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书]内部审计工作法+零基础学内部审计(2册)[POD]
- 定价:¥107.00
- 校园优惠价:¥107.00 (100折) (马上了解)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促销活动:
- 此商品暂时缺货(可留下联系方式,到货将第一时间通知您)
-
如果您急需团购,可点击“团购急调”按钮将此书加入购物车,由客服人员为您协调调货!
>> 查看详细说明
信息提示
关闭
如果您急需团购,可点击“团购急调”按钮将此书加入购物车,由我们的客服人员为您协调调货!
- 团购订单标准如下:
- 单品满30册可选择团购服务。
- 提交团购订单后,服务人员会主动和您联系,并根据您的会员等级、购买数量、金额、时间、配送要求等情况和您协商,以促成最终的成交。
- 有关团体购书的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010)63970506
编辑推荐
---------------------------内部审计工作法---------------------------
8家知名企业审计部长联手畅谈审计思维和方法,内含43套审计方案,100多项实用技能观念、环境、计划、制度、报告、沟通、培训大数据审计、年终总结、团队建设、借势借力、舞弊审计
---------------------------零基础学内部审计---------------------------
内审达人经验总结
通俗讲解内审实务技能
贴心提示职业规划和审计思路
内容简介
书籍 经济管理学书籍
---------------------------内部审计工作法---------------------------
本书作者是8家知名企业的审计部长,他们首次联手分享一手工作经验,不仅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具备的理念、视野和工作技能,还详细介绍了营造内部审计环境、编制审计计划、舞弊审计、大数据运用、审计报告的撰写和审计沟通以及团队建设等重要事项,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丰富的途径和方法。
本书畅谈审计思维和方法,内含43套审计方案,100多项实用技能,并提供有大量真实内审案例(已经隐去相关企业的商业秘密),是从事企业管理、财务、法务、纪委、监察、监事等工作人员的必读书。
---------------------------零基础学内部审计---------------------------
本书作者是资深内审。本书不仅为审计新人答疑解惑,为在职内审人士提供内审技术和技能辅导,还分享如何做好职业规划,恰当改变审计思路。
全书分三大部分共11章,第一部分阐述内审职业规划与部门设置,内容涵盖发展前景、新人入门、部门设置等;第二部分阐述内审技术与方法,内容涵盖审计流程、审计方法与思路、审计报告撰写、内审信息化等;第三部分阐述内审实务技巧,以常见的采购、销售、生产、研发、人力资源等审计为主,并融入了一些接地气的审计,比如公务车审计、模具审计等,第11章为时下热门的内控话题,内容涵盖内控入门、内控体系搭建以及内控测试。
作译者
---------------------------内部审计工作法---------------------------
谭丽丽, 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委员会专家、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特邀专家。 曾历任武钢审计部长、计划财务部部长、工程预算处处长、 企业经营咨询指导组组长,三一重工副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在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过十余个岗位的专业工作,成长为通晓财务、管理、工程技术、审计等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直接参与多项国家*管理课题的研发,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荣获65项管理成果和科研成果奖。 先后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各种荣誉称号100余项,当选武汉市人大代表、湖北省党代表,享受政府专家津贴。
