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美]哈丽特·勒纳(Harriet Lerner)
- 译者: 任楠 李成陈 陈谱顺 张梦洁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2005099541
- 上架时间:2020-5-9
- 出版日期:2017 年2月
- 开本:32开
- 页码:1878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理论与研究

编辑推荐
---------------------------沟通之舞:亲密关系中的语言艺术---------------------------
为什么越亲密的人,越易产生隔阂?为什么越深入的对话,越想让你逃离?亲密关系中的沟通更具挑战,也更艰难。只有深入其中,你才能真正做自己,找到归属和爱。
《纽约时报》畅销书,全美畅销30余年,累计销量逾300万册
生活/职场/朋友/家人:帮助女性创造健康关系的心理学权威之作
---------------------------关系之舞:既亲密又独立的相处艺术---------------------------
如何在一份关系中做最真实的自己,同样也容许对方如此。不要牺牲自我去促进关系,也不要牺牲他人来抱持自我。
《纽约时报》畅销书,全美畅销30余年,累计销量逾300万册
生活/职场/朋友/家人:帮助女性创造健康关系的心理学权威之作
---------------------------愤怒之舞:亲密关系中情绪表达的艺术---------------------------
愤怒与爱意之所以纠缠,是因为我们在"拥有关系"和"拥有自我"之间左右为难。
《纽约时报》畅销书,全美畅销30余年,累计销量逾300万册
生活/职场/朋友/家人:帮助女性创造健康关系的心理学权威之作
---------------------------你为什么不道歉---------------------------
女性自我成长书系
美国备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30余年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作品销量逾300万册 被译为30多种语言
中国知名心理学家 张海音 施琪嘉 李孟潮 张沛超 联袂推荐
道歉是一种重要的人际沟通方式、情感疗愈方式、问题解决方式
20多年道歉领域的深入研究 教会我们善用道歉修复和巩固人际关系
---------------------------生命中的不速之客:超越恐惧、焦虑和羞耻感,活出自在人生---------------------------
封面一句话主文案:
女性自我成长书系
美国备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30余年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作品销量逾300万册 被译为30多种语言
中国知名心理学家 张海音 施琪嘉 李孟潮 张沛超 联袂推荐
焦虑、恐惧和羞耻也许不是什么好事,但它们表明我们全方位地、真实地活着。
---------------------------妈妈的意义:孩子如何改变你的一生---------------------------
美国备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30余年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作品销量逾300万册 被译为30多种语言
中国知名心理学家 张海音 施琪嘉 李孟潮 张沛超 联袂推荐
孩子不仅会促使你成长,还是你人生最深刻的精神课程的最好老师。
---------------------------真相之舞: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做真实的自己---------------------------
女性自我成长书系
美国备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30余年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作品销量逾300万册 被译为30多种语言
中国知名心理学家 张海音 施琪嘉 李孟潮 张沛超 联袂推荐
在鼓励沉默和“善意欺骗”的世界里,寻找正直和勇气的真相之路。
内容简介
---------------------------沟通之舞:亲密关系中的语言艺术---------------------------
在关系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以下的沟通困惑
你想提出建议,却变成了职责和干涉,对方一秒变成防御姿态。
对外人很容易道歉,对家人却永远说不出口,搞不好就陷入冷战。
别人说话的用词和语气让你感到不适,而忽略了对话的本质。
过于坦诚或者过于拘谨,不知道沟通的"度"在哪里。
通过交谈,我们可以了解别人,也能让别人了解自己。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都渴望着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而沟通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关键所在。
要改善沟通方式,停止无效的对话习惯,就涉及提问,阐述观点,澄清意愿、信念、价值观和局限等方面。
有些话可以选择说,也可以决定不说。不管怎样选择,我们都要清楚每一次对话中,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可以强化自我,也能强化关系,并且让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光中,更加轻松而亲密。
哈丽特·勒纳博士的书讲述了亲密关系中产生关键影响的因素:情绪、沟通、自我觉察。书中的每个案例都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不禁引人思考,在亲密关系中,从自我到他人,从夫妻到家庭,到底谁出了问题呢?无论您是男性还是女性,相信阅读本书后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可以跟随作者的专业指导,获得直面真相的能力。我们一旦学会接受真相,转变的力量就发生了。
"塑造自我和做真正的自己终究是一个人的旅途。"的确,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更有能力帮助自己。哈丽特博士以故事分享式的表达和直抵人心的分析,引领我们走入体悟人生的新维度。
