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教学建议
上篇 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 导论 / 2
1.1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及分类 / 2
1.2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与作用 / 9
1.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17
思考练习 / 17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 / 18
2.1 国际分工概述 / 18
2.2 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 / 22
2.3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25
2.4 国际贸易新理论 / 30
本章小结 / 37
思考练习 / 37
第3章 国际贸易政策 / 38
3.1 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概念 / 38
3.2 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及演变 / 41
3.3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 47
前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世界贸易组织不断推动全球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国际贸易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贸易方式也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外向经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两者关系密切,在实践中相互融合,但从教学和研究的视角,可以明确地将二者分开。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理论多以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为出发点,国际贸易实务多以微观经济、企业经营为出发点。因此,国际贸易理论往往是把实现国际经济、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福利最大化作为研究目标,而国际贸易实务则往往把企业利益最大化作为研究目标。把二者融合为一个层面的命题的确不是一件易事,但是从高素质应用型外向经济人才培养需要的角度出发,要求有一本能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融宏观和微观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教材。因此,编写这样一本教材,让开设国际贸易课程的高校师生应用这一成果,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补充了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内容,力求做到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向改革开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本书内容新颖、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注重技能训练,简明扼要,易于自学。本书在结构体系上做了新的探索,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16章。上篇为国际贸易理论,重点介绍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政策措施;下篇为国际贸易实务,重点介绍商品进出口业务知识。
根据新颖、精练、科学、实用的原则,我们力求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新颖、前瞻性较强。在本书第3版发行之际,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使得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课程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编者在充分理解与消化这些变化的基础上,对本书有关章节的内容做了修订、补充、调整和更新。我们希望能及时跟进各项贸易规则的更新,以期将国际贸易的最新知识介绍给读者。
(2)注重案例引导和知识的拓展。本书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特点,力求以案例代替枯燥的说理。每章开始前有学习要点,结尾有本章小结,让学生通过案例感受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并同步穿插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拓展知识,便于学生自学。
(3)技能导向,强调应用性。本书尝试从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从业标准的视角,设定各章节内容的学习目标。在内容安排上,各章均安排了练习;适当增加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内容,并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增加了实训练习内容,使之更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语言简明通俗,内容深度适当。本书的编写尽量从我国对外贸易实际出发,做到语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同时,本书对相关知识点做了一定的提炼和总结,以突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及教学定位。
另外,本书配有教学课件,供广大读者参考使用。
本书的编写队伍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编者均为具有多年教龄的教师,由赵静敏、郑凌霄、孙勤负责总体框架设计。初稿撰写分工如下:孙勤编写第1、3、5、8、15章;李松涛编写第2章;罗吉文编写第4章;郑凌霄编写第6、13章;徐彬编写第7、14章;赵静敏编写第9、10、11、16章;周芳编写第12章。本书由赵静敏、郑凌霄、孙勤进行更新并修改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国际贸易的著作、教材及文献资料,吸收了其中的一些成果,在此一并致谢,恕不一一详列。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8月
媒体评论
江苏省精品课程教材
本书特色
1. 内容新颖、前瞻性较强。
2. 注重案例引导和知识的拓展。
3. 技能导向,强调应用性。
4. 语言简明通俗,内容深度适当。
读者对象: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工作者的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