罗志国, 中国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国际注册内部控制评估(CCSA)、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CFE)、国家财务总监资格认证(OSTA)。 在国内名列前茅的电子制造企业,带领的内部审计团队出色地承担起对海内外近百家公司的重大审计任务,在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全覆盖的内部审计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及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公司创造出优秀业绩。
---------------------------零基础学内部审计---------------------------
郑智园
一直从事内审工作,目前为杭州某上市公司审计经理。业余在中国会计视野论坛任内审版版主,撰写了大量与内审、内控相关的文章,深受业内好评。
目录
---------------------------内部审计工作法---------------------------
读后感言
本书编委会
前言 来自内部审计实战一线的真实故事
第1章 观念创新 /1
1.1 我们热爱内部审计的十个理由 /2
1.1.1 内部审计是当今最激动人心、最有活力和最具挑战性的职业之一 /2
1.1.2 内部审计是资本市场上的“企业良心” /5
1.1.3 内部审计是企业的经济良医 /7
1.1.4 内部审计是培养精英的学校 /8
1.1.5 内部审计是业务部门的伙伴和支持者 /10
1.1.6 内部审计是企业的利润中心 /11
1.1.7 内部审计是大数据时代的宠儿 /12
1.1.8 内部审计是董事会极具价值的资源 /14
1.1.9 内部审计是职务舞弊的克星 /15
1.1.10 内部审计是企业文化的使者 /17
1.2 内部审计的十个创新理念 /20
1.2.1 使命观: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内部审计 /21
1.2.2 价值观:内部审计是资源、是品牌、是生产力 /21
1.2.3 自律观:内部审计是企业的第二种声音 /21
1.2.4 能力观:内部审计有为才有位 /21
1.2.5 职业观:防范胜于查处,审计寓于服务 /21
1.2.6 责任观:遇到问题找方法,而不是刻意只去查后果 /22
1.2.7 执法观:身怀利器,重而慎之 /22
1.2.8 协调观: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22
1.2.9 质量观:细节决定成败 /22
1.2.10 发展观:与时俱进 /22
1.3 决策层对内部审计的十大价值发现 /23
1.3.1 真实信息的价值 /23
1.3.2 公司治理的价值 /24
1.3.3 信用价值 /24
1.3.4 风险与内部控制价值 /25
1.3.5 协同效应价值 /25
1.3.6 资源与获利价值 /26
1.3.7 技术创新价值 /26
1.3.8 企业文化价值 /27
1.3.9 人才培养价值 /27
1.3.10 战略价值 /28
第2章 审计环境 /29
2.1 高看审计的“一把手工程” /30
2.2 独立审计的机构框架 /34
2.3 直达高层的信息通道 /37
2.4 人才齐备的审计阵容 /40
2.5 国际接轨的审计职能 /41
2.6 维护权威的审计决定 /45
2.7 爱岗敬业的工作环境 /45
2.8 催人进取的激励政策 /48
2.9 内外交流的学术环境 /49
2.10 管理得人心的企业文化 /50
第3章 审计计划 /52
3.1 审计计划紧盯三“点”:领导关注的重点,管理出现的难点,员工热议的焦点 /53
3.1.1 紧盯领导关注的重点 /53
3.1.2 关注管理出现的难点 /54
3.1.3 重视员工热议的焦点 /55
3.2 寻找风险的“审计问卷调查” /55
3.2.1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收获了“宗旨”和“民意” /55
3.2.2 风险调查的成果:风险地图受热捧 /61
3.2.3 风险调查催生新的审计技术:问卷查弊法 /70
3.3 用内部审计的自我评估方法来选择审计项目 /72
3.3.1 内部审计目标的三条线 /72
3.3.2 内部审计资源投入的层面决定内部审计的层次 /73
3.3.3 编制一份审计清单,类似于中医的综合施治 /74
3.3.4 资产负债表的维度与关联,成就审计依据的数据库 /74
3.3.5 审计计划一盘棋,不与同行生“内耗” /75
3.4 审计资源合理配置的秘籍 /76
3.4.1 审计人员能力有系数 /76
3.4.2 信息技术带来审计计划的前所未有高效率 /76
3.5 编制内部审计规划 /77
3.5.1 年度、月度计划大家有,三年、五年规划你行吗 /77
3.5.2 三年规划怎么编?我们有范本 /78
3.6 审计计划实施前的准备 /80
3.6.1 沟通:为高管层量身编制小册子 /80
3.6.2 下达审计计划通知书 /81
3.7 内部审计登高谋略四级跃 /82
3.7.1 面对执行层面的重复监管,我们创建示范项目,资源共享 /83
3.7.2 当各部门步入示范性项目领域时,我们实施链式穿行审计 /84
3.7.3 当各部门进入链式项目领域时,我们做顶层系统审计 /84
