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2版)---------------------------
本书主要讲解电磁场理论,对电磁场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独特论述,融入先进的数值解法,并提供实际应用。主要内容包括静态场、传播、传输和电磁场在媒质中各种约束条件下的辐射等。本书的第1版中译本于2000年出版,自问世以来,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第2版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有限长的无损耗传输线等内容,并对散布于书中的练习题进行了整合。本书英文版在国外高等院校普遍采纳为教材。
内容简介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2版)---------------------------
本书主要讲解电磁场理论.对电磁场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独特论述,融入先进的数值解法,并提供实际应用主要内容包括静态场传播、传输和电磁场在媒质中各种约束条件下的辐射等。本书的第1版中译本于2000年出版,自问世以来,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第2版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有限长的无损耗传输线等内容,并对散布于书中的练习题进行了整合本书英文版在国外高等院校普遍采纳为教材。
本书是美国大学本科生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教科书。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有:概论、矢量分析、静电场、恒定电流、静磁场、静态场的应用、时变电磁场、平面波的传播、传输线、波导与谐振腔、天线和电磁场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等。第2版增加了有限长的无损耗传输线,并对练习题进行了整合。书中包含大量插图和例题,各章后附有练习题和习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本书可作我国高等院校电力、电信和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学科的教师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电子电路原理(原书第7版)---------------------------
《电子电路原理(原书第7版)》介绍电子电路和器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析方法。内容从半导体器件到功能电路,从电路结构到故障诊断,从理论分析到实际应用。半导体器件包括: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结型场效应管、MOS场效应管、晶闸管;放大器包括:单管放大器、差分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运算放大器;功能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有源滤波器、振荡器和稳压电源。同时包括器件模型、偏置电路、频率特性和负反馈。
《电子电路原理(原书第7版)》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领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以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自学和参考。
作译者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2版)---------------------------
Bhag Singh Guru是美国凯特灵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他在旋转电机和电磁场理论方面发表过30篇论文并与他人合作写过两本著作:Guru博士是IEEE学会的会员。
Huseyin R.Hiziroglu是美国凯特灵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自1982年起成为系领导成员。他曾多次接受“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ra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授予的奖励,并在IEEE学术会议和学报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他还曾与Bhag S Guru教授合作编写了《电机与变压器》(1988,1995.2001)。Hiziroglu博士是IEEE学会的高级会员。
周克定,湖南湘阴县人.1921年6月生。中国首批国家学位委员会评选的博士生导师,湖北工业大学教授,著名工程电磁场专家.长期从事电工数学、电机学和电磁场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电子电路原理(原书第7版)---------------------------