作者从女性的视角切入,通过一系列简单明了的案例,告诉我们既亲密又独立的相处艺术、亲密关系中的语言艺术、亲密关系中情绪表达的艺术;帮助我们厘清很多之前对于亲密关系存在的误区;告诉我们如何沟通,如何找回爱,如何在爱自己的同时爱最亲密的人。
作译者
---------------------------沟通之舞:亲密关系中的语言艺术---------------------------
哈丽特·勒纳
(Harriet Lerner, PhD)
哈丽特·勒纳博士是美国最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之一。她以女性心理与家庭关系方面的研究见长,拥有Menninger诊所30余年的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
其经典著作《愤怒之舞》已在美国畅销30余年。勒纳博士帮助数百万读者找到自我,赋予了女性重塑生活的建设性力量。作品累计销量已逾300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关系之舞:既亲密又独立的相处艺术---------------------------
哈丽特·勒纳
(Harriet Lerner, PhD)
哈丽特·勒纳博士是美国最受尊敬的女性心理学家之一。她以女性心理与家庭关系方面的研究见长,拥有Menninger诊所30余年的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
其经典著作《愤怒之舞》已在美国畅销30余年。勒纳博士帮助数百万读者找到自我,赋予了女性重塑生活的建设性力量。作品累计销量已逾300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目录
---------------------------沟通之舞:亲密关系中的语言艺术---------------------------
前言 回到沙坑
第1章 发现你的心声 / 1
追求真实的心声 / 3
大胆的新对话 / 5
真实的悖论 / 5
艰难的对话 / 7
这不仅仅是女人要处理的问题 / 9
回家去解决 / 12
第2章 来自我父亲的心声课 / 14
自我背叛的代价:他的和她的 / 24
第3章 我们的第一个家庭:在那里我们学会了(不)说话 / 27
理想家庭掠影 / 28
回到现实 / 30
现实中家庭的复杂性 / 32
前言
---------------------------沟通之舞:亲密关系中的语言艺术---------------------------
回 到 沙 坑
不久前我听到一个故事。两个小孩一起在公园的沙坑里用小桶和铲子玩沙子。突然他们大吵了起来,其中一个孩子跑开了,边跑边大叫:“我讨厌你!我讨厌你!”但是没过一会儿,两个孩子又回到沙坑里一起玩了起来,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旁边的长凳上有两个大人看到了他们的互动过程。“你看见了吗?”其中一个满怀赞叹地评论道,“孩子们是怎么做到的?五分钟前他们还把彼此当成敌人呢。”
“很简单,”另一个人回答,“他们在快乐和公正之间选择了快乐。”
成年人很少会做出这种选择。因为在争吵中除了愤怒、怨恨和伤害,我们对时间的丈量方式也非常糟糕。虽然我们知道人生苦短,但除非对方先让步,并且承认自己错了,否则我们是不会回到沙坑去的。我们迫切需要正义的天平保持平衡,却常常因此把自己锁定在消极的状态中,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如果我们可以向那些小孩子学习,那么很多痛苦的经历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可以学会放松心情,不去较真儿。和丈夫吵架后,如果他边敲我的书房门边说:“我爱你,这太傻了,我们别计较这些事了。”我就会松一口气,感到很平和,就像沙坑里那两个孩子一样,又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当然,成年人的生活并没有这么简单。有些问题需要再三思量,不能不计较,而谈话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需要语言来治愈背叛与不公正带来的伤害,也需要语言来修补破裂的关系。
我们对语言、谈话以及表达的需求超过了对公正的向往。通过交谈,我们可以了解其他人,也能让别人了解自己。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都渴望着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而自我觉察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关键所在。在生活中,与最重要的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发展取决于我们是否有勇气发现自己的心声,又是否能把它清晰地表达出来。就算没有人理解,我们仍然需要知道自己的心声是什么,它代表了我们的真实想法。
作为成年人,要形成自己独有的强大心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反映出我们最深层的价值观和信念。一旦我们找到了可以舒适自处的心声,就可以把它带入最重要的关系中。我们可以选择切入一次艰难对话的核心,也可以选择顺其自然。有些话可以选择说,也可以决定不说。不管怎样选择,我们都能以明智的方式回到沙坑去,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可以强化自我,也能强化关系,并且让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光中,把幸福的可能性最大化。
---------------------------关系之舞:既亲密又独立的相处艺术---------------------------
媒体评论
---------------------------沟通之舞:亲密关系中的语言艺术---------------------------
赞誉
哈丽特·勒纳博士的书讲述了亲密关系中产生关键影响的因素:情绪、沟通、自我觉察。书中的每个案例都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好似刚刚发生一般,画面感十足,读起来身临其境,给人更深刻的感悟。书里的场景不禁让我们思考,在亲密关系中,从自我到他人,从夫妻到家庭,到底谁出了问题呢?无论您是男性还是女性,相信阅读本书后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杨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可以跟随作者的专业指导,获得直面真相的能力。我们一旦学会接受真相,转变的力量就发生了。
