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化管理:数字时代企业转型升维之道
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三位作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数字时代不仅面临增长乏力、运营成本不断升高、人员流动频繁的问题,还面临互联网平台企业跨界打劫的压力,之前建立起的行业竞争壁垒和准入屏障逐步瓦解。
为此三位作者历经两年时间从理论到实践大量研究,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经典案例和*实践,并结合了企业转型中的实践探索,*终完成本著作。
本书献给那些寻求战略转型、商业模式创新和组织变革的企业家;献给寻求思维突破、管理升级、专业提升和自我实现的职业经理人,以及寻求潜能激发、自我迭代和持续创新的新生一代。
本书带给广大读者数字时代平台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帮助企业实现平台化,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我们真诚地希望本书对大家有所启迪。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这本凝聚作者心血的《平台化管理》为数字时代的管理开启了新的篇章。
平台化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源于数字变革所引发的个体和组织共同升维(认知)与微粒化(手段)。其要素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组织重构,基于个体自我驱动的组织变革以及基于互相成就的集体升维。
其宗旨是实现:
关系多样化
能力数字化
绩效颗粒化
结构柔性化
文化利他化
《平台化管理》为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完善的理论和实施框架,引领企业迈向数字时代,实现企业的战略升级。
平台化管理核心理论是管理升维和组织微粒化:
升维是管理层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待和思考商业社会发展的宏观趋势,不断突破自我认知及能力边界,从而实现思维与心灵的自我突破,帮助企业文化、经营模式、组织结构、数据智能等多方面的全面升级,而升级过程可能是遵循一般规律的渐进式,也可能是站在风口期的跨越式。
组织微粒化是指基于生态化领导力和大规模支撑平台之上的大量自主小前端和管理中台的建设。
数字时代使得整个商业社会都将经历从1到0到N——微粒化的解构,组织将经历分解、聚合和裂变等微粒化重组。将我们对物理世界事物的认知逐步解析。微粒化就是无限缩小的过程,从宏观的组织聚焦到分子,到原子,再到能量。
平台化企业能力模型的四大要素:
1、建构数据智能
2、微粒化组织
3、共享社会资源
4、形成多元生态
平台化管理,融入了心灵世界升维和物理世界微粒化的核心思想,不仅为领导者和管理层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思考维度和思想体系,还指出了传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平台化转型和升级必须进行全面统筹与考量,包括关系、能力、绩效、结构、和文化的构面,形成了平台化管理“五化”模型。
五化模型包括:关系多样化、能力数字化、绩效颗粒化、结构柔性化与文化的利他化。这整套的思维框架方法论能够帮助企业迈向已经到来的数字时代。
作译者
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拜耳领导力教席教授,欧洲事务副教务长,《商业评论》创刊主编。连续五年(2014-2018)在“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权威学术榜单上名列第六。出版《创业的轨迹》《五型领导者》和《人才发展五星模型》等广受好评的专著。
陈威如
美国普渡大学战略管理学博士,阿里巴巴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湖畔大学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曾任菜鸟网络首席战略官。主要研究平台战略及组织数字化转型等议题。出版畅销书《平台战略》及《平台转型》,被全球管理奥斯卡之称的Thinkers50评选为新世代最可能塑造未来商业模式的全球管理思想领袖之一。
侯正宇
工商管理博士 、上海博尔捷企业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比利时联合商学院(UBI)DBA。国内知名企业家,同时担任上海人才行业协会副会长及上海苏州商会执行会长等职务。曾是第九届江苏省政协委员。
目录
第一章 数字时代的管理挑战
一、数字时代管理的四大挑战 / 003
1.挑战一:人类工作智能化 / 003
2.挑战二:领导、员工、用户关系日益模糊化 / 005
3.挑战三:企业组织日趋复杂 / 009
4.挑战四:新生代追求个性化 / 011
二、平台化管理的崛起:管理的无边界延伸 / 018
三、掩卷之思 / 023
第二章 平台化管理之魂
一、升维与突围 / 026
1.升维 / 029
2.领导者思维升维 / 034
3.战略升维 / 038
4.文化升维 / 041
5.战略突围:构建三维空间中的平台化企业 / 044
二、微粒与重构 / 047
1.分子分解 / 055
2.原子聚合 / 056
3.原子裂变 / 057
前言
美国金融公司高盛的交易员无疑曾经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之一,现如今的境遇却是时乖运舛。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报道,2000年顶峰时期,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有600名交易员服务大额订单,进行股票买卖操作。但时至如今,这里只剩下两名股票交易员“留守空房”,由于人工智能“高歌猛进”,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银行交易,不少银行交易员的工作都被自动化算法取代。这并不是个例,甚至可以说,此情此景每天都在上演。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深度学习等各种算法大放异彩,持续“攻占”人类的优势领域。
白领专业人士未来的工作形态及技能所需将会如何改变?