3.7.4 当各部门进入顶层系统项目领域时,我们做文化,做咨询 /85
第4章 借势借力借东风 /87
4.1 金墉出任世界银行行长的启示 /88
4.2 借技术,借方案 /89
4.2.1 主编《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指南》的启发 /89
4.2.2 联合会诊 /93
4.3 借人 /95
4.3.1 特邀审计师制度 /96
4.3.2 借虚拟项目团队 /97
4.3.3 借事务所的专业人员 /98
4.4 借势法 /98
4.4.1 震撼企业上下的职工代表民主评价机制 /98
4.4.2 风险调查显威力 /99
4.4.3 借势咨询机构 /100
4.4.4 借力互联网 /100
第5章 制度审计 /105
5.1 审视地看待制度 /106
5.2 管理制度的管理办法 /107
5.2.1 制度的准入制 /107
5.2.2 制度的层次性 /108
5.2.3 制度的覆盖性及接口部位 /108
5.2.4 让制度解决实际问题 /108
5.2.5 定期做制度评估 /109
5.2.6 制度的“三同步” /109
5.2.7 制度审计“一点通” /109
5.3 审计部门日常管理的四个制度 /111
5.3.1 工作日纪实 /111
5.3.2 去向牌制度 /112
5.3.3 任务交办单 /113
5.3.4 运用好“会议导航单” /114
5.4 现场审计汇报制度 /115
5.5 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体系 /118
5.5.1 充分借鉴国内外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119
5.5.2 参考标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实务做法 /120
第6章 望闻问切 /123
6.1 望的方法 /124
6.1.1 眼观四处:多视角观察获取审计证据 /124
6.1.2 火眼金睛:洞悉被审计对象的非语言秘密 /126
6.2 闻的方法 /130
6.2.1 耳听八方:广泛了解和听取各方反映 /130
6.2.2 听其声色:找出对审计有价值的线索 /132
6.3 问的方法 /135
6.3.1 内审靠问:做一个成功的访谈者 /135
6.3.2 追根问底:有疑点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141
6.3.3 询问有方:五个审计询问的具体方法 /144
6.4 切的方法 /145
6.4.1 切中要害:内部审计的六个不放过 /146
6.4.2 找到病因:查找问题原因的六个审计视角 /147
第7章 反舞弊 /150
7.1 国际反舞弊组织在行动 /151
7.1.1 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探索舞弊的规律及对策 /151
7.1.2 《2012年全球职务舞弊与滥用职权报告》带给我们的启示 /152
7.2 舞弊为什么会发生 /154
7.2.1 诠释舞弊黑三角 /154
7.2.2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个伪命题 /155
7.3 提升舞弊败露率的秘籍 /157
7.3.1 舞弊和犯罪是一种“经济活动” /157
7.3.2 反舞弊热线:为舞弊亮出360°照妖镜 /158
7.3.3 识别舞弊线索的“真假美猴王” /159
7.3.4 让舞弊可识别、可举报的利器:查弊CT /161
7.4 舞弊审计如何琢磨人 /163
7.4.1 行为比较法 /163
7.4.2 用舞弊分子的思维来考虑问题 /163
7.5 点亮源头反舞弊的一盏灯 /164
7.5.1 精准揭示舞弊的神秘面纱 /164
7.5.2 舞弊防范表 /165
7.5.3 法证会计 /167
第8章 大数据与梳理企业的命脉之流 /168
8.1 大数据与IT审计 /169
8.1.1 实现变革的两种准备 /169
8.1.2 我们构建的实战沙盘与IT审计的“两个转变” /170
8.2 梳理企业命脉之流的方法及思路 /171
8.2.1 追求科学美的视角 /171
8.2.2 系统思维的视角 /171
8.2.3 万物平衡的视角 /172
8.2.4 波段、节奏的视角 /173
8.2.5 关联的视角 /174
8.2.6 IT审计流程的视角 /174
8.2.7 审计数据多维分析的视角 /175
8.2.8 审计线索特征发现的视角 /177
8.3 信息技术运用的视角 /178
8.3.1 云计算技术 /178
8.3.2 物联网技术 /178
8.3.3 社交网络技术 /179
8.3.4 人工智能技术 /179
8.3.5 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 /179
8.3.6 多媒体技术 /179
8.3.7 移动通信技术 /180
8.3.8 网络安全技术 /180
8.4 让我们也来编制一本“挖金”的管理手册 /180
