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美]艾伯特·马尔维诺(Albert Malvino) 戴维·贝茨(David Bates)(美)Robert L.Boylestad
- 译者: 陈希有 张新燕 李冠林
- 丛书名: 国外电子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2001101517
- 上架时间:2020-1-10
- 出版日期:2019 年12月
- 开本:16开
- 页码:1500
- 版次:1-1
- 所属分类: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电子电路、线路

内容简介
---------------------------电子电路原理(原书第8版)---------------------------
本书是经过多次修订的经典教材,第8版以更注重新型电子器件与仿真电路,更强调现代集成电路技术和软件仿真技术。本书从半导体器件出发,系统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构成原理、分析方法、实际器件和应用电路,进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当今工业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器件和电路,并以颇具实用性的故障诊断训练贯穿全书。
---------------------------电路分析导论(原书第12版)---------------------------
《电路分析导论(原书第12版)》是电路分析的入门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电压与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磁路、变压器、串并联交直流电路的等效化简、复杂交直流电路方程的列写、交直流电路中的网络定理、交直流电路的功率、谐振电路、滤波器与伯德图、RC及RL电路对直源电源的响应、RC电路对周期脉冲电源的响应、多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以及系统的端口分析等。本教材具有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特点,包含众多的工程案例、严格运用计量单位、经常使用元件参数标称值等,处处体现了教材面向工程教育的特色。由浅入深的引导式叙述、活泼亲和的教材语言、精美形象的插图,会让自学者倍感愉悦。
《电路分析导论(原书第1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专业本科生“电路理论”、“电路分析”课程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和电路爱好者参考。
作译者
---------------------------电子电路原理(原书第8版)---------------------------
[美]艾伯特·马尔维诺(Albert Malvino) 戴维·贝茨(David Bates) 著:艾伯特·马尔维诺(Albert Malvino) 分别于1964年和1970年获得圣何塞州立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海军电子技术员、惠普公司电子工程师和山麓学院教师,现从事微控制电路设计和教育软件开发工作。他编著的10本教材被翻译成20种语言,拥有超过108个版本。
戴维·贝茨(David Bates) 西威斯康星技术学院电子技术系兼职讲师。现任国际电子技师认证协会(ISCET)资质管理员、理事会成员,以及美国国家联合电子教育(NCEE)基础电子学的学科专家(SME)。
目录
---------------------------电子电路原理(原书第8版)---------------------------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第1章 绪论1
1.1 三种类型的公式1
1.2 近似3
1.3 电压源4
1.4 电流源6
1.5 戴维南定理8
1.6 诺顿定理10
1.7 故障诊断13
总结14
译者序
---------------------------电路分析导论(原书第12版)---------------------------
诞生于1968年,具有40余年历史,现由Pearson出版社出版的电路课程教材:《Introductory Circuit Analysis》是一本在国际上有着持续而广泛影响的优秀教材。主要参与人数合计超过60人,他们来自多所大学和著名公司,已被译成6种语言。这些足以说明该教材广受欢迎的程度。本次翻译的是该教材的第12版,由Robert L.Boylestad(CUNY-Queensborough Community College,纽约城市大学皇后社区学院)主编,于2010年出版。无论与国内还是与国外同类教材相比,本书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对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都有着极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因此,能够有机会将这本优秀教材译成中文,让广大的中国读者认识它、使用它,译者倍感使命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大。在翻译过程中,无论在教材的内容上、结构上,还是在阐述知识的方法上,译者处处都感到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在此愿将该教材的主要特点与读者分享。
1.从好的绪论开始
本书大跨度地将电气电子技术的发展时代划分成:电磁之初、真空电子时代和固态电子时代。在每一发展时代,作者不仅列出重要事件的时间表,还简单地介绍了发现主要电磁现象的背后故事。并一再指出,电气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几乎是指数规律的。本书更是着眼于近代的发展,对高清电视、智能手机、iPod和双核处理器的提及,增强了教材的时代感和新鲜度。
绪论(第1章)的另一个特点是,详尽地介绍了物理量的计量单位制,包括物理量单位的有趣定义、基准单位的保存、国际单位制(SI)的由来等。在国内同类教科书中,这些内容都不常见。本书通篇严格遵守物理量单位的使用,很少有缺省现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因为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2.用物理现象引出电路规律
根据铜的原子结构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规律,从更微观的角度引出电压的概念,并以此解释铜善于导电的原因;根据运动电荷受到的阻力因素,得出电阻的计算公式;从电场现象引出电容的定义及计算;从磁场现象引出电感和磁路的概念。这些都能使电路规律建立在扎实的电磁学基础上,也说明了作者具有广博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3.贴近身边的应用案例
对初学电路的学生,还没有复杂工程的体验。因此本书用极其贴近身边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情况。大量的案例不仅来自每章后面的“应用”一节,还来自正文。从下面这些题目便可看出作者的精心选择:电池、微波炉、节日灯、荧光灯、汽车电气系统、家居布线、触摸屏、浪涌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传声器、安全用电、商业意识、电加热器、音响中的图形均衡器和参数均衡器、烟雾报警器、遥控器、调光灯、电阻的色环编码、电阻材质等。这些应用既可以作为趣味丰富的案例教学资源,也可让学生自由阅读。
4.像介绍实验指导一样介绍电工测量
