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仓储一体化管理”的编写思路,注重运用当下行业的融合性、跨界性创新思想来处理仓配关系,以优秀物流服务行业的仓储一体化成熟运作模式作为黏合剂,紧紧地将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契合在一起,并将这一编写思想贯彻始终,鼓励教师将传统的仓储与配送两个相对独立课程体系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为学生今后在相关融合性行业就业与创业拓宽知识与技能。本书的编写始终关注物流业发展的前沿,尊重物流业发展的现状,用新近的理念和行业成果以及完善成熟的经典理论,借助创新的运作模式来丰富课程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适应网络经济与平台经济的新变化,拓展知识与技能领域,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理论与技术方法,并将学习视野拓展到海外,以使课程知识服务于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目录
教学建议
第1章 现代仓储与配送概述 1
1.1 现代仓储与配送的概念
1.2 仓储与配送的关系
1.3 仓配一体化的现状分析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课内实训
┇课外实训
┇案例分析
第2章 仓配一体化体系构建 17
2.1 仓配一体化体系设计的思想基础
2.2 仓储配送ERP体系
2.3 仓储配送SCM系统
2.4 仓储配送CRM体系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课内实训 39
┇课外实训 39
前言
本书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仓配一体化管理”的编写思路,注重运用好当下行业的融合性、跨界性创新思想来处理仓配关系,以优秀物流服务行业的仓配一体化成熟运作模式作为黏合剂,紧紧地将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契合在一起,并将此编写思想贯穿始终,鼓励教师将传统的仓储与配送这两个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为学生今后在相关融合性行业就业与创业拓宽知识与技能。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笔者始终站在物流业发展的前沿,尊重物流业发展的现状,用最新的理念和行业成果以及完善成熟的经典理论,借助创新的运作模式来丰富课程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适应网络经济与平台经济的新变化,拓展知识与技能领域,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理论与技术方法,并将学习视野拓展到海外,以使课程知识服务于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使用总分式的体系设计,对业内各种仓配一体化创新模式进行解析,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仓配一体化模式的演变过程。
(2)案例分析与模式诠释的统一。在传统的仓储与配送管理理论基础上,诠释新仓配一体化模式的运作机制与商业价值,帮助学生了解现代融合性思想的实践基础。
(3)课内知识与业内现状的统一。通过仓配一体化专业知识的系统梳理,以及业内新近案例的导入,帮助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无缝对接,完成学习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4)传统理论与前瞻趋势的统一。将业内优秀仓配一体化物流企业的前瞻性运作模式与传统经典理论有机结合,借助课后的实训模块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
全书分为12章,第1章为现代仓储与配送概述,阐述了传统仓储与配送的含义与特征,仓配一体化的本质、特点与类型,以及对行业发展的作用。第2章为仓配一体化体系构建,介绍了从工业仓储到商业仓储以及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一体化框架设计。第3章至第6章为仓配一体化的基本业务运作流程分析,以当下的优秀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组织模式为研究基点,以创新务实为脉络和主线,介绍了仓配一体化组织与管理、仓配一体化服务、仓配中心规划与管理以及仓配一体化业务流程。第7章至第11章以仓配一体化模式的前瞻性创新理念为引导,对正在实现及未来行业趋势的创新模式和创新理念进行系统务实的分析,介绍了电商仓储、数字仓、云仓储、海外仓、保税仓、融通仓、冷链仓、新零售与前置仓等全新的仓配模式。第12章介绍了自2014年以来政府出台的与仓储配送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对政策法规做了简略的、科学的解读。考虑到有部分仓配模式正在创新阶段,诸多理论与体系尚未推广,故此,在诠释中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完善的空间,以适应学生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创新思维来对接未来仓配岗位的实际需要,也符合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与本书编写的教师均为多年教授信息系统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一线教师,既有丰富的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经验,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新性知识的驾驭能力。
本书由刘常宝编著并负责对全书进行构思、统稿、总纂、修改和定稿。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笔者参阅了大量相关行业报告、政府法规、专业教材、专著和网络资料,并援引当前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仓储与配送的法律知识、仓配物流行业运营问题研究资料,在此特别说明,并对相关作者表示感谢!
本书涉猎知识范围广,体系框架全新,业内研究落地,编写难度较大。基于此,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人不吝赐教。
刘常宝
2020年1月
媒体评论
1. 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2. 案例分析与模式诠释的统一。
3. 课内知识与业内现状的统一。
4. 传统理论与前瞻趋势的统一。
读者对象: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本、专科教材,也可作为企业营销人员、管理者、经理人、研究人员、营销咨询培训师的培训教材和指导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