8.4.1 《管理手册》目录模板 /181
8.4.2 身临其境、全真体验的“一盘三图” /184
第9章 审计报告 /188
9.1 写出一份有价值的审计报告 /189
9.1.1 审计报告首先要有客户体验第一的思维 /190
9.1.2 利用三段式报告,杜绝空洞化描述 /191
9.1.3 评价审计报告质量的分水岭 /192
9.1.4 审计报告就是一个提炼了的故事 /193
9.1.5 审计报告赢在关键词 /197
9.1.6 审计报告三原则 /197
9.2 撰写审计报告应当避免的十个错误 /199
9.2.1 过多提及“根据领导要求进行审计” /200
9.2.2 过度描述执行的审计程序 /200
9.2.3 过多使用“但是”之类的措辞 /201
9.2.4 使用带有主观色彩或鉴定式的语言 /201
9.2.5 将量化的问题全部使用定性的陈述方式 /202
9.2.6 使用似是而非的提法 /202
9.2.7 报告充斥着“审计无法验证”这类措辞 /203
9.2.8 撰写的审计发现没有价值 /203
9.2.9 专业味太浓让人很难读懂 /203
9.2.10 审计报告内容主次不分明 /204
9.3 关于审计报告的40个最佳实践 /204
第10章 审计沟通 /209
10.1 审计沟通:重中之重 /210
10.1.1 实现审计沟通的四大功能 /211
10.1.2 做沟通表达中的“第四种人” /212
10.1.3 团队的恐慌:来自不会沟通 /214
10.2 审计先要学会和自己沟通 /215
10.2.1 审计沟通的分类与排序 /216
10.2.2 与自己、与团队、与环境的沟通 /217
10.2.3 与自己沟通的法宝 /218
10.3 有效审计沟通的七个诀窍 /219
10.3.1 沟通不准备,到时一定背 /220
10.3.2 掌握沟通的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 /223
10.3.3 审计沟通要有目的性 /226
10.3.4 用心、用眼带着情感去倾听 /226
10.3.5 通过写信使神奇的机会降临 /227
10.3.6 共同参与审计,有助于审计沟通 /229
10.3.7 恰当选择沟通场所和形式 /229
10.4 良好审计沟通的十个问题测试 /230
10.4.1 沟通测试 /230
10.4.2 测试评分 /231
10.5 提高审计沟通能力的两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31
10.5.1 练习演讲 /231
10.5.2 情景模拟练习 /232
第11章 审计营销 /234
11.1 成功的内部审计应当是营销大师 /235
11.1.1 不能做封闭的实干家 /235
11.1.2 消除对内部审计的曲解 /236
11.1.3 不要害怕宣传自己的成绩 /237
11.2 内部审计实施的6P营销策略 /238
11.2.1 审计营销对于内部审计生死攸关 /238
11.2.2 来自审计一线的6P实战新解 /238
11.2.3 要像研发产品一样,实施6P建设 /241
11.3 内部审计营销的十个最佳实践 /242
11.3.1 以需定产,提供适销对路的审计产品 /242
11.3.2 编制并定期发布内部审计简报 /242
11.3.3 在公司内网建立内部审计网页 /246
11.3.4 抓住宣传内部审计的时机 /246
11.3.5 编制审计工作手册 /248
11.3.6 参加重要经营会议 /249
11.3.7 构建内部审计自媒体 /249
11.3.8 审计满意度调查问卷 /249
11.3.9 塑造和培养良好的职业形象 /250
11.3.10 积极参加公司活动 /250
第12章 审计培训 /251
12.1 独具特色的360°全方位审计培训 /252
12.1.1 培训成败来自客户体验 /252
12.1.2 培训的雪球效应 /253
12.1.3 培训的宝藏挖掘 /253
12.2 独当一面地构建以审计部门为中心的培训体系 /254
12.2.1 责任重于泰山的审计内训 /254
12.2.2 审计培训与能见度提升 /256
12.2.3 审计培训的线路图 /257
12.2.4 公司内部业界大咖来助阵 /258
12.2.5 外部取经效果最大 /259
12.3 情有独钟的新常态下,别样的培训,别样的作为 /260
12.3.1 对上培训:引发启示,将内部审计作为极具价值的资源 /260
12.3.2 平级培训:换位思考,共筑企业的风险防线 /262
12.3.3 向下培训:问计基层,方案在一线制定 /263
12.3.4 对外培训:塑造形象,创造价值才是最大的作为 /264
12.4 独一无二:寓教于乐的速成培训法 /265
12.4.1 萌翻外界的游戏:《会计科目扑克牌》 /265
12.4.2 让故事照亮未来 /268
第13章 年终总结 /269
13.1 内部审计年终总结的十条关键铁律 /270
13.1.1 时效性:年终总结要“抢先”做 /270
13.1.2 合力性:年终总结要上下互动“齐上阵” /271
13.1.3 精练性:年终总结要“简短” /271
13.1.4 层次性:年终总结要“关联大事” /272