本书在恰当的地方介绍了模拟万用表、数字万用表、安培计、伏特计、瓦特计、示波器等,包括它们的原理、使用方法。尤其介绍了测量仪表的负载效应,这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非常重要。因为所有测量仪表并不像我们为简化分析所做的假设那样理想,所以它们都要对被测对象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测量对象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电阻、电感、电容、阻抗、增益等。电气电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测量,通过对这些测量仪表的介绍,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
5.以科学家素描铭记电工发展史
在电磁学中,许多物理量的单位都是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本教材在首次出现电磁单位的地方,或者涉及某个卓越成就时,都对与之相关的科学家、发明家或工程师进行了简单介绍,包括他们的国籍、主要贡献、兴趣爱好、生平轶事等。既彰显了对历史上科学巨匠们的敬仰,又能帮助读者理解他们的贡献对当今电气电子领域的影响。所提供的图片大都说明了来源,以确保史料的准确性,并充分显示了作者对版权的格外尊重。
这些人物包括安培、库仑、伏特、欧姆、瓦特、基尔霍夫、西门子、焦耳、戴维南、诺顿、法拉第、特斯拉、亨利、斯泰因梅茨等数十位科学家或发明家。
6.及时反映学科最新进展
前言
---------------------------电子电路原理(原书第8版)---------------------------
本书第8版继承了之前版本的主要内容,对半导体器件和电子电路进行了清晰且深入的讲解。本书适于初次学习线性电路课程的学生使用,预备知识为直流/交流电路课程、代数和部分三角函数的内容。
本书详细介绍了半导体器件特性、测试及其应用电路,为学生理解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电路实例、应用和故障诊断练习将贯穿全书。
第8版的更新
基于当前电子电路领域的教师、专业人士和认证机构的调查意见反馈以及广泛的课程研究,本书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增加和调整,具体如下:
内容方面
●增加了对LED特性的介绍。
●新增了介绍高亮度LED的部分,以及该器件高效发光的控制原理。
●在较前面的章节中将三端稳压器作为供电系统模块的一部分加以介绍。
●删除了电路参量增减分析法的有关内容。
●重新组织关于双极型晶体管的章节,从原来的6章压缩为4章。
●对电子系统加以介绍。
●增加了多级放大器中的部分内容,因其与构成系统的电路模块关系密切。
●“功率MOS场效应管”部分增加了以下内容:
■功率MOS管的结构和特性。
序言
---------------------------电路分析导论(原书第12版)---------------------------
出版者的话
文艺复兴以降,源远流长的科学精神和逐步形成的学术规范,使西方国家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取得了垄断性的优势;也正是这样的传统,使美国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六十多年间名家辈出、独领风骚。在商业化的进程中,美国的产业界与教育界越来越紧密地结合,信息学科中的许多泰山北斗同时身处科研和教学的最前线,由此而产生的经典科学著作,不仅擘划了研究的范畴,还揭示了学术的源变,既遵循学术规范,又自有学者个性,其价值并不会因年月的流逝而减退。
近年,在全球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对我国教育界和出版界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专业教材的建设在教育战略上显得举足轻重。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时间较短的现状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其信息科学发展的几十年间积淀和发展的经典教材仍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因此,引进一批国外优秀教材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与世界接轨、建设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较早意识到“出版要为教育服务”。自1998 年开始,我们就将工作重点放在了遴选、移译国外优秀教材上。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与Pearson,McGraw-Hill,Elsevier,John Wiley & Sons,CRC,Springer等世界著名出版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他们现有的数百种教材中甄选出Thomas L.Floyd、Charles K.Alexander、Behzad Razavi、John G.Proakis、Stephen Brown、Allan R.Hambley、Albert Malvino、Mark I.Montrose、David A.Johns、Peter Wilson、H.Vincent Poor、Dikshitulu K.Kalluri、Bhag Singh Guru、Stephane Mallat等大师名家的经典教材,以“国外电子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为总称出版,供读者学习、研究及珍藏。这些书籍在读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并被许多高校采用为正式教材和参考书籍。其影印版“经典原版书库”作为姊妹篇也越来越多被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所采用。
权威的作者、经典的教材、一流的译者、严格的审校、精细的编辑,这些因素使我们的图书有了质量的保证。随着电气与电子信息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教材改革的逐渐深化,教育界对国外电气与电子信息教材的需求和应用都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尽善尽美,而反馈的意见正是我们达到这一终极目标的重要帮助。华章公司欢迎老师和读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建议或给予指正,我们的联系方法如下:
华章网站:www.hzbook.com
电子邮件:hzjsj@hzbook.com
联系电话:(010)88379604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 号
邮政编码:100037
媒体评论
---------------------------电子电路原理(原书第8版)---------------------------
本书是经过多次修订的经典教材,第8版更注重新型电子器件与仿真电路,更强调现代集成电路技术和软件仿真技术。新版主要更新包括:增加对LED特性的介绍;重新组织并压缩关于双极型晶体管的章节;增加关于多级放大器的内容;添加关于功率MOS场效应管的内容,如低侧和高侧负载、半桥和全H桥电路等;增加关于D类放大器的内容。
本书从半导体器件出发,系统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构成原理、分析方法、实际器件和应用电路,进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当今工业界广泛应用的各类器件和电路,并以颇具实用性的故障诊断训练贯穿全书。
本书特色
·让电路“运行”起来。提供部分例题和习题的Multisim文件,通过改变参数或设置故障,实时观测仿真结果,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
·站在问题的“肩膀”上。从例题、自测题、习题到故障诊断和求职面试问题,在思索和求解的过程中,帮助读者从基础进阶实践,从课堂迈向职场。
·数据手册“零距离”。提供仙童和安森美半导体公司的官方数据手册,结合重点参数解析,指导读者阅读手册,根据数据了解器件、选择器件,实现电子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