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中的文章都很值得一读,并不是因为它们的所有具体结论都百分之百地正确,而是因为这些文章力求符合经济学的规范要求。经济科学在它几百年的发展中已经确立起一套学术规范。按照这种规范的要求写作的文章,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它们不是靠杜撰经济学含义不明的概念和使用哗众取宠的语言给人以似是而非的满足,而是运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和可靠的分析手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第二,它们不是从某个社会集团的狭窄经济利益出发,鼓吹实行偏畸的政策,而不顾长远的和全局性的后果,而是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来讨论问题,提出利民利国的政策建议。由于有这样的特点,它们不但能够在经济问题的剖析上给人以启发,而且具有匡正经济学学风的意义。基于以上的理由,我热忱地向读者推荐李山君的这本新书。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对近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得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结论。本书内容广泛,涉及资本市场与银行改革,金融开放与国际金融危机,国企兼并重组与破产,反腐倡廉与人事制度,宏观经济增长与调控,新经济与留学生回国创业等多方面的论题。作者凭借良好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和参与国内外金融工作实践的切身体会,紧密围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遵循企业重组必须服从于资本回报最大化的市场经济逻辑,从中国国情出发,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高校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师生、政府管理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阅读。
作译者
自1994年以来,李山博士以其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准确分析引起国内外金融界的广泛注意。他曾在《华尔街日报》、香港《南华早报》、美国《商业周刊》、《新闻周刊》、《时代》杂志、《远东经济评论》,中央电视台(CCTV)、美国CNBC电视台等权威媒体评论中国经济形势,并应邀到剑桥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瑞士“世界经济论坛”等学术机构和国际会议发表讲演。李山博士曾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出版《中国经济时事评析》一书。李山博士曾入选“2002年度中国十大金融风云人物”。
目录
自序经济学与经济学家/李山
A金融改革
1股权多元化:中国金融改革新方向
2资本市场: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理性选择
3投资银行: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化投资银行
4基金公司:改革国有企业需要新的金融机构
5商业银行:两条腿走路,建立股份制银行
B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
6中国需要开放金融业
7中国应否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
8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必要条件
C国企改革
9全球金融风暴即将来临——华尔街拯救
长期资本对冲基金纪实
10制度建设:国有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
11公司治理:建立激励企业管理人员的有效机制
12干部管理:治理腐败的根本
13债如何转股: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新思路
14企业兼并:理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序言
我为李山君的著作作序,这已经是第二次。上一次是1997年为他和李稻葵教授合著的《中国经济时事评析》写了一篇题为“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和科学手段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序言。在那篇序言里,我讲过为什么乐意向读者推荐李山著作的原因: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中国逐步形成。这种变化迫切地要求人们掌握有关市场经济运作机理的知识。然而,中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建立过发达的市场制度一一即使19世纪后期才开始的市场发育,也在20世纪50年代中断——以致整整一代人除了苏联政治经济学对市场经济所作的漫画式描述以外,几乎不知道它是何物。改革开放打开了对市场经济的禁区,可是直到最近,大量经济学作品也只能说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运用市场力量是否具有正当性的意识形态论辩,还算不上真正的经济学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有了针对市场制度的经济学研究,但由于对现代经济学所知不多不深或对于规范的市场经济运作实际的了解不够,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流于想当然。市场制度在经历数百年的发展以后,已经成为一架极其复杂却十分精巧的配置经济资源的大机器。我们在工作中常常痛切地感到,要适应和驾驭新的形势,仅有对现代经济学的皮毛的了解是不够用的,更不用说那些徒有经济分析之名的似是而非的“说法”了。它们只能起误导作用,而不会对正确地理解问题和处理问题有多少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吸引更多像本书的作者那样受过严格的现代经济学训练,又长期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下从事教学工作或实际操作的经济学家参加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讨,从他们那里汲取营养,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从那时到现在,5年已经过去了,国内专家对市场经济的了解无疑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我觉得上面这些话仍然没有完全过时,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新时期,我们所需处理的问题的复杂性远非改革初期乃至五年十年以前所可以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受过严格现代经济学训练、熟悉现代市场经济运作,又热忱地愿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经济学家,无疑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中国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需要从海外学成归国的学子和国内培养的人才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中国而奋斗。
我们面前的这本新书和前一本相比较,在理论和实际两方面都有提高。在理论方面,由于收入了好几篇理论经济学的著作,使作者进行实际问题分析时所依据的基础理论和使用的分析框架更为明晰和扎实。在实际方面,由于作者1998年回国工作,经历了国企改革和资本市场的风风雨雨,对于中国经济体制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问题和如何解决复杂矛盾,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我在《中国经济时事评析》序言里还指出,书中收入的文章主题多样,我认为这些文章都很值得一读,并不是因为它们的所有具体结论都百分之百地正确,而是因为这些文章力求符合经济学的规范要求。这个评论,对于眼前这本书也是适用的。经济科学在它几百年的发展中已经确立起一套学术规范。按照这种规范的要求写作的文章,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它们不是靠杜撰经济学含义不明的概念和使用哗众取宠的语言给人以似是而非的满足,而是运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和可靠的分析手段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第二,它们不是从某个社会集团的狭窄经济利益出发,鼓吹实行偏畸的政策,不顾长远的和全局性的后果,而是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来讨论问题,提出利国利民的政策建议。由于有这样的特点,它们不但能够在经济问题的剖析上给人以启发,而且具有匡正经济学学风的意义。
基于以上的理由,我热忱地向我国读者推荐李山君的这本新书。
吴敬琏
2002年3月21日