——王珲,十分心理·幸福研习社创始人
建立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维持一个健全的家庭,需要清晰的自我认知和优秀的表达技巧,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大量的体验和练习。哈丽特·勒纳博士的书籍为读者提供了科学、系统、易操作的自我发现方法和表达技巧,帮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找自己、做自己和表达自己的艺术。
——傅春胜,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
对于当代女性而言,她们身兼女儿、姐妹、情侣、妻子、母亲、员工、管理者等诸多角色,每个女性都要平衡这些关系,才能拥有健康和谐的家庭和成绩斐然的工作。
作者告诉每一位女性,亲密关系意味着我们能够在关系中做自己,同时也让其他人享有同样的权利。在关系中,任何一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优缺点,展示自己的强项和弱点。
——张冉,成功之道(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事业有成的女性常被问及“平衡”之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如何平衡生活中纷繁复杂的关系。她们确实是“平衡”的专家,但这种专长并不在于超常的智力、过人的精力、完美的表现,而在于通过找寻真实的自我,获得一种“满意”的状态。
这种内心的舒适感,有些人需要找寻30年,有些人需要40年甚至更久,在这个过程中,希望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感悟和收获。
——蒋秋榕,中国企业家木兰汇秘书长
哈丽特·勒纳博士是美国著名女性心理学家、心理治疗专家。她在女性心理、亲密关系以及愤怒与冲突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洞察,获得了专业领域和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她30多年前从学术写作转向大众心理学读物的创作,作品相继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
书摘
---------------------------生命中的不速之客:超越恐惧、焦虑和羞耻感,活出自在人生---------------------------
《生命中的不速之客:超越恐惧、焦虑和羞耻感,活出自在人生》:
聊到本书的主题,邻居心事重重地对我说:“焦虑恐惧让我诸事无成。”接着她不假思索地大谈同事卡门,说卡门由内而外透露着宁静、快乐、平和之感,大家都喜欢和她在一起。“卡门从不感到焦虑恐惧,也没有其他不良情绪,她总能随遇而安,她真的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停了一会儿,她喘口气,大声宣布:“能像卡门那样,要我做什么都愿意!”
她说得如此诚恳,语气如此坚定,让我不忍心提醒她,也许卡门也有多重人格,也许她的另一个自我正默默地待在某个角落,整个人陷入全面恐慌之中。我没这样说,但我告诉她:在我认识的所有事物中,唯一不受恐惧困扰、总是“随遇而安”的,是我养的猫——菲利克斯。菲利克斯还活着的时候,我很渴望像它那样活着,正如我的邻居渴望像卡门一样。对此我有话说。
菲利克斯,我的模范榜样
菲利克斯是我的小佛陀,是我灵性生活的好榜样。面对威胁,它展现出一种“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健康反应,它在该恐惧的时候才感到恐惧。被关进提笼的那一刻它才开始焦躁不安,因为它知道我要开车带它去看兽医了。除此之外,它不会让恐慌、忧虑、思索破坏了本该完美的一天。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们人类的心理体验,我想起小时候第一次打预防针的情形。打针前整整一个星期,我整天恐慌不安,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恐怖的想象,都是长长的针头、刺心的疼痛。我母亲平时喜欢讲些人生格言,她劝我说:“懦夫死千遍,勇士亡一回。”这句话是她从我舅舅那里学来的,舅舅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我根本无法从母亲的话中找到安慰。九岁大的孩子怎么听得进这些话?我不勇敢,也不是战士,母亲怎么能跟我讲死亡呢?长大后,有了点儿抽象思维能力,我才理解她想跟我讲的道理。本质上说,母亲是在鼓励我要像菲利克斯一样。
菲利克斯就活在当下,它玩的时候就是在玩,吃的时候就是在吃,交配的时候就是在交配,完全不受恐惧、羞耻、恶感的羁绊。一旦“被定下来”(这是做猫的一个缺点),它立马全盘接受自己的处境。“身在何处即心在何处”,我想就是它的处世格言。这种活在当下的天性赋予了菲利克斯深厚的自我接纳能力。舔舐皮毛时,它不会担心舔得好不好,也不会想舔完全身会不会花太长的时间,更不会想身体的某个部位是不是不太雅观,不能在晚餐时让我的客人看到。它也不会把精力消耗在这样的焦虑思索中:“把时问都浪费在这些没成果、没创造性的琐事上,我这是怎么了?”
因为菲利克斯不受恐惧焦虑的驱使,所以它能活出本真的自我。它想和我亲近,就跳到我的大腿上,没有丝毫犹豫,根本不会考虑我会不会因此觉得它太无聊、太黏人(特别是对一只猫来说)。觉得不想和我在一起,它就同样泰然自若地从我腿上跳下来,大摇大摆地走出房间,从不担心我会对它的不辞而别耿耿于怀,伤心难过。它还有很多类似的表现,你可以想象到。
研究社会生物学的朋友说,我把菲利克斯的内心情感和精神活动理想化了,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并没有说所有的猫都像菲利克斯一样。我也亲眼见到一些受过严重创伤的猫,陌生人一靠近,有的蜷缩发抖,有的嚎叫抓狂。而菲利克斯与我朝夕相处十几年,直到那天下午它趴在后院走廊上昏迷不醒。以我十几年的观察,我十分确信,深陷恐慌和羞耻根本不符合它的天性。
……
同类热销商品
母爱的羁绊
- ¥35.00
- ¥23.80
- ACT,就这么简单!接纳承诺..
- 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
- 危机和创伤中成长:10位心..
- 社交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