13.1.5 客观性:年终总结要找出差距 /273
13.1.6 可信性:年终总结要用数字说话 /273
13.1.7 引导性:年终总结要写出思想 /274
13.1.8 远见性:年终总结要提出攀高目标 /274
13.1.9 美观性:总结报告排版布局要“漂亮” /275
13.1.10 系列性:年终总结要“好戏连台” /275
13.2 年终总结好戏连台的系列大餐 /276
13.2.1 评选十件内部审计年度大事 /276
13.2.2 评选十个内部审计精彩段子 /278
13.2.3 评选十大年度人物及颁奖词 /280
13.2.4 为内审人员播下希望的种子:我们的“家书” /283
13.3 来自企业的年终总结 /286
13.3.1 以内部审计的“ 十个第一次”写总结 /286
13.3.2 以标新立异的小标题凸显总结报告 /287
第14章 审计团队建设 /293
14.1 打造高素质的审计团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294
14.2 树立学习型审计团队的愿景 /295
14.3 开启员工心灵之窗的领导者角色 /297
14.4 自我超越的素质达标 /299
14.5 以人为本的“凝聚工程” /300
14.6 上下互动的团队学习 /302
14.7 学以致用的创奖平台 /305
14.8 打造竞争优势的知识管理 /307
第15章 快乐审计团队的实操案例 /309
15.1 营造审计环境的“魅力审计联席会” /310
15.1.1 魅力审计联席会的运作 /311
15.1.2 有为才有位,勇当企业变革排头兵 /312
15.1.3 结束语 /314
15.2 创新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审计共建” /315
15.2.1 开辟审计共建访谈,使风险控制的理念深入人心 /316
15.2.2 开展审计公示,营造“管理得人心”风控文化 /318
15.2.3 开展内部控制知识培训 /318
15.2.4 整合三一Z部监管体系 /319
15.2.5 开展审计创新试点 /319
15.2.6 创造增值价值 /319
15.2.7 在Z部产业链的上下游构筑风险防线 /319
15.2.8 Z部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审融合”培训 /320
15.2.9 提升审计共建执行力 /320
15.2.10 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20
15.3 挖掘审计资源的借势借力 /321
15.3.1 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形成的背景 /321
15.3.2 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运作模式 /322
15.3.3 推行职工代表民主评价制度取得的效果 /323
15.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守护者:商业秘密防泄漏审计 /324
15.4.1 商业秘密泄露的方式 /325
15.4.2 商业秘密泄露风险管控体系 /326
15.4.3 商业秘密泄露风险管控重点 /327
15.5 企业集团管控的审计协同 /330
15.5.1 开展WORKSHOP专题研讨,明确改进提升方策 /332
15.5.2 加强工作协同,持续提升审计价值 /334
赞誉 /338
致谢 /346
参考文献 /347
---------------------------零基础学内部审计---------------------------
前 言
内审职业规划与部门设置
第1章 初识内审 2
1.1 内审的错误认知 3
1.2 内审职位 4
1.3 职业前景 9
1.4 与其他审计的联系和区别 11
第2章 内审新人入门 15
2.1 新人快速入门 15
2.2 与内审相关的证书 19
第3章 内审面试与跳槽 21
3.1 如何写好内审人员的简历 21
3.2 从财报角度来选择公司 22
3.3 内审常见笔试和面试题目 24
3.3.1 笔试题目 25
3.3.2 面试题目 26
3.4 审计部负责人如何选择应聘者 28
第4章 内审部门设置与内部管理 30
4.1 审计部的设置 30
4.1.1 成立期(0~2年) 30
4.1.2 发展期(3~5年) 34
4.1.3 成熟期(5年以后) 35
4.2 审计部的文档 37
4.3 审计部的自我营销 39
4.3.1 对同级部门的营销 40
4.3.2 对管理层的营销 40
4.3.3 对第三方的营销 40
4.3.4 树立审计部的威信 42
4.4 审计人员的绩效设置 42
内审技术与方法
第5章 内审流程 46
5.1 年度审计计划编制 46
5.1.1 计划编制误区 46
5.1.2 如何编制年度审计计划 48
5.2 审计业务开展 51
5.2.1 资料准备 52
5.2.2 开展现场审计 54
5.2.3 呈交审计报告 56
