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李伟巍 杰西·詹姆斯·加勒特(Jesse James Garrett)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90802144
- 上架时间:2019-8-2
- 出版日期:2019 年6月
- 开本:16开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 > 面向对象
计算机 > 图形图像、多媒体、网页制作 > UI/交互设计

编辑推荐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
AJAX之父的经典之作。本书用简洁的语言系统化地诠释了设计、技术和商业融合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全书共8章,包括关于用户体验以及为什么它如此重要、认识这些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以及要素的应用。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好设计,有方法:我们在搜狐做产品体验设计[鲜读]---------------------------
那些激动人心、让人拍手叫好的设计,到底有没有方法可循?背后到底有没有设计理论支撑?答案是肯定的!本书将试图为大家总结和揭示那些优秀设计背后的理论和方法。
好的设计一定不能脱离产品而存在,搜狐媒体UED中心从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双重视角,从宏观到微观,从设计技巧到设计团队管理,全面、细致地总结了他们在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先进思想和实操经验,得到了搜狐高层,以及滴滴、携程、迅雷、宜信、腾讯等知名企业近10位设计专家的高度评价。
全书一共13章:
第1章从用户需求、用户画像、引导设计等多个角度讲述了如何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
第2章讲解了有源设计,重点是设计语言,让读者知道好的设计有据可依;
第3~4章讲解了如何区分不同载体的设计,以及如何利用竞品来帮助我们做设计;
第5~8章深入探讨了弹出层的体验、情感化、列表、轻量化等设计中的重要主题;
第9章介绍了设计如何为品牌赋能;
第10~11章总结了设计的3大原则和6个禁忌;
第12章介绍了设计师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解构和合理地利用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这对设计师尤为重要;
第13章介绍了如何做好设计团队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如何处理各种疑难问题。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
作译者
---------------------------好设计,有方法:我们在搜狐做产品体验设计[鲜读]---------------------------
李伟巍 等著:李伟巍
搜狐媒体UED中心 设计总监
资深体验设计专家,拥有超过10年的产品体验设计和团队管理经验。现就职于搜狐,管理设计团队,优化各业务线的产品体验设计和品牌视觉设计。曾就职于科学院、凤凰网、畅游等,从事网页、视觉、UI、交互、产品等相关设计工作。在体验设计领域拥有非常深厚的积累,擅长从用户的5个体验要素来推导产品的交互体验设计,真正为用户解决真实场景下的实际问题。热衷于打造极致的产品体验设计,多次组队参加各种极客大赛、清华大学的创客挑战赛、搜狐黑客大赛等,每次都能摘得不同的奖项。曾受邀参加搜狐各种新员工培训演讲嘉宾,担任创意比赛评委等。
霍冉冉
搜狐媒体UED中心 高级设计师
拥有超过10年的视觉产品体验设计经验。现就职于搜狐,管理设计团队,优化各业务线的产品体验设计和品牌视觉设计。曾就职于开心网、畅游等公司,从事UI、视觉等相关设计工作。在体验设计领域拥有非常深厚的积累,擅长品牌视觉、UI设计,多次负责主导优化大流量产品线的体验改版设计、主导重要栏目和大型活动主视觉设计。热衷于打造极致的产品体验设计。
钟秀
搜狐媒体UED中心 高级设计师
资深体验设计师,现就职于搜狐,为业务部门提供设计支持。曾任职于人人网、创新工场。在界面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负责设计的问答类游戏APP“么么答”曾登上App Store榜首。
孙伟
搜狐媒体UED中心 高级设计师
资深GUI设计师,之前就职于搜狐,现就职于贝壳UED中心,为业务部门提供设计支持。曾就职于人人网、销售易、e代驾等,从事各产品线的体验设计工作。擅长于GUI设计,设计了很多优秀的的栏目logo,喜欢通过日常的生活用手绘图标的形式记录下来。热衷于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化的人生。
王婷宇
搜狐媒体UED中心 高级设计师
目录
---------------------------好设计,有方法:我们在搜狐做产品体验设计[鲜读]---------------------------
赞誉
序1
序2
前言
第1 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1
1.1 用户需求的三个层级 1
1.1.1 第一层级:痛点型需求 2
1.1.2 第二层级:痒点型需求 3
1.1.3 第三层级:兴奋点型需求 3
1.1.4 用户需求的层次 4
1.2 如何为用户量体裁衣? 5
1.2.1 用户、需求、产品的关系 5
1.2.2 没有所有人,只有细分的群体 7
1.2.3 接受用户的多面性 8
前言
---------------------------好设计,有方法:我们在搜狐做产品体验设计[鲜读]---------------------------
为何写作本书
笔者在互联网圈摸爬滚打十数年,见证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Web1.0时代。向用户单向推送信息,由网络平台提供内容供用户阅读,用户根本没有选择权,代表站点为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笔者当时正奋斗在网络前台的一线,被人称之为“美工”,不仅要设计网页,还要通过HTML和CSS将页面写出来。
