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炼金术:知识萃取和运营的艺术与实务
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基于华为、联想、万达等数百家企业咨询经验,梳理知识萃取的4项策略、18种方法,让你在人工智能时代,快速学习、思考、萃取知识,提升个人和企业竞争力!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思考、萃取知识,将成为知识工作者必备的核心技能。它们是赋予人工智能“智能”的智能,是发展和提升领导力、执行力、专业力和各项具体能力的“元能力”。在本书中,它们被称为“知识炼金术”,指的是从各种途径提炼出有价值的知识,并充分、有效地使用,以提高自己、团队和组织的能力与绩效。
从散落各处的数据、信息或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有价值、可复制的知识,是个人和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制胜法宝”,但很长时间以来,这都是一个微妙的话题,鲜有人涉及。
《知识炼金术》基于作者20余年在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大量优秀企业的实践经验,首创了“知识胶囊”“知识方程式”“三度金模型”“知识萃取与运营的PDA模型”等多项成果,梳理出了知识萃取的四项策略、18种方法(“降龙十八掌”),以及知识封装的11种方法、知识运营的四项策略,并对业务专家访谈与现场观察、通过复盘萃取知识、团队共创知识研讨、培育实践社群萃取与分享知识等四类技术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际案例以及多种实用工具(如案例访谈“五步法”、团队知识共创研讨“三步上篮法”、复盘的“U型学习法”“经验萃取单/教训记录表”和实践社群知识运营的四项策略与12种方法,以及“复盘专班”“知识集市”等),数十项原创知识成果首次独家披露!
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企业管理者、业务专家、专职或兼职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发展专业人士,都可以从本书中受益,成为新时代的“知识炼金士”。
作译者
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学习型组织网创始人,国际组织学习协会会员,国际人才开发协会会员,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会员,认证项目管理专家(PMP),中国企业大学联席会学术委员,《培训》杂志专家委员。
师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原院长李维安教授,是我国较早研究和实践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的专业人士之一;硕士和博士研究方向均为组织学习,博士论文得到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的指导,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造诣。
曾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业务助理,万达学院副院长,北京学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首席顾问,为中石化、中国航天、中粮、中国移动、中国银行、中国建材、华为、伊利、施耐德、美团等数百家公司提供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组织能力提升、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咨询与培训服务。
著有《如何系统思考》《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学习型组织新实践》《学习型组织新思维》《系统思考实践篇》《玩转微课》《企业信息化的真谛》,译著包括《系统思考》《系统之美》《情景规划》《欣赏式探询》《U型理论》《创建学习型组织5要素》《学习型组织行动纲领》《新社会化学习》《创新性绩效支持》等,并在国内多家知名专业报纸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王谋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清华大学工学学士, 组织经验萃取与课程开发实战专家,有18年咨询、培训工作经验,有独特的方法论和丰富的赋能企业的经验。专注于组织经验萃取与课程开发,服务过安利、世茂、三胞、康师傅、家乐福、华润万家、中国农业银行、广发银行、中粮、中广核、国家电网、中国航天、中国建材、中国石化等上百家企业,主持和辅导设计开发过300多门课程,曾任万达学院培训经理、联想集团信息化推进主管。
目录
赞誉
前言
第一篇 基础篇
第1章 知识炼金术:知识经济时代的“致富秘笈” 003
什么是“知识炼金术” 003
“知识炼金术”的实践流派 005
你为什么要掌握知识炼金术 008
知识炼金士:AI时代新兴的金领职业 014
第2章 重新定义知识 018
什么是知识?一个古老的世界级难题 018
正本清源,破除知识的六个迷思 020
智慧漏斗:知识是连续分布的综合体 027
知识方程式与“知识胶囊”模型 030
企业知识的魔方 034
知识运营的循环:知识转换与管理 040
第二篇 组织篇
第3章 企业知识萃取与运营方法论 047
解构知识萃取的要素 048
PDA:知识萃取与运营“三部曲” 050
前言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现在,经验萃取(或知识萃取)风靡企业培训界。从复盘概念与操作的流行,到微课开发、案例开发、经验萃取工作坊……在一些优秀企业这两年的培训采购清单中,都少不了这些内容。
对此,我认为是一件好事,该为此击节叫好。因为在我看来,这意味着企业培训成熟度的提高,意味着培训与学习效果的改善,是企业学习演进的必由之路。