体力劳动者的未来工作形态及岗位来源将会如何改变?
未来的人们是否会觉得工作众包的方式更有弹性、更自由、更令人喜欢?
数字革命催生的新型商业模式逐步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也逐渐撬动了旧有模式下的社会结构和管理理念与方式。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像是和公司之间的一系列交易,而非持久的关系。在技术的驱动下,组织关系变革的速度远超预期。我们身处如此错综复杂的商业世界,它不简简单单是行业巨头们纷争的世界,不仅仅是各个行业相互依赖的世界,也不只是跨界竞争的世界,而是以上种种形态的叠加;而参与者们的选择也不再简单是二元选择,雇用或者被雇用,而是这些选择的重组甚至并存。
例如,我们既可以是滴滴的司机、爱彼迎的房东,也可以是淘宝的商家、企业的职员。谁说历史的选择只有一种,让我们先来聚焦朱莉选择。
02 朱莉的选择
我就是要在自己还能折腾,还有条件折腾的前提下,探究自己的人生最大极限在哪里。——朱莉
清晨6:30,清脆的闹钟准时响起,朱莉起身习惯性地打开手机中的“时光日历”查看今天的日程安排,并浏览一下“人力云”中尚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回想起上班通勤时的早晨就像打仗一样紧张,如今自由职业者的生活倍感惬意,给女儿和先生准备营养搭配均衡而可口的早餐成为最幸福的时光。这是朱莉的选择,也是这个数字时代赋予的新生活方式。
朱莉曾是一家“世界100强”企业的资深高管。在公司服务的25年,她从一名普通的人事专员一路成长为人力资源总监,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急流勇退,开启人生旅途的全新篇章—自由职业者。
当问及朱莉从前在外企做高管和现在做自由职业者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收获,她回答:“其实工作的内容没有很大不同,只是借助应用平台提高了效率。此外,工作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服务一家公司到服务多家公司。”她还谈道,“工作中,自由职业者的阶段性强度反而会更高一些,因为在企业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组织配合,效率常受组织的流转速度影响。另外,成为一名优秀的自由职业者也意味着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需要更加自律,以防在松散的节奏中沉沦。这种自我掌控的成就感就是最大的收获之一。”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弹性工作革命,类似“人力云”的平台催生了全球人力资源离岸外包,萌发了人力众包等新的工作关系。任何人只要接入互联网人力资源平台就可获得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从事一份工作或者终生就职于一家企业的时代正渐行渐远,我们的选择可以是不同时期从事多种工作、服务于多家企业,也可以是同时从事多种工作、服务于多家企业。传统过度专业化的工作会弱化我们对工作的成就感,过度陷于窄频搜索会削弱我们对一般普遍性原则的判断力。伴随着数字革命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1982~2000年出生的人)步入职场后,更是感觉到企业的工作限制了他们寻求生活意义与目标的能力。身处如今这界限日益模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斜杠”人生(即个人同时担任多种职业、多种角色),渴望有目标地参与,追求的不仅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是二者的水乳交融、交相辉映。互联网人力资源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工作内容,增加了职业多样化。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互通的世界,信息和人的流动速度无不倍增。身处其中,企业的强弱不仅取决于资产和规模等因素,还与其他企业、组织和个人的互联程度密切相关。随着互联互通对企业商业模式的重新塑造,传统的企业间的竞争也慢慢被“迭代创新”所取代,取胜的关键就是不断强化其创新优势,保持永远处于“新陈代谢”的状态。同时,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切换管理模式,从之前的管理、监督和控制转变成协助、赋能和成就;管理者不仅要持续学习,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并营造适应环境的学习氛围,激发每位个体的创新能力。
03 数字时代下的多重变化
序言
白领专业人士未来的工作形态及技能所需将会如何改变?