5.2.4 审计问题整改落实 58
5.2.5 审计项目质量评估 60
5.3 档案的管理 60
第6章 审计思路与证据 62
6.1 审计思路 62
6.2 审计证据 68
6.3 与员工舞弊相关的法律条款 69
第7章 审计信息化与外包 73
7.1 审计信息化 73
7.2 审计软件的思路 75
7.2.1 需要包含的功能 75
7.2.2 单次审计的设计及运作思路 76
7.2.3 数据抽样与数据维护 77
7.3 内审的外包 77
第8章 审计报告撰写 78
8.1 审计报告的架构 78
8.2 审计问题的结构 80
8.3 审计报告常见的问题 82
8.3.1 内容 83
8.3.2 措辞 84
8.3.3 排版 85
第9章 内审沟通技巧与职业道德 87
9.1 内审沟通技巧 87
9.1.1 经营好你的上下级关系 87
9.1.2 如何管理下属 89
9.1.3 与相关部门的沟通 92
9.2 内审职业道德 93
内审实务
第10章 内审实务技巧 96
10.1 审计项目分类 97
10.2 货币资金审计 98
10.2.1 基础知识入门 98
10.2.2 货币资金审计思路 101
10.3 费用审计(上) 106
10.3.1 基础知识入门 107
10.3.2 费用审计思路 111
10.4 费用审计(下) 116
10.4.1 基础知识入门 117
10.4.2 费用审计思路 121
10.5 采购审计 128
10.5.1 基础知识入门 128
10.5.2 采购审计思路 134
10.5.3 采购中的询价 138
10.5.4 招投标中的问题 140
10.5.5 采购中的回扣问题 141
10.5.6 采购审计中的困惑解答 143
10.6 销售审计 147
10.6.1 基础知识入门 147
10.6.2 销售审计思路 150
10.6.3 销售中的舞弊 154
10.7 人力资源审计 156
10.7.1 基础知识入门 156
10.7.2 人力资源审计思路 158
10.8 生产审计 161
10.8.1 基础知识入门 161
10.8.2 生产审计思路 164
10.9 固定资产审计 169
10.9.1 基础知识入门 169
10.9.2 固定资产审计思路 172
10.10 存货审计 175
10.10.1 基础知识入门 175
10.10.2 审计方法 181
10.10.3 仓库舞弊的处理 184
10.10.4 导致仓库审计失败的风险提示 185
10.10.5 低值易耗品 185
10.11 研发审计 187
10.11.1 基础知识入门 187
10.11.2 研发审计思路 189
第11章 内控体系搭建与测试 192
11.1 内控知识入门 193
11.1.1 内控起源 193
11.1.2 内控的专业术语 194
11.1.3 内控的发展前景 197
11.2 内控体系搭建 197
11.2.1 内控体系搭建流程 197
11.2.2 内控体系文档 199
11.2.3 内控体系的实施与修正 206
11.3 内控测试 206
11.3.1 内控测试 206
11.3.2 内控自评报告 212
前言
---------------------------零基础学内部审计---------------------------
在与一些内审实务人士交流时,我们常会听到他们的一些困惑,比如“刚毕业就做内审,部门是挂在财务部下面的,目前只有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原来是生产制造企业的内审,刚跳槽到快销行业,如何开展工作?不同类型的公司审计内容是不是一样?”“公司是服务行业,流程简单,审计部成立十多年了,每次出差审计,都没什么审计发现,如何向老板交差?”诸如此类。
这么多困惑涉及的内容包含内审新人入门、内审职业规划和审计思路与方法的转变等,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市场上有很多关于内审方面的书籍,作者在写这些书的时候,大多直接引用注册会计师年报审计的那套程序,而这对内审并不适用。本人接触内审也十多年了,很早就有写一本内审实务书籍的想法,帮助内审新人入门扫盲,以免他们迷失在一本本内审理论的书籍中。
本书分三大部分共11章,第一部分阐述内审职业规划与部门设置,内容涵盖发展前景、新人入门、部门设置与内部管理等;第二部分阐述内审技术与方法,内容涵盖内审流程、审计方法与思路、审计报告撰写、内审信息化等;第三部分阐述内审实务,包括常见的货币资金、成本费用、采购、销售、生产、研发、存货、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等审计项目,另外加了一些接地气的审计,比如公务车审计、模具审计等,第11章为时下热门的内控话题,内容涵盖内控入门、内控体系搭建以及内控测试。
书中涉及的审计案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部分名词解释引自百度文库,有些观点来自会计视野论坛,在此一并感谢。由于本书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可能会在内容上存在缺失或者错误,敬请赐教。我的个人邮箱是seagi@qq.com,在此先行致谢。
