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企业全镜像分析:投行战略与财务分析新框架---------------------------
培养全镜像投行思维,练就新时代火眼金睛
重构逻辑 精准分析 52个真实案例沙盘重现
掌握“财务+业务+风险”的完整分析模式
挖掘企业背后的真实价值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企业全镜像分析:投行战略与财务分析新框架---------------------------
本书是作者十几年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在资本市场、公众公司、信息披露相关理论铺垫基础上,由浅入深,运用大量实例形象而生动地依次对资产负债表的内涵、GCP分析模型、财务报表粉饰识别与防范等内容进行了完整的阐释,同步归纳出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各类财务、法律、战略、公司治理、规范运作等相关问题,并给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实践建议。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分析公司的GCP模型,并最后集大成地提出了企业全镜像智能分析理念,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新意的企业战略与财务分析的新框架,无论对于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为了让本书更具有可读性,作者颇费心血,围绕GCP分析模型、企业全镜像智能分析核心理念,用了较大的篇幅由浅入深地、生动地对大量实际案例进行了全面解读和阐释,将企业实际面临的各方面问题切中要害、入木三分、毫无保留真切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能够让读者读后既感到有看到真相的意外,又能有绕过表象看到问题实质收获颇丰的满足。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
本书为“巴菲特投资案例全集”的第一部(本系列包括了巴菲特自创业开始至今的全部案例,共分四部,分别是:《第一桶金》《帝国崛起》《世界首富》《伟大的公司》)。自1941年开始,11岁的巴菲特以120美元起步,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用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才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1亿美元。这本书追踪了这37年间巴菲特全部的22个投资案例,并对每一个重要的投资案例背景进行了注解,充分展示了股神赚取第一桶金的过程。
目录
---------------------------企业全镜像分析:投行战略与财务分析新框架---------------------------
推荐序一 (朱健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投行业务委员会总裁)
推荐序二 (黄世忠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
前 言
第1章
关于公众公司的一些理论探讨1
1.1 公司的定义及存在目的1
1.2 公众公司的定义及内在含义2
1.3 管制与信息披露4
第2章
管制对公众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10
2.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10
2.2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12
2.3 《招股说明书》15
2.4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18
前言
---------------------------企业全镜像分析:投行战略与财务分析新框架---------------------------
在这本书的初始,笔者觉得非常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证监会于2018年6月底正式发布并实施《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8〕6号)(以下简称《投行内控指引》)。这部划时代的投行类规章,将对今后投行的业态产生深远的影响。投行及相关投资等领域可能需要深刻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思维习惯、业务模式、执业行为等是否要做一个根本性的调整?
在从业过程中,很多企业家或者职业经理人都会咨询我一个问题:你看我们的企业能不能IPO上市?很多投行人员也会问我们一个问题:你看这样的企业是否满足IPO或者发债的条件?就我内心而言,我觉得这些问题的出发点目的性过强,功利色彩浓厚。我反过来给对方提了三个问题:
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公司是否真的明白为什么要进入资本市场?
公司是否真的明白为什么要IPO?
套用目前最流行的话—“不忘初心”,上述三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初心。如果解答好了上述问题,无论我们做出什么选择,无论中间出现什么状况,我们都能坦然应对。
解答上述三个问题,最核心的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众公司。但是,这样的公众公司有统一的标准吗?是不是满足IPO首发办法条件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呢?是不是满足各投资机构内部投资标准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呢?显然,答案因各家机构的偏好而有所不同。这么多年来,我们看过的股、债、新三板等各类项目少说也有几千家了,也看了很多市场上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因此,我们觉得我们有能力根据以往的项目经验提出一整套审视公司的逻辑。如果这个逻辑站得住脚的话,很多问题基本上就迎刃而解了。
序言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
伟大的投资者也会犯错
本书内容
自1941年开始,11岁的巴菲特以120美元起步,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用了整整37年的时间,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1亿美元。本书追踪了这37年间巴菲特所有的投资案例,并对每一个重要的投资案例背景进行了注解,充分展示了巴菲特在其投资生涯之初是如何积累财富的。
巴菲特在人生早期没有关于股票投资的概念,在选择企业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中,他逐渐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投资哲学。本书讲述了巴菲特如何建立和完善他的投资体系,为今天的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参考素材。
一路走来,巴菲特并非一帆风顺,他也犯过很多错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胜利总是伴随着失败。当人们知道一个最终拥有亿万财富的人也会犯错,这或许是一种安慰,可以帮助我们面对自己遭受的挫折。
实际上,认为投资者必须在所有的时候都表现完美、永不犯错是最大的错误。从心理层面而言,投资者应该做好犯错以及遭受打击的准备,并坚信自己能够东山再起。每个人都应该牢记,我们能够从他人以及自己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我认为,从巴菲特的失败案例中学习经验,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本书专注于投资案例的分析,我没有写到巴菲特的私人生活。如果你希望看到的是自传体故事,这本书并不适合你。但是,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更成功的投资者,通过坚定执行投资准则赚到钱,那么你应该好好阅读本书。
本书目标
本书适合于那些渴望学习,或想要复习成功投资重要原则的投资者。在本书中,读者将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巴菲特投资案例来学习。
本书结构
本书将追随巴菲特的成长历程,直到他赚得人生中的第一个1亿美元。我们以巴菲特少年时期进行的第一次股票市场投资为起点,回顾22个投资案例。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对这些案例进行逐一分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感兴趣的案例阅读,但是,按照我们的想法,我建议你按照时间顺序阅读,这样才能了解巴菲特投资思想体系发展形成的过程。这里记录的每一个案例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并非巴菲特在这37年中的每一个投资案例都会被描述,如果这样的话,这本书会过于冗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这里选择了那些对于巴菲特财富成长以及投资哲学形成最有影响力的案例进行分析。
在开始讲述系列投资案例之前,本书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相关的人物与情景,这对掌握后续内容十分重要。第一部分概述了后面涉及的投资案例。第二部分则探讨本杰明·格雷厄姆对于巴菲特投资哲学的影响。
媒体评论
---------------------------企业全镜像分析:投行战略与财务分析新框架---------------------------
对公司进行分析,对投行从业者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是投行从业者的基本能力要求;陌生是因为对绝大多数投行从业者而言,如何分析才能做深、做透,又难以掌握。许博士的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公司分析框架和视角,值得好好阅读。
——朱健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投行业务委员会总裁
本书作者基于投行人多年工作经验,高屋建瓴,以独到的眼光讲述分析公司的方式和方法。与市面上“艰深晦涩”的书籍相比较,本书是一部理论详实、案例丰富,既来源于实际工作经验、又能指导实际工作实践的著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读性。
——黄世忠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企业全镜像分析——投行战略与财务分析新框架》以其独特的专业视角,从理论探讨到具体操作,由浅及深,严谨细致,全面展示了公众公司的分析思路与方法,教你练就火眼金睛,有效识别“好”公司和“坏”公司、“真”公司和“假”公司,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刘桂芳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业荣博士以极其丰富的投行经验和强大的会计专业能力,论证了公众公司信息管制的必然性及其基本内容,并将公司财报信息的内在逻辑与公司治理、战略规划、风险控制等管理要素相融合,结合中国资本市场适时案例和市场全样本数据分析,为穿透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和识别财报粉饰动机提供了方法论指引,也可以帮助中国公司“走正道,守规矩”。这本书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是凝聚作者心血的力作。
——薛云奎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创办副院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创办副院长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
巴菲特投资案例集(共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