数字时代缩影二 京东在广东东莞的分拣中心有300多台分拣机器人,它们每天不分昼夜地工作,井然有序地取货、扫码、运输、投货,每小时能够运送多达12?000件的货物。这个分拣中心原本需要3000多名员工,如今人数却不超过20人,直降99.3%。相较于传统的分拣线,分拣机器人全天的效率和作业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只要有这些小机器人便可以24小时持续工作。此外,与人工作业相比,现在的工作环节也从6个减少到3个,骤减一半。
体力劳动者的未来工作形态及岗位来源将会如何改变?
数字时代缩影三 亚马逊公司的土耳其机器人将计算机无法完成的无数琐碎的脑力工作自动化。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是一种众包人力资源网络平台,能使用计算机程序员调用人类智能来执行目前计算机尚不足以胜任的任务。平台有两类参与者,“请求者”发布工作任务并设定工作报酬,“工作者”完成任务并获得报酬,每个工作任务都被称为“人类智能任务”。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可在企业业务需要时随时使用“人力市场”中的人力,通过全球人力资源可让企业的各种技能需求得到满足,在轻松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无须增加企业内部人力成本。
未来的人们是否会觉得工作众包的方式更有弹性、更自由、更令人喜欢?
数字革命催生的新型商业模式逐步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也逐渐撬动了旧有模式下的社会结构和管理理念与方式。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越来越像是和公司之间的一系列交易,而非持久的关系。在技术的驱动下,组织关系变革的速度远超预期。我们身处如此错综复杂的商业世界,它不简简单单是行业巨头们纷争的世界,不仅仅是各个行业相互依赖的世界,也不只是跨界竞争的世界,而是以上种种形态的叠加;而参与者们的选择也不再简单是二元选择,雇用或者被雇用,而是这些选择的重组甚至并存。例如,我们既可以是滴滴的司机、爱彼迎的房东,也可以是淘宝的商家、企业的职员。谁说历史的选择只有一种,让我们先来聚焦朱莉和张勇的选择。
朱莉的选择
我就是要在自己还能折腾,还有条件折腾的前提下,
探究自己的人生最大极限在哪里。—朱莉
清晨6:30,清脆的闹钟准时响起,朱莉起身习惯性地打开手机中的“时光日历”查看今天的日程安排,并浏览一下“人力云”中尚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回想起上班通勤时的早晨就像打仗一样紧张,如今自由职业者的生活倍感惬意,给女儿和先生准备营养搭配均衡而可口的早餐成为最幸福的时光。这是朱莉的选择,也是这个数字时代赋予的新生活方式。
朱莉曾是一家“世界100强”企业的资深高管。在公司服务的25年,她从一名普通的人事专员一路成长为人力资源总监,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急流勇退,开启人生旅途的全新篇章—自由职业者。
当问及朱莉从前在外企做高管和现在做自由职业者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收获,她回答:“其实工作的内容没有很大不同,只是借助应用平台提高了效率。此外,工作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从服务一家公司到服务多家公司。”她还谈道,“工作中,自由职业者的阶段性强度反而会更高一些,因为在企业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组织配合,效率常受组织的流转速度影响。另外,成为一名优秀的自由职业者也意味着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需要更加自律,以防在松散的节奏中沉沦。这种自我掌控的成就感就是最大的收获之一。”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弹性工作革命,类似“人力云”的平台催生了全球人力资源离岸外包,萌发了人力众包等新的工作关系。任何人只要接入互联网人力资源平台就可获得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从事一份工作或者终生就职于一家企业的时代正渐行渐远,我们的选择可以是不同时期从事多种工作、服务于多家企业,也可以是同时从事多种工作、服务于多家企业。传统过度专业化的工作会弱化我们对工作的成就感,过度陷于窄频搜索会削弱我们对一般普遍性原则的判断力。伴随着数字革命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1982~2000年出生的人)步入职场后,更是感觉到企业的工作限制了他们寻求生活意义与目标的能力。身处如今这界限日益模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斜杠”人生(即个人同时担任多种职业、多种角色),渴望有目标地参与,追求的不仅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是二者的水乳交融、交相辉映。互联网人力资源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工作内容,增加了职业多样化。