媒体评论
---------------------------内部审计工作法---------------------------
读后感言
老子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本书的实践者们正是这样做的。他们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响亮提出热爱内部审计的十大理由,并且始终把内部审计作为他们的头等大事。孜孜不倦,实在难能可贵!
他们勇于开拓,潜心实践,勤于思考,认真总结,互帮互学。他们不尚空谈,一切从实际出发,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体现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子精神。我为他们点赞!望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愿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一位老审计工作者
李金华
2016年3月26日
---------------------------零基础学内部审计---------------------------
作者很用心,内容贴近内审工作实际,对内审、内控领域的工作者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赵 凯
哈纳斯新能源集团
. 内部审计副总经理
很接地气的内审书籍,花了一个多星期看完本书初稿,有很多收获。
——徐 刚
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
审计经理
书中采集了多位内审精英人员的实务案例,博采众长,加上工作的实践,你会成为一名卓越的内部审计师。
——聂连文
恒逸集团审计经理
喜欢书中讲的小故事、大风险,给审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审计思路,因为内审工作本身就是在经历一个又一个故事。
——宋迎军
成都置信集团审计经理
作为一本内审人员的入门级百科全书,本书给内审人提供了提高自我修养的方式方法,作者本身就是内审圈内人士,开卷有益。
——陈 捷
上海大众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审计经理
书摘
---------------------------零基础学内部审计---------------------------
《零基础学内部审计》:
(2)核对:指通过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识别资料本身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正确、合理及有效的一种审计方法。一般用于核实账账相符、账证相符。
使用情境:财务审计、仓库存货审计。
举例:为了核实仓库台账的正确性,审计人员将一定期间内的物料通过仓库出入库单、损耗单进行汇总分析及核对,来证实仓库台账是正确的。
(3)查询:分面询和函询,面询是审计人员向被审计单位内外的有关人员当面征询意见,核实情况。函询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来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查询这种检查方式用于初步了解情况或者是为了辅助验证其他资料的正确性,其所发现的审计问题需要进一步去调查了解,而不能直接写在审计报告上。函询在内部审计作业中用的不多,很少听到内审人员为了核实银行账户的准确性做函证,查查网银记录就行。
使用情境:常规审计、专项审计、舞弊审计。
举例:为了获得更多舞弊审计的证据,审计人员通过对舞弊者同事的询问来了解更多审计证据;为了核实应收账款的合理性,是否存在销售人员为了提成而与客户一起伪造销售数据、炮制鸳鸯合同私下套取差价、声称公司账户变更要求客户将款项打人销售指定的账户并挪用资金的等舞弊方式,审计人员通过发对账单的方式要求客户确认应收款项。在询问这一块,尤其是专项审计与舞弊审计,现场千万不要乱下结论或者猜测,即使你是正确的,也需要先放在心里。
(4)比较:指通过与有关指标进行比较。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发现异常情况,也不是审计发现,而是审计线索。
使用情境:舞弊审计、销售费用审计、采购审计。
举例:在工程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与同行业工程建造的数据对比发现,一个摄像头公司购置价格为10000元,而同地区公司同品牌的摄像头采购金额为4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