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直面企业未来管理的5项挑战
促进分工一体化,实现企业长久健康发展
确立管理合法性基础
把企业的原则转化为制度
把企业的战略转化为任务
形成目标任务责任体系
按责权利对等的原则分利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资本创富的关键1
斯密的创富理论2
分工的意义3
从分工到工业化5
从分工到社会形态8
第2章 企业力量的来源11
企业的命脉12
工厂的组织13
组织中人的麻烦14
泰勒的解决办法16
企业的主体17
福特的实践18
第3章 制度创新的起点21
人脑的重要性22
唤醒人的大脑24
企业制度创新26
建立制度化的理性28
第4章 企业的管理当局31
知识工作者32
前言
我们这个时代是从分工之后有效地实现一体化开始的。
一、分工理论和分工一体化理论的异同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一本书——《国富论》,书中介绍了大头针的制作过程。在斯密那个年代,先是把大头针的制作过程分为18道工序,并由10个工人执行这18道工序。
分工之后,再按照生产的加工过程,以及工艺路线形成一个整体,即一体化,劳动生产率由此提高了240倍。
过去,一个工人独立完成一枚大头针的制作全过程,一天生产20枚。现在,10个工人一天可以生产48 000枚,人均4800枚。
有人把斯密的理论称为分工理论,这是不正确的,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分工一体化理论。分工之后如果不能实现一体化,是不可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分工与一体化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一体化也叫组织。因此,分工与组织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到了福特的时代,一体化的过程就比较复杂了。1913年,福特的工厂及其流水生产线上,有8万个工人,将近8000个职位。每个工人的职位工作分得很细,一般只有二三十个操作。如何让他们协调起来,最终生产出一辆辆标准化的汽车?这就需要管理。
管理也就成为分工一体化的职能,即法约尔说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应该指出,法约尔所说的组织是指资源配置方式。
然而,斯密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即如何调动工人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个工人都能够按照工序的要求,做好、做对、做到位。于是,早期的管理工作者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这就是工时定额和计件工资制。
如此一来,不仅企业外部社会分工之后的一体化,是靠市场交易的法则实现的,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之后的一体化,也靠市场交易的方式实现了。企业中,工人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工序之间物与物的关系,变成了物品的交易关系。可以说,这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得到了充分展现。
二、未来管理面临的5项挑战
这个独特的历史时期很快就被跨越了。随着供求关系的逆转,量产、量销的时代结束了。营销和创新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职能,知识工作者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每一个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及贡献,不能有效地体现在物品上和工序劳动的成果即在制品上,从而无法单独计算。
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或劳动对象不再是物品而是事情,比如,深化与客户的关系,为客户提供服务,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等,这样传统的激励方式与方法就失效了。
未来的管理正面临着根本性的改变,从过去谋求分工之后的效率,转向未来谋求一体化的效益,谋求整体最优,谋求长期最优或可持续发展。
由此,管理不再基于交易,不再基于个体的激励,而是基于分配,基于整体的约束。借用馅饼理论就是,努力把企业的馅饼做大,使分割变得容易。
要做出如此根本性的转变,挑战是巨大的。按照德鲁克的说法,我们学会了对体力劳动者的管理,并没有学会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
挑战1:确立管理合法性基础
未来管理的第1项挑战是管理权威的来源。责权利的分配必须基于管理权威,管理当局及其权威必须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上,建立在根本大法上,而不是产权关系上。
在本书给出的实际案例中,“益客发展纲领”明确企业的性质是产业社会的一个共同体,共同体的成员包括员工、顾客、合作者及股东。企业的一体化或组织原则就是共创、共享、共有。企业的分工原则就是,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天赋、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获取在共同体中的个人价值最大化。
媒体评论
包政老师是真正的管理大师,帮我们构建了一套管理学概念体系,解密产业社会的内在逻辑;他有手术刀一般的思维,精确剖析微观经济世界,让人感到鞭辟入里、“解恨”。本书的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财富来自哪里”。
刘萍《中国妇女》杂志社副总编辑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至深的真理,带你沿着一位位管理学大师的思想脉络,破解百年管理谜题,把握企业创富原理。然而大道至简,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只因所有命题最终都要回到哲学层面,就像企业能否成功,其实取决于你(企业家)是一个怎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和事业追求。
卢荣 越秀产业基金总裁
“微言大义”是我看完《未来管理的挑战》的第一感受。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系统阐述了企业成功的众多洞见。作为“华为基本法”的起草人之一,包政老师在本书中集中展现了他“道器合一”的企业管理思想洞见,书中内容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以及股权投资均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马斌 腾讯集团副总裁
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来临,产业互联网拉开序幕,数字时代正在飞奔而来,各行各业都在重构,这也意味着企业的价值链以及经营方式需要重新塑造,才能适应数字经济。
包政老师功力深厚,一本书讲透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也说明白当以企业发展的初心——使命、愿景、价值观为牵引,助力产品技术从数据中台到组织中台,从分工到协作,真正地从工业化生产中要效率,以跟上AI+5G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迎接未来管理的挑战。
陈希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我觉得,本书的优点是,先厘清企业立足之本、治理之道。把经济原理讲清楚,把各种角色的定位和人性讲清楚。又把企业组织的业务流程和目标、任务、责任管理体系,这两条“经纬线”如何应用之“术”娓娓道来。同时对于社会面对互联网,将如何重新构建企业组织做了畅想,听起来真是振奋人心,但如何实践落地,真的还是要有大量摸索。
田立余 益客集团董事长
如果说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给出了管理者逐渐走向成功的逻辑或方法,那《未来管理的挑战》就是告诉我们“卓有成效的企业”是如何炼成的。整本书具有现实的画面感、实操性。这是凝炼了包老师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的又一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