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瑞士)C. G. 荣格(C. G. Jung) (美)威廉·麦圭尔(William McGuire) (英)索努·沙姆达萨尼(Sonu Shamdasani)
- 译者: 周党伟 温绚
- 丛书名: 荣格分析心理学经典译丛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1909051711
- 上架时间:2019-9-5
- 出版日期:2019 年8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56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理论与研究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读物

编辑推荐
---------------------------荣格分析心理学导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经典译丛
荣格分析心理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Jungian Psychology: Notes of the Seminar on Analytical Psychology Given in 1925
[瑞士]C. G. 荣格(C. G. Jung) 著
[美]威廉?麦圭尔(William McGuire) 编(1989年版)
[英]索努?沙姆达萨尼(Sonu Shamdasani) 编(2012年修订版)
周党伟 温绚 译
---------------------------红书---------------------------
1.国内首次授权出版,市面上仅有的一字未删的原版作品。
2.资深荣格学者呕心沥血13年考证解读,撰写近20万字导读及全书注解,帮助读者精确理解荣格思想。
3.领略荣格瑰丽奇绝的想象,驾驭文字在神话世界和梦境中遨游。
4.欣赏荣格天赋异禀的艺术才华,近距离观摩荣格令人叹为观止的绘画和书法。
5.援请专业荣格学者精心翻译中文,呈现能够让人读得懂的荣格。
6.装帧制作精良,全彩四色精装,双封套,四版随机封面,另附赠四张精致明信片,奉献极致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荣格分析心理学导论---------------------------
本书是荣格的部分讲座实录,以听众问答的形式,详细阐释了分析心理学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如“心理类型”“人格面具”“移情”“主动想象”等,也是他生前少有的公开讲到《红书》内容的记录。书中还特别提到了他和弗洛伊德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对“自我实验”的论述,对于理解分析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入门辅助材料和理论研究资料。
---------------------------红书---------------------------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红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红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红书》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实验",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o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红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之书",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命中的特殊时期修复了他的灵魂,继续研究心理学,从而成为一代大师。不论是它在荣格一生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还是作为一件艺术品,《红书》的出版都堪称一个里程碑。
作译者
---------------------------红书---------------------------
荣格
C. G. Jung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对现代心理学甚至东西方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所开创的分析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大量的心理学家以荣格分析师的名义开展工作,许多专家致力于研究他的思想、理论和生平。荣格的字词联想实验依然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式,他所提出的分析师必须接受分析和督导才能进行分析实践,和面对面分析的设置等,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临床心理学。荣格与弗洛伊德共同开创了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式,共同建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荣格担任主席;设立第一份国际精神分析杂志,荣格担任主编;荣格所工作的医院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代精神分析师实习的地方,由他担任负责人和督导师。 国际心理分析协会也是在荣格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的。荣格提出的有"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著有《无意识心理学》《心理类型》《集体无意识原型》《心理学与文学》等。
编︱者︱简︱介
索努·沙姆达萨尼
Sonu Shamdasani
资深荣格学者,致力于荣格及其理论研究,推动荣格所有著作的编辑出版,现就职于伦敦大学学院(UCL)人文艺术学院,任心理学历史研究中心和健康人文中心主任,被誉为"除荣格之外最了解荣格的人"。
索努教授自1997年开始阅读《红书》,2000年被荣格家族基金会委任负责编辑《红书》,到2009年将《红书》出版,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在这13年中,索努教授的足迹遍布荣格曾经去过的每一个地方,广泛且深入地调查研究荣格所有的经历,熟读荣格的作品,全身心地投入到《红书》的编译中,最终使这部作品得以出版。如果没有他,《红书》将不会出版。