Albert P. Malvino 1950~1954年在美国海军任电子技术员。1959年毕业于圣克拉拉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接下来的五年,他在微波实验室和惠普公司任电子工程师,并于1964年获得圣何塞州立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之后,他在山麓学院任教四年,于1968年获得国家科学基金会奖学金。在1970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的电气工程博士学位以后,Malvino便开始了全职写作生涯。他编著的10本教材被翻译成20种语言,拥有超过108个版本。Malvino博士目前是一名顾问,并为“SPD-SmartTM windows”设计微控制电路。另外,他正在为电子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编写教育软件。他还在Research Frontiers公司的理事会任职。Malvino的个人网页为www.malvino.com。
David J.Bates 西威斯康星技术学院(位于拉克罗斯)电子技术系教师。作为电子维护和电子工程技术人员,他拥有2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Bates曾获得工业教育专业学士学位和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他拥有FCC GROL证书、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A+证书,以及由国际电子技师认证协会(ISCET)授予的电子技术员熟练等级证书。Bates目前是ISCET的资质管理员、理事会成员,并且任美国国家联合电子教育(NCEE)基础电子学的学科专家(SME)。David J.Bates还与Zbar、Rockmaker、Bates合著了“基础电学”实验指南。
目录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2版)---------------------------
第2版译者的话
第1版译者的话
序言
第1章 电磁场理论概述
1.1 引言
1.2 场的概念
1.3 矢量分析
1.4 微分和积分表示法
1.5 静态场
1.6 时变场
1.7 时变场的应用
1.8 数值解
1.9 进一步研究
第2章 矢量分析
译者序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2版)---------------------------
本书第1版的中译本自2000年8月面世之后,得到一些读者的好评。我们连年采用作为本科生教材,确认和加深了在第1版“译者的话”中所述的对本书优点的体会与认识。同时欣幸和赞同著者在第2版序言所写的如下一段话:“本书的第1版于1998年问世,被学生和教师们满意地接受。我们从学生那里收到许多评论意见,认为本书胜过另一些书的地方是写得简明,应用了日常通俗的语言,所以每个人读后,即使是电磁场最深奥的概念,也能够容易理解。”现在这本书的第2版与第1版相比,基本内容变化不大,主要是将分散在各节的练习题集中成一节,放在复习题与习题之间。此外,重新写了序言,增加了9.2.3节和附录C的部分内容。译者对照两次的英文版和经周克定、张肃文、董天临、辜承林等几位教师辛勤劳动翻译好的第1版中文本,逐章仔细校阅,作了一些增删;同时根据部分授课教师和若干学生用过此书后提出的意见,对某些语句作了修改和注释,以期对相关理论和概念更加容易明白。并在第2版的中译本中,将物理量的矢量和相量改用国内书刊较为普遍采用的表示方法,如电场强度E,Ex,E等。由于能力有限,时间较紧,考虑不周和不妥当之处仍旧难免,恳请读者指正批评。
周克定
2005年8月15日于武汉
---------------------------电子电路原理(原书第7版)---------------------------
电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是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技术人员的必修内容。随着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日益广泛,读者对能够反映现代电路技术内容的专业基础教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电子电路原理》是经多次修订的经典教材,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兼顾工业界的应用及仿真技术;既可供教师和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从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入手,系统地介绍了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构成原理、分析方法、实际器件和应用电路,结构严谨、叙述清晰、内容丰富。作为经典教材,本书具有鲜明的特色:每一章的开始部分都有概要、目标和关键术语,章后有总结和习题,便于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注重与实践相结合,配有大量MultiSim仿真实例,并以对实际电路的故障诊断方法和练习贯穿全书;适当给出了相关概念的拓展知识,同时针对常用器件数据手册中的实际特性进行分析,并附有工作面试题目,颇具实用性。
本书的内容比较全面,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有所取舍和侧重。
