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数字化转型框架 1
第一节 从历史看现在 3
第二节 “格物致知”与数字化 7
第三节 改良与革命 11
第四节 数字化转型框架 14
第二章 转型动因 22
第一节 环境分析的一般方法 24
第二节 数字化时代的环境特点 30
第三节 路径依赖和组织僵化 35
第三章 竞争形势与核心能力 40
第一节 竞争形势 42
第二节 核心能力 45
第四章 技术进步 48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 50
第二节 信息化与数字化 55
第三节 典型的数字化技术 62
第四节 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 73
第五章 核心能力提升 97
第一节 连接能力 100
前言
那么,什么是数字经济呢?参照上述倡议书的说法,“数字经济”中的“数字”,根据数字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信息数字化(Information Digitization)、业务数字化(Business Digitization)和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高级发展阶段,是社会和企业转型的主要方向。
那么,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呢?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也是类似。在2018年6月28日举行的LiveWorx18 数字化转型峰会上,美国PTC公司的总裁兼CEO Jim Heppelmann 先生做了主题为 “From a place to a pace”的演讲。Jim Heppelmann先生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系列由颠覆性技术推动的创新和革命,为了在市场中竞争并胜出,企业和企业的员工需要拥抱连续性变化。维基百科对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是,数字化转型指的是人们应用数字化技术时所伴随的各种变化,它是人们拥抱数字化技术的第三阶段,在此之前,分别是数字化能力(Digital Competence)和数字化用途(Digital Usage)及价值。微软公司则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将人员、数据、流程和颠覆性技术组合在一起并对组织进行变革,以创造新的客户价值。
数字化转型牵涉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某个个体来说,通过12306网站或手机APP购买火车票代替了去售票处排长队,用手机软件打车代替了在道路旁挥手叫车,依靠虚拟现实(VR)技术来挑选服饰代替了店面试穿,用微信或支付宝等移动支付代替了现金交易,不愿出门的宅男宅女则可以在办公室或家里用美团点餐,这是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或降低运营成本,通过营销大数据和用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或个性化定制,采用数字仿真和虚拟验证等技术来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借助数字化来优化上下游产业链供需平衡和供应链实时协作,这些是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对媒体和宣传机构来说,通过今日头条推送重点或个性化资讯,在微信订阅号开通专栏,或者用微博来发表观点,抑或是用抖音来做主播快评,而数字化出版物的占比也逐年上升,这些是信息沟通和传播模式的转变。
对一个国家来说,通过卫星扫描进行耕地监控和环保督察,通过“城市大脑”等大数据来进行交通管理,应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并降低治理成本,通过数字经济来提升本国竞争力,这些是社会发展和治理方式的转变。
毋庸置疑,数字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组织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快速地影响着这个世界。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社会和环境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数字化转型已是时代的主流,也是每个人的必然选择。
转型,按词典的解释,指的是人们的观念或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过程及其结果。对应的英文单词是transform或trans-
formation,指的是“(making)a thorough or dramatic change in the form, appea-rance, or character of”。根据OPM(Object-Process Methodology)方法论,转型(Transform)是一系列过程(Process),它们对作为对象(Object)的社会、组织、个人、资源等施加影响,改变大家的状态(Status)和行为模式(Behavior),在消耗(Consuming)或解构(Deconstructing)旧事物的同时,催生(Yielding)或创造(Creating)新的事物。由此可见,转型的本质是变化或变革,是人们主动识变、求变、应变、适变的一系列活动。
人们常说:“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大到国家或地区的治乱兴衰,中到家族的继承繁衍或组织的基业长青,小到个人的工作或生活,万事万物无一不在变,而人一生中的主要决定就是识变、求变和应变。
企业发展的主轴就是“变”。所谓的百年老店,都是经历了多次狂风骤雨、惊涛骇浪,才走到今天的;而支撑它们得以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正是企业主动变革的勇气、决心和行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企业的一场自我革命。在本质和目的上,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的其他变革相类似,只不过,在形式和方法上,具有数字化的鲜明特征。本书尝试阐述的,主要是后者。
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在于利用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可能和机遇,推动并获得运营效率的提升、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企业的不断进化。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
在“数字化转型”成为社会和经济热点之前,基于业务流程再造与优化(Business Process Engineering,BPR)的“信息化”在企业已开展多年。简单来说,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把优化后的业务流程进行固化、自动化和优化,并提供业务决策支持。传统的ERP、PLM、CRM、SRM 、SCM等IT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实施都是企业信息化。从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数字化是信息化的深化和升级。如果说信息化是改良,那么,数字化就是革命。
目前,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一些争议和误区。有些企业认为数字化只是信息化的“新瓶装旧酒”式噱头,或者直接把ERP、PLM等IT系统的实施和应用也认为是数字化。也有些企业把简单地上线一个电商网站、企业微信号或微信小程序认为是数字化。还有些企业虽然实施和应用了很多IT系统,也积累了很多数据,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去使用这些数据。更有些企业甚至简单地把数字化转型看成企业的一般性信息化工作,把它视为完全是IT负责人或IT部门的事情。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只是喊喊口号、赶赶时髦,把数字化转型当成企业宣传的手段来炒作,实际上并没有具体的行动。国际著名咨询机构埃森哲(Accenture)的研究报告指出:数字化转型并非只是简单的技术升级,它更涉及企业经营理念的革新、组织架构的升级、公司文化和心态的调整,甚至商业模式的重塑。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理和案例相诠释,既有系统性的理论和框架,又有详细的实践案例分析,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范式,包括背景、动因、内容、路径、效果和方法论,可以为企业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企业数字化从业人员、咨询顾问,以及专业为信息技术或管理的高校教师和学生都是本书的目标读者群,本书尤其适合那些即将或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
在本书主要内容方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框架模型。根据该模型,本书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外动因,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技术驱动的企业核心能力(连接、整合和创新)提升,包括产品和服务、运营模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等在内的全方位重塑以及因此带来的业务增长等角度,阐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范式。为了有效推动和管理数字化转型工作,本书还阐述了转型过程中的数字化领导力、方法论、战略与执行框架,并从工程学等角度阐述了数字化转型的一般规律。最后,本书介绍“自主运行”和“生态进化”的数字化转型中长期愿景。
在内容编排上,全书共分为十章:
第一章以框架的形式描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内容和范式。
媒体评论
——彭俊松SAP中国首席数字官、副总裁
作者呈现给读者的是一本数字化转型方面教科书级的著作,书中对组织的数字化转型做了系统性诠释,其中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本书不仅对从事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专业人员有帮助,也值得组织的中高层管理者品读。
——陈庆华 上海数聚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
古往今来,凡是能够举重若轻、静对万物之人,无一不具备厚德载物的能力,从而能够“运筹帷幄之中”。本书从历史与环境、经济与技术等多个层面,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愧为值得借鉴和深思的著作。
—— 邓铭川杭州锦江集团CIO
本书既有战略高度,也有落地方案;既有理论探索,也有案例分享。本书体现了作者宝贵的实践经验与真知灼见,值得我们反复研读。相信读者读完本书后,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诸多问题,也会有自己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 胡甫山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CIO
数字世界,开启智能生活。本书将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带领读者融入其中,之后大家再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定能获益良多。
—— 窦志领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T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