,阿里巴巴和京东作为电商行业的领跑者也不会静观其变,分别推出了“厂销通”和“厂直优品”计划。优质供给产业链的竞争又必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互联网江湖的故事,远不止这些。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一方面会借助沉淀的平台能力和规模效应在已知领域碾压竞争对手,一方面也会时刻对未知的领域保持警惕,避免踏空。继往开来,5G、IoT、AI和区块链等新技术逐渐进入商业场景,这必将成就一批新的创业公司。让我们拭目以待!
电商生态
互联网中最丰富的资源是流量,而流量变现最直接的方式是电商,所以放眼当前各个主流App,诸如今日头条、快手、微信等,都在尝试直播带货和社交分销的运营模式。当然,以电商为核心商业模式的平台App,也都在以各种形式构建自己独特的营销玩法和商业壁垒。正如本书书名所表明的,本书内容强调阿里巴巴B2B商业模式背后的算法技术支撑力和驱动力。在正文开始之前,我们先简要介绍主流的电商业态以及相应的核心算法和技术能力,以便读者迅速了解全貌。
平台模式是当下主流电商形态,即便是以社交电商自居的拼多多也绕不开平台模式,笔者认为其背后的关键是基于平台中心化流量的强抓手和强管控特性,设计商业化变现机制,从而实现商业营收、资本回报。整体而言,打造有竞争力的平台,核心切入点是实现供需两端的匹配。在供给端,寻找优质供给商家和工厂,通过算法技术提供商品数字化、线上化的工具,并且通过平台流量分发机制给予增量买家扶持。在需求端,洞察消费者需求,通过算法技术提供搜索和推荐触达方式,提供更精准、优质的服务。对于匹配机制,结合商家能力、商品特性、买家身份和行为偏好,构建以点击率和转化率为变量因子的匹配模型。当然,深耕平台价值,还需要关注外围电商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商家和商品的质量认证体系、交易担保体系、供应链履约体系等。以阿里巴巴为例,集团内部有“平台质量”一级部门来把控整体质量风险。2004年,支付宝的出现,简化了交易流程;2014年,菜鸟物流的出现,标志着完备的智能物流体系已构建好。
电商业态主要分为B2B(Business to Business)、B2C(Business to Customer)和C2C(Customer to Customer)3种模式。
B2B平台的参与方通常都是商家,平台的核心价值是工具化赋能供需两端,其商业化变现方法是收取会员费和增值服务费。典型代表公司是阿里巴巴CBU事业部、慧聪网、敦煌网。
B2C平台将商家生产的具有品牌价值的商品传递给消费者,平台的核心价值体现为降本提效,其商业变现方法是佣金提成。典型代表公司是京东和天猫,这两家公司在整个B2C市场中的份额超过80%。
C2C平台的绝对领导者是淘宝,2019年“双十一”大促期间,整个淘宝系电商平台的GMV(成交总额)达到了2684亿元。除了在算法技术层面对搜索和推荐功能持续深度优化外,淘宝也在强化内容带货的价值,主流玩法包括淘宝直播和哇哦视频。
除了上述3种典型模式,同时串联起B2B、B2C、C2C模式的C2M模式也逐渐成为当下各主流电商平台的争夺点,平台基于大数据智能洞察和挖掘市场机会,并通过集单议价牵引供给,为买家提供极具性价比的供给,为工厂卖家提供货品销售的更多机会,同时也为中小工厂开店、选品、营销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毫不夸张地说,阿里巴巴的发家史就是中国电商的演进史,阿里人始终直面“战争”,通过商战赢得胜利,同时也助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阿里CBU和淘宝分别成为当下B2B和C2C市场的第一梯队领跑者,它们近20年的核心技术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并且两者在2019年形成合力,互通供需两个主赛道。
阿里电商核心技术发展历程
本书内容
媒体评论
李强(花名“在宽”,P10)阿里集团CTO线 新零售技术事业群 AE技术部CTO
近年来,电商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继续高歌猛进,开疆扩土,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到竞争角逐的行列。阿里巴巴CBU技术部在这个时间节点将阿里集团在B2B电商算法领域的经验完整又清晰地呈现出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这是一代又一代阿里B2B人的知识结晶,更是一次升华,希望它能帮助到更多人。
王皓(花名“龙髯”,P10)阿里集团CTO线 新零售技术事业群 ICBU技术部CTO
本书总结了CBU技术团队在1688的宝贵算法实践经验,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基于真实业务问题的算法实战指导书,涵盖搜索、推荐、营销等核心内容。在用算法解决复杂业务问题和结合业务特色进行算法创新方面,有很多值得参考的经验。
汤佳宇(花名“胤天”,P9) 阿里集团CTO线 新零售技术事业群 零售通技术部算法&数据团队主管
1688是规模领先的B2B在线采购批发平台。B2B业务模式复杂,要想有效帮助买家提升寻源效率,基于数据智能化的高效匹配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撰写本书的算法团队,多年来耕耘在1688的搜索和推荐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他们从工程架构、链路上各个节点的算法模型、智能文案、多场景应用和领域推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1688搜索和推荐的整体解决方案。
胡熠(花名“守清”,P9) 阿里集团CTO线 新零售技术事业部 ICBU技术部算法团队主管
同类热销商品
商战
- ¥49.00
- ¥33.32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
-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 打造销售铁军
- 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