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唐)白居易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372896
- 上架时间:2019-11-2
- 出版日期:2019 年9月
- 开本:16开
- 页码:84
- 版次:1-1
所属分类:
艺术 > 美术
【插图】
编辑推荐
1.“一篇长恨有风情”是白居易的自诩,也是千百年来读者的共同感受。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传说被诗人演绎得婉转动人,登峰造极。可以说,《长恨歌》开辟出唐诗的半壁江山;呈现出色彩绮丽的大唐王朝。——王大绩(北京市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中英双语,专家备书。
3.传统文化的回归与传承,美学与文学的交织与融合。
4.“长恨歌”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绮丽世界。
5.恢弘大气、充满想象的画面。
6.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无尽的想象,细腻的感情。
内容简介
《长恨歌》每14字为一句,共有60句。 前15句叙述了故事的原委,杨贵妃的美丽与唐玄宗对她的恩爱。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接下来10句,写乐极生悲,一场空前的大乱-安史之乱爆发了。将士们以祸乱由杨国忠所致,杀掉杨国忠,并逼迫唐玄宗杀杨贵妃以塞天下之怨。后面的35句,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是如何悔恨、忧伤、寂寞、凄凉,当刻骨铭心的悲苦思念在现实中得不到排遣,只好求助于方士寻仙。久已脱离人间爱欲的蓬莱仙子杨太真,得知汉家天子差人寻她时,“九华帐里梦魂惊”“云髻半偏新睡觉,衣冠不整下堂来”。 全诗缠绵悱恻,在描写两个人生死相隔之后,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天上,彼此思念。这正是长恨所在,因为永远生死相隔,所以“此恨绵绵无绝期”。而开始的一个美艳、一个宠溺,是叙述造成长恨的原委、内因,中间缢死杨贵妃,是导致长恨的直接原因,由于杨贵妃的死,前面的种种恩爱才只能成为回忆,才使曾经的爱情变成悲剧。无论是内因还是直接原因,都是为更好的叙述长恨,而不得不有的铺垫。
作译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明园(真实姓名:盛明圆):2016级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研究生;现为中国设计师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