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 什么是博弈论 1
1.2 博弈的分类 6
1.3 若干博弈简例 9
1.4 博弈的基本思想 12
1.5 博弈论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16
1.6 本书结构及导读 17
第2章 矩阵博弈 19
2.1 基本定义和理论 19
2.2 2×n或m×2型矩阵博弈的图解法 23
2.3 矩阵博弈的应用 26
2.4 一般矩阵博弈的LP求解方法* 30
习题 33
第3章 策略式表述博弈 35
3.1 策略式表述博弈的引入 35
3.2 占优和重复剔除劣策略 41
3.3 纳什均衡 46
3.4 经典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分析 49
3.5 混合策略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54
前言
博弈论在经济、社会及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自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次授予博弈论学者以来,已有近20位博弈论学者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表明博弈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单纯的内在美”(海萨尼),而且在应用上也具有极大的价值。
博弈论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因为其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精确性和实际应用的价值性。从博弈论的价值看,若忽视了实际应用价值,它就只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若只强调经济意义及博弈思维而忽视了数学严密的形式逻辑,又有流于庸俗化的嫌疑。将之有机结合,是我们撰写这部博弈论教材最主要的动因。
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AI)时代,博弈论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一方面,信息技术为博弈模型的分析与求解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分析引擎;另一方面,“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也为博弈分析提供了新的应用课题、应用场景。因此,我们希望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这一点。
编者从以下几点对全书的布局进行了设计。
(1)在体现现代博弈论经典内容系统的前提下,选取了在实际中“有用”但在多数博弈论体系中较少涉及的部分,如公平分割问题、最优匹配问题等。我们认为这些理论、方法在当今共享经济时代的应用价值更为明显。
(2)涉猎了相对前沿的博弈论内容,如行为博弈、学习理论等。
(3)突出了相应的例题和案例分析的实用性,而不仅仅是对理论的单纯理解或解读。在例题和案例的引入方面,我们力求反映当今网络社会及人工智能时代特征,突出介绍在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方面的逻辑和思路,使例题或案例更加贴近真实博弈。
(4)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提供的便利,本书提供了博弈论相关网络资源及软件分析工具资源,对一些我们认为重要和有趣的内容,提供了配套教学课件。
(5)适当体现博弈论在社会、人文方面的价值。本书从社会人文角度对一些理论、例题及习题进行了解读,希望从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发掘的角度体现博弈论的博大精深。毕竟,“了解了博弈论,会改变你一生的思维方式”(萨缪尔森)。
本书的分工为:翟凤勇撰写了第1、5、6、8章;孙成双撰写了第9~10章;叶蔓撰写了第4、11章,并对第1章进行了补充;邹志翀撰写了第2章;郑德权撰写了第7章;赵宁、翟凤勇撰写了第3章。
感谢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878026)对本书的支持。
鉴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2月
媒体评论
本书特点:
1. 传承与发扬。本书在体现现代博弈论经典内容的前提下,选取了在实际中“有用”但在多数博弈论体系中较少涉及的部分,如公平分割问题、最优匹配问题等。
2. 前瞻性。本书涵盖博弈论相对前沿的内容,如行为博弈、学习理论等。
3. 实用性。本书引入的例题和案例力求反映当今网络社会及人工智能时代的特征,突出介绍在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方面的逻辑和思路。
4. 借助教学工具。本书提供了博弈论相关网络资源及软件分析工具资源,还提供了配套教学课件。
5. 人文价值。本书对一些理论、例题及习题从社会人文角度进行了解读,希望从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发掘的角度体现博弈论的博大精深。
本书可作为本科生、研究生和MBA博弈论教学的教材,也可作为博弈论爱好者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