第1章给出了分析方法、定理等基本概念,是学习本书的基础。本章对三种公式(定义、定律、推理)进行了界定;定义了电路分析中所采用的近似方法和条件;基本概念(电压源和电流源)和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是电子电路分析的初步知识,对于入门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章还介绍了电路故障产生的原因和诊断方法,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一。电路故障虽然在实际中很常见,但现有教材中涉及这部分内容的却不多见。
第2章介绍的是半导体的基础知识。半导体的物理结构和特性决定了电子元器件以及电子电路乃至电路系统的特性。理解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前提。第3~6章介绍了电子电路的基本元器件(二极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原理和特性。第3章和第6章分别介绍二极管和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器件特性和近似模型;同时给出了器件数据手册,有助于读者对器件参数的理解。第4章给出了二极管的应用电路;第5章介绍了特殊用途二极管,类型比较全面。
第7~9章介绍了晶体管电路分析方法的核心概念。第7章给出了负载线、工作点、图解法、器件饱和、截止、偏置等概念,同时介绍了LED和光耦合器件,描述了微变参数对电路特性的影响及故障诊断的几种方法。第8章重点介绍晶体管的几种偏置电路的形式、分析方法及故障诊断方法。第9章给出了放大器的小信号分析概念、器件交流模型、交直流等效电路等放大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前言
---------------------------电子电路原理(原书第7版)---------------------------
《电子电路原理》第7版继承了之前版本的主要内容,对半导体器件和电子电路进行了清晰且深入的讲解。本书适于初次学习线性电子课程的学生使用,预备知识为直流/交流电路课程、代数和部分三角函数的内容。
本书详细介绍了半导体器件特性、测试及其应用电路,为学生理解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电路实例和故障诊断练习将贯穿全书。
新增内容
基于广泛的反馈意见和课程研究,《电子电路原理》第7版增加了电子器件和电路的种类,包括:
●对pnp晶体管的分析
●基本双极型晶体管(BJT)分压电路设计
●BJT功率放大器交流负载线的分析
●增强型和耗尽型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偏置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R/2R阶梯D/A转换器
●函数发生器集成电路
●D类放大器
第1章对故障诊断部分进行了简化,易于学生的使用和理解,相关练习将贯穿其他章节。第2章增加了总结性表格,可用来强化概念并作为便捷的信息资源。从第3章起,将给出该章所讨论的特定半导体器件的数据手册。第4~6章增加了利用万用表、电压表及半导体特性图示仪对二极管和晶体管进行测试的内容。第10章保留了共发射极(CE)放大器。第11章重点介绍共集电极(CC)放大器(射极跟随器)、共基极(CB)放大器和达林顿放大器的结构。第12章包括A类、B类、AB类和C类功率放大器,同时分析了交流负载线。第13章对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的偏置和偏置技术的顺序做了改动。第14章增加了耗尽型、功率增强型MOSFET放大器和MOSFET的测试。第15章详细介绍了RC相移控制、SCR测试以及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第16章增加了对场效应晶体管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第20章包含了R/2R阶梯D/A转换器电路的工作原理。第22章包含了D类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第23章还增加了函数发生器集成电路部分,其中包括对XR-2206芯片的分析。
序言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2版)---------------------------
电磁场理论一直是电气工程学习计划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业经完善确立的普遍理论,能对其他理论不能解决的复杂电气工程问题提供说明和解答。
编写本书的意图是给希望对电磁场有基本了解的大学本科生作为连续两学期的基础教材。只要略去某些专题之后,也可用于一学期课程,既不影响主要内容学习的连贯性,也不妨碍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准备。本书还可供学生学习高等电磁场课程作参考。
本书的第1版于1998年问世,被学生和教师们满意地接受。我们从学生那里收到许多评论意见,认为本书胜过另一些书的地方是写得简明,应用了日常通俗的语言,所以每个人读后,即使是电磁场最深奥的概念,也能够容易理解。我们把这样的好评归因于这个事实,即根据课堂教学的直接经验写出本书。第2版的修改也会同样按照经过时间考验的成熟方法。
透彻懂得矢量分析对以逻辑方法正确领悟电磁场理论是十分必要的。不夸张地说,可以认为矢量分析是电磁场理论数学表述的支柱。因此,全面掌握矢量分析对理解电磁场起决定性作用。为了保证每位读者开始就对矢量基本上有相同水平的知识,我们专用整个第2章,致力于矢量分析的研究。用大量篇幅着重讲解不同正交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和各种定理。