张勇的选择
岁月何曾饶过谁?人到中年危机四伏,面对时代的挑战,
必须全情拥抱变化,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张勇
与朱莉不同,她的校友张勇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略感疲惫,入睡前他的脑海里仍萦绕着无头思绪—时刻都在享受着互联网云平台便利的同时,面对着商业社会平台效应的加剧、颠覆性变革的随时来袭、创新性事物的横空出世和互联网巨无霸的跨界“打劫”,人到中年的张勇倍感紧迫。随时袭来的危机以及被时代抛弃的担心,都不免让他产生莫名的焦虑,甚至难以入眠。这是这个迅猛迭代时代的馈赠,也是每个人必须应对的挑战。
张勇曾是一位国有企业高管,如今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副总裁,尽管仍身居高位,但他的工作方式比起以往已是大相径庭。不同于以往需要去各个分公司、子公司巡视,甚至常年往返各地出差,现在张勇在手机上就可以移动办公,使用“钉钉”企业管理微应用软件,随时随地与全国各地的同事和客户进行多人电话会议,提交和审批各种申请;使用“Trello”协同应用软件,随时随地查看全球各个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的进度,及时检验团队协作成果并进行针对性指导。管理应用软件颠覆了张勇以往的管理方式,提供了更准确、实时的关键信息,帮助张勇及时了解团队动向,调整战术和鼓舞士气,让日常管理更加便捷、精准和通透。伴随着这一切便利的同时,他也有种莫名的危机感—应用软件日新月异,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他必须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迅速在这快速变革的时代中明确前进方向,不敢存有任何侥幸。
媒体评论
——哈维尔·许梅诺(Javier Gimeno) INSEA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战略学教席教授,全球战略管理学会(SMS)主席
企业的平台化并不只是纯粹的数字技术的应用,其核心是应用数字技术重新诠释业务和管理。《平台化管理》通过鲜活的案例和透彻的分析,帮助人们去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尤其是业务模式重构、产业链再造的平台化打造。仔细去理解本书,可以让管理者拥有新的认知与能力,从而通过数字技术驱动企业管理实现平台化管理。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
不经意之间,我们不仅是进入了社交媒体时代,也进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这几项技术带给我们的生活以及商业的变化是颠覆性的。一个拥抱了这些变化的人和一个没有拥抱这些变化的人,如同生活在两个时代,好比一个是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一个生活在刀耕火种的时代,一个生活在未来,一个生活在过去。
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为这样的时代提供产品和服务?*限度,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在这样的时代生存下去,不要让自己像那些被翻篇的行业和被翻篇的企业一样被淘汰?
《平台化管理》给出了很多思考和建议,值得一读,开卷有益。
——孙陶然 拉卡拉集团创始人、昆仑堂商学院创始人,《创业36条军规》《有效管理5大兵法》作者
.在数字时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和服务层面的竞争,更重要是认知水平的竞争。企业家和管理层的认知升维是企业从低维进化到高维的必经之路,《平台化管理》开创性提出“集体升维”的理论,为企业整体提升管理者认知指明了方向。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
《平台化管理》从管理的五个构面系统阐述领导者和管理者如何打破传统企业管理的管控模式进行文化升维,以利他之心,通过赋能的管理方式,自上而下地释放权利,让个体发挥更多创造性,实现共生共赢的生态文化。
——余华 星巴克全球人力资源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