Web2.0时代。注重用户的互动,用户当家作主,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这个时代网站内容是基于用户的,诸多功能也由用户参与建设,实现了网站与用户的双向交流和参与,形成了以网络平台为代表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典型代表有新浪微博、天涯社区、自媒体。笔者这时变成了UI设计师,负责设计前后端、App、Pad等界面,页面已经交由各端的工程师去设计了。
Web3.0时代。这里有人工智能、关联数据和语义网络的构建,形成了人和网络以及网络与人的沟通,配合大数据的智能推荐,大大提高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便利性。在这个时代,网络都是以大平台形式存在,成为用户需求的理解者和提供者,网络记录用户的行为习惯,通过资源筛选、智能匹配,精准地为用户提供答案,代表产品可能会有微信、阿里云、百度Apollo等。
在Web 3.0时代,笔者绝不可能只是个简单的UI设计师,还应该是个初级的产品经理、中级的交互设计师、高级的视觉设计师,而且有一套自己的设计语言体系,才有资格去做好未来的设计。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设计师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转身成为视觉设计师、UI设计师、GUI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工业设计师等。这就对设计的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局限在设计本身,而是向用户传播一种设计语言、传达一种力量。但很多设计师依然是在做执行工作,设计好需求,实现功能,这样的思维越来越不能满足Web3.0时代的需求。
一路走来,笔者亲历了很多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也从零开始做过很多新产品的尝试,有喜有悲,踩过很多坑,总想把这些经验汇总并分享出来,避免再有人去走同样的弯路,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浪费钱。
笔者带领团队与各个业务线对接设计需求时,也了解到很多业务线指标在产品中的体现,设计能提升业务线的指标,这才是核心价值所在。用户经常会吐槽各种广告乱象问题,那其实是产品赋予业务的价值所在,只是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用错了场景,体验设计做得不好,对用户造成了干扰,伤害到了用户的感情。业务指标是产品商业价值的体现,但如何通过体验设计来提升,还有很多方式和方法。
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案例,总结了一些关于做好产品的方式和方法,在此分享出来,同业内的小伙伴们一起探讨,期许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如果还能为他人带来一点贡献,那真是极好的。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将用户作为产品设计的第一梯队,重点介绍了我们应该如何了解用户。开篇以用户需求的层级作为出发点,讲解了如何为用户量体裁衣。通过迭代产品的方法来找到精准的用户画像,有针对性地采用正确的方法,对不同的用户做差异化引导。伴随着产品发展的过程,用户在不断成长,需求也发生着变化,如果产品跟不上这些变化,就会被用户摈弃。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笔者还分享了团队在做线下调研过程中所收获的丰硕成果。
了解用户的设计需求后,就进入产品设计的第二梯队:设计的方法。任何设计都应有其设计源头,所以形成自己的设计语言就显得格外重要。各个平台的设计语言都不一样,所以在设计上还要区分不同的载体,才能符合各平台的设计规范。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还会利用竞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的价值。此外,产品中很多模块的设计乱象丛生,我们在这里将其一一梳理出来,总结出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比如弹出层设计、列表设计、情感化设计等。最后还总结了聚焦设计的各项原则以及一些设计禁忌。
掌握了设计产品的方法以后,我们还需要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文中解释了用户体验场景的一些基本概念,系统解构了用户场景的框架关系,整体分析了用户场景中的情境类型,并结合实例讲述了我们常见的匹配场景。最后再通过用户的使用场景来做测试,从而更好地验证其匹配度。
媒体评论
---------------------------好设计,有方法:我们在搜狐做产品体验设计[鲜读]---------------------------
对于设计,人们往往迷恋于对思维的探究与理念的消解,但务实点来看,我一直认为设计的“术”比“道”更实际,哪怕是艺术,最终也是要回归到“术”的层面。设计同样需要对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拥有成熟、扎实的方法论,融会贯通,才能发展出真正牢靠的思维与理念。好设计,有方法,毫无疑问。
——程峰滴滴出行高级设计总监
这本书层层递进,涵盖了UED的思维流程、工作流程和设计方法论,从如何了解用户、迭代产品、梳理需求的角度,由搜狐团队的每一名设计师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展开分享,详细介绍了构建用户画像的方法与应用,让没有沉淀流程体系的团队可以借鉴,没有成熟流程体系的设计师们也可以参考,是一本值得在工作中无数次翻阅的好书。
—— 吴佳敏携程trip.com品牌设计总监/《视觉链》作者
本书内容较为全面地告诉了读者如何通过用户需求、用户画像、用户数据去确切了解用户痛点,以及如何结合用研数据和产品运营数据对设计进行迭代优化。作者通过实际案例总结了非常有效的产品设计方法,值得互联网设计从业者借鉴。
—— 邹惠斌迅雷商业UED负责人/《设计力》作者
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加速了从业者对相关知识的渴求。本书作者有丰富的互联网产品经验,从设计角度出发,又不局限于设计,串联起产品、调研、设计、品牌的方方面面,是广大设计师及相关爱好者的福音。
—— 刘津 《破茧成蝶》作者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书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