在电磁场理论的推导分析与应用中,希望学生回想他(她)记忆中的种种数学关系。为了帮助那些忘记某些常用数学公式的学生,我们在附录C中提供了相当多关于三角恒等式、级数和积分学等的资料。
快速浏览一下目录,不难看出,本书基本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包含连续两学期课程的第一学期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静态场,比如静电场(第3章)、静磁场(第5章)和恒定电流产生的场(第4章)。因为大多数静态场的应用包括电场和磁场,我们决定把这类应用问题集中写在一章(第6章)。我们还认为学生一旦掌握了静态场的基础,他们只需要极少量的指导,就能学会这些应用。如果时间允许,则可将麦克斯韦方程在时域和频域(相量)两种情况的推导都包含在课程的第一部分中。这些材料呈现在第7章,那里重点放在时变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平均功率密度的概念。同时在这一章还包括时变场在电机和变压器领域的一些应用。
本书的剩余部分,提供连续两学期课程第二学期用的主题材料,它涉及传播、传输和电磁场在媒质中各种约束条件下的辐射。将一章跟着一章加以论述。
波动方程的推导和其提供与波传播相关的解在第8章中讨论。这一章还阐明了波在垂直入射和斜入射时的反射与透射。波可能有垂直极化和平行极化。波入射的分界面两边可能是两种导体、两种电介质、一种导体与一种电介质,或者一种电介质与一种完全导体。
能量沿传输线的传输包含在第9章。假设以分布参数等效电路代替传输线,我们用场理论证明这种模型的应用是合理的。于是推导出用沿传输线长度的电压和电流表达的波动方程,并求出它们的解。为了使传输线上的反射极小,阐明了用短截线实现阻抗匹配。用格子图(Lattice diagrams)描述传输线的瞬变过程。虽然阻抗圆图(史密斯圆图)能提供沿传输线发生什么情况的可视图像,但我们仍然认为它基本上是一个传输线计算器。现在已经能够用袖珍计算器和计算机来获得传输线上的准确信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仅在附录A中讨论了阻抗圆图及其应用。
在具有矩形横截面的波导内导波的传播放在第10章,强调了横电(TE)和横磁(TM)两种模式波存在的条件。分析了矩形波导中在不同条件下的功率流。在这一章还论述了在腔体内电磁场能够存在的必要条件和腔体作为频率计的应用。
电磁波的辐射是第11章的主题。导出了用位函数表示的波动方程,并求出它们对各种类型天线的解。说明了近区场和辐射场的概念。这一章还讨论了发射天线的方向增益和方向性、接收天线和弗利斯(Friis)方程,以及雷达的运行和多普勒效应。
第12章涉及电磁场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讨论在这一章的几种常用方法是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和矩量法。基于这些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包含在附录B中。
我们的目标是写一本详细的面向学生的书。第1版的成功说明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的任务。第1版已经被翻译成两种外国语言:中文和朝鲜文。我们希望第2版也将被学生和教师接受,如同对第1版一样的热情与热心。我们的目的始终是想提供一套教材做到学生只需要教师极少的帮助就能够理解它。为此,我们在每一章精心安排了大量详尽计算过的例题。这些例题基于课文清晰的论述,不但加深对某一概念或某一物理定律的理解,而且在理论和它的应用之间,能填补已经觉察或尚未觉察的鸿沟。我们还认为例题对于所研究课题的即时巩固与进一步理顺清楚是必要的。接近每一章的末尾,我们在练习题的标题下,编人了一些简易问题,它们的答案取决于在每一节所述概念的直接应用。我们相信这些练习题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培养信心,并且加深对每一章所包含内容的领会。此外,每一章最后有许多习题,这是计划对学生提出范围广泛的挑战性任务。这些练习题和习题是教科书的重要部分,并且是构成电磁场整体学习的必要因素。我们建议学生应该用基本定律和直觉推理去得到这些练习题和习题的解答。这种解题技巧的实践不但能使学生逐渐建立信心,而且有助于培养克服现实生活中更困难问题的能力。每一章正文后,编写了摘要和一组复习题。某些重要公式也包含在摘要中以便于参考。复习题保证学生掌握每章的基本内容。再次说明,我们努力争取尽可能把本书写得与学生友好,并且欢迎在这方面提出任何意见。
我们的经验表明,学生倾向于把理论推演看成是抽象观念,着重于某些方程,把它们看作是“公式”。很快学生就会从挫折中发现,这些所谓的公式不仅对于不同媒质而且对于不同坐标系都是各不相同的。仅仅计算一个场量,就需要一组方程,这可能使他们感到畏惧并对这些材料失去兴趣。于是这就成为获得电气工程学位必须通过的另一门“困难”课程。我们相信教师有责任
媒体评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2版)---------------------------
本书主要讲解电磁场理论,对电磁场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独特论述,融入先进的数值解法,并提供实际应用。主要内容包括静态场、传播、传输和电磁场在媒质中各种约束条件下的辐射等。本书的第1版中译本于2000年出版,自问世以来,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第2版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有限长的无损耗传输线等内容,并对散布于书中的练习题进行了整合。本书英文版在国外高等院校普遍采纳为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