从本质上看,学习是基于获取的信息去改进自己的行动或行动规则的过程。从获取信息的渠道来看,经验无疑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同时,从信息的类型上看,有的是比较情境化的具体信息,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行动,有的则是原则性较强的一般信息,或称为“学术知识”。你获取的信息与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境越吻合,指导性越强,学习效果也就越好(通常称为学习转化率高);信息的针对性越差(无论其是学术知识,还是其他情境下的做法),学习转化率就越低。因此,在不改变学习者能力的情况下,改变信息获取的渠道、提高信息的针对性,是提升学习转化率的重要策略。
传统上,许多企业都是外购培训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经验萃取与教学设计的工作由外部培训师来完成。虽然一些优秀课程的质量较高(当然也不乏胡拼乱凑、质量不佳的外部课程),但外部标准课程涉及的场景与学习者的具体应用场景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学习者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信息、观念或方法、工具,即便符合其实际需求,能解决其问题,老师在课堂上也讲授得很清楚,学习者能掌握原理及操作要点,并有所演练,但回到实际场景中,仍然面临“知行差距”的鸿沟,学习转化率一般来说都是有限的。为此,许多企业大学采取了种种措施,包括分析学习者的需求、课前调研与动员、学习运营、训后的跟进与绩效支持、社会化学习等,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开始利用经验萃取,让企业内部人员(包括业务专家和内训师)基于具体的场景来萃取、提炼情境化的信息,再配合微课开发、案例开发、课程开发、绩效支持系统等后续环节,就能基于本企业的实际需求(包括领导、业务部门和员工),由本企业的人员(通常是内训师)进行经验萃取、学习设计与开发,以及后续的交付(形式多种多样)。这样开发出来的学习产品,与员工的实际需求场景吻合度高,学习转化率自然也好于外购的标准产品。
事实上,许多企业的实践经验表明,无论是微课、内部案例,还是内部课程,都更加切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受到员工的欢迎,学习热情与转化率都高于外购课程。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知识萃取也并非总是好消息。
这条路走起来并不轻松,并非洒满阳光、铺满鲜花,而是荆棘密布、坎坷泥泞。
事实上,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心所在。
首先,知识萃取非常困难,这里面涉及很多复杂而微妙的技术,既有“操作手法”,又有内功心法;既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更规范地上手,又要经过自己长期的刻意练习,才能持续地提升能力。否则,仓促上马,很可能会触发一系列“恶性循环”(如图0-1所示),让一个好东西被用坏了,会很可惜。
图0-1知识萃取效果至关重要
简言之,如果做知识萃取的人(我定义为“知识炼金士”)不具备合格的技能,做了一下,发现萃取出来的东西质量平平,不过如此,他们的信心就会受到打击,从而对继续使用它心存疑虑,这会导致练习机会变少,从而技能得不到提高。这是第一个恶性循环(如图0-1中R1所示)。
同时,若知识萃取效果不好,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也会下降,这进一步影响到后续知识萃取项目的成果质量。此为第二个恶性循环(如图0-1中R2所示)。
再有,领导的支持力度也可能会下降,从而影响员工的参与度,以及项目次数、练习机会,此为第三(如图0-1中R3-1所示)和第四个(如图0-1中R3-2所示)恶性循环。
因此,如果企业想走知识萃取与运营这条路,必须确保有合格的“知识炼金士”,准备就绪,“一鼓作气”,争取“旗开得胜”。那样的话,上述四个恶性循环都将逆转为“良性循环”,让知识萃取与运营效果越来越好,逐步在企业内部越来越受重视和欢迎,成为企业发展、提升组织学习力的核心引擎。
出于为企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知识炼金士”,提高知识萃取效果的考虑,我写了这本书。
其次,如上所述,知识萃取有优势,也有不足和局限性,有其适用条件。如果意识不到知识萃取这种方式的利与弊,不善于组合使用,一味地依赖某一种技术或策略,就会出现问题。就像西方谚语所说:如果你只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因此,为了让知识萃取真正地发挥威力,你需要了解如何有效地运营萃取出来的知识,使其成为一个体系,并持续地更新、发展。
媒体评论
——董小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此书实乃企业面向未来竞争力塑造的必备指南,也是知识工作者修炼职场本领的内家心法,强烈推荐!
——夏敬华,博士,蓝凌软件副总裁,中国知识管理倡导者和推动者
本书既可以作为个人向专家进阶的手册,亦可作为组织转型知识创造型公司的指南。
——吴庆海,博士,中国知识管理觉行者,行者互联创始人 &CEO
邱昭良博士是推动中国知识管理的创始者之一,其最新力作《知识炼金术》不仅是新一代管理人的“淘金”法宝,更是新时代下促进中国知识经济发展极为有效的指导工具。
——王猛,“汇智中国”知识管理联盟主席, 全国合作经济工作委员会知识经济专委会主任
这本书不管是对于知识工作者的个人持续学习,还是对于企业的迭代创新与改进,以及产业生态圈中的赋能平台打造,都有很多启发和借鉴。强烈推荐大家阅读这本既有系统理论高度,又有可操作性实践方法的书,收获邱老师20余年在组织学习领域宝贵经验中萃取的“千足金”。
——葛新红,AMT 咨询研究院院长,AMT 大学执行校长
相信《知识炼金术》一书全面翔实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灵活的工具方法,会成为所有企业知识管理实践者们“淘金”之路上的福音。
——陈雪玲,东软集团资深知识管理专家
《知识炼金术》一书,不仅阐述了知识萃取与运营的方法、工具,而且对其中存在的误区、心法和业界优秀实践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期望通过组织学习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李光德,正中投资集团知识管理中心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