2003年,索努与斯蒂芬·马丁共同创立了腓利门基金会,专门致力于整理和出版荣格的所有著作(包括大量未曾面世的手稿和信札)。索努作为腓利门基金会的总编辑,主动承担起荣格的《红书》与《黑书》的编译工作,并深入探索荣格完成这些作品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将荣格的思想置于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的历史过渡进程中,同时又全面地将心理学的发展和历史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建构出完整的现代心理学史。
译︱者︱简︱介
周党伟
荣格学者,现师从荣格《红书》的编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曾师从中国首位荣格分析师申荷永教授学习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协助申荷永教授编辑和校对《荣格文集》(长春出版社,2014.1), 并独立翻译和出版美国荣格分析师约翰·毕比博士的《类型与原型》一书。
目录
---------------------------荣格分析心理学导论---------------------------
2012版腓利门系列丛书前言:索努·沙姆达萨尼
导读(2012年版)索努·沙姆达萨尼
导读(1989版)威廉·麦圭尔
致谢
讲座的成员
缩写表
序言:卡莉·F.德·安古洛
001 / 第1讲
009 / 第2讲
017 / 第3讲
031 / 第4讲
041 / 第5讲
051 / 第6讲
059 / 第7讲
前言
---------------------------红书---------------------------
翻译出版说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众对心理学知识和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心理重建被列为灾后重建的项目之后,政府对民众心理健康的重视也在不断提升,与此相关的大量著作被翻译引进。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对现代心理学甚至东西方思想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荣格的作品在我国引进的却比较少。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荣格的理论经常被认为晦涩难懂,而且荣格拥有惊人的渊博知识,在著述时旁征博引,作品内容涵盖范围广泛,另外由于荣格最重要的著作《红书》尚未正式出版,所以人们在理解荣格的其他著作时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
鉴于此,在组织翻译荣格的作品时,对出版者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获得版权授权,到寻找专家翻译解读,到编辑排版,每一步都需要慎重对待。例如为了读者理解和研究《红书》方便起见,我们特地将部分图片和图注处理为在一个对开页面的蝴蝶页形式,以及尽量遵照原书的处理方式,最大程度地保留页下注、图注、页边标注原稿中的分页页码等,以使读者尽可能方便地进行阅读和研究。
荣格在《红书》中使用大量隐喻的方式如实地记录自己的内心经历和思想过程,而且沿用柏拉图式的哲学对话形式。同时,因受到西方近代哲学的影响,尼采等哲学家的作品和概念经常会出现在《红书》中,因此如果没有大量注解的帮助,将不能完整地理解《红书》的思想。
荣格所生活的时代是西方逐渐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的历史时期,荣格身处那个时代,其思想和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带着时代的烙印。尽管人类早已经迈进了21世纪的现代文明社会,但这本荣格思想最核心的作品,仍能够带给当今读者领悟心理学的重要启示,深刻体会到现今出版和阅读本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书中大师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借鉴学习之意义不言而喻,但由于受当时时代背景、社会氛围、个人社会阅历、政治立场等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作者的某些观点仍不免过于体现个人主观认识,偏颇、囿困之处在所难免,请读者在阅读时仔细斟辨,批判接受,客观继承。
序言
---------------------------荣格分析心理学导论---------------------------
卡莉·F.德·安古洛
班级中成员发出请求,他们希望能将这些讲座的记录永久保存下来,哪怕只是以纲要的形式,因此这些多图的笔记得以付梓。与讲座现场的完整和生动不同,笔记异常“薄弱”,但笔者找不到任何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的方法。笔者必须激发班级中良好的意愿,请大家仅把这些笔记视为可以用来回忆的大纲。
为了方便阅读,笔者将在讲座、提问和讨论部分尽可能地呈现发言者的原话,但事实上,只有写下的问题才完全被逐字准确地收录。至于剩余的部分,笔者已经尽最大努力恢复发言人的原话。
图表不是出自笔者之手,是另外一位班级成员的重要贡献。其他成员也帮助我补充了大量的材料并纠正了错误。荣格医生已经阅读全文并纠正了其中的错误。
卡莉·F.德·安古洛
苏黎世,1925年11月29日
---------------------------红书---------------------------
致谢
由于那些未出版的复本仍在流通中,因此《红书》最终非常有可能在某个时期以某种形式进入公众的视野。在这里,我要向那些为此书的出版付出艰辛劳动的人致以衷心的谢意,感谢大家的彼此合作和贡献每个人独特的智慧。
媒体评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导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经典译丛
丛书主编 / 周党伟
凡是对分析心理学真心感兴趣的人,
都会为其所包含的广阔领域感到震惊,
因此我认为,
如果我们在讲座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对这一领域的大概认识,
那么对我们而言将会是很有用的。
—荣格,1925
---------------------------红书---------------------------
《红书》的出版震惊了整个图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